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2

小二2004
首页 > 学术期刊 > 圆柱体研究小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念念1218

已采纳

因为这是首次学习含有曲面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论是思考方法,还是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上,都更加深入了一步,难度也加大了。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理解。难点是: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及相关的推论。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一些关于极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本节课应具备的旧知识是: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中就是要运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从而由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因此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有目的的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2、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规律,找出体积公式。3、适当采用“尝试——失败——总结——再尝试——再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推导公式的合理方法。4、利用多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找到公式的根本内涵。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体积公式。通过直观实验,吸引学生主动、认真观察图形的拼接过程,积极回答观察结果,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概括能力。本节课所需教具为: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具及事先写好习题的小黑板。教学一开始,首先复习。目的是:一是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好准备;二是引出新课。一开始先复习体积的概念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练习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但是这些知识已学过较长时间,所以适当的时侯教师要加以启发提示。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为新课做准备。然后,提问:圆柱体的特点是什么?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公式是什么?由于这些内容刚刚学过,学生很容易回答,可以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并加以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兴趣,以便学习新课。通过以上复习,巩固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同时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教师及时引导、设疑:圆柱体也是立体图形,也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大家一定很想知到道怎样求出这个空间的大小,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它的方法。 ——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这样就顺利转入了新课的学习。这时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首先引导学生用长方体公式的推导方法尝试。提问:“我们学过的长方体体积是用单位体积的小正方体块来量出的,现在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来量一下,现在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反复尝试后回答:“无法量出。”这时教师再问:“什么地方量不出来?为什么?”学生回答:“圆柱体的侧面是曲面,无法量出。”在学生尝试失败的基础上,促使他们改变思路,去寻找新的方法。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情绪,转入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教学。教师启发提问:“圆柱体上下两面是什么形?圆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新思路:用割拼的方法将它转化为其他的图形。得到了新的方法以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1:先将圆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对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学生观察割拼过程。教师提出问题:“这个圆柱体拼成了一个近似的什么立体图形?为什么说它是近似的?它的哪一部分不是长方体的组成部分?”学生回答后,接着再进行演示实验2:将圆柱体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再问:“这次是不是更象长方体了?”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把它平分成很多很多等份,这样拼成的图形将会怎样?”教师总结:“将会无限趋近于长方体,并且最终会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并把它与圆柱体进行比较,提问:“这个长方体的哪部分与圆柱体相同?”因为模型各面的颜色不同,所以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来:“底面积与高。”“那么这个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相同。”“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底面积乘以高。”“那么圆柱体是否也可以这样算呢?”学生回答:“是的。”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这两个公式。通过以上的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先通过复习做知识的铺垫,然后由学生进行尝试,充分运用思维的迁移规律,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搭起了桥梁,顺利地实现了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并且在推导过程中渗透了关于极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尝试得到了成功的喜悦,思想高度兴奋。教师及时利用这一时机,将公式向深处拓展。设问:“如果不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怎么求体积?”学生考虑,教师出示尝试题: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体积?2、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体积?3、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体积?4、已知圆柱体的侧面积和高,怎样求体积?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做适当补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并且板书有关公式的推论。通过以上练习,避免了学生只注意了公式的表面特征,而忽略了公式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明确,不论条件怎样变化,最终都要归到底面积乘以高上来。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本公式的内涵,为灵活运用公式做好了知识的准备。最后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由于此方法学生早已熟悉,所以可全班集体回答。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公式后,教师及时出示习题,指导学生将公式应用于实际:(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提问:“这两道题是否要进行单位换算?各应选用什么公式?”学生回答完毕后,一起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提出应用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仔细审题,弄清条件的变化。2、单位名称要统一。布置课后作业。

