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9

双鱼0303
首页 > 职称论文 > 用心专一议论文的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ice甜甜圈

已采纳

【答案】痴迷方能成大器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的确,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当他掉到坑里,过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而是“”,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着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除了他们的勤奋、毅力、创新等因素外,其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据说,希腊国王让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银量,阿基米德认真钻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时,从澡盆里溢出来的水中得到启示,竟然忘记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就这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痴迷钻研也流传下来许多类似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的轶闻。纵观伟人事业的成功,古人云:性痴者其志凝。这里的“痴”则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的体现。唯有用心专一,才有可能潜心钻研,钻到极处,才有可能获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所以,泰勒期“目中无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现,正是他钻研中的可贵之处。而许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这种潜心观星的痴迷精神,使他们失败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专的毛病。还是大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只有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因为他们没有探索,没有钻研,也没有对事业的痴迷。这样说来,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非但不应嘲笑,而是值得学习的。果真我们都具备了学业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学业。

104 评论

漂飘linn

草儿在寒冬里学会了等待,终于迎来了“草长莺飞”的美好春光;虫儿在黑夜中学会了等待,终于收获了“破茧成蝶”的惊艳蜕变;雏鹰在悬崖上学会了等待,终于领略了“展翅翱翔”的轻松自在……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会等待呢?

学会等待,首先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等待的过程是个煎熬的过程,不耐等待的人会感觉等待是一份痛楚,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有的只是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结果,而对过程的却漠不关心。在这方面,揠苗助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再看看古往今来,哪一项成就的取得不是人们耐得住寂寞,长期积累努力的结果。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先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这部经典名著的传世;歌德创作《浮士德》用了60年的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才完成。

中国的文学在经历了长期而富有耐心的等待之后,终于在2012年开花结果: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试想如果他们当初不能沉下心来,而去追逐浮躁的功名,还会有今天的成就么?他们因为有耐心,所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学会等待,也因此赢得了成功。

学会等待,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我们的等待是为了更好地远行,是为了更高的目标,是为了有更辉煌的成就。我的等待绝不是像那位农夫那样守株待兔,而应该在等待时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磨刀不误砍柴活”。

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收获《泰坦尼克号》爆满的票房的时候,没有乘胜追击,推出《泰坦尼克号》Ⅱ和Ⅲ来,而是销声匿迹,苦练内功,潜心研究,不断创新,终于在经历14年的等待之后,又一部杰作《阿凡达》横空出世,让业界人士和全世界的观众刮目相看。

敬佩不已。试想卡梅隆如果当初躺在成功的名利簿上吃老本,静静等待,坐收名利,而不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还会有今日之《阿凡达》的辉煌成就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中学到一点什么呢?

学会等待,更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等待才有意义,才会善于等待而不觉得苦楚。姜太公直钩钓鱼,只为等待自己想辅佐的贤君的到来。

俞伯牙江边弹琴,只为等待高山流水遇知音;诸葛亮躬耕南阳,只为等待刘备光顾自己的茅庐……他们的等待,都是那么地执着,那么地专一,因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们才没有白等,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看来,我们只有像草儿、虫儿、雏鹰那样学会了等待,才会收获成功。

170 评论

螃蟹横走

专注一点,才能成功 成功是人人渴求的,但成功又不是人人都能如愿的。如何才能成功,怎样走向成功,这就成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了。 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漫画: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井”再深挖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这幅画使我深思:青年找不到水,是因为他不肯在一个地方持之以恒地挖下去,结果白费了气力。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者是不会成功的。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对“专注”有深切的体会,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我国清代学者王国维曾总结了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话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其实,很多事有成者都证明了专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必由之路。大科学家欧立希立志制出一种药剂,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失败了几百次之后,终于制出了药剂六六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国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他勤奋钻研,算纸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这样的例子真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相反,如果我们在学习或是工作上不专注一点,而是浅尝辄止的话,那我们将永远不会成功,只能浪费时间,白花气力,到头来“空悲切”一场。记得有个相声曾讽刺这种人,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想当画家,明天想当音乐家,后天又想当军事家,最后只能当呆在家里空发议论的“坐家”。 心浮气燥不能专一,目标多了无目标。那找水的青年,只要他回到原地继续挖完那些未完成的井,或者到新地方后持之以恒地挖下去,他一定能找到水源。而在学习上、工作中,不管你是否犯过浅尝辄止的错误,只要你现在安下心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专一而不懈地努力,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科学路上无捷径,专一不懈见成功。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虚心议论文题目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我想要的一件东西》,写完后交给老师批改。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的这篇作文写的还不错!有进步,以后要继续努力!”还把我写

    30岁男人的世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主题为专心致志的议论文

    给你2个事例把,写作文还是要自己写的 有一个书法家教学生练字。有一次,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反映自己已经跟书法家学习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很大的进步。书

    艳醉迷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英文题目专用一页

    1、 “在中国做一年大使”项目外籍教师跨文化培训的设计与评价 2、 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空间动介构式的历时研究 3、 会话隐型含义的理论与实验语用学研究 4、 英

    小白贼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虚心的议论文题目

    虚心向别人求教,将自己的不足用别人的意见添满,充分完善和发展自己并走向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以虚心求教为题的 议论文 精选五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

    爱啃狼的木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题目是中心论点的议论文

    1、从露珠的角度立意 ①: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张扬个性,在不同 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

    济南别墅装修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