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48

lalack1987
首页 > 论文发表 > 知网涨价事件论文发表期刊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厚德悟远

已采纳

知网涨价确实伤害了科研环境

知网“异化”了,从帮助知识传播的平台变成了靠垄断知识从而压榨知识分子的平台,吃相太难看。 学者论文发表后,都会被上传到知网,而各大高校使用知网却需额外付费,这是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对知网不满的主要原因。学者论文无论被下载、引用次数多少,几无受益。

4月17日,中科院回应:停用知网,续订费近千万,且连年上涨。

4月18日,知网回应:消息不属实。从内部的邮件来看,将于4月20日停止使用知网,使用万方、维普代替知网。

目前,有中科院在读学生表示,用科技云登录知网,有的文章下不了了。到底贵不贵,中国政府采购网信息显示,国内不少高校、科研机构仍在采购知网,其费用也被清楚地标示了出来。

其实,科研机构对于知网价格太贵的抱怨早已有之,中科院并非首次发声。早在2016年3月31日,北大图书馆发布公告消息称,由于「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图书馆目前正在全力与对方进行2016年的续订谈判。

根据北大图书馆后续发布的消息进展,并未看到停用的消息,而是「全力与对方谈判」,争取更合适的价格。与此同时,北大还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其它数据库资源,维普、万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等,这些数据库与中国知网功能类似。到底值不值?除了机构采购,个人购买情况如何呢?笔者注册个人用户,就AI主题去中国知网搜索论文,随便点击一篇今年发表在《管理工程学报》的论文,按页计费,这篇论文14页,共7元。

伴随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速度加快,中国学者的视野更加放眼全球,而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因此,众多的科研人员尤其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更加依赖于国际学术资源。当然,最核心的质疑,恐怕是针对中文学术期刊质量,而这是中国知网的主要内容来源。中国众多期刊正是在与数据库的合作中繁荣起来的。期刊不仅通过发表学术论文赚取版面费,还可通过为数据库提供资源赚取知识费用。然而,学术考评往往以提供知网检索作为重要依据,尤其是当下兴起的学术检测,知网数据库更是重要的查重比对数据库。这样高额的查重检测,美其名曰科研诚信管理,实际上却给毕业学子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一篇十万字的博士论文,每查一次耗去数百元。

前有89岁中南财经大学退休教授起诉知网收录自己100多篇论文,不仅未经同意,更没收到报酬。后有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用而停用知网。这段时间的知网,再次被推到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

250 评论

小特别16

我认为伤害了科研环境。虽然知网一开始成立的初衷是好的,而且确实促进了科研学术的交流。但是当一个本身带有公益属性的平台商业诉求越来越强,作为「摇钱树」越来越大,变成了科研学术的成本。举个例子,类似建设高速公路,本身对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是假如某个公司垄断了大多数高速公路,收费越来越高,相当于额外收了一道「税」,而在科研学术领域,这就变成了「科研税」,变成了一种瓶颈。

这次中科院之所以停掉知网,是因为中科院订购知网的费用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平时如果你在学校图书馆查询知网上的论文,没有花钱,是因为学校已经替你交了钱。各个大学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订购知网的服务。

那么知网上的论文来自哪里呢?每年各个大学的学位论文(例如博士论文等等)都被知网收录,大家往很多学术杂志投稿的论文也会被知网收录,然后各个大学的学生、科研人员检索论文,要再额外付费。

本身提供收录、检索服务并且收费,这是合理的,因为这中间是有运营费用的。但是由于知网在市场上的位置,掌握了定价权,费用越来越高,这些费用最后由国家财政和学生的学费买单了。包括学生的论文查重等等,都变成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170 评论

angelabaobao

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知网是否涉嫌知识产权垄断?如何找到知识传播付费企业盈利与公益的平衡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258 评论

ryanhui123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他们想要赚更多的钱,所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变相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价格,让自己牟取暴利

