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5

桐叶封弟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上海文化期刊点评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791144868

已采纳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和开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海派文化精华所在。

1.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2. 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3. 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4. 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仅保存并革新着传统节庆、吉凶礼俗、民间艺技、武术健身、收藏集古等彰显中华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纳并发展着随欧风而来的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异域风情……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

吴语上海话是上海文化及气质的载体,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库门、旗袍等一样,成为了上海风情的代表性符号。

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本帮炒菜中,荤菜中特色菜有响油鳝糊、油爆河虾、油酱毛蟹、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真正体现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上海蔬菜按季节不同有各种时令菜。马兰头、荠菜、鸡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点——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腐浆。

参考资料

360问答:

302 评论

佼佼猪猪

成立于1955年5月,以实用生活和大文文化为主要出书领域,积累并开拓富有文化含量,体现研究价值的文化学术图书。 凝聚了巴金、郑逸梅、陈从周、张恨水、陈俊愉、陈宗懋、沈从文、黄永玉、王世襄、胡荣华、聂卫平、马晓春等著名作家、艺术家、文体名人、社会贤达的关爱与心血,由他们交付出版的每部书稿,都是矗立在读者心间的人文金字塔。 创立并培育了《文化与生活》、《咬文嚼字》、《旅游天地》、《好·HOW》、《美家》等新老名牌期刊,在文化生活、文学创作、时尚休闲和社会语文等领域拥有众多的读者。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化产业期刊点评

    企业文化点评1、只要有足够的精力,多一些亲力亲为没什么不好。问题在于,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不亲力亲为可能一事无成;到了一定规模,再试图亲力

    淇淇爱添添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上海涂料期刊

    汽车原装喷漆比较厚实,不容易被刮花。颜色比较均匀靓丽,看着舒服!后补的油漆比较单薄,很容易刮花,而且不匀称,容易串色。

    立志做渔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上海文化期刊读书笔记

    呵呵 我记得以前三国有个顺口溜很搞笑,但好记,描写很恰当。 皇叔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孔明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

    勿忘归途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

    长亭不再送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应用化工期刊点评

    《应用化工》 不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但是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

    妞妞love美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