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蘑菇圈》《三只虫草》《河上柏影》《空山》以及2019年出版的《云中记》来看,现代性一直是阿来深切关注的问题。在阿来以往的创作中,时空总是以传统社会的封闭与现代社会的开放之间的
正大地震十年后,阿来开始创作《云中记》。此时的作者固然拥有更沉静平和的心境、更成熟丰厚的思想和情感积淀等创作的有利因素。但难度亦如影随形:如何面对十年间出现的大量纪实性、报道性和抒情性文字,如何超越抗灾、宗教等主题类型模式;如何在一个解构美学反讽美学盛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地震题材小说,为纪念2008年汶川地震而作。小说以招魂的形式,写云中村最后一个祭师阿巴从村潜回已成为废墟的山村,为亡灵招魂,安抚鬼魂,写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尊重。小说中的阿巴形象,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继《唇典》在萨满文化中
《云中记》写出了人和故土的深挚联系,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一种心灵,守护精神家园的一种态度。记录灾难当然是一项责任和道义,但《云中记》还有更大的视野、更远的思想,阿来的写作大气而富有灵知,写出了文学的通
《云中记》不但是阿来的自我救赎,也是汉语文学对于这一巨大创伤的深刻书写。阿来借阿巴祭师这样一个人物反思我们的乡村建设,反思文明。站在高地上放眼世界,我们要有收拾旧山河的雄心。
国家好我们知道,党好我们知道。你那个科学我们不知道。阿来《云中记》接着上周的热乎劲儿,这周咱们接着把阿来老师刚出版不久的《云中记》给读了。这是一部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的小说。背景是一个位于山里的少…
由此,阿来的《云中记》呈现出另一重断裂,即现代化进程中,命运之嬗变。现代性建立对古老文明的侵蚀是历时性的过程,不难发现在地震前云中村已经被现代化打破了传统的宁静,家族徽章图案被遗忘、旅游业开发…传统乡村秩序已然开始解构,地震的降临加速了乡村文明的陡然断裂,神性被...
《云中记》——一首灾难的史诗“我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开始书写,一个人,一个村庄。从开始,我就明确地知道,这个人将要消失,这个村庄也将要消失。”2018年5月12日,待2008年5.12地震过去十年后,阿来…
而阿来的文学之路可以说是:神出鬼没,很诡秘!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步他还能写出什么。一般来说,作家总有固定的风格,阿来打破了这个常规。”by阿谷君5月25日下午两点,“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笔直的———阿来《云中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阿来《云中记》引文学界关注:汶川地震后的生命思考.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高凯)“我相信,在阿来那里,写作是一件有神性的事情,一切...
7I文I坛I扫I描#$?阿来推出长篇力作《云中记》酝酿十载,阿来日前在《尘埃落定》之后推出长篇力作《云中记》,阿'坦言自己早有创作冲动,但迟迟未敢动笔发生的第二天我就去...
岳雯说,《云中记》的价值,正在于其恰如其分地呈现了生与死、光明与黑暗、自然与人类等彼此依存、互相转化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阿来也扮演了小说中阿巴的角色。不同于阿巴用祭祀的...
《云中记》研讨会在京举行2008年5月12日,成都,阿来坐在家中写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徜徉在古代神话世界中。下午两点,世界开始摇晃,阿来抬头看见窗外的楼房摇摇摆摆,随后,他中...
著名作家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在京召开2019年5月28日14:30,由十月杂志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著名作家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六层会议室举...
在《云中记》中,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6月30日,在言几又·上海虹桥新天地店,阿来和著名评论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程德培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从《云中记》出发,谈了阿来小说...
《云中记》研讨会在京举行2008年5月12日,成都,阿来坐在家中写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徜徉在古代神话世界中。下午两点,世界开始摇晃,阿来抬头看见窗外的楼房摇摇摆摆,随后,他...
我认为,汶川大地震之后,经过了时光考验、值得时代铭记的文学作品,一是李鸣生的长篇报告文学《震中在人心》,一是阿来的《云中记》。阿来历来提倡,作家要追求有...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自问世以来,持续升温,不断引发圈内外的关注。在当代长篇小说题材中,悬念与奇幻,谍战与科幻成为多数人的期待,而《云中记》翩然而至,以浩大的抒情,吟...
阿来的《云中记》是一部神圣的生命颂歌,而不仅是悲天悯人之作。颂歌唱响的时候,人们是仰望上空的,而空中透过云层洒下阳光。当然,《云中记》也是一首《安魂曲》,...
阿来将美好的念想与清醒的期望灌注在阿巴身上,让他完成这一个人的旅途,让他最终实现,与山同眠,这便是《云中记》。阿巴“献祭式”的归宿,令人落泪,却也令人欣慰,这对他来讲也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