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渔
地球的起源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那么人们用什么科学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呢?目前,科学上是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和它们蜕变生成的同位素含量的方法,作为测定地球年龄的"计时器"。 人们利用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特点,来计算出岩石的年龄。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而且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分裂多少份量,生成多少新的物质都有个确切数字。例如,一克铀在一年中有七十四亿分之一克裂变为铅和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含有多少铀和多少铅,算出岩石的年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这样我们就能得知地壳的年龄。有的人算出为30亿年左右。 地壳的年龄还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因为在形成地壳以前,一般地球还要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加上这段时期,地球的年龄估计约有46亿年。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在宇宙中,比地球年龄大的星球还多着哩。 地质科学家说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年-47亿年之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成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smiley0603
地球的形成,根据星云理论,地球原星体大约比现在重500倍,直径大约是现在的2000倍,由于重国的差异,重元素沉入物质,形成厚而重的核心,周围是轻的物质。当太阳收缩到内部产生反应时,太阳发热、发光、辐射出大量粒子,这些粒子扫射到地球表面时,把地球表面轻物质“赶跑”。于是地球就剩下那些密度大的,基本上都是固态的物质了。 还有一些假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有人认为地球是是太阳中甩出来的;有人认为是太阳一颗孪生伴星变成碎块后,其中有一块成为地球。这些假说,不像星云说为大家所接受。 宇宙大爆炸释放出大量物质和巨大的能量,又不知经历了多少年代,宇宙还未定型,还没有星系和行星,更没有生命;到处都是一片黑暗,氢原子亦尚在虚空;四处散布的密度较大的气团在不知不决中慢慢变大,氢聚集成比现代的恒星还要大的多的气团;最后在这些大气团中点燃了核反应的火炬。第一代星体就这样产生了,从而照亮了黑沉沉的宇宙空间。核裂变产生了重元素,以及氢燃烧后留下的尘埃,这些正是未来行星和生命形式所需要的原材料。 巨大的星体不久就耗尽了它们贮存的核燃料。在后来发生的大爆炸的震撼下,这些星体又将其大部分物质重新送回到原来形成它们的较稀薄的气体中。然后,在星体间的浓云中形成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新聚结体,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星体。附近较小的聚结体虽然也能变大,但其体积太小,不足以激发核裂变,便朝着行星的方向发展。其中有一个由岩石组成的小星体,那就是早期的地球。 早期的地球在不断的熔融和凝结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氨、水和氢气,它们被地球捕集而形成原始的大气和海洋。在阳光的沐浴下,地球逐渐变暖,并产生了风暴和电闪雷鸣。火山爆发、岩浆奔流。这一切过程使原始大气中的分子碎裂,分子的分裂物重新聚结,逐渐生成日益复杂的物质形式,溶界在原始海洋中。再经过一段时间,海水变成温暖而又稀疏的液体。在地表上,发生了分子的组合和复杂的化学反应。有一天,偶然出现了一种能以其它分子为原料,复制出与它们自身相同的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能更加准确精细地进行自我复制的分子。自然的选择有利于那些复制能力最强的分子。哪些分子复制的好,哪些分子便增多。由于分子复制的消耗,以及转化自我复制的有机分子的复杂缩合,原始的海水逐渐变稀了。生命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出现了
永远的怀念!