115 评论

热爱每一刻

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常常把它称做棒。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认识圆柱体”教学活动。 我觉得在早期的教学教育中,幼儿学习兴趣、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良好品格的培养,较之单纯学习数学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对“认识圆柱体”教学活动提出了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1.通过观察比较和寻找活动,让幼儿区别球体、圆柱体,知道圆柱体的名称和特征,并能说出与圆柱体相似的实物。2.结合分类、排序、数数等活动,让幼儿实际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操作结果,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综合、判断能力,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3.鼓励幼儿游戏时互相帮助,游戏后整理材料。 活动的开始部分,复习球体,并由“建筑游戏中使用的路灯是什么形状的”引出课题。接着,我依次安排了三个活动:1.探索活动。先提供圆柱体积木和球体,让幼儿在滚、转、摸等活动中区别球体和圆柱体,初步发现圆柱体的特征:上面有一个圆,下面有一个圆。然后引导幼儿比较上下两个圆面的大小和中间“柱子”的粗细,概括出圆柱体的特征: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中间的“柱子”上下一样粗细。2.寻找活动。让幼儿先找出操作盆内的圆柱体,再找出活动室内的圆柱体(教师事先在室内布置了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物体),最后说说自己见过的物体中哪些是圆柱体。这一活动旨在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活动中,对能力一般的幼儿只要求他们找出和圆柱体相似的实物,对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找出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柱体形状的。3.分组游戏活动。一般说来,活动的后半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动效果比前半部分差。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本次活动的重点,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游戏,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具体的分组活动内容有:(1)分类排序。为幼儿提供各种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和实物,要求幼儿先从中找出圆柱体,再按高矮或粗细排序。(2)数图形。为幼儿准备由各种形状(体)组成的物体图,让幼儿数数其中圆柱体有几个。(3)手工游戏。要求幼儿用彩泥或纸制作圆柱体。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一组游戏我都安排了深浅不同的内容。如“分类排序”游戏,所提供的圆柱体有的组高矮、粗细差异不太明显,有的组与非圆柱体物体差异不太明显,有的组则是差异很明显的实物,有的组数量多,有的组数量少,使之能分别适合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操作。“图形接龙”游戏中的接龙卡,上面所画的圆柱体有高、有矮、有粗、有细,有竖着的,有横着的,还有斜着的。“数图形”游戏,我为幼儿提供了以下3张图,这样的材料,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使用。在分组游戏活动中,我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将玩过的游戏材料整理好再去玩下一组游戏,同时还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带能力差的幼儿一同游戏。

212 评论

陽-iYummy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我觉得,我们要在“小论文”上做点文章,要在研究的深入上做点思考,当然这种思考是建立在方法的指导与策略的引领上,而不是越俎代疱。比如说这次有几位同学写到了“怎样滚得远?”这一内容,但给出的答案都缺少应有的严谨的过程,象实验材料的选定,要选择轻重不一以及体积大小有着一定差距的圆柱体,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在实验方案的确定上,可以选择不同角度的斜坡,并在每个坡度上做出相应次数的实验,同时要把每次实验的结果用表格给列举下来,这样,答出的结果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比如说“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这一内容,也有不少的同学写到,但大家往往是写到了用单一的三角形可以画出哪些角?利用两个三角板之和可以画出哪些角?但接下来却缺少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角按大小排个序?再看看相邻两个角的差都是多少?或者这些角都是哪个角的倍数?如果中间有哪个角刚才没能发现(比如说15度),那这个角能否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怎么画?能否提供不同的画图方案?

153 评论

坤坤890206

我们曾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掌握的都很清楚。今天,我又学了两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那就是圆柱与圆锥。掌握了这两个立体图形体积与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的体积与面积。圆柱体积的计算很简单,公式是:底部面积x高。利用这个公式,就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如果开始只知道底面的半径或者直径,那么就要先算出部面的面积,再来计算圆柱的体积。接下来,再来看圆柱的表面积。圆柱表面积的求法,就比体积要复杂一些。因为,先要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再来求圆柱上底与下底的面积,再把三者相加,方能求出圆柱的表面积。虽然它的表面积求法复杂一些,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与公式,今后熟能生巧,一定会做得很快。下面,我们来学圆锥。圆锥就是底面是一个圆,一直向上伸,直到顶部成尖尖的形状。其实,圆锥的体积也很容易求,只比圆柱的体积多出一个三分之一,就是:底面积x高?3。因为,所有圆锥,都是同底面同高度的圆柱的体积的1/3。所以先算出圆柱的体积,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了。圆锥的表面积书上虽然没有讲,但是我知道。

115 评论

单色的星空

你最后应及时说清

97 评论

相关问答

  • 桥梁圆柱施工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这是我以前写的 没交过 不会重复: 桥梁工程的发展基础——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摘要:工程材料和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往往推动着桥梁工程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工程材料工程技

    淡蓝喵喵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圆柱齿轮注塑模毕业论文

    老师给你规定了论文范围了啊 自己在那个范围里写啊,可以写小的项目 也可以写大的理论啊

    娜娜娜娜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毕业论文

    我可以做. 联系方式资料里有.

    独家记忆15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圆柱坐标机器人毕业论文

    搜索  友图网        10000多份毕业设计,机械的  计算机的  单片机的   土木工程的。你要多少就多少,不要人民币的哦。 电站保护装置设计.rar

    泸州老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长方体与圆柱体的论文题目

    根据长方体长是12,长宽高比是4:3:2,可以求出宽是12×3/4=9高是12×2/4=6把长方体削成圆柱体,那么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径就是9,半径为9÷2=4.5

    小二2004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