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航海技术杂志电子版下载

航海技术杂志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航海技术杂志电子版下载

中国航海博物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港大道197号。中国航海博物馆占地面积248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6434平方米。2006年1月20日工奠基,2010年7月5日全面建成开放。博物馆室内展览面积21000平方米。

中国航海博物馆馆内以“航海”为主题,“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涵盖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航海历史馆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重点展馆。该馆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将浮力渡水、独木舟、木船、帆、桨、橹、舵、指南针等造船和航海技术随时间主线并行展开,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明与演变过程。

中国航海博物馆以“海事”为主线,以“博物”为基础,系统展示了中国海事事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该展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实物展品约260件、各类照片和影像资料约130件、各类文献资料约70件、各类模型约30个、各类场景和沙盘约10个。

1.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2.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外公开发行刊物,综合因子为:0.617,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收录。大连海洋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内容为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渔业、渔船设计与制造等学科的研究论文。

3.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增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与船舶工程,渔业机械与仪器,航海技术及海洋科学与水产科学基础研究等及与学校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中国航海》编辑部于1965年11月27日成立。该刊1965年12月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于1966年8月8日停刊,十三年后的1979年9月复刊。1965年12月,交通部副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主任委员于眉同志为《中国航海》创刊号题写刊名。1979年9月,交通部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曾生同志为《中国航海》复刊号题写刊名。《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2014年1月起,《中国航海》和《航海技术》由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承办(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继续协办《中国航海》),编辑部设在上海海港大道1550号上海海事大学中远图书馆B5楼,市内办事处设在上海民生路600号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19号楼2楼。 至2008年底,《中国航海》已编辑出版了31卷77期,发表论文1100余篇,国内外近2500人次为《中国航海》撰稿。大部分作者系海事系统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航运企业的船长和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其中包括我国航海界的老专家学者和—些航运企业的重要领导人。作为我国航海界的主流媒体、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航海》编辑部始终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科研院所和航运企业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根据近几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统计,《中国航海》在水路运输与船舶期刊类中的各类指标一直是名列前茅。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统计,“中国之网”《中国航海》的机构用户数1245家,个人读者遍及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的《中国航海》影响因子为0.2436, 2003年为0.279,2004年为0.3818,2005年为0.397,2006年已达到0.51。《中国航海》基金论文比也在不断上升,2007年的基金论文比已超过35%,其中国家基金论文占39%左右,省市基金占61%左右。此外,《中国航海》网上的访问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统计,《中国航海》的 访问6用户源已达世界17个国家,2005-2007年的访问量接近80000次,下载频次超过40000。根据需要,《中国航海》还编辑出版了数期增刊,2004年11月,为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10周年、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管理的水准,为我们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中国航海学会和中国海事局联合在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0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为扩大这次研讨会的受益面,根据学会建议,本刊特将会议得奖论文汇编成册,以专刊形式出版,专刊发表论文51篇,50万字。

航海技术杂志期刊下载

早期宗教报刊的特点?回答是:早期宗教报刊的特点是它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周期: 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1738CN: 31-1251/U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航海技术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国早期宗教报刊中是有一些比较令不太舒服的话语,而且当时的中国目前还是没有让宗教和我们国家的民俗文化联合在一起。

早期宗教报刊的特点是早期宗教报刊中是有一些比较令不太舒服的话语,而且当时的中国目前还是没有让宗教和我们国家的民俗文化联合在一起

航海技术杂志版面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刊物等级期刊分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SCI/SSCI期刊等。评的职称等级越高,对刊物等级要求也越高。评副高职称的论文,多要求发表在国家级及以上期刊上。作者在选择期刊范围时,要圈定等级范围,以免发表了论文,且因刊物等级低,而不被认可。2、作者位置论文发表可署名多个作者,被副高职称认可的作者位置,主要是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其中,只认可第一作者的情况,也很常见。3、专业方向评副高的论文通常要求是本专业的论文,参评人根据就职的岗位专业来定。4、发表数量评副高职称的论文,很多时候只发表1篇,可能还不够,比如至少2篇等,这具体的要求,只能根据职称文件来定了。当然若是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很高,往往1篇就足够用了。5、发表时间评副高职称的论文,要求是参评人任中级职称期间内发表。除外还可能在评职称时间截止前,达到被某网站检索的要求。

