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肥肥
【摘要】 目的探析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运用标准化护理,能够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质量管理;消化内镜室;标准化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诊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对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1]。在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2]。因此,本文探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运用标准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40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年龄19~72岁,平均(45.5±10.6)岁;对照组年龄20~74岁,平均(45.6±10.7)岁,其中女性33例、男性4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即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叮嘱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护理中,坚持无菌原则,做好本职工作,保持认真负责态度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则行标准质量管理:(1)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由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组成标准化护理小组,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小组成员将之前护理管理的不足和经验作为基本依据,再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标准,动态管理、指标明确,从而实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2)落实消化内镜室标准:①日常工作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优化后的质量标准、工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使护理安全提高,并且将内镜感控管理作为基本依据,对各项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检查,包括急救物品措施、意外事件以及配合护理等,对每个步骤进行规范,运用质量评分表对清洗消毒室、诊疗室、麻醉恢复室以及愉悦登记室等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记录,每周进行安全修改,并且对工作方法步骤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质控小组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并且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督促改正,提高护理质量;②治疗配合标准化:对支架置入术、胃底组织胶治疗、静脉曲张套扎术、息肉治疗术中配合、病理采取配合以及胃镜检查等护理配合进行规范管理,按照开展新技术、加深记忆、分阶段考核以及计划回顾性培训等方法对发生率低的治疗配合项目进行授课,集体培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提高,从而增强内镜护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③知情同意书标准化:对结石碎石术、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扩张术、肠镜以及胃镜等知情同意书进行标准化管理,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知情同意书和各项检查内容,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且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获得患者意见时,应该尊重家属选择,避免发生护患纠纷;④环境维护标准化:制定病区环境标准,对物品摆放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专人清点、分类摆放、定期检查等,诊疗区内严禁家属进入,在候诊区等候,准备卫生纸、坐垫、薄被子等,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病区环境质量[3]。
1.3观察指标
运用自制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不清楚、基本掌握以及掌握三个等级,并且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运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2例不清楚、20例基本掌握、53例掌握,知晓率为97.33%,而对照组9例不清楚、40例基本掌握、26例掌握,知晓率为88.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2例不满意、10例基本满意、63例满意,满意度为97.33%,而对照组12例不满意、38例基本满意、25例满意,满意度为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研究发现,临床上将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在消化内镜中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相关检查知识,还能使护理工作质量合格率提高,增强患者满意度[4]。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标准化护理,在规定位置摆放器械、药品以及物品等,有助于取用快捷、准确,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5]。同时,采用标准化护理,护士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知情同意书签署,使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为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知识知晓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这一结果与李艳萍[7]、代丽萍[8]研究报道一致,提示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质量提高,增强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2]钟丽梅,徐旭,孙延君.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消化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5,35(z1):89-90.
[3]周丽华,蒋蓉,邓琼,等.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05-106.
[4]巩玉艳,丁瑞东,庞丽,等.“五常法”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26-27.
[5]翁海风,胡坚方,杨建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91-93.
[6]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67-168.
[7]李艳萍.PDCA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05-106.
[8]代丽萍.标准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367,369.
春雨蒙蒙a2015
医院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质量保障是前提和基础,而在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应用分析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增高,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医院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成了当前医院所关注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60例护理人员进行分组调查,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84±1.23)岁,观察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64±1.33)岁,两组护理人员其中本科学历31例,大专学历18例,中专学历11例。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医院要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人文环境,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展开培训课程,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以及礼仪规范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护理操作交流大会,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和经验沟通,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1]。随时了解护理人员是否有工作和生活上的难处,与其进行心理沟通,可酌情给予适当的帮助,以消除其思想包袱,令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②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硬件上,可以在休息室配备适合小米的沙发、空调、饮水机等设施[2]。在软件上,可以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流程,并制定奖惩措施、晋升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收入挂钩、晋升与护理人员的表现挂钩,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3]。③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专业以及技能水平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随时关注护理人员的教育情况,根据情况可以安排部分护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护理事务[4]。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上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针对人的思想“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战略。将其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据国内李雪飞文献报道[5],采用人性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医院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该院60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结果和李雪飞文献报道相似。充分说明了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优势。人性化管理能让护理人员充分体会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人性的要点,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来挖掘员工的潜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情感管理。首先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内心世界,根据其情感的特点进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尊重护理人员,不定期的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难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护理人员;②开放式管理。管理者要随时与护理人员进行互动,对于护理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建议,要虚心的接受并采纳,邀请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使最终决策更容易被护理人员所接受;③人文管理。由于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想、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等,管理者要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将护理工作提升到人文管理的层次,并加重依靠护理文化对其进行管理,减轻冷冰冰的制度管理[6]。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1733-1734.
