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琴色
【误区一】在考研报名的时候,我要报考的是对外汉语专业。【正解】在大多数学校,研究生阶段“对外汉语”只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下的一个小方向,一级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一般来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的研究方向与学校院系有很大关系,每个学校不同。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设的研究方向是理论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学;而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有十个方向之多,它们分别是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测试、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地理学、语言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等。不过,一般大学设立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都含有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方向,也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对外汉语”了。但是在报考的时候,一般只用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就可以了,专业方向一般要等录取结果公布后和所选的导师协商。【误区二】我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成绩很好,所以我要考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正解】在选择对外汉语这个专业方向的时候,很多考生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自己喜欢语文,喜欢英语,而且也很喜欢了解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喜欢和外国人打交道,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觉得学汉语应该是一个总体趋势。于是,很多人怀着忐忑的心情郑重地填下了考研志愿,就这样决定了自己三年甚至是一生的生命轨迹。但是要知道,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课程设置和我们中学时学过的语文课是有本质差别的。语文课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应用写作能力,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各种课程着力于让学生们对语言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为例,如果要就读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有一门专业课是必须选的,就是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其他的课程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是关于语言理论方面的,比如语义学、语法理论、对比语言学、语言学史等;第二类是关于汉语的,比如修辞学、文字学、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第三类是关于汉语教学的,比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等等。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你能加深本科对于汉语本体知识的简单概念的理解,而更进一步思考学术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读研的阶段,你会了解很多语言学大师的思想,并和同学们一起做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在读研阶段,上课的方式不再是本科时候的老师讲,只有些许问题需要学生回答,而是需要学生们以团队的方式讨论一个专题,再讲给大家听,而老师会在学生讲解结束后询问学生关于这个专题的核心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不像本科的时候只注重记忆一些理论,而是对一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除了上课之外,每位老师会和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一起开学术沙龙,这种学术沙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类是集体阅读经典学术书籍,然后在学术沙龙上谈一谈对这些书籍的见解,一般指定的阅读书籍是《现代汉语八百词》《语法讲义》《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等书。另一类沙龙的主题是有关研究生学习的近况,比如硕士生和博士生谈一谈即将开题的论文,正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生谈谈教学的感想,即将毕业的同学说说找工作的感受,在这样氛围的学术沙龙中,学生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些就业和科研的信息,为将来的计划做准备。【误区三】我的英语很好,而且我渴望有更多的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于是我想选择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正解】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英语水平并不是选择对外汉语方向研究生的最重要因素。很多同学认为如果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好,就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由交流,这样能沟通得更好。但是,一方面,如果今后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对外汉语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尽量多说汉语,这样才能让学生摆脱英语这个媒介语,从而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除了以国别为单位分的汉语班级外,对外汉语教学单位更多的是用以汉语水平为依据分的“联合国班”,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们的母语多种多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英语都很好,甚至有的学生不懂英语,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便不能很好地起到沟通的作用。