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4

浪费粮食的满福
首页 > 职称论文 > 论文文献引用古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高小贱大琪琪

已采纳

古代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写为:

[1]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李贤.明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七十四)

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扩展资料: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的写法: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348 评论

super船长

需要。

文后以参考文献作为标识,参考文献表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码依次排列,顶格编排,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加方括号,不用标点,后来空一字,按著录要求规定依次著录,回行时与首行著录项齐平。每条文献单独排,最后均以.结束。

题名、摘要、标题中不得标注参考文献,文末按引用顺序著录。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方式著录(外文作者名应缩写)。

题名、摘要、标题中不得标注参考文献,文末按引用顺序著录。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方式著录(外文作者名应缩写)。

注意事项:

1、引用参考文献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源反映了该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文章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作者平时注意阅读、积累百权威医学期刊文献和权威专家的文献。度

2、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这就要求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兼顾中文文献与外文参考文献,并以外文参考文献为主。然而在引用大量外文文献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国内某些相关研究的重要文献。

275 评论

Q糖奶爸

这个要看你掌握理解了多少文言文。

一般来说你能引用的都是你会背或者记得的。写景,写情绪,抒发感情,还有进取精神的这些,一般引用诗词写道理,思想,这些一般需要四书的内容,比如论语,大学,孟子议论事情,又不想太刻板的,可以引用古文,比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 这些。

文言文的好处是凝炼,有时很多字写下去要讲的事,文言文几个字就可以了,微言大义。所以对一些古文句子要有所了解,另外要知道是谁写的什么文章中的句子,这样引用出来才有说服力比如你引用的时候,写:古人说过。

这样就显得无力感。

如果你写: 宋朝的大文学家和政治家王安石说过。

这样的引用就显得十分有力,会为文章增色。

这个要看你掌握理解了多少文言文。

一般来说你能引用的都是你会背或者记得的。

写景,写情绪,抒发感情,还有进取精神的这些,一般引用诗词

写道理,思想,这些一般需要四书的内容,比如论语,大学,孟子

议论事情,又不想太刻板的,可以引用古文,比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 这些。

文言文的好处是凝炼,有时很多字写下去要讲的事,文言文几个字就可以了,微言大义。

所以对一些古文句子要有所了解,另外要知道是谁写的什么文章中的句子,这样引用出来才有说服力

比如你引用的时候,写:古人说过。

这样就显得无力感。

如果你写: 宋朝的大文学家和政治家王安石说过。

这样的引用就显得十分有力,会为文章增色。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引用包括用典.解释如下1)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从定义上明显看到引用典故,所以引用和用典是所属关系.若是区分,就是看这个被引用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你要发表自己思想的感慨我真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就是引用,这是借别人的文章表现自己的情感;而用典就是我现在的感情和宋之问回乡的时候一样,紧张激动之余还有一些恐慌,怕家乡有所变故,这是用典,用典往往要说明一个道理,有一个隐身的含义.所以,简单地说引用笔用典要表层一点点)2)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用典的作用是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从各自作用上,可以发现它们的作用相似)3)引用分: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 用典分:明典、暗典、翻典(表现技巧,引用常常有一种复古感,就是像你在电视前看古装剧,而用典就想穿越了一样.“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这是李商隐些汉宫的诗句,仿佛突然回到汉宫一样,有穿越之感.)这里理解了吧!哈哈。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第一、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人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其次,现代汉语7a64e4b893e5b19e334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 *** ,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第二、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和断句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同时,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 *** 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第三、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在疏通文字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学生得首先积累一些文言字词.因为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非常重要.。

一、爱国爱民篇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唐•杜牧< >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二、壮志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 >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 >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 >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 >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 >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 >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 >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 >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 > 三、道德品行篇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 >。

21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中古代文献该怎么引用

    1、首先,将论文导入word中,做好准备工作。 2、找到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确保参考文献编号的格式正确(编号需要自动生成,不能手动添加)。 3、可通过菜单栏中【

    大熊二的小熊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中引用古诗参考文献

    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诗句,一般应当注明。“间接引用”是引用原诗句的意思,则可注明或不注明。但重要的论文,通常也以注明为好。

    loversea200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古籍文献论文引用格式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

    bigsunsun0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引用古书算参考文献吗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我最亲爱的1234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引用古诗论文查重

    减少引用的古诗词,或者直接用诗词的图片

    sunhui3650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