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300公里,为何导航预计要五个小时,这是因为导航根据当前的路况进行的计算,因为高速公路很有可能存在限速或者堵车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高速300km是不需要开5个小时的,导航预估时间同样也不用那么久,但如果出现拥堵、修路等等特殊情况,预计时间就会延长不少。
首先,导航预估时间不是简单地就用距离来除以120就得到的,行驶的高速路段本身限速比较低,会造成预计时间偏长。
《智能城市》期刊上面有篇论文,《高速公路限速值调整交通工程论证指标研究》上面讲。
中国高速公路是以设计时速作为最高限速,主要参考的指标有: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车流量等等。
比如说:最近刚刚开通的杭绍台高速,全线最高的限速只有100,一般的隧道内,限速只有80。
再比如说:包茂高速公路,贺州到梧州倒水路段,最高限速也只有80,隧道是60。
也就是说,所谓的“路况差一点”的高速,开不快的,导航预计时间就会偏久。
就好比:同样的距离,走山路总比走水泥路、平路要花更长时间。
除了限速,导航软件对行程时间的预测还会加入各种各样的信息,提升精确度的同时,预计时间也会增加的。
谷歌地图前工程师理查德·拉塞尔有个说法的。
在预测时间的时候,会把官方最高限速、建议速度、平均速度、用户实际行驶时间,以及实时路况信息等数据,「抓抓抓抓抓」全部都混合在一起来算。
当中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实时路况。
《地理信息世界》期刊上面有篇论文的,《导航地图情境建模》上面讲:导航会根据实时交通拥堵的情况,对车速进行不同的取值。
比如说:轻度拥堵的时候,速度就减少20%到40%;中度拥堵时就减少40%到70%;重度拥堵的话,就是减少70%到100%了。
我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比如说:300km当中,有50km是中度拥堵,按照限速100来算,这50km就要增加20到70分钟的时间。
除了路况之外,天气因素也会让导航预计时间变长的。
还是参考刚才的那一篇论文,它说:不同的类型、不同级别的天气信息,也会影响车辆行驶的。
也好理解,下雨、下雪、起雾,都会降低行驶速度的。
大雨,降低20%到40%的车速;大雪,降低30%到60%的车速;大雾,降低20%到50%的车速。
也就是讲:如果大雨天开车,在限速100的高速公路上面,300km的路,导航预计时间就会增加45到120分钟。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开车习惯、兴趣点等等个性化的因素,同样也是会影响导航的预计时间的。
最后,不同的导航软件预估的时间也会不一样的,拿实时路况来说,其中很重要的数据来源就是用户本身。
《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上面有篇论文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路况信息实时采集与显示系统》上面说。
路况信息是通过GPS获取每辆车的速度、位置、方向等等实时信息,转化成车流量信息,来判断实时交通拥堵情况的。
也就是说:用某款导航软件的人越多,路况信息就越准。
比如说:A软件用的人多,显示是“重度拥堵”;用B软件的没有那么多人,它有可能显示的就是“轻度拥堵”。导航预计的时间,差1倍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300km的高速,导航预计要5个钟头,不是导航坏掉了。
天气、路况、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可能让我们的这个预估时间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长。
另外,不同高速有不同的限速,用的导航软件不同,预计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也不要去太抱怨这个东西。
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试行)一、A级学术期刊A1级:(3)《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A2级:(11)《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现代外语》、《数学学报》、《计算机学报》、《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求是》二、B级学术期刊B1级:(43)《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税务研究》、《投资研究》、《审计研究》、《保险研究》ⅰ度丝谘芯俊贰ⅰ吨泄驳呈费芯俊贰ⅰ墩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文学评论》、《科研管\\理》、《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月刊》、《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B2级:经济学:(10) 《财经科学》、《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地理》、《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管理学:(10)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战略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导刊》金融学:(8)《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银行与企业》、《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保险学:(6)《中国保险》、《保险理论与实践》、《保险职业学院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上海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世界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8)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文汇》、《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问题》、《中国流通经济》、《国际贸易》、《商业时代》(理论版)农业经济学:(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乡镇企业研究》、《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财政税收学与投资学:(6)《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会计学:(8)《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统计学:(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预测》、《统计与决策》、《统计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法学与人口学:(8)《