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7

ABCDG,43668
首页 > 学术论文 > 国外儿歌弹唱研究现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可爱多VS神话

已采纳

学前教育弹唱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一、引言

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是幼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高职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存在部分学校忽视弹唱教学,造成学生无法应对、胜任工作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有部分高职学校通过增加课时量、选用合适教材、制定明确目标加以改进,但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效果。本文在研究中就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入手,探讨了应该如何解决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的不足,为未来幼教的灵活开展打下稳定根基。

二、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于注重乐理知识的讲授。在学前教育中,乐理知识是掌握节拍、节奏,开展高效弹唱教学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严重忽视了对声乐演唱知识、演唱技能以及弹奏技能等知识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弹唱水平的提高。[1]第二,缺乏充分的弹唱练习。由于学前专业注重的是幼儿教育知识、技巧的传授,很多教师对学生弹唱练习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将歌曲的编配弹出来即可,不注重音乐的细节。更未让学生做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这造成很多学生所弹唱的音乐都是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2]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要想学好弹唱,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得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目前高职学前专业的弹唱教育多是以课堂为中心,并没有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造成学生除了参加考试以外,并没有参与过其他形式的伴奏活动、歌曲谈场比赛,不具有任何丰富的经验。[3]第四,课堂教学缺乏变通性。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注重变通性,这种变通体现在教师不能过于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在接受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打造高效性、动态性的课堂,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弹唱教学的趣味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变通性教学无法实现。

三、改善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对策

第一,曲目分析,针对教学。学前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充分的儿歌弹奏经验,这样才能为未来幼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弹唱教学中,教师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音乐作品,而是应该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让学生尝试弹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儿歌作品,结合自己的认识畅谈弹奏的技巧、方法,让弹奏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加深入。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弹奏练习之前,教师应该一边示范一边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皆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整体结构十分规整协调。在做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乐段特色与风格作出细致的解读。例如在对第一乐段的解读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该乐段以明亮的色彩为主,在其中自然地糅入了柔和的色调,弹唱起来有一种明朗亲切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乐句为全曲的核心,把握儿歌的主题思想,形成一气呵成的弹唱练习。而在第二乐段,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旋律的'重复与节奏的活泼,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把握歌曲中的思想内容,加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渲染。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导教的经验,引导学生在把握幼儿声乐学习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儿歌作品进行弹唱,在歌曲分析中需以情感的感染与氛围的营造为关键,不宜过多插入复杂的结构与乐段分析。

第二,基础奠定,多元练习。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奠定稳定的根基,只有打牢弹奏的基本功,强化手指、练习曲的训练,才能开展由浅及深的弹唱教学。对此,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合理安排乐理知识、技巧技能传授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讲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前弹唱教学。例如,在奠定钢琴弹奏基本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重点进行手指训练。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键盘,初学时会出现手指、手腕较为僵硬,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在弹奏时以“按、压”为主要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先以欣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钢琴作品的美丽。随后,教师再以高抬指的手指练习开始,开展从音阶到琶音、到和弦等的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钢琴的熟悉度。另外,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节奏上的技巧,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儿歌弹唱中常用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不同音符,并且加强对不同音符的组合运用,强调层次性的练习,夯实学生的弹奏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弹奏时能够准确把握技巧与概念,做到心理上的不紧张。

第三,小组授课,把握层次。目前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依然是以一对多的教授、一对一的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忽视了学生在弹唱水平上的差异,不利于开展针对性、高效性的弹唱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形式,选择相似程度的学生加入学习小组中,开展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小组;没有完全领悟弹唱方法、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小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学生小组。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观看音乐书记、音乐剧作品、多听节奏旋律鲜明的钢琴曲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充实弹唱过程中的感染力;对于第二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具有趣味性的儿歌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从简单到容易,不断提高教学的难度,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加强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弹唱能力;对于第三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关键,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时关注他们的弹唱练习情况、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这类学生在弹唱上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同样的要求、目标拘束不同小组的学生,而是肯定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展开分层达标的教学活动。

第四,互动评价,增强信心。学生之间的互听互评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与评价他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形成一种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积极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意见与想法,结合具体的弹唱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升华,提高互动评价的价值。互动评价互动的开展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模拟舞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歌曲演唱、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台下的听众细心聆听弹唱的音准、节奏、技巧、情绪与情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能够调动诸多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维持课堂氛围的积极向上。另外,教师还应该将这种互动评价延伸到课外练习中,让学生组成小组或者进行多人陪同练习,在练习之后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共勉的能力。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监督者,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可以通过征询陪练者的意见与想法,系统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不能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练习的问题。

