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68

爱我大兴
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西游记主题分析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anrry琼

已采纳

主要讲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主要告诉人们成功来之不易

232 评论

偶是吃货范范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关于它的主旨时至今日一直争论不休。就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状况,有3种主题说是最突出的。最主要的是反封建说;其次就其作为神魔小说而言,宗教观点的持有者亦占有很多的成分;而从其产生的历史年代来看,反理学又是一个重要的观点。本文着重对这三种观点研究的状况进行综述。一,反封建说。《西游记》的前言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广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争。(1)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其实写的是一个封建庸主;大将天兵,就是封建王朝的兵将;太白金心是封建皇帝的一个歪咀参谋;王母娘娘是雄踞一方的高等缙绅;山神土地,是土保。(2)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宫实际上是封建王朝的缩影。(3)各色人等代表着不同层次的统治阶级。而学术界对主题的认定时,主要是就孙悟空这个人物而论的,不少学者认为《西游记》的主题具有双重性,方胜认为《西游记》前七会大闹天宫是一个主题,第八回后的西天取经是另一个主题。(4)对于这两个主题,学术界争论最大。胡光舟认为:《西游记》有双重主题,大闹天宫重在表现对传统势力的反抗,取经故事重在表现对理想光明的追求。它们很好地统一在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个故事所共有的正义性之中。(5)同样的,沈仁康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代表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火焰,在去西天的路上打击妖魔,是代表了人民要求打垮恶霸地主的愿望。(6)而对于孙悟空讨论的焦点则在于历史不少人就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而认为其是向封建社会投降,这一观点在文革时候最为流行。丁黎认为孙悟空从魔到神的转变,实际就是从叛逆英雄变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大手,从魔到神,从反封建统治的英雄堕落成为统治阶级的护法者和鹰犬,这就是孙悟空所走的到路。因此《西游记》是一部镇压和瓦解人民反抗之经。(7)真对文革是的阶级斗争,学术界在天宫神仙、西天神佛、取经集团和妖魔鬼怪等身上贴上了阶级标签。拿《西游记》的各类神话人物与封建社会的各种阶级力量进行简单的比附,有的甚至画上了等号。因此四人帮在推行极左路线时,有的人还甚至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反动的神魔小说。(8)对于这种极端的看法,现在已经否定,更多人认为是《西游记》作者通过现实阶级斗争关系幻化出来的神话世界,既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巨大艺术生命力的叛逆形象,也深刻地暴露了神权社会的腐朽。(9)总的来说,正如方胜所说:把《西游记》的主题看作是政治性的内容的具体说法,尽管相当纷杂,但基本点是一致的,就是把《西游记》的神话内容,与结合社会阶级矛盾斗争现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大别之,或说是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如“农民起义”说,“人民斗争”说,“反正统”说,“反传统势力”说,“叛逆投降”说等等都属于此。二,宗教说三,《西游记》的大部分内容说唐僧师徒四人及坐骑白马西天取经的故事,所以研究者历来多从宗教的角度去理解,首先从佛教的角度去理解的大有人在。王纪人在《成长与救赎》中引用到:清代尤侗为《西游真诠》写的序中,就认为《西游记》的主旨是宣扬佛理(10)而贾三强也特别地提到:孙悟空之名,除了“孙”字寓意猢狲,这是天性,谁也没有办法改变之外,孙悟空之名确实是地地道道的佛教术语,而他的归宿,也是佛教的“悟空”形式。