地球进化史大约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了,但只是一个荒凉死寂的世界。 大约 32 亿年前的地球上开始出现了最低等的单细胞生物——菌类或藻类,它们是地球的主人。 大约 4.4 亿年前开始出现了鱼类,那时候的地球,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一统天下。 大约 3.5 亿年前,鱼类中进化出了更高等的两栖类开始登上了陆地,然后迅速发展成为地球上最兴盛 的生物。 到了大约 2.5 亿年前,两栖类衰落了,坚头两栖类则灭绝了;而两栖类中进化出了更高等的爬行动物 逐渐取代两栖类,成为地球上最兴盛的生物。 从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巨型爬行动物开始兴盛起来,成为地球上的霸王;地上、水里、空中,到 处都是恐龙的天下; 但是在 0.65 亿年前、也就是 6500 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末期,这些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 一下子全部灭绝了;而那个时代,体型远小于恐龙的一部分古代哺乳类、爬行类和鸟类,却生存了下来; 其中一部分哺乳类还进化成了更高等的灵长类动物。 到了大约 300 万年前,第三纪系喜温区系的大量物种和大型的哺乳动物绝灭了,而高级灵长类古猿中 的一部分则进化成了人类;然后,人类便迅速地发展兴盛起来,统治了整个地球。 生物进化史上的这一切事实充分表明: 地球上的生物都处于不断进化之中。没有长盛不衰的生物! 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生物,最终都要被另一种更高等的生物所取代更替。 每个时代最兴盛的、并且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都是那个时代最高等的生物。 每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生物的兴盛时间, 都是有限的; 在它们兴盛了一个时期以后, 就会衰落甚至灭绝; 然后被一种新进化出来的更高等生物取而代之。 我们人类是现代最兴盛的生物,我们现今在整个地球上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就与当年的恐龙相仿。 我们人类显然也不可能永远兴盛;我们占据统治地位的兴盛时间,无疑也是有限的; 在经历了一个兴盛时期以后,我们人类必定也会衰落甚至灭绝;然后,一种新进化出来的更高等的生物, 将取代人类兴盛起来而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往每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生物,在兴盛了一个时 期以后,都会衰落甚至灭绝,并且被更高等的生物所取代;人类显然也不可能成为例外。 现代人类统治地球的局面,显然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 现代人类在地球上的统治地位,必定要被新的更高等的生物所取代。 这就是说,不管现代人类组成的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繁复的变化,不管现代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组织将 会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不管现代人类的科学技术将会发生怎样突飞猛进的进步;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 这就是: 现代人类最终将衰亡,甚而至于象恐龙一样灭绝;地球将由比人类更高等的新生物所统治。 领悟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心头涌上了一股悲凉: 我们人类,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的子孙后代,最终都将衰亡,最终将被另一种更高等的非人类所取代。 到那时,更高等的非人类看待我们残存的人类,就象我们现在看待猩猩猴子一样。 这似乎是令人悲哀的。但悲凉之后我们又感到释然与欣慰。 因为,取代我们人类统治地球的,是比我们人类更高等的生物,其智力能力必定比我们人类更高强,其器 官必定也更趋于完善;因而这应该又是十分值得庆贺的。 而且,取代人类统治地球的更高等的生物,就是从现代人类中进化出来的。 地球生命进化史 地球的诞生,已有 45-46 亿年,但我们今天仅对它近 6 亿年来的这段历史了解得比较清楚。 为地球历 史上发生的事情,主要是靠当时形成的岩层和所含的古生物化石记录下来的;地球上的生物虽然早在 30 几亿年前就已出现,但长期停滞在很低级的阶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植物,它们留下的化石,说明的情 况不多, 而且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 又大多经过程度不同的变质, 这就使地球这段早期历史更加不易了解。 只是到了距今约 6 亿年前, 较高级的生物大量出现了, 并有大量未经变质的沉积岩层和动物化石保留下来, 从而提供了许多比较可靠的材料。所以,现在关于地球的 6 亿年以来的这一段历史,阐述得比较详细和可 信。这和人类历史的阐述有相似之处,无文字记载以前,人类历史是比较模糊和简略的,而有文字记载以 后,人类历史才变得清楚和翔实。总之,无论地球历史还是人类历史,距今越远越模糊、越简略,距今越 近越清楚、越翔实。 从地球诞生到 6 亿年前,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被称为隐生宙,虽然延续的时间约有 40 亿年,但由 于材料不足,未能划分出详细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般只再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们之间还无确定的界 限,因此常统称为前古生代。 当地球上的生物从以低等植物为主演变为有壳的无脊椎动物占优势时, 地球的历史从隐生宙(即前古生 代)进入到显生宙。 生物继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无脊椎动物让位给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又不断有新的“强者”出现,从鱼 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到我们人类,此衰彼兴,依次扮演着地球上的主角。 在古生代的早期,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很广阔的地区为海水所淹没。