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政治学:(8)《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党建研究》哲学:(7)《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语言学:(8)《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语言研究》、《外语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经济信息与系统工程:(7)《经济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计算机科学:(5)《软件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技术:(8)《电子商务》、《中国金融电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学报》、《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数学:(12)《系统科学与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数学年刊·A辑》、《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教育学:(8)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学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育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3)《大学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研究》、《情报学报》历史学:(3)《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综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游学刊》、《城市发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科学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劳动科学》高校学报:(13)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中央各部委主办学术期刊(须入选CSSCI)三、C级学术期刊除以上A、B两类所列期刊之外,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认定为C级学术期刊。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高速上汽车非常的多,车流量很大,造成拥堵。
是国家级的普刊,现在改名为《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了》
代课老师费的飞机第三方
这是省部级刊物,双刊号齐全。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评中级完全够。不过,我给你大概说下。在学术刊物中,省级刊物其实可以算做是最低的级别。。一般都是 省级普刊,国际级普刊,下来就是五大核心了。。一般核心是评高级的。。所以你目前还用不到。、。但极个别地区,极个别单位要求不一样。具体还是要看你们单位的要求呢。
人”是住宅小区的主体,住宅小区建设应紧紧围绕着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实用、简洁、经济、安全为原则,同时照顾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住户的需要,满足“居住”这一特定的使用功能。在这一特定的功能上真正实现家庭的智能化。信息时代的住宅小区应有一个宜人、舒适、安全的环境和良好的信息交流服务空间,是以小区控制中心为中枢,以家庭报警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紧急电话求助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和无线对讲系统、周边防范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等构成,形成一个有线与无线结合、固定目标(房间)与移动目标(汽车、人员)结合、多功能、全方位、智能化、系统性的神经网络系统,向小区各住户提供全方位优质可靠的安全服务。同时,在小区内建立高速宽带、安全、可靠的内部网络,提供Internet信息和资源共享,完成小区内部信息发布服务、物业管理,设备集中监控,实现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我们的智能化建设应处处以人为本,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住宅小区不断引入高科技的概念,进而使我们的居住功能得以升级。在智能化的设计中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的,模块化和数码化的产品,为今后系统的升级提供维修方便。
《城市情报》省级万方,3版5400字符征集2022年2~3月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万方,3版5600字符征集2022年7月版面,预计2022年09月下旬出刊
《城市周刊》省级万方,3版5200字符征集2022年38期版面,预计2022年10月中旬出刊
《城市建筑》省级知网,3版5700字符,上旬刊4版起发征集2023年8月版面,预计2023年09月下旬出刊
《智能城市》省级知网,3版5000字符,含图表征集2023年1~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筑空间》省级万方,3版5100字符,计空格征集2023年1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道桥与防洪》省级知网,1篇约5000字符征集2023年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周期约为10个月,以录用为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国家级知网,3版5200字符征集2023年4月版面,预计2023年05月下旬出刊
《城市勘测》省级知网,3版6000字符征集2022年4期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国家级龙源,1版2500字符,图表另外收费,征集2022年4月版面,预计2022年06月下旬出刊
建筑与装饰和城市周刊哪个好,答案我个人认为城市周刊更好一些,因为城市周刊的人气更好一些,而且受用人火爆的人气,所以说城市周刊更好
您好!《城市建设》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科研管理》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都是国家级期刊,关于区分一家期刊的级别,看它的主办单位,如果是国字头、央字头,就是国家级,如果是省、部等,就是省级的。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由此可以断定:刊号为CN11-5897/F(《城市建设》杂志)属于国家级期刊。期刊名称:城市建设;期刊CN号:11-5897/F;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