各个地方可能会有差异,仅以江苏省为例:

1、论文数量

要求3篇,起码2篇发表

2、论文人称要求

必须是第一人称或者独著

3、论文发表时间要求

起码提前一年发表且能检索

4、论文检索要求

在维普、知网、万方、龙源等主流数据库检索到

5、杂志要求

省级及以上刊物,且能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检索到

这些内容在我写的《职称申报指南》里都有提到,要是对其他方面有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1、能自己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和项目写的高质量文章,发表两篇即可,另外再准备一篇不发表的文章;2、若无法自己写去找代写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还是直接发表三篇。但切记文章一定要自己看并结合实际工作适度修改,再安排发表;3、职称论文需要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4、期刊能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检索到,属于正规的期刊;5、发表的论文必须要能在主流数据库检索到:知网、万方、维普等;6、大部分地区明确说明论文要委托知网查重,查重报告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

现在职称论文的发表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而对于不同等级职称中的论文价格是不同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你需要缴纳多少的费用。就比如说:发表高级职称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进行费用大概在1000元左右。关于论文发表费用,学术界并未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各个杂志社收费也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收费需要具体咨询在线编辑或是杂志社。

一般在普刊上发表比较便宜,大概在3000-5000之间,有的甚至还少一些。核心期刊费用就比较高了,有上千元的也有上万甚至是十几万的。

航海技术期刊下载

《中国航海》编辑部于1965年11月27日成立。该刊1965年12月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于1966年8月8日停刊,十三年后的1979年9月复刊。1965年12月,交通部副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主任委员于眉同志为《中国航海》创刊号题写刊名。1979年9月,交通部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曾生同志为《中国航海》复刊号题写刊名。《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2014年1月起,《中国航海》和《航海技术》由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承办(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继续协办《中国航海》),编辑部设在上海海港大道1550号上海海事大学中远图书馆B5楼,市内办事处设在上海民生路600号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19号楼2楼。 至2008年底,《中国航海》已编辑出版了31卷77期,发表论文1100余篇,国内外近2500人次为《中国航海》撰稿。大部分作者系海事系统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航运企业的船长和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其中包括我国航海界的老专家学者和—些航运企业的重要领导人。作为我国航海界的主流媒体、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航海》编辑部始终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科研院所和航运企业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根据近几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统计,《中国航海》在水路运输与船舶期刊类中的各类指标一直是名列前茅。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统计,“中国之网”《中国航海》的机构用户数1245家,个人读者遍及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的《中国航海》影响因子为0.2436, 2003年为0.279,2004年为0.3818,2005年为0.397,2006年已达到0.51。《中国航海》基金论文比也在不断上升,2007年的基金论文比已超过35%,其中国家基金论文占39%左右,省市基金占61%左右。此外,《中国航海》网上的访问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统计,《中国航海》的 访问6用户源已达世界17个国家,2005-2007年的访问量接近80000次,下载频次超过40000。根据需要,《中国航海》还编辑出版了数期增刊,2004年11月,为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10周年、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管理的水准,为我们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中国航海学会和中国海事局联合在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0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为扩大这次研讨会的受益面,根据学会建议,本刊特将会议得奖论文汇编成册,以专刊形式出版,专刊发表论文51篇,50万字。

