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8

拿一杯铁
首页 > 医学论文 > 论文奶牛酮病的总结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照相的猫酱

已采纳

酮病病是奶牛生产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产前21天至产后21天的围产期,也称为奶牛酮病。奶牛酮病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奶量下降,奶汁中泡沫较多,食草不食甚至食欲不振,大小便呼吸时有烂苹果味,出现严重的瘫痪症状,极少出现神经酮病症状。虽然死亡率不高,但酮病奶牛场的损失高于其他疾病。因为酮病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乳质量和繁殖率下降,增加治疗成本,而长期治疗和反复发病会导致奶牛淘汰率上升。据国外统计,酮病一头奶牛造成的损失约为211美元,包括治疗费用、淘汰率提高和产奶量减少。在中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每增加1%,每头奶牛的每日经济效益将减少美元。

奶牛酮病病的本质是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和原糖的缺乏,导致奶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是一种在体内产生大量酮体的群体代谢性疾病,导致奶牛低血糖、产奶量减少、消化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形成酮奶、酮血和酮尿。奶牛患酮病病的原因如下:一是泌乳早期,奶牛的采食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泌乳需求,会出现负能量平衡。这是因为奶牛在产后4 ~ 6周达到泌乳高峰,但在产后8 ~ 10周左右食欲可以恢复正常,采食量可以达到高峰。此时,奶牛消耗的葡萄糖和能量不能满足其身体泌乳所需的能量,身体会动员储存的脂肪和其他非糖类物质通过糖异生在肝脏合成葡萄糖或糖原,是由于产糖物质的缺乏。

肝脏只能将有限的脂肪转化为糖原,糖异生,的中间体乙酰辅酶a会转化为大量的酮体。当奶牛进入高产阶段时,这种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身体将开始动员肝糖原、身体蛋白质和身体脂肪,产生过多的酮体,导致酮病病第二,“奶牛肥胖”或青贮饲料中丁酸含量过高也会导致奶牛酮病病。奶牛能量摄入过多或干奶期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分娩前过度肥胖,严重影响分娩后饲料摄入的恢复,导致原糖物质缺乏,能量平衡负,产生大量酮体,最终导致疾病。对于酮病的奶牛,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第一,干奶前期控制奶牛的病情,防止过度受精。奶牛产前和围产期身体状况评分控制在3分左右。

25分,身体状况大于的控制在总人口的10%以内。第二,提供足够的饲料能量浓度,保证围产期奶牛干物质的摄入。饲料中可直接添加丙二醇和丙酸盐,以降低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浓度,围产期应避免富含丁酸或品质差的青贮饲料。3.围产期和哺乳期给患酮症高危奶牛喂10 ~ 15 g/d的胆汁酸,可促进肝脏中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脂肪肝,对酮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奶牛酮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发病率,必须改善奶粉期和围产期的营养和管理。

320 评论

晴朗的海01

如果不严重的话我们在家里也可以治疗,可以请兽医到家里来给奶牛输液,毕竟他们是专业的,一定可以治疗好奶牛。

234 评论

爱妃朕累了

奶牛酮病治疗原则是:迅速补糖和应用生糖物质,促进糖原异生作用,缓解酸中毒以及采用对症疗法。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奶牛酮病的症状表现及其治疗方法。一、奶牛酮病的症状1.奶牛隐性型酮病见于轻症或酮病初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化验能发现血、乳、尿酮体含量增高。据资料,奶牛发生隐性酮病时,其血液、乳汁中酮体的浓度增高,而尿素含量降低。2.奶牛临床型酮病一般表现为消化型、神经型及生产瘫痪型。(1)消化型: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食欲异常,初期常拒食浓厚饲料,尚愿采食干草,后期连青、干草也不愿吃,甚至食欲废绝。排粪干燥,有时便秘。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嗳气减少,泌乳量降低。(2)神经型:除呈现上述消化型的症状以外,尚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病牛兴奋不安,摇头,呻吟,空嚼,流涎,眼球震颤,项肌痉挛,转圈。有时抑制,或呈半昏睡状态。(3)生产瘫痪型:除呈现类似生产瘫痪的症状以外,并表现体重和泌乳量急剧降低。食欲减退,肌肉无力,肌肉痉挛,对外界刺激过敏,不能站立,呈横姿势。二、奶牛酮病的治疗方法1.补充糖类:应用25%~5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每次300~500毫升,一天2次。对重症病牛,可配合肌肉注射胰岛素100~200ed,每天1~2次。应用生糖物质,可用丙酸钠,牛120~200克,混于饮料内给予,或一次灌服,连用7~10天。2.激素疗法:为了促进糖原异生作用,应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一次皮下注射;必要时,可经3~4天后以同样剂量再注射一次。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每次10毫升。3.对症疗法:心脏衰弱时,可用咖啡因、可拉明皮下注射;神经型酮病时,可用氯丙嗪、水合氯醛;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300~500毫升静脉注射,或用碳酸氢钠50~100克,内服;生产瘫痪时,可用钙剂。三、奶牛酮病的预防要点1、全价饲养和科学的管理全价饲养和科学的管理对预防酮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干奶、泌乳等不同时期的生理需要,给予足够的能量饲料、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全价饲料,保证日粮内蛋白质与糖的适宜比例:1∶∶。在母牛产后15天、干乳期、特别在妊娠后期,不宜饲喂酸性的渣、糟饲料及含丁酸多的青贮料。保持牛舍及运动场清洁卫生,使奶牛有足够的运动量。2、实行牧场预防性监测制度为了监测高产奶牛的新陈代谢状态,奶牛分娩后必须进行尿(乳)酮试验,并检查奶牛机体的早期障碍(如呼吸频数、心搏过速、瘤胃蠕动减弱、最后尾椎及肋骨脱钙等),据此判定有无隐性酮病的发生,以便做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67 评论

