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要义——惟贤长老.胡晓光: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唯识札记》:深入浅出的唯识理论著作.唯识学的缘起——郑隆平.论唯识学中的“体用”义——肖永明.浅谈唯识无境——定赞.唯识宗是怎样修持,临终后如何归宿,是否亦....什么是出阴神、出阳神?
国内佛教唯识学研究领域唯一一份专业学术刊物本辑收录论文27篇,按主题分为四个栏目:(1)唯识、因明与印度哲学;(2)唯识、如来藏与中国思想;(3)历史与文献;(4)比较与对话。第一个栏目有9篇文...
其次唯识二十颂,不一定背诵但一定熟记。千万别什么看看就好。二十颂在唯识是破邪执。才入门你一定有很多问题,二十颂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看现代讲解,不一一列举。看就是不论是谁的。但最后你一定要自己看懂原论文。不要浅尝辄止。那没什么用。
编者按:2011年10月2日至6日,“第四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玄奘故里河南省偃师市召开。.南京大学傅新毅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再论“变带”与“挟带”:玄奘在唯识学上的一个创见》的论文。.论文节选内容如下:.一般认为,玄奘在唯识学上有两个...
关键词:太虚、唯识学、新、融贯从佛论太虚唯识学思想的分期及其特点国学论文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论太虚唯识学思想的分期及其特点国学论文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论太虚唯识学思想的分期及其特点国学论文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会议将就唯识学的思想、历史,以及唯识学在东亚的传播形态等专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推进学术交流,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佛学研究更加深入地开展,带动整个佛教唯识学的振兴。会议论文和发言以中、英双语进行。
我所博士研究生郑屹君应邀参加第五届东方唯识学年会,发表论文《关于百>注疏与“本事分”问题》点击数:4更新时间:2021-11-1614:01:502021年11月13—14日,我所博士研究生郑屹君应邀参加第五届东方唯识学年会,发表论文《关于<百法...
乃至到成佛。(释演义,重庆佛学院,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佛教唯识学之成佛观》)释圣证:只要自己真正肯做,菩萨六度万行都在其中,做…
关键词:大乘佛教唯识学发展一、经典时代的唯识学唯识学所依据的大乘经典有六部,即:《解深密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
这是个体的性能。是法尔如是的。色法如此,心法也然。众生各个有心,而心与心共性一致,但个性有别,从质从量都有区别。唯识学的五种性义,是依事而立的。并非是存在...
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妙相)唯识三自性面面观(定智)妙法唯识(光通)论瑜伽师地论真实品(香象)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林建德)关于缘无智(姚治华)如来藏与唯识学关...
唯识学的认识论在佛教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关注人的存在价值的宗旨下,它既是佛教认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又是通往以涅为目的的意义世界的途径。...
20胡永辉;;文化对话与近代唯识学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彭彦琴;史运芳;;佛教之人格形成与发展理论探究——以唯...
然而,凡是熟悉公元四、五世纪无著和世亲创立的佛教唯识论的人们,都会感到弗洛伊德、荣格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不新鲜,因为他们学说中的基本观点在佛教唯识论...
佛教在发展历程,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而成立很多宗派,分别研究不同方面的教理.其中对于人的精神领域解说得最多的属于唯识宗的唯识学思想.于是唯识学思想一直以来被视为佛教心理...
《中国佛教与唯识学》内容简介:本书收录著者唯识学论文,包括:佛法真义、大乘起信论料简、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答辩、大乘非佛说辩、书缪风林君阐性篇后、瑜伽宗...
论文目录摘要第1-4页Abstract第4-7页1引言第7-11页·佛教心理学的建立第8-9页·唯识学与心理学第9-11页2文献综述第11-16页·前人研究:成果与不足第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