如果在这样的课堂,一直依靠把一种外语作为中介的方法作为教学手段的话,教师本人必须同时掌握多种语言才行,这样不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误区四】如果要考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只要我的本科专业是社科大类的就可以了。【正解】在报考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本科时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哲学专业的同学,还可以发现一些外语专业、新闻学、广告学,甚至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同学。在报考之前,大家需要充分了解对外汉语方向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和本科的课程有哪些衔接,这样才能更好地作出决定。对于跨专业考研来说,如果本科专业属于中文类或者和语言有关,跨考难度还不大,但如果和这两者都没有联系,那么难度和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在本科阶段,很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都学习过的专业课程包括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古代汉语、跨文化交际、汉字与文化等,另外也有一些文学类和通识教育类的课程,总体上来说,这些课程大多数都是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如果本科时所学习的课程和这些完全没有联系,那就需要极其充分的准备时间了。【误区五】如果我现在考上了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就有机会去新闻里出现的各国孔子学院教授汉语。【正解】近年来,各国的孔子学院的活动在新闻里的报道很多,各种“中国风”活动层出不穷,很多媒体也报道对外汉语教师缺口的状况,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要读了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就一定能到想去的国家的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如果要去国外教授汉语,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通过国家汉办申请志愿者、公派教师的岗位。我们知道,各个国家的教育情况不一样,所以需要的志愿者和国家公派教师的人数也不同,如果某个国家地广人稀,学校数量很少,那么需要的人也就相对不多了,特别是人口数量不多的澳洲、欧洲国家,所以申请这些国家的竞争压力比较大。而且国家公派教师一般有三到四年的任职时间和较高的工作经验要求,而且在读研究生申请就不得不选择中断学业,而各个学校对研究生的休学条件和时间都有要求,所以不太合适在读研究生申请。同时,如果真正想成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功底,中华才艺特长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着志愿者精神。因为我们选择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志愿服务工作,其对己、对祖国、对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志愿者”的定义就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要成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对我们热爱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更应该有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和热情。第二种,通过所在学校的各种合作项目。各个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合作项目所针对的范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云南和广西两地的高校和东南亚的合作比较多,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只能根据学校的对外合作情况选择国家进行教学实习或者任教。如果想通过这个途径做海外汉语教师,就可以选择那些和海外合作项目比较多的学校,比如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的暨南大学。不过,随着“汉语热”的逐步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会越来越红火,海外对于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会逐步增加的。【误区六】现在国内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很高,就读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之后能在国内轻而易举地找到高薪高福利的汉语教师工作。【正解】根据媒体对于“汉语热”的宣传,大家会认为国内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量特别大,但是大家需要对全球的“汉语热”程度做一个“冷思考”。其实国内现在对于汉语教师的需求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特别是一些中部地区。首先,因为在中部地区的外国人比较少,从而需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比较少。其次,现在汉语教学的任务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如果有外国人需要学习汉语,他们一般会首选高校,而进入高校当正式的老师需要较高的学历水平,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学历是不够的。再次,很多来中国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各种各样,而且外国人留在中国的时间也长短不定,所以除了高校以外,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生源流动性比较大,而且并不是每个外国人学汉语都会找到教学机构,寻求一个汉语老师,他们往往会买一本汉语速成教材自学,这些情况导致汉语教师的就业单位往往不能提供非常稳定的工作机会和比较高的收入。比如,如果要进入北京的一些国际学校,这些学校可能无法为你解决北京户口。所以,如果要真正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大家改变就业观念。【误区七】国内的对外汉语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在国外轻而易举地找到汉语教师的工作。【正解】相对于国内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海外需要学习汉语的人更多,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但是要做一个国家的教师,一般要获得该国承认的教师执照,甚至有的发达国家还会有本国的学位要求,我国的学历证明不能得到承认。比如,在美国,要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往往需要这个州的教师资格证和美国的教育学硕士学历。