1.“最小转向避让幅度研究”,载《航海技术》,1988年第6期第30页2.“不协调行动临界初始CPA的计算模型”,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第42-47页3.“使用可拓集合论的海损事故等级识别模型”,载《海事预防学术交流暨台湾海峡航行安全研讨会文集》,1988年4.“雾中转向避让DCPA决策模拟模型”,载《中国航海》,1989年第1期第21-29页5.“使用可拓集合论确定海上船舶碰撞危险度的模型”,载《中国航海》,1989年第2期第38-48页6.“交叉相遇DCPA决策”,载《模糊系统与数学》,1989年第1期第69-74页7. “确定避碰时机的模型”,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8. “船舶驾驶员主观碰撞危险度的测度”,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9. “快船背转优势及对避碰规则的修改意见”,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第255-259页10. “海上互见中DCPA决策模型”,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第29-36,89页11. “避碰时机决策模型的分析”,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第37-43页12. “雷达标绘计算方法及标绘误差”(第二作者),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第225-234页13. “海损事故统计分析与船舶安全综合评判”(第三作者),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第240-246页14. “船舶航行安全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第247-251页15. “Methods of Collision Avoidance by Radar”, Journal of Navigation, 44(1), 97-108, 1991(SCI期刊论文).16. “Simulation Model of DCPA Decision Making”, The 7th IAIN Congress, Cairo, 1991.17. “The Evolution Trend of Ship’s Collision Avoidance Automa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Marine Electro-technology Conference, pp. 172, Chinese Electro- technical Society, Shanghai, 1991.18. “船-桥碰撞与南京长江大桥的防碰问题”,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第77-81页19. “The Development of Ship Collision Avoidance Automation”, Journal of Navigation, 45(1), 107-113, 1992(SCI期刊和EI论文).20. “A Basic Study on Synthetic Judgment of Shipping Safety”, Journal of Navigation, 45 (2), 300-303, 1992(SCI期刊论文).21. “The Analytical Research on Collision Avoidance Expert Systems”,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pp.53-57, Dalian, 1992.22. “Comments on Ship Domain”, VTS’92, Vancouver, 1992; see also Journal of Navigation, 46(3), 422-436, 1993(SCI期刊论文).23. “避碰规则各种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24. “直航船保向保速的含义”,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第165页25. “关于‘不应妨碍’含义的分析”,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26. “Automat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s: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ACAS Conference, Shanghai, Paper 10, pages 10, 1994.27. “A study of the Ship Domain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Decision-Making Simulation Models”, 3rd MCMC Conference, Southampton, pp. 251- 260, 1994.28. “DCPA Simulation Model for Automatic Collision Avoidance Decision-Making Systems Using Fuzzy Sets”, Oceans '94, Brest, Volume II, pp. 244 – 249, 1994(EI论文).29. “Risk Assessment of Ship/Platform Collision”, Marine, Offshore and Ice Technology (Edited by BREBBIA, CA, et al), pp.416, Wessex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ngland, 1994(EI论文).30. “The Uncertainty and Uncoordination of Mariners' Behaviour in Collision Avoidance at Sea”, Journal of Navigation, 48(3), 425-435, 1995(SCI期刊论文).31. “A Statistical Study of Mariners' Behaviour in Collision Avoidance at Sea”, Marsim'96, Copenhagen, pp. 169–176, 1996.32. “Comments on Recent Collision Cases”, Maritime Collision and Prevention, Vol. 1, Chiavari, England, 1996.33. “Legal Interpretation of Keeping Course and Speed”, Maritime Collision and Prevention, Vol. 1, pp. 235 – 259, Chiavari, England, 1996.34. “A Basic Study of the First Manoeuvre Decision Making for Automat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Fuzzy Sets”, Maritime Collision