在海里,藻类仍在大量繁殖, 但比它高级得多的生物已大量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三叶虫的动物统治了全世界的海洋,这时陆地上仍没有 任何生物。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分为头、胸、尾三节,又有一条凸起的中轴贯穿在头尾之间,横看竖 看都可分出三个部分,在它的身上长有甲壳,起保护作用。三叶虫一般长约数厘米,这在当时是个儿大的 动物,它们大多栖息在海底,也有少数钻到泥沙中居住或在水里漂游。 寒武纪后期,是三叶虫鼎盛的时期,到奥陶纪时,三叶虫的数量仍不少,但海中已出现了比它更厉害 的动物。这种动物是一种软体动物,它有锥状的硬壳,在锥体开阔的一端,即它的头部,长有环状的触手, 用它捕捉食物和爬行、游泳。它们的个儿大,一般长达几十厘米,行动迅速,口腔坚硬,因此三叶虫不是 它们的对手,这些软体动物是章鱼、乌贼的远亲,但大部已绝灭了,只是在岩层中留下了它们的一些锥形 硬壳变成的化石,这种化石被称作“角石” ,而其中被称为“鹦鹉螺”的这一种,居然还见之于今天的海 洋里。 在三叶虫之后, 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属于脊椎动物的鱼类。 早在奥陶纪的海洋中, 一种外形似鱼, 头部无上下颌骨,身上披有骨质甲片的“甲胄鱼”已经出现;到了志留纪晚期,真正的鱼类登场了。到了 泥盆纪,鱼类进入繁殖盛期,一时地球上成了鱼类的世界。 从志留纪中期开始,全世界许多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都发生了地壳升高为陆的变化;一些地区地壳比 较平稳地大面积升高,海水慢慢地退却;还有一些地带,地壳剧烈地褶皱,逐渐形成绵亘的山脉,这就是 所谓的造山运动。在志留纪晚期,我国南部和北欧等地,都有造山运动发生。到了泥盆纪,陆地的范围更 为扩大,虽然其间也有海水漫上大陆的时候。 从海到陆的变化,促使原来在海里生活的生物向陆地上转移。志留纪晚期,在滨海地区的沼泽中,出 现了一种极为原始的蕨类植物,这类植物的根、茎、叶都还没分化出现,光秃秃的,故被称为裸蕨,它们 是首先登上陆地的植物。到了泥盆纪,陆地上的植物增多,而且大多有根有茎,枝叶茂盛。这些植物,仍 以蕨类为主, 不过它们可不象今天我们还可看到的那种矮小的草本植物的蕨类, 而是多为高大的木本植物, 特别是在进入石炭纪以后,这些植物更为茂盛。它们在许多地方组成了茂密的森林,树木的高度有达到 40 米的,茎的基部最粗的有 3 米。 2 【资料】地球生命进化史 这些树木由于各种原因被埋藏到地下,天长日久就变成了煤层。地球上的煤,在石炭纪时形成的最 多,以后地球上的森林,再也没有达到那时的规模。紧接着石炭纪的二叠纪,陆上的植物仍很茂盛,并开 始有松柏一类更高级的植物出现,这时形成的煤层也不少。 动物登上陆地比植物要晚,但在泥盆纪时也开始有了原始的两栖类。到了石炭、二叠纪时,地球上变 成了两栖类的天下。 昆虫出现在陆地上,可能比两栖类还要早些,在石炭、二叠纪时已很发达,那时的昆虫有 1,300 种以 上,其中有形体特别大的,翅膀就有 70 厘米长;这样大的昆虫,后来再没出现过。 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的生物界来了一个大变革,三叶虫等多种生物都绝灭了,古生代宣告结束。 在石炭、二叠纪,地壳继续不断升降,一些地区时而为海、时而为陆;造山运动也多次发生。今天的 各大陆,在那时也已粗具规模,不过是联成为一整块,后来逐渐分裂成几块,并各自移动了位置,经过了 两亿多年,才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古生代结束,地球的历史进入中生代。 爬行动物统治地球,是中生代一大特征。那时的爬行动物,大都躯体庞大,形象恐怖,人们使用了传 说中的“龙”来称呼它们。一时在陆地上爬的有恐龙,在海里游的有鱼龙、蛇颈龙,在天上飞的有飞龙、 翼龙,地球上成了“龙的世界” 。 恐龙之所以是给人们印象特别突出的一类爬行动物, 这是因为大多数恐龙的躯体巨大, 有的体长 20_30 米,体重 40_50 吨。其实恐龙也并非都那样大,也有小的。不过,那些小的被人们忽略了。一提到恐龙, 人们就想到那些巨大的可怕的形象。 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其他许多种“龙”都绝灭了,有人认为可能还有极个别的孑遗,但至今尚未找 到。总之,在中生代末期,生物又来了一次大变革,而这也就成了划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出现在中生代晚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可能是恐龙等绝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场规模很大的地壳运动,使 地球上出现许多高山,气候变冷,植物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有利于恐龙生存的环境改变了,而 它们又没有应变能力,只好走上了绝灭的道路。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影响, 可能才是实恐龙绝灭的主要原因,讲的也颇有道理。 不过中生代晚期发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是确定无疑的,这轮运动对我国当时的大片土地影响很大, 今天我国的地形大势,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 进入新生代,强烈的地壳运动继续发生,特别是在 3,000 多万年前,长期为水淹没、堆积有巨厚沉积 物的现今喜马拉雅山一带,逐渐升起成为“世界屋脊” ,这新一轮造山运动,被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在 我国其他地区也有表现,一些地区升高成为高原山岳,一些地区又沉降成为平原洼地,造成地形起伏的巨 大变化。 在爬行动物退位后,代之而起的是哺乳类动物,还有鸟类。一些四足有蹄、以吃植物为生的兽类繁殖 起来,食肉类动物因有了食料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地球上的生物,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状况,人类登上地 球这个舞台的条件成熟了,地球的历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地球在不停地转动,随着它的转动,时间在前进,几十亿年过去了,这才具备了适于人类发生和发展 的条件。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地球的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究竟人类是多少年前在地球上出现的,至今还说不出一个肯定的数字,但进入第四纪后,人类才开始 发展起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早在 3,000 多万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现了一种高级的哺乳动物古猿。