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媚娘
刷到了一条视频,颠覆了我的三观。
一位专家说:农村自榨的花生油不能吃,并给出了三个理由:
(一)不够卫生;
(二)非真空、不易储存;
(三)滚烫的花生油倒入塑料壶中,会产生有害物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专家开始对农村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陶澍教授说:农村烧火做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并发表了论文。一些 养生 专家说:农村的自榨花生油不能吃,会生病等等。
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每到8月份的时候,地里的花生熟了,我们把花生从地里拔出来晒干,然后剥皮,再晒干榨油。
那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花生油炒辣椒,就着馒头吃,要多香有多香。但是也没听说过因为吃花生油得病的。
那为何专家会有此一说?
专家说:
(一)花生如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发霉,用它来榨油吃完会危害人的 健康 。
没错,这个是真的,但专家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农民而言,我们深知花生晒干的重要性,我们第一时间会把收到家的花生晒干,然后收到农仓里,不会让花生发霉的。
(二)花生榨的油是滚烫的,装进塑料壶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专家们说出这样的话,一看就没有亲自去榨过花生油,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主,没错,专家你说得很对,因为塑料中有塑化剂,遇到高温的确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但花生榨出来的油,根本就不是沸腾的,换句话说,根本就达不到那个温度。
此外,花生油榨出来后,还会过滤晾一会,这时候的花生油,基本上就是凉的。
凉的花生油,装进塑料桶,你告诉我怎么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我建议这些所谓的专家,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能靠想象、脑门一拍,就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要深入去了解这个事情,把这些细节啥的都搞清楚,否则只会闹笑话。
好,讲完了农村榨油,我们再来聊聊我们在超市买的油,写到这里,我嘴角微微扬起,忍不出笑出声来。
专家们,我们吃的油,至少是自己种的花生,自己榨的油,吃着放心,那叫一个天然绿色无污染,但你们买的所谓大品牌一壶油,我敢肯定不一定比我们农村人榨的油好。
就这样说吧,我们每年从美国进口了那么多转基因大豆,几千万吨是有的,那这些大豆跑哪去了?还不是被榨成了大豆油,作为食用油卖给了你们。
那这些油里,到底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呢?恐怕谁也不敢保证吧?
我还是那句话,专家们或许在别的领域很厉害,但针对农村,所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还是建议你们亲自来体验一下。
在农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你们还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全文完,觉得写得还凑合,请点赞。
正能量装饰
湖心亭:在上海旧城东北区的豫园,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该园水石回环,轩亭四映,奇秀甲于东南。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云汀,晚号髯翁,清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卒谥文毅。有《印心石屋文集》等。陶澍小住园中,对各景点各题楹联以纪念。此联描绘豫园湖光,作者抓住“野烟”、“渔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湖心亭的景物特点。烟水渔舟,是我国诗画中的传统题材,作者这样淡写轻描,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见《中华对联大典》
夏天的小雾
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人过桥。 这是清代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题写于上海豫园湖心亭的一幅楹联。 陶澍(1779-1839),字子霖,晚号髯翁,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道光十年任两江总督。陶澍曾小住豫园,对各景点各题楹联以纪念。 陶澍在任安徽巡抚,江苏巡抚期间,清府库、赈灾民,开海运,治河患,政声卓著。其不仅为政清廉,亦文采斐然,《清代七百名人传·陶澍传》称其:诗宗韩杜,书法北海。 陶平生举拔交好大批贤才,如魏源、林则徐、包世臣、贺长龄兄弟、陈鉴、左宗棠、梁章钜、龚自珍等,皆一代名宦和学者。 可惜我在86年去豫园湖心亭时,觉得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眼中的湖心亭与那野烟、渔唱对应起来。那时一定没有那些林立的店铺和涌动的人流,或许四外都是一片荒野? 记得过了九曲桥,到得湖心亭,迎面看到一处茶具店,里面摆满了紫砂壶。那营业员十分热情,为我讲述了许多茶经、壶经,我也头一次看到那么多的、那么精致的紫砂壶,在我眼里,许多都是高档的艺术珍品。 不知不觉,在湖心亭驻足了许久,最后只买了一把廉价的紫砂壶。只顾得欣赏把玩茶壶,就忘了一个重要任务,结果未能看到此联。 头几年把这把壶翻捡出来,准备送给泰山老大人作寿礼,刚刚刻好了“寿”字,上完了色,就被女儿玩到了地下,把壶盖儿摔两半儿了~
站在时光深处
陶澍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订,安化县小淹乡人。从小勤奋好学。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 陶澍从小才智过人,10岁时乡上油榨开业,拟请人写一幅大红对联志庆,连请几位秀才作联,主人都不满意,陶澍毛遂自荐,稍为思考一挥而就: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此联气势宏伟、珠联璧合,令乡亲刮目相看。 陶澍为官期间,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且著文赋诗,造诣不浅,书画兼长,为后代留下了不少佳作,蓍有《印心石屋诗抄》、《靖节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传世。在他为官过的地方,民间流传着不少故事,《陶澍私访南京》作为淮剧的传统保留剧目,百看不厌,常演不衰。 清代两江总督林则徐曾作一联挽陶公,对陶澍作了这样的评价: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我根本就不信,因为这种数据可能就是信口胡说的,几十万人死因各不相同,不一定是因为烧饭污染的。
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农村的污染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烧柴火所产生的烟,可能会对肺部有影响。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和可爱的队员 项目名称:粤西非物质文化外院与译者语言服务意识的培养——以东海岛人龙舞为例 项目时间: 2019.05-2020.
近日,一篇报道称北大陶澍院士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农村烧饭产生大量PM2.5,导致每年数十万人死亡”。这一结论可以说是十分骇人听闻,但是探其究竟我们才发现,是媒体
这种说法我当然不信呀,因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也不可能有人专门去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