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8

eugenewoo1986
首页 > 学术论文 > 科技小论文1500字高一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宇宙无敌的猫

已采纳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水蓝色的“纱衣”。可谁知道,这颗“宝石”正面临着资源危机,石油资源所剩无几,水资源被污染,大气层稀薄,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臭氧层的空洞,被太阳的紫外线无情的毁坏,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但还是被人们滥砍乱伐,或许你们没听见,地球母亲在呻吟啊!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人类,是人类毫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地球资源。拿石油来讲,它仅仅只够我们用五十年!于是人们开始“保护”地球资源,往汽油里添加乙醇(酒精)已是杯水车薪,而且要用大量的与人类息息相关食物——玉米等农作物来制作乙醇,乙醇本身就会破坏自然......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种新能源——太阳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绿色环保能源。人们的科技水平已经能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热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并且已开始应用。例如,我们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其中只一。太阳能热水器不但不利用和破坏地球资源,而且省时、省力、省钱。赤日炎炎的一天,当你出去工作,累的满头大汗,很想洗澡,这时却放出冰凉刺骨的自来水,使你打个哆嗦——感冒了。但是,如果有太阳能热水器,一回家就能冲个舒服的温水澡,冲掉你一身的疲惫;寒风呼啸的冬天,泡热水澡是最享受的一件事,此时,你只需打开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哗啦啦的流出来,躺在浴池里尽情地享受只属于你的温暖吧!现在还发明了太阳能汽车。这种汽车不用烧汽油,而是靠车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并把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储存下来,再由电能来带动汽车,没有发动机的噪音和尾气绝对环保。假如你坐在它的里面,只要打开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输入你要去的目的地后,你只管听听音乐、欣赏路边风景,它会以最安全、最快捷的路线把你送到。太阳能是环保的绿色能源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能源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开发和利用上帝赐予我们宝贵的太阳能,让它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89 评论

