摇滚喵喵
潮汕文化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近几年出土的文物,都足以证明潮汕有悠久的历史。1、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22年,潮汕一带称为南交之地,属于“扬州之域”,人烟稀少,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百越的一支。我们将把这8000年的漫长的时期,按照考古文化类型,分成四个阶段来叙述。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一)象山文化,(二)陈桥文化,(三)后山一浮滨文化,(四)南越文化。这一时期潮汕较少受到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土著文化色彩很浓。根椐考古资料可知,在这一段时间里,潮汕文化先是与东面的闽南文化保持一致,后来,西面的南越文化入侵,改变了潮汕地区文化的原来面貌。在这一阶段,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进程,不但滞后于中原,也滞后于周边地区。《礼记》就有“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意为刻画额肌,足趾相交)”的记载。2、公元前222年至960,汉文化的进入与土著文化的汉化时期。当时居住在潮汕的越人富有反抗精神,这在《史记》、《淮南子》、《后汉书》等古籍中均有所述。如《淮南子》在记载秦军南侵(公元前213年)时,说越人都撤至山林之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并推选“桀骏”者为将,发动夜攻,大败秦军,“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描述得极为生动。但是,不管越人如何勇敢善战,却终究抵挡不住比之远为先进的秦汉大军。秦朝在尉屠睢被杀之第二年(公元前 214年),又派赵佗率领充军罪人遣戍越地。自此约100多年的时间里,汉族军队和随军家属一齐进入岭南地区,渐渐“与越人杂处”。史禄(或称监禄)正是在那个时候为大军凿渠运粮,后“留家揭岭”,成为有史所载的汉人移居潮地的首创者。西汉元鼎年间,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大军征讨南越,使百越人中的南越支裔,随着东越、闽越之后也灭亡了。由于不断汉化的结果,百越人的各个部族大多逐渐融合到统一的中华民族之中。此后,除三国时的“山越”,以及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尚有“巡抚岭南,百越皆伏”等偶尔的记载外,“越”字基本在史籍中消失,未被汉化的百越人遗裔,又重新被统称为“南蛮”3、960年至现在,潮汕文化的昌盛时期。汉文化的潮州地方亚型,是在宋元以后闽南移民的大规模迁入,才逐渐形成。此后,潮汕文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翁辉东先生在《海滨邹鲁论》中指出:“潮州文化,蕃于宋,而于元,乃竟澎湃于明代”“积之厚者,其流必先……故有清初叶,明风尚流。”据史载,终宋一代317年,潮人登科共172人;终明一代276年,潮人登科共157人。明嘉靖及万历年间,潮人在京城任职者竟多达170余人,这对于南国海隅的潮州来说,莫不是一个奇迹。“御街讲白话”这句俗语就发生在明代。人文的昌盛,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必然保持“积之厚者,其流必先”的文化优势,必然对整个潮州民系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叶伟2050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 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潮州俗语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1、好做初一好做十五(以牙还牙,不留情面) 2、上轿正缠脚(指没有做好准备) 3、刀砍姻缘免想断(真正的爱情不能破坏) 4、奴仔吮奶——坐掷(以婴儿吸奶的坐势喻十拿九稳) 5、拉扑遇着熟人(吹牛遇到知道事实真相的) 6、敢生敢死畏老婆(英雄难过美人关,怕老婆) 7、张无三日新娘样(以前新娘初嫁是要安静贤惠,指新娘过门之后没几天就打回原形了。) 8、走仔饲大十八变(女儿养大十八变) 9、花无错开,人无错对(有缘遇才能结合) 10、富人富千金,穷人穷寸铁(贫富悬殊) 11、吾死大破相(不死也得大病一场) 12、一人做工课,百人担浪话(光说不做的人倒是没有缺点) 13、乌天暗地(昏天黑地) 14、出门无六月天(天气无常,要多备寒衣) 15、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 16、看了生目针(过去认为眼周炎是偷看妇女阴户导致) 17、三分戏品,七分做人(为学做戏,应先学做人) 18、吾知头尾(不知道天高地厚) 19、未死拉做细(对老顽童的鄙视) 20、后生风流过度,食老无能行路(精力全尽走不动) 21、舍衰人(真丢人) 22、开门七件事(指柴米油盐酱醋茶) 23、脚仓堵椅嘴堵饭(不帮忙理家务就知道吃饭) 24、惊死小大弟(想把人吓死) 25、张浪张样(装模做样) 26、打埔三十如枝花,姿娘三十存把皮。 27、沙夜(青蜓)食胶已个尾。 28、嫁着做田安,夜双日也双;嫁着企铺安,清存半个安;嫁着过番安,有安当无安。 29、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 30、咸菜菜脯是我命,见着鱼肉命住勿。(指人往高处走) 31、入门看人意,破柴看柴势。(指 经验 之谈,要先进行了解。) 