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6

我的宝贝-童童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医治疗肾病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是薇一的我

已采纳

慢性肾脏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主要是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改变。持续大量的蛋白漏出会增加肾小球的负担,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下降,血压控制的情况会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低蛋白饮食可减少体内代谢产物的产生和蓄积,减轻残余肾单位高负荷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低盐饮食可减少水钠储留,因此,低蛋白和低盐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环节。

蛋白质可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如肉类、海鲜及各种豆类等。严格的限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使得患者的饮食比较单一且生活质量下降。为此,我们向广大肾脏病患者提供一道既美味可口,又对肾脏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中医药膳——咖喱炖土豆。

特别提醒:文中食疗方因人而异,仅供参考,具体辨证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

咖喱炖土豆的具体做法

食材:土豆、咖喱、胡萝卜、盐、油、蒜等。

做法:将土豆切块,锅中倒油爆香蒜末,炒片刻,再取适量咖喱块,用水化开,倒入锅中,把咖喱块炒出香味,然后倒入胡萝卜丁,翻炒片刻,加入适量的清水、少许盐、胡椒粉,加盖大火炖煮,10分钟,改小火慢炖,待土豆绵软、汤汁浓稠后,即可关火。

药膳分析:咖喱是以姜黄为主料,另加多种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配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其味辛辣带甜,具有一种特别的香气。中草药姜黄是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根茎呈黄色,形似生姜而圆,姜黄属活血药,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辛、苦,性温,无毒,具行气化滞、散风活血而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成分,姜黄素是从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脂溶性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姜黄素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诱变、抗凝、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及抗肿瘤的作用。

土豆蛋白质含量高,且拥有人体必需的全部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谷类缺少的赖氨基酸,同时也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其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番茄的4倍,B族维生素更是苹果的4倍,特别是土豆中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其中的淀粉在体内吸收缓慢,不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也可以食用。

文献表明姜黄素对治疗肾脏疾病的方面如下:通过对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减少尿蛋白排泄及改善肾组织病理变化。研究提示,姜黄素的这些疗效与其抗氧化、抗炎症、调血脂及降血糖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并且显示姜黄素能够通过抑制参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一些致病因子而发挥疗效,例如抑制转化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

特别提醒:文中食疗方因人而异,仅供参考,具体辨证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

313 评论

ABCDG,43668

慢性肾脏疾病是目前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组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但中医治疗此疾病有独特优势。国医大师张大宁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其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常用六味中药体会。

黄 芪

当代大部分中医著作都把黄芪作为“健脾补气,补肺固表”的药物,如《中药学讲义》记:“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利尿、托腐生肌。”张大宁认为这种论述并没有真正表达出黄芪的功效。考《神农本草经》载:“黄芪……补虚”,这里并没有讲补什么虚,而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则明确指出:“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止渴,益气,利阴气”,也就是说,黄芪为可治疗“五劳赢瘦”的大补之药,又可逐五脏间恶血,即可活血祛瘀。

医圣张仲景以其临床实践为后世树立了使用黄芪的典范。诸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桂枝加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等,都可谓肺、脾、肾并补,且有活血之力的典型方剂。明清之后的医药著作中,如《药性论》云:“黄芪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下补五脏”;《本草纲目》中,称黄芪为“补药之首”;清代张璐《本经逢源》中也特别提出:“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清代王清任在补阳还五汤中大剂量使用黄芪,树立了黄芪补气活血的典范。

张大宁认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急性发作时),从中医学角度看,大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从这点考虑,黄芪补益中兼活血、利尿的功效,非常适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有许多西医在治疗该病时也大量使用黄芪制品。

张大宁临床多用生黄芪,且遵循王清任的实践经验,使用剂量较大,一般在60~120克。

附 子

附子在《本经》中列为“下品”,《中药学讲义》载:“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慢性肾脏疾病属于中医学水肿中“阴水”的范畴,虽然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兼证,但脾肾阳虚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机。作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附子实为一味重要的中药,尤其在病程的中后期。翻阅仲景之作,以附子为主药的方剂达二三十之多,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大黄附子汤等,至今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后世医家用附子方者甚多,主要系仲景之传,如《正体类要》之参附汤、《景岳全书》之右归丸、《和济局方》之附子理中汤、《严氏济生方》之济生肾气丸等。正如清代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所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动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起死之殊功。”亦如《本草正义》所云:“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络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交经络,诸脏诸腑,果有其寒,无不可治。”