朱迪迪迪

一、归类列举题1.列举我国远古人类或远古人类遗址的主要代表三例,并说出其各自的生存年代和遗址地点。 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 山顶洞人(遗址):距今约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顶顶部洞穴里。2.列举我国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的远古人类三例。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3.列举处于群居时代的远古人类两例。 元谋人和北京人。4.列举我国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代表两例,并说出其各自的生存年代和遗址地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5.列举我国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居民代表四例。 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6.列举我国处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代表两例。 元谋人、河姆渡原始居民。7.列举我国处于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代表三例。 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8.列举我国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的原始居民代表两例。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9.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3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蔬菜的国家。10.列举我国黄河流域的五位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炎帝、尧、舜、禹。11.列举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12.根据相关提示写出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造骨针和装饰品: (4)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5)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13.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1)炎黄子孙的由来: (2)被尊称为轩辕氏、华夏之祖或“人文初祖”: (3)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4)发明养蚕缫丝: (5)编出乐谱: (6)发明文字: (7)生活俭朴,克已爱民: (8)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9)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10)禅让制: (11)建立夏朝: (12)第一位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炎帝、黄帝;黄帝;黄帝;嫘祖;伶伦;仓颉;尧;舜;禹;尧、舜、禹;禹;禹)二、综合探究题1.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1)体质特征方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2)生产工具方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3)生产生活方面:北京人从事狩猎和采集,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还会捕鱼,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裳,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4)社会组织方面: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而山顶洞人按血缘关系结合成氏族。2.火有哪些用途?火的使用有何历史意义? 用途:可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可以照明、防寒。 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3.请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小短文。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北京人的一天 在距今约70万年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北京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十多个强壮的男子们拿着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和木棒,打着火把出发了,他们要到森林里去打猎。一些妇女开始到离山洞不远的地方去采集一些野果和用石器挖掘一些植物的块根。一些年老和年幼的人留在山洞里,他们要负责看管好火堆。以防止火熄灭。到了下午的时候,劳动的人们都渐渐回到了山洞。人们开始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打来的猎物。年老的人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了每个人。夜幕降临了,北京人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击,人们经过一天的劳累都沉沉的睡去了。4.假如一个北京人和一个山顶洞人碰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依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描述一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对话中要体现出各自的体态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北京人:你好。我怎么没见过你啊,请问你住在哪里? 山顶洞人:我就住在龙骨山的山顶上啊。我们离得很近啊,是邻居呢。咦?你怎么长得和我们不一样啊?哇!还没穿衣服?好羞啊! 北京人:对啊,我们的模样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我们不会缝制衣服啊。你们是用什么缝制衣服的啊?请你介绍一下你们的生活状况吧,好吗? 山顶洞人:好啊,我们是用骨针把兽皮缝制成衣服的,看我们脖子上挂着的是装饰品,是我们用拾到的海蚶壳或小石头经过磨制和钻孔作成的,漂亮吧。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才居住到一起的,我们自己会取火,会捕鱼,我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呢,我还见过大海呢。 北京人:哇,太羡慕你们了。我们可是比你们差远了呢,我们现在几十个人居住在一起,但不一定有血缘关系的。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最主要的是我们还不会人工取火呢,总是要小心的保留着天然火。如果不小心火种灭掉了,那就惨了。我们不敢远走的,更别提看到大海了。朋友,让我们现在就去与你们学习学习吧。 山顶洞人:好啊,欢迎去学习。5.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6.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都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2)都使用磨制工具,主要用耒耜翻地耕种;(3)都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4)都已经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不同点:(1)生存年代及地点不同: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2)种植粮食作物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粟。(3)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住着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7.我们已经学过了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的一些内容,如果有一天你到这些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遗址去参观,你能否向游客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知识,充当一个小导游呢?下面请你挑选一个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来试一试写一篇导游词吧。 例如:参加半坡原始居民遗址。游客们,大家好: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因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吧,这些工具是用来开垦土地的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这是石刀,是用来收割庄稼的。这些是在这里出土的骨制的箭头、渔叉,渔钩,半坡人用它们来打猎捕鱼。再来看这边,这是半坡出土的粟种,说明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这是白菜和芥菜的种子,说明他们已经能够种植这些蔬菜了。最后让我们来参加一下半坡人手工业的发展,这是人面鱼纹盆,它充分展现了半坡彩陶的高超工艺。上面刻有人面和鱼纹的图案,盆边还有一些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这是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纺线和织布、制衣了。通过这些文物,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情景。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8.假设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秋天庄稼收获后能够互访,你能否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为他们分别设计一份接待对方一天的日程表,包括一份含两餐的食谱和一天的活动。9.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距今约四五千年,在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其中两个部落的首领,他们两个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而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是公认的华夏族始祖,同时,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为表达对先人的敬仰,我们都自称为“炎黄子孙”。10.什么是禅让制度?这种制度出现在什么时期,与哪些部落联盟首领有关?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你如何评价这种制度?你认为领导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我认为禅让制度是一种很民主的制度,通过这种制度一些有贤能的人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认为领导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宽厚待人,以身作则,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请回答:(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人们必须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历史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什么重大变化?什么人开始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答:(1)描绘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情况。人们必须过群居的生活。(2)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3)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2.阅读材料: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请回答:(1)材料一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你根据所学内容列举出这一时期原始居民的两个代表。(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答:(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说明他能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2)我国的原始农业生产出现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3)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比例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3.材料:“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4)针对诗歌中提到的“独不见文书”,近年来有些学者有了新的见解。你能说出来是什么吗?答:(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4)在彩陶中有一些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4.阅读材料: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请回答:(1)材料一是称赞谁而写的祭文?(2)根据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请指出“建此伟业”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摘自谁的话?其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4)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5)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答:(1)黄帝(2)联合炎帝战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这些发明使人类步入文明时代。(3)孙中山。黄帝。“人文初祖”。(4)涿鹿之战。(5)表达了对黄帝的崇敬之情。5.阅读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摘自《礼记》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为以礼。请回答:(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答:(1)原始社会时期的情况。(2)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选拔有才能的圣贤来当部落联盟首领。(3)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四.识图题1.看图回答:(1)这是什么人的门齿化石?请写出这一远古人类的距今年代,生存地点。(2)在这一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请你分析这些遗物说明了什么?(3)2006年要在此地修建东方祭祖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答:(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2)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3)因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经的最早人类。2.看图回答:(1)图1和图2分别是什么人的头部复原像?(2)请根据复原像比较出他们在体质特征上有什么不同? 图1 图2(3)他们各生活在什么社会组织中?答:(1)图1是北京人,图2是山顶洞人。(2)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3)北京人生活在原始人群,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进入了氏族。3.看图回答:(1)请指出图中的ABC各是哪三处远古人类遗址?(2)我国目前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3)在地理位置上最相近的两处遗址是:(4)请按着他们生存年代的先后,排列顺序。答:(1)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2)C元谋人。(3)A和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4)CAB。4.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请仔细观察下面出土的文物图,回答下列问题:(1)记忆小能手:这是在什么人类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的距今年代?(2)考古小专家:根据这些文物,你可以了解到这一原始居民哪些生活状况?答:(1)这是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文物。距今约三万年。(2)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会用骨针缝制衣服,佩戴着的装饰品也表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了。海蚶壳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到很远的地方,活动范围扩大了。5.看图回答:请根据这幅图片,写一篇小短文,来介绍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要求符合史实,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答: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顶顶部洞穴里,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考古学家叫他们山顶洞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已经形成了氏族。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个,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贱的差别。6.看图请回答:(1)图1和图2分别是哪些原始居民的居住的房屋,他们的样式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试着说出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答:(1)图1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房屋,图2是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2)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下面还可以圈养家畜。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节省材料。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说明了人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7.请为下面这张图片命名,并配制适当的解说词。答: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盆因上面绘有人面和鱼纹的图案而得名,它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是由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它上面还刻画有一些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人面鱼纹盆向我们展现了半坡彩陶工艺的高超。8.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图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AB分别是哪两个原始居民遗址。(2)请对比这两个原始居民的异同。答:(1)A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B是半坡原始居民遗址。(2)两个原始居民的异同参见第3页综合探究题的第6题。9.请回答:(1)此图中间的人物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2)你能结合图示说一说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吗?(3)你对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中,认为可信的有哪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有哪些?(4)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对待历史史实与神话传说呢?答:(1)黄帝。“人文初祖”。(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3)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文字,编出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但说这些发明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4)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10.请回答:(1)此人是谁?他有什么贡献?(2)画像中的人物所处于什么时期?(3)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你怎样评价他?答:(1)禹。治理洪水,建立夏朝,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2)原始社会时期。(3)“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总结了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身作则,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势利导,敢于创新,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团结民众。(5)禹是传说时代的英雄,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99 评论