249 评论

爱林公主

知网涨价是否伤害了科研环境?这当然是肯定伤害了科研的环境,毋庸置疑的。学术考评通常都是以提供知网检索作为重要依据,尤其是当下兴起的学术检测,知网数据库是最重要的查重比对数据库。而高额的涨价检测,给毕业学子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一篇十万字的博士论文,查一次就要耗去数百元,受益的是数据库检测商。学术检测影响的最终是科研环境。

近日,网传中科院因难以承受千万级别的续订费决定停用知网的消息,曾引起大量讨论。

18日,中科院图书馆处相关负责人证实,网传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这件事情属实。至于未来是否恢复对知网的访问,相关的负责人介绍,“现在不好说,至少今年应该是没有这个计划了。”邮件显示,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发布通知称:“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出版商)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4月8日,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

多所高校曾因费用过高停用知网,2012年至2021年期间,至少有6所高校曾经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则为知网费用涨幅过高。但是,停用一段时间后,因为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资源整合一站式搜索于其他数据库难以实现,很多高校迫于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

知网,目前在同类型市场上拥有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知网是否涉嫌垄断的质疑也重新被讨论起来。

2021年12月,“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曾引发热议。之前,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馨100多篇论文,教授没能拿到稿费,自己下载反而还要付费。教授最终诉求法律,胜诉,累计获赔70余万元。知网表示“积极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2022年4月18日,赵教授又一次发表:“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现今知网公开致歉已4个多月,赵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于知网上仍然搜查不到。

有关专家介绍:《反垄断法》是非常专业的法律,只有反垄断执法机构或着司法机关才能判定知网是是不是构成了垄断行为。执法或着司法机关判定为垄断行为时,有三个步骤:1,界定相关市场;2,判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3,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专家还介绍:“拥有市场支配地位是合法的,滥用这种地位的行为才可能违反《反垄法》”,知网是不是涉嫌行业垄断,调查则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中国知网的定位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有着极强的公共性,自然不能以经济盈利为最高准则。面对知网的负面舆论,希望知网认真审视现行运营策略,回应媒体关切,不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让众人大家议论。应当为中国学术事业贡献力量。

