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蓝的枫叶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主要功能是对我国文化精神及全民语言的传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现代汉语
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
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
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
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
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
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
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
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
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
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
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
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20、普通话语音研究
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2、网络汉语研究
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
26、新词新语研究
27、外来词规范研究
28、字母词研究
29、成语研究
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
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33、汉字和汉文化
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
36、部件研究
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38、如何整理异体字
39、如何整理异形词
40、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二:写作类(写作学方向)
1、从穿越小说的虚构时空看当代创作的历史认知及写作惯性
2、《红楼梦》对穿越小说的影响(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为例)
3、试析穿越小说中的新奴婢形象(以《春光里》或某作品为例)
4、节俗场境对穿越小说叙事的意义
5、茶馆酒楼在武侠小说中的作用
6、试析当代小说中的茶馆场境
7、试析当代言情小说中的野蛮女友形象
8、论广告文案写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9、论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审美追求
10、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作用
11、包法利夫人中的结构特色
12、巴金作品中的朴实语言风格特征
13、文学叙述与应用性叙述的关系和差异
14、论中国传统文论之“义法”与西方文学理论中“结构”的异同
15、浅谈语言表达的诸多形式
16、论沈从文《边城》里的人物美
17、论当代诗歌的语言流变
18、浅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白话”语言特色
19、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繁复美
20、试论现代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21、《庄子·逍遥游》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2、《大明宫词》剧本创作语言特色探析
23、余华《兄弟》的结构艺术
24、读王海鸰《新结婚时代》有感
25、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
26、散文的“形散神不散”论
27、手机短信文学的价值
28、流行歌词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解读
29、钱钟书写作艺术初探
30、陶渊明笔下的和谐世界
31、电脑写作时代网络语言之我见
32、写作过程与写作能力
33、《史记》写作特色管窥
34、《白鹿原》创作心理略论
35、池莉创作个性透析
36、《儒林外史》的创作动机与创作主旨
37、《倾城之恋》创作意识论
38、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论
3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40、论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
41、“戏拟”表现手法在杂文写作中的运用
42、新闻写作中的主体意识强烈渗入的模式分析
4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
44、写作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的关系
45、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
还有谁没吃