张大宁认为慢性肾脏疾病从开始到晚期尿毒症,脾肾阳虚、血瘀气滞、水湿浊毒贯穿着整个病程,肾阳虚为最重要的病机,故附子在治疗中有重要位置。

川 芎

川芎是活血化瘀药中一味有特殊功能的药物,有“血中气药”之称,张大宁认为其特殊之处在于既可行血中之气,又可行气中之血。《日华子本草》云:“川芎,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血,破症结宿血,养新血,消瘀血”;《本草汇言》云:“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则易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故“行血中气、气中血,又可破症瘕积聚”的川芎,实为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常用药物。

张大宁临床使用川芎剂量较大,每剂30克左右。

雷公藤

雷公藤首见于清代医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原载:“雷公藤,蒸酒服,治风气”,其功效是从祛风湿、通经络。

从药物学看,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苦、辛、寒,有大毒,入肝、肾经,功效除风祛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化学成分多达70多种,包括雷公藤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红素,以及卫矛醇、卫矛碱等,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免疫系统表现为抑制作用,抗炎、镇痛、抗肿瘤、影响生育,还有降低血液黏滞性、抗凝、改善微循环及降低外周血阻力的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效果。

张大宁曾以中药饮片雷公藤5~10克先煎2小时后,再置入群药中煎服,治疗慢性肾炎,对蛋白尿有一定疗效。现在临床上雷公藤多苷片剂治疗蛋白尿有一定效果,但有肝损害、伤及生殖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部不适等副作用。张大宁多在汤剂中加入五味子、石斛、当归、三七、佛手等以减少雷公藤的副作用。

此外,应该指出的是,植物学中同科的植物在成分、功效及副作用上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为卫矛科的昆明山海棠和鬼箭羽等,对于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也是有效的。昆明山海棠出自《滇南本草》,性味、归经、功用、主治、成分及副作用等,基本上等同于雷公藤,所以制成成药后也可用于蛋白尿病人。鬼箭羽有长久的应用 历史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又名鬼见愁、卫矛,云“味苦寒,除邪,杀鬼毒”。言卫矛者,谓其逐瘀之力尤强。张大宁常以该药作为治疗蛋白尿的特异性中药加入方剂之中,副作用小,疗效较佳。

大 黄

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中后期,肾功能逐渐下降,体内代谢废物不能以排出而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障碍,肾脏的一些内分泌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人体整体的内环境紊乱。用中医学的理论分析为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浊毒上扰,虚、毒、瘀为主要病机。《神农本草经》云:“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所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功效中推陈致新、安和五脏可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非常适用于尿毒症病人。

张大宁临床还经常使用大黄炭,粉碎成100目左右,既可口服,又可掺入灌肠液中使用,疗效很好。

升 麻

升麻作为主药应用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为张大宁的一大特色。《本经》记载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似与慢性肾脏疾病无关。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始于补中益气汤、普济消毒饮等方剂中使用升麻做升提之用。张大宁基于此功能,用该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

蛋白尿、血尿是慢性肾疾病的两大病症,二者均可视为精血的流失,一般中医治疗常用固涩之品,如芡实、金樱子、沙苑子、仙鹤草、茜草、三七等,效果常不佳。张大宁提出以“升提与固涩同用”,在固涩药中加入升麻治疗蛋白尿和血尿,疗效明显提高。

此外,慢性肾脏疾病每遇外感或内火上炎时易反复或加重,升麻可解表、清热、解毒,适应于此类症状。(张勉之 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研究论文

    李友余,男,1965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内科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清影512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医治疗糖尿病论文最近参考文献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

    纯爱火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医药治疗癌症研究新进展论文

    首先是心态最重要的。然后用败毒的中草药。比如说平时可以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板兰根等等泡水喝。最重要的是找老中医开中药煎服。

    蓝星鬼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医药治疗癫痫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药物的治疗是大家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癫痫时也有这种治疗方法。大多数癫痫患者在治疗时,会选择中药的治疗。中药能很好的为患者控制病情,而且中药也没有很大的副作用。

    qq小妹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糖尿病针灸治疗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

    犀牛望月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