特别是在一些大学集中的州,汉语教师的就业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因为在美国已经存在了相当一部分华人或者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过,对比而言,有些国家的汉语教师需求水平比较高,就业竞争也比较小,比如东南亚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人口数量多,人才需求大。总之,如果决心在海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除了拥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外,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该国对于汉语教师的要求。【误区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是一个学术型硕士,在就读期间,我应该专心做汉语本体和汉语教学的研究,不用花费时间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正解】所谓“教学相长”,在就读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时,如果“边读边教”能够拓宽学习思路,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在教学生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很多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难发现的汉语语法问题,也可以让你锻炼教学能力,找到适合各种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从中归纳出汉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annettahjj
男性和女性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语音语调的差异,词汇使用的差异,语法句法使用的差异和话题选择上的差异。 (一)语音语调的差异 一般来说,女性的语音比男性更标准。语言学家Trugil和Fisher研究发现,大多数男性在发-ing时,经常把它发成前鼻音/in/,而女性则能准确地将其发成后鼻音/i?耷/。即使在通常被认为英语口音较强的澳大利亚,情况亦是如此。 从音调上来说,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女性的声带通常比男性声带要短,振动的频率更快,因此女性的音高(pitch)比男性高。一些研究表明,女性的尖叫声甚至可以杀死老鼠。也正因为此,英语中女性的聚会戏称为hen sessions,足可见其贬低之意。实际上,男性和女性的音高并非天生就有这种差异。直到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音高渐渐抬升,而男性的音高降低,但是男性到了六十岁左右,他们的音高又重新上升。 除此之外,女性的语调变化范围较大。以"I wish youd try it"为例,男性通常以降调结尾,听起来比较坚定;但是女性通常以一种升调来结尾,听起来要柔和得多。假定一名女性买了件衣服,但是对衣服的颜色有点拿不准。当她和朋友、尤其是男性朋友谈起衣服时,多半会以这样的方式: 女:我昨天买了件衣服。 男:什么颜色? 女:红色? 这里用疑问的口气回答问题,表明她对自己买的衣服颜色不太确信,或者说她想知道她的朋友对自己所选颜色的看法。 (二)词汇使用上的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有各自偏爱的词汇。一些女性常用的词汇,出于某种复杂的原因,男性却很少使用。如果男性使用了女性常用的词汇,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例如被认为具有女子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的不同: 第一,女性喜欢用比较夸张的形容词。女性在描述她们的情感时,经常会选用"adorable,cute,gorgeous,heavenly"等语气强烈的词。例如,一位女士被邀请去参加家庭舞会,离别的时候,她通常会和女主人说:"Its a gorgeous party. Thank you!" 尽管一些形容词是男女都可以使用的,如"lovely,great,wonderful,terrific",但是大多时候,只有女性才会说"That is a lovely hat","You have been a wonderful friend"。 第二,女性经常使用副词。她们使用 "awfully,pretty,terribly,nice,so" 这样一些副词,以表达其心中强烈的情感或者以示强调。而男性更倾向于使用"very,really"这样一些常见词汇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第三,女性经常使用较为温和的诅咒语。总体来说,女性更倾向于使用礼貌语言,即便在表达感慨或者诅咒的时候,女性也会选择一些较温和的表达,例如"oh,dear! My Goodness! Dear me!" 而男性通常使用一些较粗俗的表达来宣泄情感,例如 "shit,damn,hell,fuck,etc."。我们听到男性说"shit",这是不足为奇的,但如果听到女性这么说,她就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很多女性开始模仿男性的说话方式,但这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念。 第四,女性经常使用昵称(diminutives)。女性经常在一些词或者名字后面加上"-y","-ie","-let","-kin"等后缀语来表示亲密的情感,例如sweetie(爱人),cattie(猫),bookie(书),Jackie(杰克)。男性一般不会这样,否则会被指责为女子气。 第五,女性经常使用礼貌语和委婉语。研究表明,女性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Please","Thanks"等礼貌语。对于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她们通常采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相较之下,男性就不太注意这些细节。总体来说,女性更加关注听话人的感受。 (三)语法和句法使用方面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语法和句法使用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性。正如女性的发音比男性更准确,女性在语法使用方面也是如此。女性语言更加合乎语法,并且避免一些不规范的表达,例如"aint"。 第二,调节词(modulation)。较之于男性语言,女性更加频繁地使用调节词,如"I think","I suppose","Well,you know"。 一方面,这体现了说话人优柔寡断的特质;另一方面,这些调节词让听话者感觉比较亲切。 第三,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的使用也是女性语言的一个特色。表达一个人不能做什么,女性会这样说:"He cant do that,can he?" 而不说 "He cant do that",因为前者听起来较委婉。 表达对法律的看法时:"That law was poorly drafted",她们经常在后面加上一个问句"dont you think so?"。这样听起来有点不肯定,而且更加虚心,为别人表明观点留下了余地。 第四,祈使句。一般而言,如果让别人做或者不做某事,女性一般不太赞成使用祈使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们一般会用调节语"I wonder if you could..."或者与他人商量。不管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她们总是试图说服别人去做一件事,而不会直接把任务强加于别人。相反,男性通常以命令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就会被认为缺乏决断力或者女子气。 (四)话题选择方面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话题选择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女性喜欢谈论的话题往往涉及到个人生活,如家人、个人感受和愿望、孩子、食品、健康、家务、夫妻关系等。而男性不同,他们很少谈论个人的问题,他们更喜欢选择政治、经济、宗教、体育、股票等宽泛的话题。 通过对上述差异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语言风格上,与男性相比,女性语言至少呈现了以下特点:第一,女性的语言更加准确;第二,女性的语言更加礼貌和温和;第三,女性的语言更加具有合作性,尽管在男性看来,这是女性缺乏决断和犹豫的表现。第四,女性的话题更加关系到个人生活。