第五,体验教学,注重实践。学前专业学生弹唱技能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教学”上,即教师不仅将弹唱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将这种能力与幼教紧密结合,以幼儿教育情境为背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避免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紧张、无从下手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特别创设“体验教学”模块,引导学生上台试讲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执教《拔萝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模拟扮演“幼师”这一角色,自己设计教学的开场、教案与具体弹唱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先以故事“拔萝卜”为开场,借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随后再进行反复性的学唱活动;还有学生则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让幼儿扮演小白兔、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等不同的角色,加入边玩边唱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简单的反复学唱更加有趣生动,能够让每个孩子主动加入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利用到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了丰富的课堂环境。

四、结束语

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学前专业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竭尽全力、集中精神,掌握较高水平的弹与唱。但是在目前弹唱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素质水平与教学技能的局限、学生学习认识与弹唱练习的缺乏,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提高对弹唱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弹唱现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通过小组授课、互听互评、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弹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曾华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实践活动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7-48.

[2]张加佳.如何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琴法教学[J].新课程,2014(6):148-148.

[3]杜清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的培养[J].文艺生活,2011(9):206-207.

221 评论

露西亞嘉利

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容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到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三个时期,来阐述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国 研究状况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迄今为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目前流行音乐发展更为成熟和多元化,并为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当今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笔者将分为三个时期来论述流行音乐在我国的研究状况。一、20世纪80年代——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音乐形成了初步的繁荣,然而我国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音乐学家们对流行音乐只是进行初步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流行音乐概念、风格特征及其种类的研究是相当浅和模糊的。大多是谈对流行音乐的一些看法或是对某种与流行音乐有关的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未出版过关于此类研究的专著(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做出的判断)。文献方面以1980年南咏在《人民音乐》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这篇文章为基础,它是我国最早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发表的期刊论文。标志着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后来此类文章相继而出。研究成果可分为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 》 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 》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周荫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对“什么是流行歌曲?为什么它对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应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问题》文章中从其他方面对流行歌曲进行了论述,主要针对建国三十年后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现的问题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进行讨论。杨晓鲁在《1988年中国流行歌曲鸟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歌曲的创作风格、题材、体裁、节奏、旋律、调性、民族性与审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论研究的状况这些方面对当时流行音乐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于1979年到1985年中国流行音乐的艰难历程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①钟子林在《美国流行音乐新品种——新时代音乐》一文中主要阐述了美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都在发展,如摇摆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布鲁斯、索尔(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乐)、福音歌、雷盖。这时一种新的时代音乐继60年代和70年代初摇摆乐高潮之后形成并广泛传播。以及这种时代曲的特点和流传因素。二、20世纪90年代——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占据了中国音乐的半壁江山,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音乐学家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也只是蜻蜓点水,大多都是较浅的研究国内的流行音乐。到了90年代,我国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完善。流行音乐的身份已得到认同,音乐学家们不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还专注于其某一方面的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也从各个方面对流行音乐进行了研究。这个时期相关研究的专著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以季永坚,廉维编的《发烧摇滚》、关颖著的《摇滚王族》、黄燎原,韩一夫主编《世界摇滚乐大观》、钟子林编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中国电影出版社编的《摇滚梦寻》等以研究摇滚乐方面的专著成果最为显著。此时,各大期刊上的文章也相继发表,主要以探讨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及美学意义为主。笔者将这个时期发表的文献分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状况。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范守生; 华林泰在《流行音乐为何退潮》一文中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以港台流行歌曲为主体的通俗音乐会象一个新生的混血儿在华夏乐坛上诞生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青睐。然而,只几年光景,它就呈现出风烛残年之。作者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曾经风靡全国的通俗音乐会为何落潮:1、七拼八凑的演出队伍;2、拜金主义的演出意图;3、庸俗无聊的演出内容。王薇的《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是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文化研究的“音乐传播学”论文。文章着重于对历史的研究:认为1978年——1981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讨论:1、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2、音乐传播与打开禁区;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张彬的《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一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流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青少年群体的从众现象。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金兆钧在《流行音乐1989》一文中从当时流行音乐创作萧条与风格流派的分化,治理整顿及市场管理的调整,国内音带出版的下降与引进版的畅销,大型活动的减少及“摇滚乐”的发展,港、台音乐的再度走红五个方面论述了1989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在他《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一文中主要是以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来研究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以及“西北风”歌曲和广州流行音乐。韩明昌在《浅论流行音乐的美学意义》文章中主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它的功能,以及在中国内地的前景。