面对苦难------摘自《面对苦难》 周国平“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对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越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的。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往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的,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这是第二次看《活着》。第一次看完后,我已经哭得一塌糊涂,毕竟是经历得太少了,书中福贵的生活足以摧毁我心中所有的光明。但很奇怪,我又不觉得他有多悲惨,甚至有时候还能感到一丝存活的愉悦,那时我觉得,人生可以过得像他那样也无悔了,甚至到现在,我还是这样想的,但是此时,我想到的却是另外的一些东西:命。当我读完《百年孤独》,读完《活着》,我深信宿命。其实也不觉得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只是现实和理念是不同的。世界是被感知,而不是被认知的。什么都已冥冥注定,甚至连我们努力的念头也是,全部已有定数。但是,我们还是活在生活中,尽管有时真实的东西和我们所做的一切背道而驰,但我们还必须努力,因为我们还生活着。假如不遵循生活的道,那么恐怕我们连思考的权利都会失去。看完《活着》,脑海里萦绕不去的是那一条通向城里的小路。忘不了福贵他爹蹲在粪缸上眯着眼睛看的那条路,忘不了福贵他娘扭着小脚一深一浅走过的路,忘不了家珍穿着水红色旗袍走过的路,忘不了凤霞无声扯着福贵衣袖走过的路,有庆提着鞋子跑在那条满铺白雪的路,还有福贵牵着老牛,把影子拖得好长好长的那条路。 路永远是那条路,不同的是,路上走的人不同了。福贵没有选择。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人生是一场游戏,总想胜出,但到后来,一波又一波的苦难扑面而来,还没有做好准备,一切已成定数。到后来,才恍然发现,这不是场游戏,永远不会有输赢。我们没有选择,只有一直,一直走下去。所以,福贵在讲述自己的时候,他不会悲伤。那不是苦难,也绝非幸福,仅是我们要面对的生活。只是一条路,一条只能走一次的路。走在路上的人,也许会满心苦痛,停滞不前;也许会灿烂微笑,不断奔跑。尽管通向的都是同一目的地,但我仍然回选择后者。然后到终点的时候,再把所有的泪水倾盘倒出,用另一种平淡的声音讲述活着的故事。生活还在不停的进行着,可我还活着,还有勇气的活着,不知为什么还活着,是为了父母吗,是为了一天三顿饭吗,还是为这行尸走肉一百多斤的躯体而活着,很痛苦,很痛苦自己什么都没有,很痛苦这个圈,这个生活圈,丑陋的嘴脸,丑陋的金钱下的自贱的人格,让我感觉这个世界是百眉横生没有爱的滋味,没有情的交往,只有利益,除了利益还是利益,交往中看谁对谁好,如果不好就百般没有好脸色看,真是无奈的社会,无奈的交际圈!我是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无论我与他们怎么交往我是不会违背自己的人格和做人原则,不知道是他们不了解我,还是我不了解他们呢,总感觉交往总是那么复杂,那么让人不了解,让我不可思议,让我总是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我的一颗红心原先像一个红萍果一样,现在却一次次的被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划破的伤痕累累,斑迹点点,面目全非,在一点点的滴着紫黑红色的血。没有人能了解我,没有人能明白我,只有我知道自己,只有我能了解我自己。以前也听过一位智者说过一句话:我们不是为别人而活着,那样我们会更累,可能还会累死!经常告诫自己:我自稳坐钓鱼台,任凭风雨多摇戈。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万事何所不容;笑口常开,笑古,笑今,万事付诸一笑!做一个一生不让人嗤笑的人,一生无愿无悔的人,一生有用的人,一个对身边有用的人!有人说:做一个让别人瞧起的人。我感觉这人肯定是个爱慕虚荣的人,我们活着干吗做到非要让别人看得起的人,我们活着也不是为别人而活,活着也不是让别人看的,而是自己让自己更好的活着,但是这个社会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自己活着痛快别忘了分享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为 了 活 着 而 活 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曾经写过一篇叫《生命》的文章企图去诠释生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总是千百次地询问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但每次只在镜中看到一张茫然而近乎麻木的脸。余华写了一本薄薄的书——《活着》,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一口气读完它,泪流满面。余华的答案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看似简单却极度深刻尖锐的答案。有人说生命其实是一个圆,走来走去也走不出这个圈,只是有的直径长,有的直径短罢了。“为了活着而活着”?过于简单的答案总让人心存不甘,企图找出点别的什么,无论什么都好,只要不是“活着”这两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字。在脑海中疯狂地搜索,在心灵深处枯竭地呐喊,几近崩溃的边缘。最后却依然见到那两个字安详地躺在眼前,折射出柔和的光芒。如果生命真的如此,为了活着而活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残酷?亦或是幸福?我确是被《活着》里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动了,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故事。或者让我流泪的是死亡——生命的终结。福贵一家相继去世,死亡的原因常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消亡都给我强烈的震撼。生命坚强而又脆弱。“这是一个死亡的故事,却不乏温情。”福贵全家相互偎依着生活,在贫困饥饿的重压下,相互搀扶着在人生路上艰难地行走。为了活着而活着。承受着苦难,憧憬着未来。这就是——生活。
“为活着而活着”;“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楼上两位厉害。
活着 txt+PDF+epub+mobi+azw266:
毕业设计不选题会被延期毕业。因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毕业设计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如果不选题会被延期毕业,属于学业问题。所以毕业设计不
面对苦难------摘自《面对苦难》 周国平“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浅析《活着》中的人生意识徐慧媛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4)摘要:《活着》是余华为了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看法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