《城市建设》是由国资委主办的一本经济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本国家级杂志。
建筑工程师评职发表论文的期刊职称指导职称指导1年前文章图片1《安家(建筑与工程)》省级 龙源网《中国厨卫》省级 维普网《地产》省级 维普网《现代装饰》省级 万方《中国房地产业》国家级 万方《四川水泥》省级 知网 第一批《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国家级 万方 月刊《城市周刊》省级 万方《砖瓦世界》 国家级 万方《住宅与房地产》国家级 知网《建筑与装饰》省级 万方《门窗》国家级 万方《居舍》省级 知网《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国家级 知网《城市住宅》国家级 知网《四川建材》省级 知网《居业》国家级 知网
《城市情报》省级万方,3版5400字符征集2022年2~3月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万方,3版5600字符征集2022年7月版面,预计2022年09月下旬出刊
《城市周刊》省级万方,3版5200字符征集2022年38期版面,预计2022年10月中旬出刊
《城市建筑》省级知网,3版5700字符,上旬刊4版起发征集2023年8月版面,预计2023年09月下旬出刊
《智能城市》省级知网,3版5000字符,含图表征集2023年1~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筑空间》省级万方,3版5100字符,计空格征集2023年1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道桥与防洪》省级知网,1篇约5000字符征集2023年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周期约为10个月,以录用为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国家级知网,3版5200字符征集2023年4月版面,预计2023年05月下旬出刊
《城市勘测》省级知网,3版6000字符征集2022年4期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国家级龙源,1版2500字符,图表另外收费,征集2022年4月版面,预计2022年06月下旬出刊
2021年似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随着许多全球经济体制定了本世纪中叶实现的零碳净减排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战略来降低我们城市的排放量、节约能源并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过渡。
在这种背景下,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根据联合国经济和 社会 事务部的数据,世界5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增至68%。
那么,如何在不损害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满足这一需求?
由于城市及其建筑目前占全球能源需求的65%,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被视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关键途径。现代城市需要数据、人员和技术的智能组合,以创建包容性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因此,智能建筑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日益扮演重要角色,并被广泛认为是应对我们当今和未来面临的许多挑战的重要工具,包括实现零净目标、安全性和对更大互操作性的需求。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对于使智能建筑系统能够让人们更安全、更有保障,同时支持更节能和保护我们社区的目标至关重要。
因此,当今建造的建筑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拥有更清洁的交通,优化包括水和能源在内的资源,以及更多能够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如安全性、舒适性和连接性)的智能建筑和基础设施。
迈向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
智能建筑技术已经在确保建筑物和家庭更有效地消耗能源。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空气、水和电的循环,因此使用智能传感器和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有助于确保这些资源的清洁和高效交付。
然而,这不仅仅是使用新技术——在全球加速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优化智能思维和现有建筑也是关键因素。
通过将旧建筑物升级为更智能的建筑,城市中的智慧小区将出现,进而促进了智慧社区乃至智慧城市的发展。因此,当涉及到从头开始扩展您的智慧城市愿景时,智能建筑确实是最基本的构建块。
连接性和互操作性是减少排放的关键
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连接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可以更多地依赖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并大幅减少碳排放。
例如,建筑物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并贡献了全球40%的碳排放量。由于物联网(与传感器,智能数据和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融合,我们现在拥有了与我们、云以及彼此对话的建筑物,以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舒适,同时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例如,在像河内这样人口密集、发展迅速的城市,更智能的建筑至关重要。位于河内的Viettel大楼采用了ABB的技术,可节省多达20%的能源成本,同时确保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城市的未来是智能的
几十年前不可想象的智能建筑现在已经成为现实,这对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从家庭和办公室到交通和公用事业,2021年将是智慧城市初具规模的一年,这是因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将智能建筑、智能电网和电动 汽车 充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智能 社会 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日益互联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