282 评论

追风的夕夕

南都此前报道,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百余篇论文获胜诉,获赔70多万元,引发公众关注。12月10日深夜,中国知网主办单位发文向赵德馨致歉,并承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耄耋学者的坚持维权,将这个知名网络全文数据库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这个诞生时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为名、至今仍将其写在官网首页的公司,近年来不仅多次因涉嫌侵害著作权被文章作者起诉,还因大幅提高数据库服务价格、削减可查全文的电子期刊种类等,上过多家高校及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布告栏。社会期待知网革新经营理念,在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重新找到平衡。众多文化机构的“刚需”数据库中国知网的建立,与1999年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建设项目有关,该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2004年,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之一。而中国知网门户网站背后的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则注册于1997年;2014年,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南都教务老师查阅《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得知,2020年,同方知网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16758.07万元,毛利率53.93%。高营收背后,则是极高的市占率。事实上,中国知网运行多年来,形成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等电子数据库产品,以及提供的知识资源互联网搜索、共享和网络出版服务等,早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学术读者的某种“刚需”。上市公司同方股份2020年年报中披露的同方知网营收。报告截图南都教务老师登录中国政府采购网查询发现,截至12月11日,已有多个地区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完成了下一年度中国知网数据服务的采购。如山东省潍坊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22.995万元的价格,订购了中国知网的“期刊”及“博硕士论文”两个数据库;辽宁省营口市图书馆投入了9.9万元,完成了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采购。此外,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2022年订购中国知网(CNKI)给出了25万元采购预算;江西省九江市图书馆拟用4万元采购“CNKI公众文化服务平台”,目前该采购项目已正式发出了采购征求意见公示。与地方性公共机构相比,高等学府对中国知网的需求更大。其中,复旦大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单一来源采购成交公告》显示,该校以82.5万元的中标(成交)金额,向供应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购得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 ,要求知网除定期的系统维护外,需7×24小时在线提供该校已订购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经济数据等内容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服务,服务范围是复旦大学师生。从一些高校的采购结果中,也可一窥校内师生对知网数据库的倚重。如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2022年采购了26个中文数据库,中标(成交)金额合计306.708万,其中仅对“CNKI中国知网”1个包组,就向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支付了69万元,占了总采购金额的22.5%。曾被控诉“涨价离谱、削减内容”南都教务老师了解到,在学术成果查新、学位论文查重等领域可堪大用的中国知网数据库,虽然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但因享有若干独家出版协议,实际成了很多学术用户的首选。一所高校能为师生提供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权限,实现即时性的学术文献传阅,也往往被视为一种“福利”。然而,近十年间,多所高校和机构都曾发出声明,直指其“涨价过快”、“服务内容缩减”,令知网陷入了“店大欺客”的争议。12月11日,南都教务老师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目前可查的较早一则“停用抗议”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该校图书馆于2012年12月31日发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通知各院(部)、部门,表示图书馆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轮购买协议已商谈了3个月,“均因该公司涨价幅度过高和服务内容缩减而未达成一致”,但图书馆仍在努力与服务商主动沟通协商。也有的机构毫不客气,如2016年1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一纸声明直言知网“涨价离谱”,并提供了一系列数据: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的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18.98%。该声明写道,高校图书馆与知网公司的谈判是一场博弈:“虽然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暂时暂停了,给读者带来不便,但是维护学校权益的谈判同样重要……广大师生的支持是图书馆的坚强后盾,请学校师生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曾因知网数据库“涨价过高”,通知读者可能停用。同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公开发布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社会影响更为巨大。该通知也点明,该校可能无法及时续订知网的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校方不愿轻易妥协,如果届时读者不能访问中国知网的系列数据库,建议选择其他同类型数据库、开放获取的数据库以及纸质资源。广州图书馆多年来向公众提供知网数据库,但在2019年3月25日,该馆也公示过知网缩减服务内容的变动。据广州图书馆的解释,2018年知网与部分期刊出版社实施了新的出版及合作模式——纸刊、网刊统一发行,期间知网将212种期刊的网络及纸质发行合并,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剥离,至2019年增加到355种,预计2020年达到1000种。因此,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的读者,将不再能下载这些期刊的全文。这些被剥离出全文下载范围的期刊中,不乏《地理科学》《中国公共卫生》《国际新闻界》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也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报。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上述的“停用知网”事件,大都以不久后恢复订阅结束,但新的个案仍在涌现。在一些学术机构续订知网数据库的同时,也有高校减轻了对知网数据库的倚赖。2023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发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近期图书馆在对资源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及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2023年度,该校将续订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年鉴数据库和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新增期刊个刊、基础教育期刊、学术辑刊和精品文艺期刊,不再续订博硕士学位论文、专利和引文数据库,建议读者善用其他平台作为补充。出品:南都即时采写:南都教务老师 侯婧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72 评论

happppylee

知网的收费是不符合情理的,这样的收费太高了,这样的收费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个行业的公平公正。

231 评论

相关问答

  • 知网涨价事件论文发表

    知网涨价确实伤害了科研环境 知网“异化”了,从帮助知识传播的平台变成了靠垄断知识从而压榨知识分子的平台,吃相太难看。 学者论文发表后,都会被上传到知网,而各大高

    小葛先森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知网涨价事件论文发表要求

    要选择新闻出版部署可以查到的杂志期刊,论文不同用途要求会不一样。而且要求论文要在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检索网站上检索到。大学生发论文更要慎重,重复率不能超过规定

    naerman16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论文涨价

    我认为伤害了科研环境。虽然知网一开始成立的初衷是好的,而且确实促进了科研学术的交流。但是当一个本身带有公益属性的平台商业诉求越来越强,作为「摇钱树」越来越大,变

    马铃薯菇凉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期刊投稿涨价

    发表一篇论文需要多少钱?这个想必是大家投稿的时候很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肯定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以及期刊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

    核桃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发表涨价

    我认为伤害了科研环境。虽然知网一开始成立的初衷是好的,而且确实促进了科研学术的交流。但是当一个本身带有公益属性的平台商业诉求越来越强,作为「摇钱树」越来越大,变

    乖乖米飞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