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6

笨笨猫Shirley
首页 > 医学论文 > 猪细小病毒病论文答辩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ris大王

已采纳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I)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以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为特征。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中文名称猪细小病毒病外文名称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别称猪繁殖障碍病特征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等猪圆环病毒病猪口蹄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禽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猪丹毒怎么治疗仔猪副伤寒病原学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约20nm,基因组为单股DNA,约。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48小时或70℃2小时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5分钟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病毒在40℃极为稳定,对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在之间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但漂白粉、l%~氢氧化钠5分钟能杀灭病毒,2%戊二醛需20分钟,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在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20℃以下能保存一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流行病学各种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易感。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感染种公猪也是该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在公猪的精液、精索、附睾、性腺中分离到病毒,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易感母猪,并使该病传播扩散。发病机理PPV感染猪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部分研究结果表明:PPV对猪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母猪受精卵细胞的影响,二是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临床症状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等材料处理后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病原鉴定:免疫荧光试验、PCR诊断试验、分子杂交试验。病毒抗原的检查:(1)PPV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接种的细胞片中细胞核不着染,即可确诊。(2)PPV酶标抗体直接染色法:在普通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若未接种PPV的正常对照细胞片中细胞核无棕色着染现象,而接种的PPV的细胞片中细胞核着染,即可确诊。(3)PPV血凝试验:若发现稀释后的样品有凝集红细胞的现象,而正常PBS红细胞对照无自凝现象,则可认为样品可疑还需用特异性的PPV标准阳性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如能抑制样品的血凝现象,即可确诊为PPV。血清学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最为常用)。PPV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病料采集: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悬液,备用。防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细小病毒(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要引进种猪,必须从无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猪场引进。当HI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方准许引进。引进后严格隔离2周以上,当再次检测HI阴性时,方可混群饲养。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一胎采食时被感染,可把其配种期拖延至9月龄时,此时母源抗体已消失(母源抗体可持续平均21周),通过人工主动免疫使其产生免疫力后再配种。疫苗预防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是提高母猪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有效方法,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出了细小病毒(PPV)疫苗。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且维持时间较长,而灭活苗的免疫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半年。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怀孕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采用两次注射法或通过测定HI滴度以确定免疫时间,抗体滴度大于1:20时,不宜注射,抗体效价高于1:80时,即可抵抗PPV的感染。在生产上为了给母猪提供坚强的免疫力,最好猪每次配种前都进行免疫,可以通过用灭活油乳剂苗两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将猪在断奶时从污染群移到没有细小病毒(PPV)污染地方进行隔离饲养,也有助于本病的净化。要严格引种检疫,做好隔离饲养管理工作,对病死尸体及污物、场地,要严格消毒,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一、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感染种公猪也是该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在公猪的精液、精索、附睾、性腺中分离到病毒,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易感母猪,并使该病传播扩散。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在病猪移出、空圈个月,经彻底清扫后,再放进易感猪,仍可被感染。污染的食物及猪的唾液等均能长久地存在传染性。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经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与带毒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传播本病。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猪群-旦病毒传入,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感染群的猪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本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季节。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病毒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比。二、临床症状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其他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三、诊断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以依据临诊症状和流行病学做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繁殖障碍症状,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应考虑到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可能,但是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自从首次报道猪细小病毒病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病毒分离鉴定、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但是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利弊,其中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通认可,在临诊检测中被广泛应用。病毒分离和鉴定是直接检测病原,其用于诊断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但是检测结果常受胎儿死亡时间的影响。一般用于检测该病的病料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新鲜脏器(如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鉴定猪细小病毒病抗原可靠而又敏感的诊断技术。取胎猪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再与标准化试剂反应,在几小时内可以完成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其有特异、敏感、快速、检出率高的特点,是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常用的辅助方法。在猪细小病毒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中,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最常用的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或微量法。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方便,灵敏度也较高,不过在该方法操作中,需要对待检血清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用红细胞泥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而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血凝抑制因子。影响血细胞凝集的因素有:试验温度、红细胞种类、供血动物的年龄等。近些年,建立了检测PPV血清抗体的乳胶凝集诊断方法,致敏的乳胶抗原与PPV阳性血清反应,可以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其特异性较高,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诊上的现场检测和该病的早期定性诊断,被许多学者誉为"傻瓜技术"。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类症鉴别诊断,是近二十年来应用较多的一项诊断技术,适宜于实验室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但该方法的技术含量高,只能在专业实验室应用,不适合大面积临诊诊断和现场应用。本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慢性非典型猪瘟、衣原体感染、猪布氏杆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区分。四、治疗1.肌肉注射英国意康的英国多联特配合头孢注射液,每日2次,连用3~5天。英国多联特2.对延时分娩的病猪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引产,防止胎儿腐败,滞留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及不孕。3.对心功能差的使用强心药,机体脱水的要静脉补液。五、体会.据调查,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可能与未经免疫或免疫程序不科学,引种不慎有关。为此要加强该病的引种检疫及免疫工作,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2.猪细小病毒病免疫一定要谨慎,使用不当可人为传入病情。猪场无该病感染,最好不免疫,必须免疫时,最好使用灭活苗。3.对延时分娩的猪要及时引产。实践证明,用前列腺烯醇注射液注射安全可靠,并有利于胎衣排出。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是母猪四大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原学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自主型细小病毒,血清型单一,很少发生变异,所有分离株的血凝活性、抗原性、理化特性及复制装配特性等均十分相似或完全相同,而且猪细小病毒与同型的其他自主型细小病毒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成熟的猪细小病毒完整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具有典型的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无囊膜,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直径约为25~28nm。本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热具有强大抵抗力,56℃30min不影响其感染性和血凝活性,70℃2h仍不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但是80℃5min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对脂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有抵抗力;对酸、甲醛蒸汽和紫外线均有一定抵抗力;但是在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溶液中5min即可被杀死。该病毒具有良好的血凝活性,能够凝集人的O型、豚鼠、大鼠、鸡、猫、猴的红细胞,但是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猪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为最好,在凝集鸡红细胞时存在个体差异。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和传代细胞PK-15,IBRS-2等)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病理变化在非妊娠母猪没有发现大体病变和镜下病变,怀孕母猪在自然感染时也没有大体病理变化,但在妊娠后于子宫内人工接种病毒,可以出现固有膜深层和子宫内膜区域出现单核细胞的聚集,导致胎猪出现组织病理变化,引起胎儿的细胞浸润,在胎儿的大脑、脊髓和眼结膜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但是子宫的病变更加明显。妊娠早期的胎儿免疫力低下,感染后可以出现较多肉眼变化,包括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偶尔可见充血和血液渗入组织内,伴随体腔内浆液性渗出物的淤积,出现淤血、水肿和出血,胎儿死亡后随着逐渐变成黑色,体液被重吸收后,呈现"木乃伊化"。由于病毒和病毒抗原大量分布于感染的胚胎组织,死亡胎儿的镜下病变主要是多数组织和