这些古猿本来在森林中生活,成 天在树上攀援,但是由于环境变化,有一部分古猿下了地,而且学会直立行走,手脚分化,视野变得开阔, 头脑也发达焉,终于能够制造工具和说话,进化成了人,这种转变现在一般都认为是在第四纪完成的。 第四纪时, 几次出现了世界范围的气温降低, 造成一些地区终年为冰雪所封冻, 冰川掩盖的陆地面积, 最大时曾达 5,200 万平方千米,比现在要大 3 倍多。 由于大量的水被冻结在冰川里,海洋里的水量减少,海面降低,今天不少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当时都 露出在海面上,亚洲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曾是连接两大洲的“陆桥” 。 气候变冷,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地区的森林减少直至消失;原来温暖潮湿的丛林变成了 干冷的草原,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些生物因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所以绝灭了;也有些生物为了适应环 境则改变了自己的形体和习性。一部分古猿下地生活,看来也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人类的祖先为了得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终于克服了环境改变带来的 困难,走出了一条从只能适应环境到自发改造环境的新路。 在云南省元谋,找到了 150_180 万年前的猿人化石,同时发现了少量石器和用火的痕迹。约在 50 万 年前,生活在今天的击口店一带的猿人,更已能造出大批石器和骨器,留下了许多用火的遗迹。到几万年 前,那时人的形象便和今天的人接近了。 除了人以外, 任何其他生物对自然界的影响都是无目的的, 只有人才使自己的行为成为有意识的活动。 人的有目的的改造环境的作用将愈来愈显现出巨大的威力。 人类的时代同地球历史上的“朝代”相比,只能说是刚刚开始。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很短,人类 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为时更晚。 没有得到科学技术武装的人, 在大自然面前是软弱无力的。 而近代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的兴起, 不过 200 多年。 如果把地球比做千岁老人, 那么人仅仅是在不到半小时以前才获得了从知 识转化来的巨大力量。 科 学技术的发展,使从前需要许多人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少许人花费较短时间就能完 成。最初出现的蒸气机,顶得上几匹马干活,面现代的火箭发动机,则顶得上 1,000 亿匹马干活。 如果仅把人力作为一种自然力和其他自然力相比,那末人力是微小的。但是,只要人掌握科学技术便能驾 驭自然力,并使之为人类造福。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现在都已不是神话而是现实了。 三叶虫在地球上持续生存了 3 亿多年,人类地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还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实在是年轻 得很;我们的地球,还有太阳,都仍处在活动力很强的时期,象现在这样运转、发光、发热,还可以保持 好多亿年。因此,人类有充足的时间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给地球的历史写下新的光辉的篇章,并进而 到地球以外的空间或星球去开拓新世界。 隐生宙(Cryptozoic Eon) 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寒武纪以前的地史阶段。相当于前寒武纪的同义语。1930 年,G.H.查德威克 把地史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寒武纪以前称为隐生宙,寒武纪迄今称为显生宙,作为地质年代的最高级单 位,其相当地层分别称为隐生宇和显生宇。近年来由于在隐生宇亦即前寒武系上部不断发现软躯体动物化 石,使其部分地层的划分具备了古生物的依据,而且所谓隐生,已逐渐不符合实际情况。1977 年,国际地 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在开普敦第四次会议上,将前寒武纪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其界线放在 25 亿 年前。因此,隐生宙及隐生宇这两个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年代单位,已逐渐弃而不用。 隐生宙(Cryptozoic Eon)占有地球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留下的化石却非常稀少。这一时期的早期,生 物尚未发生,其后是一段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占据地球的时期,后期则有一些低等真核生物出现。隐生 宙可划分成太古代和元古代两个时期。 太古代(Archaeozoic Era)是最古老的一个地质年代,开始于地球形 成以后,结束于大约 24 亿年以前。虽然晚期有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但那形成时的岩石在漫长的 时期内经过了深度的变质,因此保留下来的可靠的化石非常少。有人把太古代早期岩石还没有形成的时期 单划分成冥古代,时间大约是 38 亿年以前。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开始于大约 24 亿年以前,结束于大约 5.7 亿年以前的“生命大爆炸” ,这时细 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藻类在生长过程中粘附海水中的沉积物颗粒形 成层纹状结构物,称作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礁,出现于太古代而在元古代达到全盛。元古 代结束前出现了一些低等无脊椎动物。 元古代晚期在我国被称为震旦纪(Sinian Period),时间为大约从 19 亿年以前到元古代结束,震旦是古 代印度对我国的称呼。 这个时期的地层最先在我国调查研究。 最著名的震旦纪地质剖面位于天津市的蓟县, 现在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全力羽羽