(11)在佛教的主题下,张靖、郭岩也认为是:大乘佛教取代小乘佛教。(12)观音菩萨在向唐僧推荐大乘佛法时说:“你这小乘佛法,渡不得亡者超生,只可浑欲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难人脱苦。”可见取经的目的就是以大乘佛法取代小乘佛法,实现普度众生的目标。(13) 对于佛教说,不少学者又持不同的观点,张广庆在《西游记主题》研究里提到了:“证儒家之道说。”其代表人物是清代的张书绅,另一种观点是“证道具之道说”,代表人物是清代的刘一明,樊于礼,陈士斌。更有的是“仙佛同源论”,代表人物是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14)但就《西游记》的+宗教主题来说,最流行最广泛的是“三教合一”。贾三强认为:佛教是虚空观,四大皆空;道教则是实实在在的仙界,而儒家则直面现实人生。佛教的最高理想是涅槃成佛,道教是飞天成仙,而儒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因此三教的关系类似于一个互有重合的三环型。(15)最有证明的是:作品中的须菩提祖师,本是佛教中的人物,但是在作品中却被处理成一个道家神仙,在开示孙悟空的过程中,使用的是禅宗的棒喝和机锋,传授的也是道教内丹理论和《黄庭经》。在安天大会上,佛教人物和道家神仙同会一堂。(16)当然对于宗教的主题,也有人反对,方胜曾提到:全书虽然以取经这一宗教活动为题材内容,但它并不是歌颂宗教观念,它的主题越出了宗教观念的束缚,不仅仅是所谓“劝人为善”而且寄寓着一个严肃的崇高的意图。(17)反理学田同旭认为,若把《西游记》放在明中叶以后社会新思潮中来认识,不难发现,《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18)吕晴飞认为:这部小说写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不论作者与否,他对于个性解放的要求,对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力量和智慧,都是热情而大胆地做了肯定和歌颂的。(19)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弘扬人欲的凯歌,其食欲和色欲反映了人的正常需要,孙悟空是个由石头造化出来的自然之子,追求的是个性解放,任情随意。尤其是孙悟空从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作者特意命名为“如意”绝非闲来之笔,它是情欲的象征。因此可以说孙悟空是反理学的斗士。而对于唐僧这个苍白而不真实的形象,田同旭认为他实际上宣告了程朱理学的破产。(20)张锦池在《论孙悟空形象的演化与(西游记)的主题》一文中提到:李贽用以反对程朱理学的天命之性说的气质之性说,称颂人的一种为受官方御用思想浸蚀过的天真纯朴的先天存在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要求自由自在的天性。(21)从孙悟空身上那种恍若与生俱来的要求自由平等的天性,正是体现出天赋的“童心”。同样的,与花果山时期“美猴王”相比,西天取经时候的孙悟空身上是披上一层封建道德色彩。但作为孙悟空这一典型形象之内在特质,仍是那种恍若与生俱来的狂傲美。而它最本质地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及其对人性的崭新看法。(22)这三主题说是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另外也有不少研究者绕过这三种说法,另辟蹊径,在此也列举一些。比较饿、认可的是:《西游记》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23)施炎、任小平从孙悟空、牛魔王不同的出路对主题作出阐释,结合吴承恩的生平,得出了:人生最大的欲望就是寻找人生的出路。(24)明代的谢肇浙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求方心、收放心说。”更有的人认为《西游记》反映了中国农民起义,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因为孙悟空身上没有多少农民的特性。更有的则认为是多主题的杂糅,包括人类死亡情结、大乘佛法取代小乘佛法、游戏动物王国。也有人认为《西游记》是根本没有主题思想的,并认为这种探索是白费力气的。以上是对《西游记》主题探究究进行综述,从中可以看出,主题是前面的三大主题,也有不少其他角度的学说。总的来说,《西游记》的争议是很大的,这在于其中包含着很复杂的哲理,其丰赡的内容是学术界不断争议的原因。