213 评论

芊芊百合Y0Y

猪细小病毒病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治病的概率较高。,在临床特征上具有相似性,这就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困难。目前对于猪细小病毒病诊断的方法主要有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病原学结合临床症状。

266 评论

维尼蜜罐

4.控制交通。限制畜禽的交通,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5.做好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5.做好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89 评论

麦兜籹籹

病原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C48小时、70~C2小时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C5分钟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病毒在40c极为稳定,对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3.O~9.0之间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但0.5%漂白粉、l%~1.5%氢氧化钠5分钟能杀灭病毒,2%戊二醛需20分钟,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在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一20~C以下能保存一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流行病学各种家猪和野猪均易感。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感染种公猪也是该病危险的传染源,可在公猪的精液、精索、附睾、性腺中分离到病毒,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易感母猪,并使该病传播扩散。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在病猪移出、空圈个月,经彻底清扫后,再放进易感猪,仍可被感染。污染的食物及猪的唾液等均能长久地存在传染性。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经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与带毒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传播本病。本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季节。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病毒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比。临床症状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其他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病理变化妊娠初期(1-70日龄)感染胎儿出现死亡、木乃伊化、骨质溶解、腐败等病理变化,母猪流产,有轻度子宫内膜炎变化,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被溶解吸收。大多数死胎、死产、弱仔皮肤皮下充血或血肿、。胸膜腔积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渗出液。诊断方法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2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等材料处理后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病原鉴定:免疫荧光试验、pCR诊断试验、分子杂交试验。血清学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为常用)、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病料采集: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悬液,备用。预防策略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1坚持经常性消毒,用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2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3疫苗免疫,目前对易感猪进行疫苗免疫是有效的。现主要使用灭活苗。灭活苗分为组织灭活苗和细胞培养灭活苗,以油佐剂细胞灭活苗为常用。4免疫程序,实行程序化免疫,健康猪、假定健康猪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灭活疫苗。新生仔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可以选择在20周龄左右进行,后备种猪要在配种前20天以前接种,经产母猪应在产后15天进行,每年接种2次,连续3年即可;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对于曾发生过细小病毒病的猪,大多数猪感染后获得免疫力,体内已产生持续时间长抗体,可以获得良好的保护,这些猪不需再接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和消炎,以防并发症。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或板兰根注射液,每日2次,连用3~5天;对延时分娩的病猪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引产,防止胎儿腐败,滞留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及不孕;对心功能差的使用强心药,机体脱水的要静脉补液等。

297 评论

相关问答

  • 猪细小病毒病论文答辩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I)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以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

    笨笨猫Shirle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论文

    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母猪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猪细小病毒感染主要是猪相互间直接接触感染,传染源主要是

    墨迹墨迹小蜗牛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犬细小病毒病的论文答辩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病犬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为10%~50%。原解放军兽医大学于19

    RRRenee火锅控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有关猪细小病毒病的论文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特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表现为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儿和畸形胎儿,或产仔数少,而母猪无明显病状为特

    哈毛小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犬细小病毒病论文答辩自述

    病原犬细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对多种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10℃存活6个月,3

    古董的杂货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