慧紫愿吉
探析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论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语言性别差异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及相关的社会现象。
1 引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取得了显著了成绩。一方面,对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解释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提高语言研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它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性别模式,成功地揭示了性别差异与阶层差异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语言变异理论的内涵。具体来讲,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主要探讨的是说话人因性别差异而做出的在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上的选择。而它作为新兴的语言学研究变量,已日渐成为一种社会语言学本体和应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参数标识[1]。 社会语言学领域对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研究涉及了语音、词汇、句法、语言行为与模式、认知能力及言语选择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分析男女语言特征入手,了解不同性别在英语语言习得方面的异同,以及其语言行为与社会分工、价值观念、文化差异和认知模式之间的联系。
2 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阐释
2。1 语言性别差异在英语语音层面的体现
(1)音质差异明显: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男女的发声器官是有差别的。男性的声带比女性的长,厚,且松弛,这样的差异必然导致了男女性别在音质上有所差异。而英语音质所体现出的性别差异,是一种带有社会标记的语言现象。以鼻音前的原因为例,美式英语中鼻化元音多为男性使用,而口音化元音多为女性使用。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鼻化现象有俚俗粗犷的意蕴,而女性的言谈举止应以优雅得体为宜,故不宜使用鼻化元音。
(2)音域男高女低:音高是指发声时声带振动的频率,因此,声音的高低与声带的大小、粗细、长短、松紧有关。由于男性的声带长且厚,所以发音的平均音高要低于女性。一般而言,男子的声音频率在100—150赫兹之间,而女性的声音频率在200—325赫兹之间。但是,男女平均音高的差值到底有多大,却因研究对象和检测手段的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而且由于社会因素、语言氛围和文化底蕴的影响,在实际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女性在讲话时往往会人为地降低调门。但男女性别平均音域的高低确实与其在生理特质上的差异有着自然而然的联系;而语调的变化又与音域的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表明,女性在语调上的变化范围比男性更为宽阔,更为经常地使用超高和超低调型,因而使得其音域的变化更富有起伏感。
(3)女性发音相对标准:性别在发音上所造成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在女性的发音形式比男性更为准确。这一现象在不同的语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正所谓“女性比男性更有语言天赋”。在英语里,男性喜欢把动词的—ing形式以—in’的次标准形式表现出来,在发音时更喜欢念成[—in]而不是[—i荾,而女性则更多地讲究语言形式上的纯正标准[3]。
2。2 性别差异在英语词汇层面上的体现
(1)女性善于使用色彩词语:语言中关于色彩的基本词汇有:黑、白、红、黄、蓝、绿、灰、棕、橙等。由于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如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等,因此各种色彩在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一般认为,女性对于色彩词汇的习得能力强于男性。1981年,Nowaczyk以约克大学的学生为试验对象,以色彩配对和色彩描述为主要内容,分别作了两次性别与色彩语码选择的关联性试验。在进行20种色彩的配对测试时,女学生能够准确写出71%的色彩名称,而男学生只能写出46%;在对五组相近的色彩进行描述时,63%的女学生能够描述出具体的色彩差异,而男学生只有40%完成这一任务。除此之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女学生使用复杂色彩语码的机率也远远高于男学生。
从审美学的角度来看,女性的色彩识别能力强于男性,是因为他们对美的外在形式的感受比男性深刻。因此,女性对色彩有一种天生的认知优势。而基于这种优势,使得她们不仅拥有比男性更为丰富的色彩词库,还在色彩感知系统、色彩分类以及色彩语义的心理表征方面都强于男性。久而久之,女性就比男性更为频繁地使用色彩语汇,以及更为准确地描述色彩。
(2)女性偏好使用情感词语: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女性在言语活动中喜欢使用诸如语气词、感叹词和夸张词作为情感的表现手段,以使自己的言语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布龙菲尔德认为,诸如oh dear, dear me, gracious, goodness之类的感叹词大都见于女性的言语中。
男性和女性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女性比男性更易于产生情绪波动,也更易于受情绪的感染而影响自己的言语行为。因此,在交谈中,女性对情绪的控制力不如男性,更易于动情,也更易于通过言语表露情感。据统计,女性使用感叹词的频率是男性的两倍。
另一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加强语势,强势词语的高频出现,是女性英语的一个显著特征。科伊认为,女性不仅比男性更为经常地使用诸如so, much, quite这样的词语,更喜欢使用very very, so so这样的重叠词来加强语势,而男子却只会在不含感情色彩的情况下使用强势词。