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3.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三、21世纪初——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当今的21世纪初,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也渐渐走向成熟。更多种类和风格的流行曲风相继出现并迅速占领广大市场。由于时代的发展,网络、彩铃等媒介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制作更加商业化、世俗化。这个时期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丰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历史、风格、特征及概念的研究。还包括对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选秀比赛以及与当今社会、文化和消费者等之关系等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翻译了大量国外有关流行音乐的专著。所以,这个时代是我国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21世纪初研究我国研究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著有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孙蕤编著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付林编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这些书主要研究了我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包兆会著《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一书是从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乐、既研究流行音乐的载体媒介发生变化后对流化。由尤静波编著的《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一书是中国第一套成体系编写的流行音乐教材。书中的体例以历史为纵线,以风格为横线,比较详实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由付林主编尤静波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一书将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将爵士乐、摇摆乐、索尔音乐、城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众多音乐类型的形成地域、风格特点、乐队、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记载说明。还翻译了许多国外专著,如:《爵士乐简明史》、《爵士乐》、《摇滚乐》《摇滚年代》等。这时期发表的文献也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王思琦在《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一文中对流行音乐的概念进行了归纳:(1)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2) POP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20世纪50年代后期,“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④(4)流行音乐就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像《国际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乐等于通俗音乐,一切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⑥(6)流行音乐是在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⑦(7)流行音乐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音乐统称。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是黄色音乐。⑧并提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1.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2.娱乐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时尚性。5.很强的参与性。6.传播手段的科技性。7.亚文化的特征。8.商业化运作机制。9.“多细胞体”的文化特征。这篇文章详细的论述了各大音乐词典对流行音乐的定义。但是直到现在在《辞源》、《辞海》两本书中还未有关于流行音乐一词的来源及概念的辞条。金兆钧在《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文章中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中国局势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论。在他《蜕变、彷徨、寻根与围城—中国流行音乐当下状态解析》文章中,又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评论。项筱刚《论“超级女声现象”》一文探讨了“超级女声“对中国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大众娱乐平台,赢得了媒体与企业的共赢。而罗云斌; 张燚《流行音乐的祛魅和赋魅—兼评“超女”现象》一文则认为无论是从音乐的本源还是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其娱乐功能始终不存在单纯或显著的“高雅倾向”。引用“祛魅”概念,从美学转变的角度对流行音乐加以考察,发现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有其基本的社会性因素。因此,“超女现象”是当代大众化娱乐多元形式的一种催生物,它的娱乐文化意义大于它的音乐意义,视其为低俗加以封杀或者为其所谓民主、自主精神欢呼都是片面的。陈鹏的《周杰伦——偶像“80后“》和刘艺的《周杰伦——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电影》两篇文章中分别对周杰伦在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创作上面的才华进行了阐述,并给予肯定和赞赏。而友朋的《周杰伦——在音乐上犯骄傲的罪》一文则是更直接说明了周杰伦已经成为华人流行音乐的指向标。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无法拒绝他的音乐。他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是无法取代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无法抗拒他的个人魅力。项筱刚的《李凌与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争鸣》一文主要对20世纪中国音乐界有关李凌轻音乐的争鸣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从争鸣的缘起,李凌的“轻音乐”思想,反方的思想,争鸣的分析及影响五个方面来论述李凌对流行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刘筱在《另类的流行》文章中论述美国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Rap。论及Rap所属Pop的内涵与外延、以及Rap之前的Pop的表现形态;还论述了在Pop发展变异中Rap的产生、进化与分化、生存环境以及独特的表现形态等,进而又论述了Rap的精神内核和其所以流行的社会心理、衰败的历史必然性;再而论述到Rap向Hip-Hop的发展进程。文章通过对Pop音乐中的独特形式Rap的研究,试图对流行音乐在音乐历史中的社会地位、表现内涵、流行原因等,进行初步探讨。洛秦在《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一文中论述了摇滚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是一种被欣赏的音乐品种,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活动。; 王小宁的《美国音乐教室里的巴赫和摇滚乐》一文对是否应当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行讨论,来论述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在校外适应社会和生活对他们的要求。流行音乐教学在这点上,可以达到其他类型音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经历了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这三个阶段。使我们对流行音乐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与文化生活,社会功能,历史潮流的联系及影响。在这研究期间我们发现了流行音乐新的特征和价值,也发现了它所存在的不足。还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如:钟子林、王思琦、金兆钧、项筱刚等。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以后的继续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使流行音乐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

238 评论

请叫我阿虎

公元1874的乐评豆瓣站,他的乐评比较精彩,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104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歌剧论文研究现状

    公元1874的乐评豆瓣站,他的乐评比较精彩,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贪玩欢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国外幼儿素质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

    fenny8023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内外儿歌研究现状论文

    童谣,天籁之音,民族之魂,薪火相传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老百姓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串话、绕口令、数数歌、问答歌等,主要反映着儿童的生

    最爱的mang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外儿童绘本研究现状论文

    本文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阅读绘本教育的 论文 范文,语句言简意赅,是篇不错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绘本是国外备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方式,近

    小雨点Me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研究生论文国外现状研究

    毕业论文指之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 一、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

    继续改一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