32、猫叫胶己个名。(也可形容贼喊捉贼) 33、嫌货正是买货人。(指找毛病想压低价格) 34、菜头粿,热单畔。(多以此比喻单相思或自以为是) 35、龟笑鳖无毛,蟹笑蛴无膏。(多指同类相欺、互找毛病) 36、猫鼠嫁走仔——枝久噜叫。(像老鼠嫁女儿一样,声音不大) 37、七生八死九饲大。(以前认为婴儿不足月出生,七个月跟九个月可以养活,八个月的就养不活) 38、个碗双筷吃唔落。(没有吃饱,开玩笑说成是碗筷吃不下) 39、所担无好话,所做无雅粿。(连年糕之类的都做不好,比喻不会做事,说错话,做错事) 40、看戏遇着人团圆,听古遇着人派钱。(戏到团圆时意味着快结束,而说书人讲了一段便会停下收钱,比喻运气不好,总是赶不上好时机) 41、有目哭无目汁。(喻欲哭无泪或咎由自取) 42、食斋补则恶。(为求心安,行善以弥补之前的罪过) 43、食哩抢头前,做哩退后畔。(吃饭勤快,工作懒惰,指懒人重食。) 44、偷食无七嘴。(留下证据却不自知) 45、人身猪哥头,赶人赴彩楼。(长得难看却还痴想要娇妻,喻,没有自知之明) 46、拍杂役,赚无食。(打杂的工资不高) 47、嫁人勿嫁田。(指嫁人要嫁人品好的,不能只看家里的钱财) 48、爱亩着确苦。(要娶亲必须刻苦耐劳积累财富) 49、力唔着势输过懒。(卖力不讨好还不如不做) 50、亚官穷 亚鬼死 亚伙头食少米。(官、鬼、伙头都是不可以与之争辩的,或不可得罪) 51、十二菜桌人食,腰屎沟水人荡嘴。(指最后翻脸或做错) 52、而过炒面。(喻像炒过的面一样很乱) 53、面皮厚过街路石。(指厚脸皮) 54、乌乌是字 白白是纸 我唔北依 依唔北我。(指不识字) 55、衫破正是衣,亩死正是妻。(指失去方觉得珍贵) 56、龟灵圣母(以封神榜人物喻老、丑且恶毒的妇女) 57、好晶迎白爱三层。(瘦肉肥肉五花肉都要) 58、独猫起大厝。( 传说 家猫单生是幸运之兆,有钱建房) 59、肚肠烧搭缀。( 肠子粘连在一起,形容很饿很饿) 60、有铺无蚊帐,乞蚊咬到唏厦叫。(临时住宿,条件不好) 61、无烟无烟哙烫喉。(以芋泥慢冷喻暗热烫人) 62、七月七,多年乌,龙眼必。(多年即桃金娘,龙眼即桂圆,天热多水果,也喻成熟或变色) 63、无好家神通外鬼。(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 64、烧骂无好话,烧拍无好槌。(生气激动时,会不顾一切) 65、拍别人,哭胶已。(明明打了别人,却假装被打而哭) 66、到许时,骑许旗。(到时候随潮流转变,也可喻随机应变) 67、茶薄人情厚。(受到热情招待,就不会嫌茶水清淡) 68、有银纸烧无银纸夫。(喻货币贬值损失大,钱不值钱了) 69、手心内写个火字。(以火烧赤壁的 故事 喻英雄所见相同) 70、豆酱无虫,世上无人。(喻是必然现象,但实际上是因为不卫生才长虫) 71、兵头将尾。(以兵先于将上场,喻贤人先当兵后当将,或能者慢登场) 72、目刺毛着知打浮。(指不能放松警惕,时刻清醒,也用于吵架时放狠话) 73、无厝骑,起厝赔。(自己没有房子住却还要建屋赔给别人,比喻无力赔偿) 74、哙圈猪,卖喷火,哙梭圆,卖烙粿。(比喻干活干得太累了) 75、苏秦不第有三叔蒙正后科无此人。(吕蒙正未中举时赊肉祭灶神,屠户竟与他拿回熟肉,只好肉汤祭神,灶神上告玉帝说不能再等一科,喻帮助要及时) 76、求人如吞三尺剑。(求人就像吞剑一样,喻求人很难) 77、你我伊,老厝边,我拍你,你拍伊。(指嫁祸于人) 78、有钱无块使,买龟放落海。(白花费金钱和时间做无谓的事情) 79、有人笑知,有人笑唔知。(指有人明明不知事由,也跟着别人一起笑) 80、担破无酒吃。(把自己赚钱的门路告诉别人,就会被别人知道这个门路,从而出现竞争对手,最终对自己无益) 相关 文章 : 1. 潮汕的俗语大全 2. 潮汕民间俗语有哪些 3. 经典的潮汕俗语大全 4. 关上海话常见俚语俗语有哪些 5. 潮汕骂人顺口溜 6. 茶道功夫茶泡茶要诀
黄金哇塞赛
潮汕俗语有:
1、[半桶屎]
半桶水,比喻人的本领不到家,只有半拉子水平。
例:“伊个功课底唔大事,上加~定(他的功夫不怎么样,最多是半拉子功夫)。”
2、[着老命]
形容生气之极,要以死相拼。
例:“伊听着~,擎支刀了就出去(他一听气坏了,操起一把刀就跑出去了)。”
3、[大细胆]
胆子小。
例:“伊个人~,底块罗唔敢去(他胆子小,哪儿也不敢去)。”
4、[大舌猴]
结巴。
例:“伊自细就~(他从小就结巴)。”
5、[经心事]
出点子,想办法。
例:“爱做头脑着会~(相当领导,要会出点子、想办法)。”
6、[紧心性]
急性子。
例:“伊个人过~,动不动就哭父死母(他是个急性子,动不动就骂娘)。”
7、[唔大事]
不怎样。
例:“伊个功课底~(他的本领不怎样)。”
8、[相借问]
打招呼。
例:“出门着个人~(出门在外碰上熟人要打招呼)。”
9、[衰到糜]
倒霉透顶。
例:“今年~,一年终终赚无个钱(今年倒霉透了,一年到头没赚到一个子儿)。”
10、[散哭父]
胡说。
例:“你勿听伊~(你别听他胡说)。”
直接就写你如何所做的题目即可。我们都是这样做的
潮汕文化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近几年出土的文物,都足以证明潮汕有悠久的历史。1、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22年,潮汕一带称为南交之地,属于“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
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 莫善朝 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 ——释 潮汕谚语“茶三酒四踢跎二” 广东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
汕头本地没有这样的编辑部! 以下是全国范围适合中学生投稿的书刊杂志: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