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9

伟哥是老顽童
首页 > 职称论文 > 金庸小说论文鉴赏模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坏坏的小幸福

已采纳

孔庆东,知道吗?在百家讲坛讲过课,写了好多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东西。你在网上一找就行。

187 评论

靓掣魅影

哇!你学的什么啊?毕业论文是武侠小说?关于金庸小说的东西多的是呢!到处都能找到!

157 评论

爱上家装饰

刚好前两天我也写了一篇 笑傲江湖之江湖 当然 不是区区三千字能概括的 我这里也暂时先分析了笑傲江湖中的五岳剑派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闲来无事又把笑傲江湖原著以及吕颂贤版得笑傲江湖重新翻看了一遍,不由相较多年之前又多了一分理解,多了一分感受。 《笑傲江湖》为金庸后期的作品,其中少了射雕的憨厚,神雕的迷茫,而多了一分人情世故。自古有言: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笑傲中的种种勾心斗角,人情世故何尝又不是金大侠纵横多年的一份感受? 江湖自古分为正邪两派,其中正派之中又分少林,武当,丐帮其次为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又为五岳剑派,再其次为峨眉,崆峒,青城大小诸派。 书中对于峨眉,崆峒,丐帮诸派泼墨并不多,峨眉,崆峒等小派暂且不说,为何独独对丐帮这江湖第一大帮却也言之甚少呢?我想其中是有原因的,从射雕到天龙八部几乎每一部小说里都会有丐帮的踪迹,丐帮帮众遍布天下高手如云,人数更是比所有门派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由此可见在金大侠眼中,丐帮是人民的帮会,而笑傲江湖所讲的 正是五岳剑派乃至少林武当之间的勾心斗角多少于丐帮的声誉有损,故才着墨甚少。丐帮全书中也有出场过,那就是令狐冲被围困少林侥幸密道脱险后躲于屋梁之上,而最先发现的人其实是丐帮帮主,但是并未点破可见在金大侠眼中丐帮帮主的见识绝不次于少林掌门。 事件一切之初源于林家福威镖局的灭门惨案,众所周知为辟邪剑谱所致,而主谋正是青城派掌门余沧海,过去常常会唾弃青城派卑鄙无耻,现如今看来却是不难理解的,福威镖局林总镖头有名无实,武功平平却独占着辟邪剑谱,犹如三岁小孩手持黄金而不知用,外人难免垂涎三尺,只不过各大门派碍于面子谁也不愿撕破脸去受其他门派的耻笑,于是余沧海和塞北名驼木高峰诞生了,他们海其实只是各大门派的出头鸟,也是最无辜的替罪羊,即使最终死到临头也未曾掩饰过自己的罪行,他们是小人,名副其实的小人,真小人!即使他们不出手,也自会有旁人出手,只不过因为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出了头,才遭致身败名裂背负万古骂名。 再谈谈五岳剑派,五岳剑派中以嵩山为首,其他四派次之,而实力最弱的为南岳衡山,南岳衡山向来随大流,不问世事,门派武功更是起源于杂耍,剑法以怪著称,突施奇袭有余高手对决却是五派之中最弱的,一曲潇湘夜雨莫大先生虽然形迹诡异,为人神秘,个人觉得确实五派之中最具自我保护意识的,他既无野心,也不好勇斗狠更不会去行侠仗义,在他眼中,一切江湖恩怨与己无关,高高挂起。而正是他这样的原则才使他成为五岳剑派中唯一幸存的掌门,这才是大智慧!