[2]张元云.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61-262.
[3]邱春艳,金英福,穆源颖.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1(12):73.
[4]杨欢秀,章帼瑛,刘艳平.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5):94-96.
[5]李雪飞.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626.
[6]王秀芹.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4):456-457.
摘要:[目的]调查山西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探讨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统计软件对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3所医院中床护比未达1∶0.4的占48.5%;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分布为高级职称者占1.33%,中级职称者占18.40%,初级职称者占80.27%;其中在编制护士占52.17%。[结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数量配置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高级职称护理人才缺乏,护理队伍不稳定;建议增加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配置,改善护理人员职称结构,解决人员编制问题,逐步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我所于2013年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进行调研,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深入分析。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所在区域涵盖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汇总分析。
1.2调研方法
设计并发放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研问卷,通过各医院填报的相关数据以及调研人员赴各医院现场复核,最终获取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1.3调研内容
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护理人员总数、护理人员职称分布及聘用制护士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3.1护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要求中医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不低于1∶0.4,逐步达到1∶(0.5~0.6),临床护理岗位中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1]。由表1可以看出,48.5%的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原始调研数据中显示有个别医院床护比仅为1∶0.18。2012年上海2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开放床位数的增加,床护比明显下降[2]。目前由于部分二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差,经济收入低下,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无法扩充护理队伍,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力严重缺编;另一方面,中医有其自身的中医特色理论体系,护理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西医护理项目,还包括中医护理特有的技能,如运用整体观的辨证施护程序、中药换药、熏洗、足浴、火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量加大,临床护士每天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从而造成中医护理特色面临萎缩的现状,阻碍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3.2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低
由表2可看出,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由低至高呈“三角形”分布,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80.27%,中级职称人员占18.40%,高级职称人员仅占1.33%,高级∶中级∶初级为1∶14∶60,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比例1∶3∶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1∶3∶1[3]相差甚远;目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与临床需求不相匹配[4],我省中医医院护士学历以大、中专生为主,护士职称普遍偏低。这种职称结构对中医护理队伍和中医护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护理队伍没有很好的梯队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5],提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性构建的必要性。
3.3聘用制护士数量较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表3显示我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在编护士数量占52.17%,床位与在编护士之比仅为1∶0.20,护士编制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医医院规模扩大,床位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求,为了缓解护士缺编的问题,医院用聘用护士来维持着基本工作需要,大多数聘用护士不能与在编护士一样按工作量发放奖金,又无按职称聘用的机会,导致部分护士锻炼成熟后跳槽,造成医院护理人才与培养经费流失、护理特色和质量受影响的现状。
4建议
依据此次调研的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科学设置护理岗位,真正意义上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优化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职称晋升向一线护士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建议医院应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招聘有经验有资质的注册护士,同时要设置预留机动人员编制,稳定护理队伍。建议将护理人力资源、设置岗位、聘用制护士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列入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有关规定落实效果的评价,促进落实。
5小结
本研究以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资料为数据来源,就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明确我省二级中医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省的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雅丽,蔡俊萍,蔡珏,等.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28-1030.
[2]王钰.上海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B):461-162.
[3]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4]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8):2238-2239.
【摘要】 目的探析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标准化护
一般认为,质量管理在项目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项目过程方面和项目产品方面。不满足这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会对项目的产品、项目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以及项目的组织产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3000字论
服务质量是指酒店以其所拥有的设施设备为依托,为顾客所提供服务在使用价值上适合和满足顾客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服务质量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
论文参考文献可以找的网站如下: 1、知网国内最大知识库,还有批量导出参考文献功能。 2、谷歌学术收录各个领域学术资料的免费搜索引擎。ScienceDirect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