明天努力找吃喝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表现消化机能障碍,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低血糖以及血、乳、尿中酮体含量增高为特征。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奶牛酮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奶牛酮病怎么治疗。一、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1、饲喂高蛋白和高脂肪饲料,而日粮内碳水化合物饲料(纤维素、淀粉)不足时。2、饲喂低蛋白和低脂肪饲料,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时。3、长期饲喂含丁酸多的青贮料、含乙酸30%以上的半干青贮料,以及饲喂含大量丁酸的糟、渣类饲料。4、长期饲料单一,瘤胃代谢紊乱,维生素b12合成不足,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致使体内产生的酮体不能有效地被利用。5、长期舍饲,缺乏运动和日光照射,以及应激反应等,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二、奶牛酮病怎么治疗治疗奶牛酮病的根本是能量负平衡,因此治疗酮病首先应提升血糖浓度,同时增加生糖先质供给。治疗酮病主要有3种方法:1、静脉注射葡萄糖静脉注射葡萄糖在血液中只维持2~3h。临床性酮病葡萄糖的用量为50%葡萄糖500mL,除神经型酮病每4~6h重复使用一次外,其他牛注射一次即可。2、口服丙二醇、甘油、丙酸钙等丙二醇经瘤胃壁直接吸收后肝脏将其转化为糖,一般治疗剂量为500mL/d,经口灌服,持续3~5d。丙二醇适口性差,因此不能将其同饲料一起饲喂,而灌服时可引起牛应激,所以好在牛采食结束后灌服。3、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能够增加葡萄糖的生成,持续时间为2~4d,但是具有免疫抑制及导致流产的风险,因此仅限用于产后5~50d发生临床性酮病的牛,使用1次即可,应避免重复使用。三、奶牛酮病的发生规律1.与围产期有关一般在分娩后1~2周内发生,但也有在泌乳后期或产后2~3天发病的。也可发生于干奶期。2.与季节有关通常在冬季或早春季节多发,而入夏以后则减少。3.与奶牛个体有关(1)年龄6~9岁奶牛发病率较高。(2)营养据调查,肥胖奶牛发病率占21%,瘦牛仅占5%。(3)胎次3~6胎发病率较高,据调查资料,3胎以下牛占32%,4胎以上牛占67%。(4)产奶量年产奶量1万千克以上的高产奶牛容易发病。

198 评论

相关问答

  • 奶牛酮病论文的小结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表现消化机能障碍,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低血糖以及血、乳、尿中酮体含量增高为特征。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奶牛酮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奶牛酮病怎么治疗。一、奶牛

    咔嚓咔嚓咔嚓啦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奶牛酮病论文结尾

    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对症下药,而且也应该注意补糖抗酮,而且也应该在静脉注射相应的葡萄糖溶液,而且也需要重复注射,同时也需要补充丙二醇或甘油。

    hdgjcxsgbjj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最新疗法一、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产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各胎次的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二、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生与饲料的种类、品质的好坏、日粮的组成有关,特

    樱花卫厨ks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奶牛酮病论文总结

    酮病病是奶牛生产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产前21天至产后21天的围产期,也称为奶牛酮病。奶牛酮病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奶量下降,奶汁中泡沫较多,食草不食甚

    sleepworm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奶牛蹄病论文总结

    奶牛蹄病被认为是奶牛场三种常见病之一,给奶牛场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蹄病的生成因素⑴不同品种的牛,蹄病的易感性各不相同。有些蹄病如蹄叶炎、螺旋状变形蹄及趾间

    嘟嘟0717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