相比较而言他的师弟刘正风,生性痴迷音乐,也才由此招致灭门之祸,可见当初他们师傅传位于莫大先生着实眼光深远,说道刘正风,这里我不得不多说两句,刘正风杀身之祸源于与魔教长老曲阳的结识,从而又上演了一幕乔峰的聚贤庄一战,只不过乔峰为情,他却为义,乔峰自有盖世气概源于自身无牵无挂即使自己身死也无遗憾,可刘正风不同上有父母,下有妻小,但是在武林同道要求他去杀害曲洋时却不曾犹豫,即使全家被杀也不曾皱一下眉头,有此为大义,谁人能及?他也正是我在金庸小说中最钦佩的人之一。 东岳泰山,武功以刚猛著称,其掌门天门道人更是有勇无谋,凡事只知义气用事,虽为人侠义,却也最终败于阴谋诡计之手,可叹却是注定的。 北岳恒山,向来与世无争钻研佛法 普度众生,也因此它成为五派之中唯一行侠仗义的正义之师,恒山三定,更是目光卓越,虽为法门中人却不拘小节,为事张弛有度,明辨是非,他们的死在我看来是最可惜的,很多人问为什么定逸师太临死之时不将凶手就是岳不群告诉令狐冲而将恒山派委托给他,起初我也很不解,如今看来其实不尽如是,定逸师太明知令狐冲虽行为不羁,为人放荡,但是对自己的师门却从不敢忤逆, 她没有告诉他一来知道令狐冲即使知道是谁杀的也无法给她报仇,二来更会让令狐冲心目中慈父形象的岳不群毁于一旦,这对令狐冲来说无疑是绝大的打击,在群侠围攻少林的节骨眼上,如果让他知道此事,他必定分心,甚至可能因此导致群侠的全军覆没,宁可自己死了也不忍见苍生涂炭,可见其慈悲心肠实为女中当之无愧的豪杰!转而将恒山派托付于令狐冲,外人看来不过是不拘小节,如今看来我却觉得她用心良苦,一来:令狐冲实为正人君子,绝不会对自己的弟子有所图谋,再者武功甚高,也唯有他能保护恒山派一众弱小,二来:令狐冲行为不羁,为人放荡,但是对于礼教规矩却从不敢触犯,自己将掌门之位托付于他,他也多少会有收敛,第三:江湖众所周知令狐冲与魔教勾结,正派中人个个欲除之而后快,如果他当上掌门责可免去杀身之祸,第四:令狐冲与魔教圣女情深意重,如无门派收留极有可能会加入魔教,而江湖正派从此又要多上一个如此大敌。由此可见定逸师太虽为女辈,其武功虽远不如少林主持,但其见识,对于佛法的参透却决不输于少林主持。让人不能不钦佩! 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两派实力较之其余两派都要强些,华山派掌门岳不群雅号君子剑,在江湖上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这才是岳不群最终走向不归路的根源,相比较而言虽然他也极攻于心计,但是却没有嵩山掌门左冷禅那一份野心,之所以驱走令狐冲实为令狐冲不但青出于蓝,而且江湖各门各派都对令狐冲礼敬有佳,对自己却视若不见,实为平生第一大奇辱,自己号称君子剑名声在正派之中更是人人闻而敬之,受此大挫对于令狐冲多加排斥也是人之常情,而他处心积虑谋得辟邪剑谱也并非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能够光大华山派,自己也才更有面子,总而言之不是江湖造就了岳不群,而是虚荣造就了他,最终也是虚荣毁了他。 左冷禅责不同,为了五岳剑派合并,费尽周折,处心积虑吞并武林。在争夺辟邪剑谱的人中他应该算是最不把其放在心上的,他想得到辟邪剑谱也不过是为了能让自己的盟主位置能够坐的更稳些,如果不是机关算尽却被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知道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话,我想他八成不会去练那辟邪剑谱,他一生为了权力而活,却最终败在权力脚下。 不觉都半夜了还好多想写,无奈夜深,暂且搁置,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05 评论