1.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早期的假说主要分两大派:以康德和拉普拉斯为代表的渐变派和以G.L.L.布丰为代表的灾变派 。渐变派认为太阳系是由高温的旋转气体逐渐冷却而成的;灾变派主张太阳系是由此及彼2个或3个恒星发生碰撞或近距离吸引而产生的。早期的假说主要企图解释一些天文事实,如行星轨道的规律性,内行星和外行星的区别。太阳系中角动量的分布等。在全面解释上述观测事实时,两派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因难。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人们逐渐倾向于太阳系起源于低温的固体尘埃的观点。较早的倡议者有魏茨泽克、施米特和尤里。他们认为行星不是由高温气体凝固而成,而是由温度不高的固体尘物质积聚而成的。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体和尘、气的混合物积聚而成的。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去时1000℃。由于长寿命放射性无素的衰变和引力势能的释放,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铁的熔点时,原始地球中的铁元素就化成液态,由于密度大就流向地球的中心部分,从而形成了地核。地球内部温度继续升高,使地幔局部熔化,引起了化学分异,促进了地壳形成。 海洋和大气都不是地球形成时就有的,而是次生的。因为原始地球不可能保持大气和水 。海洋是地球内部增温和分异的结果。原始大气是从地球内部放出的,是还原性的。直到绿色植物出现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自由氧,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形成现在的大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973129.html?fr=ala02.地球起源 地球的起源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就曾探讨过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万物的形成问题,关于创世的各种神话也广为流传。自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之后,天体演化的讨论才开始步入科学范畴,逐渐形成了诸如星云说,遭遇说等学说。但事实上,任何关于地球起源的假说都有待证明。 地球经历的历史时代 百万年 主要事件 冥古宙 隐生代 4570 地球出现 原生代 4150 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物---细菌 酒神代 3950 古细菌出现 早雨海代 3850 地球上出现海洋和其他的水 太古宙 始太古代 3800 古太古代 3600 蓝绿藻出现 中太古代 3200 新太古代 2800 第一次冰河期 元古宙 成铁纪 2500 层侵纪 2300 造山纪 2050 古元古代 固结纪 1800 盖层纪 1600 延展纪 1400 中元古代 狭带纪 1200 拉伸纪 1000 罗迪尼亚古陆形成 成冰纪 850 发生雪球事件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630 +5/-30 多细胞生物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寒武纪 542.0 ± 1.0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奥陶纪 488.3 ± 1.7 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 志留纪 443.7 ± 1.5 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 泥盆纪 416.0 ± 2.8 鱼类繁荣 两栖动物出现 昆虫出现 种子植物出现 石松和木贼出现 石炭纪 359.2 ± 2.5 昆虫繁荣 爬行动物出现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现 中生代 二叠纪 299.0 ± 0.8 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生物灭绝 盘古大陆形成 三叠纪 251.0 ± 0.4 恐龙出现 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侏罗纪 199.6 ± 0.6 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 鸟类出现 裸子植物繁荣 被子植物出现 白垩纪 99.6 ± 0.9 恐龙的繁荣和灭绝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地球上45%生物灭绝 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出现 新生代 65.5 ± 0.3 到现在
哺乳动物是在大约2.08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出现的,但第一种哺乳动物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 近日,我国古生物学家对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出土的6件侏罗纪化石标本研究
"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即"年成。古时候所谓的"年成"指的就是这个。因此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岁一熟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全球化本质是一个利益分配体系。底层国家贱卖自己的资源(或者少数寡头垄断资源,老百姓分不到足够的利益),中层国家贱卖自己的劳动
这个还有参考文献?
需要完整的论文格式没有,只能是自己找资料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在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在人类发展的最初期,人们对火山,地震,电闪雷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