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8

柏林熊77
首页 > 医学论文 > 九气为病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的姿态zqr

已采纳

“喜则气缓”出自《素问·举痛论》,指的是一种病理现象,是指适度的喜,可使气和志达,如果喜太过,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比如,“范进中举”就是由于太高兴了,而精神失常的最好例证. “喜则气缓”,即九气为病的机理之一.对“喜则气缓”,《素问·调经论》是这样论述的:“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这就是说,如果适度之喜,则气脉舒缓(缓:言生理),若喜甚,则气过于缓,而渐至涣散.喜则气缓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精神浮荡,气机弛缓。喜为七情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伤心”,喜为心之志。《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343 评论

tinahe0101

人的生命本身是一个奥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讫今为止对于心理疾病等的认识,还是极为有限的。所以说,现有的药物还不足以能够全部治愈人的心理疾病。谈到人的心理疾病,我们可以参考《黄帝内经》,它在某种程度上讲尽了人的心理疾病的根源。《黄帝内经》讲:“百病生于气也。” “气”就是情志,就是情绪。《黄帝内经》还说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是发怒,喜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这段话清晰地列举了: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种情绪的形式,这些情绪的过度,就会造成身心的气机失调,也被后人统称为“九气为病”。明代的医家张景岳在他撰写的《类经》里,给这段原文做了精辟的解说,张景岳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这说明了人体许多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情绪管理的失常,导致生命体的气机失调所造成的。 所以,心病还要“心药”医。这个“心药”,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从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去调整自己则更佳。我个人觉得,因为在特定环境、特定事物上,物质决定不了意识。心理疾病,就是一个人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意识问题。所以,中医认为,心病要用心来医。在西医里,也可能使用心理 健康 疏导等心里学方法去医制。为什么现有药物都不能根治心理疾病? 我们先看看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心理疾病包括很多,常见的有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还有失眠等等,这些心理疾病,基本都是以焦虑为主要情绪体验,比如,焦虑症就别说了,强迫症担心手洗不干净会得病,是焦虑,疑病症是担心自己得了大病,恐怖症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抑郁症是担心自己的能力做不好工作等。这个焦虑,是大脑想出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杞人忧天,是担心天塌下来并形成了自动化思维。。呈现条件反射的特点模式。 药物分为中药和西药,西药基本就是镇静的,原理是让人安定下来情绪被抑制住,症状减轻,并且药有时间限制,过了一段时间药效就没了。中药一般是以调理脏器为主,有少量的镇静类的成分,所以说吃了以后感觉管点用。但无论重要还是西药,都不会改变人的认知思维模式,所以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而不能根治。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疾病本身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它只需要改变环境和人际关系,通过心理疏导就可以缓解或改善。 现在多数人混淆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甚至把二者等同,这其中包括很多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因为从表象看,某些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有相同或类似的表现症状。而大多数人宁愿相信这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精神疾病。最少名字好听点,就如同很多家长宁愿把孩子归类为孤独症而不愿意承认孩子是智力问题,其实孤独症也不可能治愈,只是这样归类会给家长带来些许安慰罢了! 就如同我们患感冒,一般人不会在意是病毒性感冒还是普通感冒,只是随意吃些药,只有严重了,才会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所谓的心理疾病治疗药物,其实就是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通常是脑内多巴胺的分泌抑制剂与阻断剂,而多巴胺相当于快乐的源泉,缺少多巴胺人就会情绪低落,多数精神类疾病药物还能让人嗜睡。如果本身就是抑郁症,再服用此类药物,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一定要准确界定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多数精神疾病会有遗传史,而心理疾病则与环境和人有关。 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有心理问题,更多是靠改善环境和人际关系,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进行治疗。精神疾病只能缓解但不能根治,心理疾病是可以治愈的,甚至是不治自愈的。那如何能不治自愈呢?就是改变过去的生活圈子,远离痛苦的根源,自然就好转了。想想你小时害怕候挨打,考试前紧张这都属于心理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都已经过去了,你还会把它当成事吗? 心理疾病吃药大部分只能缓解你大脑里的激素的分泌,让你的情绪稳定下来,或者改善你的神经的功能。但是如果你的认知和真正影响你的那个根源没有处理好,吃药只能缓解情绪。[微笑] 题主你好。 所谓心理疾病,顾名思义,是心理系统的运作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症状。 而人类的心灵系统,是最为复杂的,不是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就能够解释和控制的。 药物所针对的,只能是物理层面的,也就是从生物学出发,去控制和治疗症状。 但是,导致症状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却是心因性的。 既然是心因性的,只有从心理层面解决了根本的运作问题,才能够根治。 如果只是用药物控制了症状,就像皮肤上出现了肿瘤,你去切除皮肤上的肿瘤,皮肤上的症状会消失一段时间。但是实际上皮肤的肿瘤下面还有肿瘤,那个下面的肿瘤才是导致皮肤肿瘤的真正原因,只有切除了根部的肿瘤,才能根治皮肤上长肿瘤的问题,不然就会反复发作。 这也就是很多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在药物治疗后容易反复的原因。 然而,心理的肿瘤,并不像是皮肤下层的肿瘤那样,简单手术切除就能好。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并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法,每个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而往往,人们对心灵的运作是完全不自知的。 因为在意识的下层,还有强大的潜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长期压抑的心理会孕育毁灭性的力量。潜意识引导的破坏性远远超过意识。 而往往,人会不自知的被潜意识拖着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因此,要根治心理问题,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需要做的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能够让潜意识更好的正性的引导着意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祝好! 首先要清楚心理疾病本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再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就会迎刃而解。 心理疾病是自己的心理对外界事物产生反应较为单一狭窄所造成的,这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对多数外界事物具有否定性,也就是说特别消极不积极,不阳光长期这种心态造成的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心理疾病是一种主观性上面的认识问题,这种主观性上面的错误认知问题,在人身体上也会有客观的变化特征,所以有药物治疗可以消除由心理带来的变化客观部位,只能暂时的治愈。原来主观上的错误认知问题没有改变,停一段时间后,心理疾病会出。主观上的造成疾病的原因,用药物治疗就是客观上的去治疗当然不能根除了。根除心理疾病必须改变主观上的错误认识。这就要去查找自己对外界事物认知哪些地方出现了错误偏差,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在哪些地方出现错误,慢慢改正,这才是彻底治愈心理疾病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这个命题不够准确,其实心理疾病和脾虚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没有纯粹的心理疾病,同样脾虚也会影响到情绪低落。治疗也应该是药物和心理疏导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根治。

