朶蕾咪灬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撰写了21世纪教材《食品化学》,任副主编。(一)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灵芝生物活性肽链形态结构与抗氧化保肝作用机制研究” (25万)2.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玉米蛋白酶法改性制备和在线分离系列活性肽集成技术研究” (50万)3.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玉米大豆蛋白的改性、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3万)(二) 近年来发表论文及著作著作1. 阚建全,何慧(任副主编)等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化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92. 阚建全,何慧等编,《食品化学》,台湾新文京开发出版有限公司,2006.3论文(注:*表示通讯作者)1. JIE SUN, HUI HE* (correspondence author) et al. Novel Antioxidant Peptides from Fermented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4.52.6646-6652. (SCI收录期刊, IF: 2.327)2. Yanling Shi, Jie Sun, Hui He*, Hui Guo, Sheng Zhang.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Ganoderma lucidum peptides against D-galactosamine-inducedliver injury in mice.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SCI刊源, online 23 February 2008)3. HUI HE, JU-PING HE, et a1.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Ganoderma lucidum peptides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Journal of FoodBiochemistry. (SCI刊源 to be accepted)4. 何慧等. 水溶性灵芝肽在动物体外的抗氧化活性,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603-26075. 何慧等. 用玉米大豆复配蛋白制备降血压肽水解酶筛选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5.20(6):25-296. 隋玉杰、何慧*等. 中性蛋白酶及碱性蛋白酶制备玉米蛋白水解物的醒酒活性比较. 中国粮油学报,2006.21(3):102-1067. 王进,何慧*等. 玉米肽、大豆肽及其复配肽的降血压活性比较.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 (1):45-47,728. 隋玉杰、何慧*等. 玉米醒酒肽的脱苦及其对活性的影响.中国粮油学报2007.22 (5):44-48.9.王进,何慧*等. 玉米大豆ACE抑制肽及其功能性质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 (6):38-4210. 何慧等. 灵芝肽在卵磷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 (Supplement):163-16611. 何慧等. 蛋白质水解物与苦味的构效关系及脱苦研究. 食品科学,2006.27(10):571-57312. 何慧等. 灵芝生物活性肽的分离及组成研究,食品科学,2001,22(5):56~5713. 孙颉,何慧*等. 灵芝肽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食品科学,2002,23(11):133~13514. 何慧等. 玉米醇溶蛋白膜在腌肉制品及果蔬中的保鲜作用研究,食品科学,2004.25(3):184-18715.何慧等,发酵灵芝粉水提物清除自由基及酶解水提法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6):11~1516.何慧等. 灵芝肽对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27(1):8-1017.何慧等. 灵芝中抑制羟基自由基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条件研究,食用菌学报2003,10(4):7-1018. 何慧等. 灵芝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食用菌学报,2004.11 (3):12-1619. 何慧等. 发酵灵芝粉中膳食纤维的组成、活性及应用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3):27~2820. 何慧等. 香菇中含氮化合物的提取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4):30~3321. 何慧等,大豆蛋白和玉米蛋白酶解肽及其活性研究,粮油食品科技,2002,10(1):14~1622. 何慧等. 玉米醇溶蛋白保鲜膜成膜工艺的优化,粮油食品科技,2004.12(3):7-823. 孙颉,何慧*等. 活性炭脱色对灵芝水提液活性成分的影响,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1,(1):5-824. 谢笔钧,何慧等. 以科研促教学,彰显《食品化学与分析》精品课程特色. 中国科技信息,2005,(16):180
芳宝女郎
陈剑锋,男,福建省福鼎市人,1968年5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专业。现为福州大学天然产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1998年入选福州大学“百人工程”骨干教师,2007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方向:天然产物与中药、生物医药、林产化工、农产品储存与加工、食品化工、发酵工程。自1991年工作至今,先后在福州大学食品科学系和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执教,从事了生物制药、天然产物、中药现代化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擅长天然产物与中药、功能食品、手性药物、海洋活性物质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过程工程和分离工程研究,已在《过程工程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和《现代化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2005年至今,发表的学术论文29篇、出版的教材3本、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4项(均为第1发明人的职务发明)、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获校级教学优秀奖3次、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次;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课题3项、校级科研课题3项、横向科研课题6项、省校级教学教改项目7项;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在研科研课题2项、承担的福建省省厅级在研科研课题10项、承担的省校级在研教改项目10项、承担的企业横向开发在研项目8项。荣誉称号1998年入选福州大学“百人工程”骨干教师,2007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近5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优秀奖3次、校级教学成果奖3次。研究领域天然产物与中药现代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教授课程本科生课程:《生化分离工程》,《天然药物研究进展》和《中药生物技术》。研究生课程:《高等生化分离工程》和《海洋生物制药技术》。论著成果2005年至今,以第1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12篇;出版的教材3本(副主编1本、参编2本);以第1发明人申报的国家发明专利38项,已经授权24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获校级教学优秀奖3次;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次;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课题3项、校级科研课题3项、横向科研课题6项、省校级教学教改项目7项;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科研课题2项(主持1项、第二1项);承担的福建省省厅级科研课题10项(主持7项、第二3项);承担的省校级教改项目10项(主持8项、第二2项);承担的企业横向开发项目8项(主持5项、第二3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撰写了21世纪教材《食品化学》,任副主编。(一)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灵
进入公司,换鞋后,进去换衣间。每个员工的衣柜被排了序号,逐排而立,像个个小小的集中箱。下班的时候我情愿慢腾腾得呆在这些个衣柜中间。纬度极低的这里,浅蓝色的特制的
《美国科学杂志》 的翻译结果: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amer j sci
中南大学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首届中南大学杰出校友名单及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传福,男,汉族,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无为。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
肖复兴:1947年生于河南信阳,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主要作品:《中学生三部曲》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