2。3 性别差异在英语话语层面上的体现
(1)女性言语风格更为婉约:奥斯卡王尔德说过:“妇女是妩媚动人的,她们可能从来不想说什么,但是她们一旦说起来却是足以使人销魂荡魄。”女性言语风格的委婉文雅与其独特的社会心理特征不无关系。长久以来的礼仪习俗将女性的社会印象定位为温柔娴静,言乖意巧,这就使得女性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使用文雅规范的语言,否则将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因此,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女性的言语往往都是柔声轻语,彬彬有礼。而一旦有女性的言语像男性一样直言不讳,声大气粗,则必然会受到旁人的轻视与不齿。
另一方面,男女心理发展特征特点对其语言的使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青春期以前,女性的心理年龄比男性要大一至两岁,这就使得女性在理解人际关系以及其社会心理的形成方面要比男性成熟得早。到了青春期以后,男性敢于冒险、坚决果断的性格日渐体现,而女性则日趋温柔纤弱、心思细腻。这些不同的心理特征决定了男女在言语风格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 (2)男性言语更为简洁直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鲁宾莱考夫曾说过:女性的话语要比男性的听上去客气得多。一方面,这是由男女的言语风格所决定,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女性在表达方式上不及男性自信。比如,女性在表达观点时总喜欢以“You know”, “I think”, “I guess”或者 “I’m not sure”等开头,而 “Do you think so?”和 “Would you please…?”等形式更是为女性所常用。研究发现,即使某些女性对自己所说的内容相当有自信,她们仍然会表现出不自信或者犹豫的样子。而与之相反地,男性则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他们不喜欢迟疑和犹豫的表达方式。此外,研究表明,男女在祈使句的使用方式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同。女性在表达祈使时,喜欢采用复杂句或者问句的方式,而男性则喜欢简洁、不加修饰的句型。比如,同样是要求对方关小收音机的音量,男性一般喜欢用 “Please turn down your radio。”来表达,而女性则会说“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your radio?”或“Will you please turn down your radio?” [4]
3 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成因
社会语言学认为,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刻不在反映着社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性别差异现象源于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社会与文化的因素。长久以来,男女在社会分工上的不同,使男性被看作是家庭的主人和社会的中心,掌握着支配权,在社会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与之相反,女性则处于柔弱、 依赖和从属的地位。而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则如实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大多数传统文化中,人们期望女性养成温柔、感性和善良的性格,期望男孩成为坚强、冷静和果断的人。而基于这一出发点,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说话方式及言语行为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语言学家认为,男女两性成长在不同的社会语言亚文化背景下,他们从小就要学习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举止和交际方式,这种文化背景则是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4 结语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讨论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并不是要严格地划分男女语言的界线。事实上,没有哪一种语言特征是完全属于女性所有, 哪一种语言特征是男性所专用的。我们所探讨的是在概率上哪种语言特征男性使用的多, 哪种女性使用的多。我们所讨论的男女的言语差异, 除了反应出男女个性的差异外, 更多地反映了男女的社会角色差异及整个社会对男女的态度与言行标准的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男女在职业、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会不断地缩小,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也将逐渐地减少。
参考文献
[1] Fasold,Ralph。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M]。 Cambridge: Blackwell,1999
[2] Loveday, l。Pitch, politeness and sexual role: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itch correlates of English and Japanese politeness formulae。 Language and Speech, 1981(24):71—87
[3] Fisher, John。 Social influences on the choice of a linguistic variant。 Word, 1958(14):47—57
[4] Lakoff, Robin To lmach。 Language and women’ s place [J] 。 Language in Society, 1973(4)。
问候式寒暄语也称招呼语,通常是人们见面打招呼时所常用的语言,在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 “你去哪?”、“吃了吗?”一类。而英语中常使用“hello”和“How are
论文摘要: 小学英语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英语基础教育的成效。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从语音理论、节奏感和语调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
还有其它要求吗?
一、性别语言差异的表现形式1.语言自身属性差异1.1语音差异男性和女性在发音方式上的差异是明显可见的。从生理上看, 男女发音器官的构造不同决定了男女语音物理特征
Red and White-----the Dual Symbolic Colors of Tess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 Fang H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