102 评论

爱家薇薇

“百病生于气”载于《素问-举痛论》,原文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以上九种气机失调的形式被统称为九气为病,旨在说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所致,正如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所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方面,而气的运动又是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的体现。气布散全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运动不息,不断地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过度劳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气机失常,引起脏腑经脉功能的紊乱,从而发生诸多病证,因而气的运动失常是很多病证发生的内在机理。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内经》将气的运动失常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气虚,二是气机失调,具体分析如下:气虚气虚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的化源不足,如禀赋不足,先天精气匮乏;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水谷精气亏虚;肺之功能减弱,吸入清气减少,致使气的生化乏源。二是气的消耗太过,如后天调养失宜,邪气伤正,久病重病消耗等。此外,劳耗太过,致喘息汗出而消耗精气,如“劳则气耗”。 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或脏腑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气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气机失调在《内经》中的表现主要有气机郁滞、气机逆乱、气机下陷和气机闭阻等方面。 气机郁滞 指气的运行不畅,或停滞瘀阻的病理状态。气机郁滞多因情志不遂而脏气不舒所致,以全身气机不畅或局部气机郁阻为特征。因气机郁滞所在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各具特点,但临床总以胀闷疼痛为主。 气机逆乱 “逆”之含义有二:一是方向相反,现在中医界认为以不降反升或上升太过称上逆。二是抵触不顺妄行称逆乱。《内经》所论气机逆乱,既有全身阴阳、清浊、营卫之气运行逆乱,也包括脏腑经络之气妄行反作,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怒则气上”当属脏腑气机上逆之类。气机上逆,指气的上升运动太过或下降运动不及的病理状态,如肺、胃之气宜降却易升而上逆,肝气宜升却易升发太过而冲逆。另外,若因致病因素干扰人体,影响人体之“神”,则会出现脏腑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即“惊则气乱”,使心失所养,神无所依,从而产生“气乱”的病证。 气机下陷 指气下降运动太过或上升运动不及的病理状态,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气陷以脾、肾两脏为常见,如“恐则气下”,肾虚不足封藏失职,而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清气在下,则生飱泄”也是脾气下陷所产生的病证。 气机闭阻 指全身气机闭郁或重要脏腑气机闭塞不行的病理状态。轻者昏厥呈一过性,重者多以突然意识丧失、呼吸窒息、二便不通或四肢厥逆为特征。《内经》所论的暴厥、薄厥、尸厥、大厥即是以阴阳气血逆乱闭阻不行为其病机,其证尤甚于“思则气结”,与气机逆乱有密切联系。 气机失调与情志疾病 此外,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素问·举痛论》所论述的“九气为病”中,由情志因素引起的有六种,由此可见情志致病的广泛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是以五脏气机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情况下,情志活动是人体正常生理表现,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持续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自身的调控能力,才会使人体气机运行紊乱,导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且直接伤害内脏,即所谓七情内伤,同时不良情志活动可造成卫外御邪和抗病康复能力的降低,不仅可引起疾病发生,也可使病情恶化加剧,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常有因患者情志异常波动而使病情加重。可见,情志因素是导致人体疾病的重要因素,且其致病机理的关键在于扰乱人体的气机。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调理气机的方法来治疗情志疾病。

149 评论

相关问答

  • 病机十九条相关论文

    1、五脏病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风有虚实

    祖国的砖。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病机十九条病历分析论文

    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

    乐调人生百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九九硕果医学论文

    。。。。。。。。。。。。。。(开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使我们身处寒冷的冬天,只要坚信温暖的春天总会到来,用耐心去融化冰雪,那

    变猪猪9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病机十九条理解论文

    语出《素问.》。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五条。掌握这些病机,对一

    爱dele的Vivi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病十九届五中全论文

    十九届五中全会,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在党的全面和有效领导下,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下面我整理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吃遍全宇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