and Prevention, Vol. 2, Chiavari, England, 1996.35. “驾驶员避碰行为的统计研究”(第四作者),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第1-6页36. “避碰规则适用的时机”,载《中国航海》1996年第2期第8-18页37. “新救助公约生效及注意事项”,载《航海技术》1997年第3期第19-20页38. “特别补偿的起止时间及‘公平费率’的法律解释”,载《海事审判》,1997年第1期第24-27页,广州海事法院39. “1989年救助公约:增加救助报酬”,载《海事审判》,1997年第2期第32-35页,广州海事法院40. “航次期租毁约损失如何计算?”,载《中国远洋航务》,1998年第12期第26-27页41. “The Impact of ISM Code on Shipping, Insurance and Maritime Law”, at The 3rd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time Law, Beijing, 199842. “ISM规则与船东刑事责任”,载《中国海商法年刊》,1998年第23-31页43. “Should the Vessel Being Overtaken Give Way to the Overtaking?”, Lloyd’s Maritime and Commercial Law Quarterly, [1998] 3 LMCLQ 36144. “我国海难救助法律若干问题浅析”,载《中国海事审判年刊》,1999年第18-28页,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45. “计算机2000年问题对船东产生的法律影响”,载《中国海事审判年刊》,1999年第305-320页,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46. “提单上‘重量不知’条款是否有效?”,载《中国远洋航务》,1999年第4期第78-79页47. “计算机2000年问题对船东产生的法律影响”,载《中国远洋航务》,1999年第6期第54-55页48. “绑扎不当造成不适航由谁负责?”,载《中国远洋航务》,1999年第11期第59-60页;《国际商报》2000年8月5日转载49. 'ISM Code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cept of carrier liability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Zhao Jingsong of lawyers Holman Fenwick & Willan' - LLOYD'S LIST, 12 January 2000, p 4.50. “从一案例看保险合同的成立与保险责任的开始”,载《上海保险》,2000年第3期第17-19页51. “海难救助中的特别补偿”,载《海商法研究》(北京大学海商法中心主办),2000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出版52. “装卸时间起算”,载《海商法通讯》,2001年第3期53. “《海商法》中的船舶”,载《海事司法论坛》(宁波海事法院主办),2001年第1期第1页54.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PRC Maritime Procedure La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ipping Law. pp95-115, June 2000; see also Shipping and Logistics Law: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Hong Kong, by Felix W H Chan et al,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2.55. “俞小洪涉外海上人身伤害索赔案引发的思考”,载《海商法研究》(北京大学海商法中心主办),2002年第8辑,法律出版社出版56. “海上保险中的可保利益”,载《中国海事审判年刊》,2003年第271-325页,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57. “船舶买方信贷中银行规避风险的方式”,载《海商法研究》(北京大学海商法中心主办),2003年第9辑第39-84页,法律出版社出版58. “试论THC的收取方式”(第二作者),载《集装箱化》,2004年第7期第22-25页59.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中的诉讼主体问题”,载《中国海商法年刊》,2004年第298-310页60. “战争和恐怖行为对期租合约产生的影响(上)”,载《中远航务公告》,2004年第11期第65-67页61. “战争和恐怖行为对期租合约产生的影响(下)”,载《中远航务公告》,2004年第12期第69-71页62. “中国船舶保险业的现状”(第四作者),载《中国船舶报》,2005年7月15日63. “船东的保险利益相关问题研究”,载《保险研究》,2006年第6期第74-77页(CSSCI期刊论文)。64. “期租人不具有运输许可证签订的运输合同无效”,载《航运交易公报》,2006年第6-7期合刊65.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若干实务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海商法保险法研讨会,北京66. “Dealing with Cargo Claims in China”, Seminar for the Maritime Law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risbane, 2006.67. “Legal Aspects of Trade with China: A Shipping Lawyer’s Perspective”, Seminar for Clayton Utz, Brisbane, 2006.68. “Recent Developments of Marine Insurance Law in China”, Seminar for the Law School,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2006.69. “Collision-What You Should Know under Chinese Law”, BIMCO Asian Shipping School, Shanghai, 2007.70. “船东在美国油污应急行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立法建议”,2007环境立法国际论坛,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71. “When do the Collision Regulations begin to apply?”, Journal of Navigation, 61(3), 515-528, 2008(SCI期刊论文).72.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Marine Insurance La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Law, 14, 5-16, 2008.