217 评论

张家阿婆

虽然说《西游记》已经出来那么多年了,但是还是非常经典的。他其实这一个主题曲的话,主要描写的就是他们几个人的故事。

232 评论

朝天辣椒smile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顶耸立着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产下一石猴。石猴身手不凡,异常勇敢,被推为水帘洞洞主。后来,石猴四海拜师求艺,在西牛贺州得到菩提祖师的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归来后自号“美猴王”,去东海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化名“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反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猴王开头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觉得委屈了自己,于是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二郎神、哪吒二将。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圣,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双方争持不下,观音菩萨举荐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战。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使暗器击中悟空。悟空被擒。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反悟空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依然无伤,在天宫大批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反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时,给他铁丸子吃,渴时,给他熔化的铜汁喝。如来因南赡部州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取经人,去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徒弟,又度白龙给取经人做脚力。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功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燃灯古佛指派白雄尊者夺落经卷。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不这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鼍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唐三藏等把佛经送回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师徒四人也终成下果,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又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155 评论

小夕玲儿

1西游记的作品主题: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2详细信息补充: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意为: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以下为相关论文链接,供你深入了解试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195 评论

西尔米奥奈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弘扬佛教思想,提倡的是依佛治国,反对的是皇权以及封建社会制度。

《西游记》没有直接提出“以佛治国”,但全书的主题却贯穿这一思想。书中的第一回便暗示了《西游记》的宗旨,“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并且观音菩萨在水陆大会上对李世民道:“你那唐僧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为了确保大唐江山永固,太宗李世民百岁,这才有唐僧西天取经故事。

从这些断断续续的章回里,我们已经能够清楚看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就是“以佛治国”。

扩展资料:

《西游记》善于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并揭露可笑可鄙的现象,诙谐幽默惹笑。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都赋予人情世故的精神实质,和现实生活现实思想的基础,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以及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圆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鲜明爱憎。

诙谐、讽刺的语言是《西游记》的一个重要特点。从玉皇大帝、老君、如来佛祖、阿傩、迦叶、各国的国王都是作者笔下的讽刺对象,如猪八戒挖苦朱紫国王说:“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孙悟空在花果山时说“大王我是老孙,我们都姓孙,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家孙、一国孙、一窝孙!”

145 评论

joannatang2008

本书以神话形式表现丰富社会内容,曲折反映现实社会矛盾,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孙悟空身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它是理想和现实结合的产物。

176 评论

那个啥来着呢

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平顶山逢魔二十四难,莲花洞高悬二十五难,乌鸡国救主二十六难,被魔化身二十七难,号山逢怪二十八难,风摄圣僧二十九难,心猿遭害三十难,请圣降妖三十一难,黑河沉没三十二难,搬运车迟三十三难,大赌输赢三十四难,祛道兴僧三十五难,路逢大水三十六难,身落天河三十七难,鱼篮现身三十八难,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问佛根源四十一难,吃水遭毒四十二难,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再贬心猿四十五难,难辨猕猴四十六难,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收缚魔王四十九难,赛城扫塔五十难,取宝救僧五十一难,棘林吟咏五十二难,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稀柿疼秽阻五十五难,朱紫国行医五十六难,拯救疲癃五十七难,降妖取后五十八难,七情迷没五十九难,多目遭伤六十难,路阻狮驼六十一难,怪分三色六十二难,城里遇灾六十三难,请佛收魔六十四难,比丘救子六十五难,辨认真邪六十六难,松林救怪六十七难,僧房卧病六十八难,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灭法国难行七十难,隐雾山遇魔七十一难,凤仙郡求雨七十二难,失落兵器七十三难,会庆钉钯七十四难,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赶捉犀牛七十七难,天竺招婚七十八难,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凌云渡脱胎八十难,师徒堕水八十一难。

293 评论

相关问答

  •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一) 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

    cafa晓晓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醉翁亭记主题分析论文

    全文主旨是与民同乐,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文章首先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命名缘由和变幻多姿的自

    jack99huang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西厢记爱情主题分析论文

    理想爱情的认识1.理想爱情应该建立在现实爱情的基础上2.理想爱情应该是高尚的爱情3.理想爱情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爱情4.理想爱情应该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爱情

    yaodabian021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西游记人物分析毕业论文下载

    ........自己去查

    晓峰112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大班西游记主题课程的论文

    西游记小论文800字的内容是: 每当我坐在沙发上看着《西游记》时,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也很想拥有孙悟空的勇敢机智和那七十二变,还有一根会变大变小的如意金箍

    都市月亮飘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