橘子哈哈111

下面这段文章是我原创的,08年的时候用杜浣花的笔名发在清韵论坛上,没公开发表过,但被不少人复制过。你可以拿去用: 回首暮云远 温瑞安曾经作过有关《笑傲江湖》的书评,标题深得我心,拟的是“回首暮云远”。五字之间,所有的苍凉之慨、怊怅意味都涵盖在其中了。 读《笑傲江湖》,内在涌动的情绪是很奇妙的,不张扬恣肆,不哀伤幽怨,只是无奈,只是怅惘,只是如鲠在喉。许多事亦悲剧,运数、性格、世道,无从避趋,唯以艰难面对。还有抉择的困惑,价值观的反思——这一切,足以使它立足于一流小说之林了。 金庸给故事选定了基调,是用音乐和酒这两种元素勾画出的。央视《笑傲江湖》,恶评如潮。片尾曲亦颇遭讽嘲。然而有一句说得还是不错的:水远山高。全篇是一种水远山高的情调。悠扬低和的韵致。 从题目,可以大约窥出主旨之意。《笑傲江湖》是曲名,此曲根源于广陵散。题目唤作笑傲江湖,更多的是为令狐冲行云流水的人生观点题。而按书中所描写的该曲的音乐形象,却是震竦、悲哀等一系列深慑灵魂的韵律。作品并不是讲天地旷然其广,山高海阔,四海遨游,而是讲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追求。通篇都是在追求,但似乎一直未能达到这个愿望。令狐冲永远未能走出他的人生牢笼。 所以说更合理的解释,或者应该是在讲一种无奈、一种妥协、一种退而求其次。微小的人生要求不能满足。还有一种想要归还原本的生存状态的愿望,当然,这种愿望只是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 说到这里,其实仍旧不能明白笑傲的主题到底是什么,看过评论讲《笑傲》是政治寓言。歌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品格。对于此点,我很认同。又陈墨先生给《笑傲江湖》下了句考语: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这十二字概括得更为周全。然而成功的作品,应该是富于多义性的,没有固定的真实的答案。所以,在此,不再多予追究。 很多人推证这部小说是明朝。胡金铨徐克拍的同名电影更明确了故事的历史背景——明代。 然而却以为笑傲的气韵是魏晋的,眉目风致,绝类那些飘逸高绝的士大夫,世说新语流泽所及,盖夫如是。 喜欢这部作品的很多人。 向问天是狂士面目。君子之品,奸邪之性,此人说不清。看他独酌傲对,何等的英雄豪气,再看他在江南梅庄,弄奸使猾,纯是小人之形。从于任我行麾下,接人待物,又是一副谨慎练达的管家面目。 莫大先生貌似市井,行为退敛,而在内心深处,藏有一份天高地远的情怀。 方证、冲虚是方外之士,却是入世情怀,管事太多,想得也深,求道之心,已经颇为寡淡。然而方证慈悲之心,又具迂腐之性,极为可爱,冲虚恬淡真诚,有凡人的欲望,但知道何以谦抑,坦荡非凡,亦极可喜。 他们都不是人世烟火之外的人,但一样有着高远之致。这又是比《世说新语》更为难得的。 令狐冲是局外人。左冷禅、岳不群一等人为政治人物。如果有例外的话,那就要说到刘正风与曲洋。看其它人时,我总忍不住析察人物背后的复杂社会意义,而对此二人,始终是以仰视的心情看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他们是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有着完美的人格。作为纯粹的艺术家,他们毕生都在竭力逃离政治。他们象征着艺术家的悲哀:辛苦不为世俗了解,最终被政治逼迫而死。这是艺术的无奈,也是人性中的无奈,是中国历史上黑暗和污浊长久的母题。连城易脆,纯粹高洁的东西难逃折辱与破坏。 金庸先生在后记中称令狐为隐逸性格,并非大侠。我倒有不同意见。不矫情伪俗,示人本色,待人以诚,此足以近天地正道(孔子语)。真实与善良,急公好义,彬彬有礼,是一种理想人格。虽然作者给他设计了这样那样的人性弱点,却也无损全貌。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千秋以降,有几人能做到真实二字?凭此二字,已风采难掩。 细自观察令狐冲的一切,更会发现,这还不全是儒家理想的完美人格,而是底层民众理想中的完美人格。当然,此非孔孟所强烈抨击的“乡愿之士”,而是底层思想的糅和还有希望的寄予。令狐冲是那样的品格:带了些小老百姓的机灵与柔懦善良,做事不求完美。始终为他人着想,良心始终摆在前面。识字不多,却能识得大体。见识不高,却有原则,有主见。临到艰难情境,亦不畏缩,坦荡相对,大是大非前,亦不含糊,更有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魄(围寺救任盈盈)。无欲无求,但求现实安稳,心神安宁,平安寻常的生活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可惜的是,他始终未能达成这个愿望)。 我在初中时代初读《笑傲江湖》,爱极了任盈盈这个女子。她美丽娇羞,清雅过人,虽然生杀予夺,呼风唤雨。然而在令狐冲面前,她只是个小女人,她似乎只为爱情活着,她全心全意爱令狐冲,不惜自身的性命和一切一切。爱护爱人的名声地位,处处替爱人着想。不光是成全爱人的荣耀与地位,而且会成全爱人的理想与做人的原则,令狐冲要做掌门,要归隐,她都会默然地替他打点一切。她只求他开心,只求能与他一起。对少年时的我,更为那一曲鸾凤和鸣的《笑傲江湖》,原来人世间还有如此的情致。 现在回头再想,发觉金庸的可怕。金庸讲令狐冲对任盈盈情感,始终讲是有所隔膜,始终讲是相隔云雾,缥缈难辨,始终是说有些敬畏之情。并在后记中称两人成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枷锁,此前始终不理解。 任盈盈像宝姐姐。聪慧敏达,是完美的妇女品德,但那种精明、那种成熟、那种周全正是男人所畏惧的。她不会在爱人面前暴露出完全的自己,她会压抑自己的意志来成全爱人——这对许多男人来讲,是不能容忍的吧。也唯有令狐冲这样的男子,不去想、也懒得想这背后的一切一切。他习惯躲避、然后掉头去看青天白云,想想现在的生活何其畅情适意。纵然月白风清时,生出些许怅惘,也会拿几杯黄汤浇下肚,忘他个干干净净。

355 评论

喵喵小猫咪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①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②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③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金庸武侠小说论文答辩模板

    文已经上交了- -大致内容就是我说的那些,就是要毕业论文答辩,想要答辩的PPT以及答辩演讲稿

    Greta:)杨婷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3000

    1(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4)受民间传说

    小豆子就是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音乐鉴赏论文模板

    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轻快愉悦的风格我一直对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

    meisha234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小说鉴赏论文模板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中外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史都在不断地叙说着这一事实: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作为文学的一个

    小猴子@21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诗歌鉴赏论文模板

    现代诗歌鉴赏论文现代诗歌鉴赏五步的浅议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然而,我们

    好意萊傳媒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