电子世界杂志电子版下载

世界杂志社电子版《世界》杂志创刊于1981年《世界》杂志秉承用事实说话的宗旨《世界》(world)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宗旨《世界》(world)在全世界形成了稳定的发行网络。 《世界》杂志现已停刊,具体复刊时间以杂志社官方

青年文摘、读者、时尚等等的电子杂志这些更新最全,还是高清的,要数 {杂志屋}这个网站了

2021年度最受欢迎的重点杂志都在这里,2016-2022年电子杂志大合集,全部都是高清彩图,有需要的朋友加我V:Xiaojing123llo

1.《南风窗》——被称为“观察中国的窗口”以开放的心态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形势,紧密追踪中国政经领域和社会文化变革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难点,汇聚主流精英和人民大众的声音。识别海量信息里的重要信号,抛弃暧昧不明的姿态,学会如何打捞溺水的世界,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做出决策。36年来以公允而独立的叙事立场,冷静而优雅的叙事风格深得人心,在政治、经济及思想学术领域具有广泛阅知率。

2.《中国新闻周刊》——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对待真相持之以恒的追问,发现真问题,将新闻当作历史,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报道。中国新闻社主办,以国际视野报道全球实事热点话题和重大新闻事件,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兼具。

内容特色一周观察:站在社会市场前沿,俯视行业动向,传播最新最热的资讯动态。这里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时政,经济新论,以独特的视角,揭示那些你所关注的热点,那些你想知道的真相。

聚光灯:汇聚焦点,记录古今中外各界名人事迹,以冷峻的眼光窥探社会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揭露“名人”背后的故事。

品牌观察:了解国际前沿品牌战略和品牌时代下的世界智慧营销,透析品牌价值增长中的消费趋势与营销之道。

3.《瞭望东方》——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露表象下面的真相

依托国家通讯社强大的高端资讯背景和国内外专才智库,每周提供重大时政新闻的权威报道、政经焦点话题的深度阐释,提供事关国计民生的决策和重大新闻台前幕后的注解,纵深调查社会热点事件。

凭借新华社实力雄厚的国际新闻团队、世界问题研究机构以及遍布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网络,依靠国内外一流学者,密切关注影响中国政治与经济安全的大国关系、周边动向,更注重以全球眼光来观察国内政经走势。

不主张用善恶对立的简单二分法去判断纷纭复杂的世间万象,努力超越新闻事件表面的冲突、矛盾,去发现内在的规律性成因和制度性缺失,推动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4.《中国经济周刊》——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考

中国财经媒体前5强

人民日报社主办

中国目前唯一一份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周刊杂志,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的重点期刊;“十八大”指定上会的唯一经济类期刊;全国两会指定上会的唯一经济类期刊。

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国内订户遍布各省区市,海外订户分布在37个国家和地区,每期直接影响80万高端人士,订阅量在同类媒体中遥遥领先;网络转载率位于中国财经类报刊前3位。

5.《证券市场红周刊》——证券市场的忠实记录者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证券杂志,专业分析,深度报道

专为机构和成熟投资人服务,基金、市场、金融涉猎广泛,真实且权威的反映现阶段证券市场现状,立足证券业,面向财经领域。

专访海内外知名机构和数十位职业投资人揭开新经济,新格局下证券市场的走向逻辑与价值好公司的挖掘密码。

紧跟时事,具有及时性

作为周报,内容紧跟时事,热门话题的解析、新政策的解读,行业内的热点追踪,更有股市的及时性讲解,专业性的文字搭配图解由浅入深,知识全面而丰富。提供理性、实用、及时的新闻,让读者及时避免股市中政策变动风险,了解多家公司以及市场观察内容。