陶小唬同学

你可以参考一下,,最后 自己总结一下就可以了。。论生活常识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41、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46、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从诗文中学物理你读过这些诗句吗?它们肯定曾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①“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远上白云间”、“八有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④“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⑤“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现在站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下下这些诗句,发现它们分别描述了:①平面镜成像;②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相对性);③庐山瀑布水和黄河水以及流动的空气蕴含着大量的机械能;④声源的位置声音传播的距离;⑤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从上面的各例可以看出,许多诗文辞句可以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编成问答题,在巩固我们物理知识的同时,又能考查我们的人文素养与能力。比如:“我国古书《考灵曜》中记述:‘人在舟中闭牖(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请解释其中原因。”题中虽引用古文,但其意浅显,它生动地说明了描述物体机械运动必须有合适的参照物。给这样的题目作答,既能领略古人作文时的洞察力,又让人对古人掌握自然知识的能力而折服。又如“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你赞成其‘露结为霜’的说法吗?为什么?”此题既要求正确区别液化、凝固与凝华现象,又启示我们对古代文化遗产应持正确的继承观。巧妙地融理于文,还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给读者以意料之外的作文技巧的教益。鲪,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社戏》中去赵庄看戏行船途中的一段描述:“两岸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不正是运用了“运动的相对性”来衬托“我”看戏的急切心理吗?课文《挑山工》中描述挑山工们上山时走“Z”字形路线,恰恰为我们学习“斜面”的知识打下了伏笔。汽车上的物理知识一、力学方面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二、声学方面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三、热学方面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四、电学方面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3、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4、车灯发光:电能――光能五、光学方面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①自行车上的杠杆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②自行车上的轮轴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1.测量中的应用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米或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米或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米或n×米。2.力和运动的应用(1)减小与增大摩擦。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2)弹簧的减震作用。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3.压强知识的应用(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6.惯性定律的运用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219 评论

笨笨的2003

科学小论文范文(一):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透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状况,光度在不一样的月全食会有所不一样。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但是看月全食务必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状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明白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rnd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科技小论文范文(二):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时代在渐渐发生变化,科学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在以前,农民伯伯每到春天,就要辛辛苦苦的进行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种其他农作物。他们要一年四季,这样每一天重复着同样的顺序,天天佝偻着背下地干活,经常弄得自我筋疲力尽。可有时候天气会喜怒无常,下几场大雨或连续几天的干旱,再加上某些地方环境的污染严重,害虫随处可见,这些足以让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辛苦的劳动得来的却是落得一场空。此刻,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培育方式太空育种。它是搭载科学实验的一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于回到式地面卫星,借助太空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地面不可模拟的环境变化,使种子发生变异,经过地面多代选育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农业品种来。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回到式地面卫星,先后进行了多种植物的空间搭载实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的新品种。太空育种已得到必须程度的应用,从太空的带来的果实,它的重量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好吃得多。科学之门已经打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随处可见,以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来探索,来创造。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在科学世界里自由地遨游,发现并探索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为未来的科技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上两篇600字的科技小论文范文均来源于学术堂)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1500字科技论文

    关于虚拟现实的科技论文1500字篇二 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摘要】医学虚拟现实技术(MedicalVirtual Reality Te

    工长360姜文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科技论文1500字

    音乐有陶冶情操,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音乐课堂之我见 摘要:将流行

    长春小熊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科技小论文高一

    一共两篇看看吧①生物科技小论文——草莓的无土栽培作者:孔凡阳 草莓的无土栽培摘 要:1、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地,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液,完全 可以进行草莓

    amy22981557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科技小论文初一600字

    天空的颜色晚上差不多7:00多的时候,我望着天空,忽然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天空的颜色变了!看看时间,要是以前的话,这时候天应该快黑了吧,但是这时候的天空很亮

    表哥很内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科学小论文500字高一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

    xiaoze2000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