精细的数据统计分析

杂志内容精讲深研。以图解方式供投资者更直观的了解各市、各大公司等市场观察数据统计、分析,内容专业、权威且全面。精细到代码、每股收益、同比增长,股东变动率等,影响机构投资者,服务个人投资者。

6.《中欧商业评论》——领导力进阶,全面提升中基层战斗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标志性刊物,亚洲Top1

世界排名NO.11

深入剖析中国特色企业的管理难题,帮助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士穿越企业环境之变,内省企业长处短处,突破管理,实现领导。

引领中国企业决策层的商业评论杂志,为商界精英读者提供高端的决策圣经和权威的商业解读报道。深入和前瞻性的触角,透析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为中国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聚焦当下与未来竞争环境中管理者亟需的技能,整合全球商学院优质知识内容,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管理与领导力,提升解决方案,赋能时代领导者。

7.《财经》——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

多维度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分析评论,特别关注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现场实时专访重大经济,时政要闻,独家性与权威性。

·中国商业精英的思想伙伴,里面有统揽全局的年度重大经济话题,也有预测资本金融,公司产业的战略性分析论文。

刊物特色

团队优势:聚集中国高水准公司、商业、财经资讯业界采编精英。

渠道优势:借助财经系列既有成熟渠道,全面覆盖国内公司人群

广告优势:财经系列广播、电视、日报、网站、周刊、研究院的跨媒体服务可以大范围内实现整合营销与价值传播。

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致力于为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财经资讯平台。

8.《读者》——荟萃中外作家,有思想的深度读物

读界传阅,经得起时间的淤炼。

历经读者的淘选,杨绛,汪曾祺/木心、冯骥才、村上春树等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冯仑、俞敏洪、白岩松、雷米、柴静等时代精英的激情书写,感受大家的温柔笔触、淡雅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哲思,打造有思想的深度读物。

记录岁月深处的人情温暖,见证梦想实现的精影舞间。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陪伴几代人共同成长。本套系可以唤起每个人最为独特的情感共鸣,恋情的青涩、亲情的温暖、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关于你的精彩时刻,读者伴你共同见证。

9.《意林》——作文素材库,助力考高分

意林有四个特点:

全:近百篇中考高频得分素材,中考主题词一网打尽!

搜:主题词检索,分门别类,易搜易用!链:每个主题词链接历年中考作文真题,中考考点一目了然!赢:考场速用范本、名师点评、话题拓展,轻松赢考场作文!

意林邀请名师为你梳理近年“中考热考主题词”!内容分为8章,每章由数十个“热考主题词”组成,每个“热考主题次”包含核心解读、考场速用素材、高分范本、名师点评等部分组成。更加方便有效的是,每个“热考主题词”都链接了近年中考真题,并预测了几年可能的考试方向!“意林体”文章素材,独特之处在于,不仅紧贴中考,而且文笔凝练、内容有趣、素材多元化、立意深刻、贴合时代,中考命题老师选择出题材料的重要来源,连续9年命中中考阅读理解、作文。中学生在高质量的“意林体”文章和范文引导下,能顺利写出自己的作文。

10.《女友》——美好生活开始的地方

全媒体聚焦热爱生活的城市熟龄女性,24小时生活关怀,内容涉及女性一天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摩登隽永的慢读本,缤纷热烈的即时互动服务,与读者一起打造充满笑容和文艺质感的美好生活。

以"爱的阳光、美的梦幻、新的乐园"为鲜明的特色,较高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以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的高要求、高标准,精美的装帧设计和印刷,突出而成功的广告质量和效应,造就了自己的品牌优势。

国内原创女性生活杂志综合排名TOP1,以流行杂志的时尚角度结合人文情感的方式关注生活,用细腻感动的创意理念引领读者享受生活,可读性、实用性与观赏性并重。

  • 索引序列
  • 航海技术杂志电子版下载
  • 航海技术杂志期刊下载
  • 航海技术杂志版面费
  • 航海技术期刊下载
  • 电子世界杂志电子版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