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4

zhouchang1988127
首页 > 学术论文 > 甲肝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土豆0207

已采纳

使用了病例对照设计 患病 正常食用 82 360未食用 45 580 OR=(82*580)/(45*360)=

283 评论

娃娃哇娃娃呀

什么是甲肝 甲肝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一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甲肝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 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肝的预防 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机体产生能预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会感染上甲肝。 甲肝的诊断 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诊断甲肝的辅助项目还有各种分泌物中的抗HAV-1gA,粪便中的HAV病毒颗粒等。 甲肝的预后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住院进行隔离治疗,愈后良好,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 甲肝的治疗原则 甲肝的治疗原则应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

96 评论

兜兜里有糖布布

什么是甲肝 甲肝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一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甲肝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 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肝的预防 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机体产生能预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会感染上甲肝。 甲肝的诊断 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诊断甲肝的辅助项目还有各种分泌物中的抗HAV-1gA,粪便中的HAV病毒颗粒等。 甲肝的预后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住院进行隔离治疗,愈后良好,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 甲肝的治疗原则 甲肝的治疗原则应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

324 评论

babyfaceonlyme

jiǎ xíng bìng dú xìng gān yán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呈全世界范围的分布,我国为高发区,其发病为各型肝炎的首位。人感染HAV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预后良好。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特异血清学诊断综合分析判断。

要注意发病季切、年龄及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病前有无与甲型肝炎中层得密切接触史及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不难,但在黄疸前期易误为“感冒”、“急性胃肠炎”,应注意尿色加深呈深黄色是考虑本病的重要线索。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不易早期发现,常依靠肝功能及特异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慢性肝炎一般不考虑甲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炎由甲型肝炎所致者很少见。

治疗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在病原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HAV为RNA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原认为归肠道病毒72型,现认为应另列一属(肝病毒属)。因HAV具有以下特点:①嗜肝性;②细胞培养周期长,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③病毒位于细胞内,很少释放至细胞外;④耐热,60℃1小进仍有传染性。

HAVRNA 基因组只含38%鸟嘌呤和腺嘌呤核苷酸,远低于其他肠道病毒。

HAV在体外组织培养成功。主要在肝实质细胞中复制,尚未证明在其他组织中复制目前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

关于HAV基因型,1981年HAV部分基因组互补DNA(cDNA)已被克隆,目前对野毒株HA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已研究清楚。HAV基因组(HAVRNA)由3部分组成:①5'非编码区,位于基因组前段,对HAV复制有重要意义;②编码区,即开放读码框架(ORF),只此1个编码聚合蛋白;③3'非编码区,位于ORF之后,无编码病毒蛋白的功能。根据其基因组序列,可分为7个基因型。人类HAV可分为Ⅰ、Ⅱ、Ⅲ和Ⅶ型,多数为Ⅰ和Ⅲ型,仅个别毒株为Ⅱ和Ⅶ型。猴HAV分为Ⅳ、Ⅴ和Ⅵ型。从我国分离的几株HAV基因型相同。现知HAV不仅在自然界中发生变异,还可通过动物或细胞培养连传代诱导产生基因突变株。

关于甲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少,尚未完全阐明。经口感染HAV后,发病前有短暂病毒血症阶段,然后再定位于肝脏。既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实验感染HAV的动物肝细胞及HAV体外细胞培养时均不发生细胞病变;患者血清CD+8细胞亚群增高,致敏淋巴细胞对HAV感染的肝细胞显示细胞中毒性;肝内炎症反应明显等。根据研究结果,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倾向于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发病早期,可能由于HAV在肝细胞中大量增殖及CD+8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作用共同造成肝细胞损害,病后期可能以免疫病理损害为主。

甲型肝炎病理改变特点是:以急性肝炎病变为主,也可引起淤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主要病理变化是:

1.肝细胞变性坏死

最常见者为早期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小体形成,致肝窦消失,引起肝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的肝细胞呈溶解性坏死。

2.汇管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主为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3.肿血窦壁Kupffer细胞增生

以上病变为可逆性,当黄疸消退1~2月后恢复正常。无黄疸型与黄疸型病变相似,但程度较轻。淤胆型肝炎与重型肝炎参考第二节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部分。

一般认为本病无慢性甲肝病毒携带者,但近年发现急性甲型肝炎有迁延不愈者。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后期,有~呈慢性病程。Sjogren等追踪256例急性甲型肝炎,有17例临床治愈后复发,抗HAV IgM阳性,粪中又检出甲肝病毒(HAV)。 本病在农村10岁的儿童约80%已感染HAV,而一些大城市10岁儿童仅15%具有对HAV的免疫力,感染HAV的年龄后移,故成人甲型肝炎发病日渐增多,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31万余人发病,20~39岁年龄组高达。

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临床分为争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亚临床型和重型。整个病程2~4月。

一.急性黄疸型

1. 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2.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二.急性无黄疸型

较黄疸型少见。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以肝肿大为主,脾肿大少见。一般在3月内恢复。

三.瘀胆型

旧称毛细胆管性肝炎,现证明其原发病变在肝细胞泌胆机制而不在毛细胆管,故原称病名已不用。

本型为黄疸型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特点是胃肠道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长,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较久(数周至数月),可有腹胀、皮肤瘙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呈浓茶色,肝肿大、有压痛。需与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鉴别。

四.亚临床型

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肝功能轻度异常。

五.重型肝炎

较少见。成人感染HAV者年龄愈大,重型肝炎发病的比例越高。参阅第二节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部分。

1.血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偶见异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10%。

2.尿常规检查 黄疸前期后一阶段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开始呈阳性反应,黄疸期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减少。

3.肝功能检查 包括以下五项:

(1)血清酶测定 于黄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开始升高,血清胆红素于黄疸前期末升高。血清ALT高峰在血清胆红素达高峰之前 ,一般在黄疸消退后1至数周恢复正常。测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诊断。ALT升高并无特异性,单项ALT较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排除其他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免疫学动态观察才有诊断价值。急性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多以单项ALT升高为特点。一般血清中ALT含量的高低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重型肝炎时黄疸迅速加深,ALP反而下降,呈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淤胆型肝炎时血清堿性磷酸酶(ALP)升高,但不如肝外梗阻性黄疸显著。肝损害严重时血清胆堿酯酶活性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同功酶也有参考价值。

(2)色素代谢功能测定

常用有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尿三胆检查。黄疸型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者升高更显著,同时伴有ALP及r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无黄疸型可选用腚青绿(ICG)滞留试验或磺溴酞钠滞留试验,有助于诊断。

(3)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指标。急性肝炎常常正常。

(4)其他 凝血酶原活动度≤40%对诊断重型肝炎有重要意义,≤50%显示有发展为重型肝炎倾向。血清胆固醇降低表示病情危重,增高见于梗阻性黄疸。

(5)特异血清学检查 检测抗HAV IgM是确诊甲型肝炎的重要指标,是诊断甲型肝炎最可靠灵敏的方法。若抗HAV IgM阳性即可确诊为现症感染,若阴性可以排除。

4.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CT等,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有助于肝炎的判断。

抗原抗体及HAVRNA检测

(1)抗HAV IgM 甲型肝炎特异性抗体(抗HAV 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1~2月抗体滴度下降,3~4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急性肝炎患者检测的常规项目。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可出现抗HAV IgM假阳性,应引起注意。

(2)抗HAV IgG 当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出现症状时,血清中即可检出抗HAV IgG,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渐升高,病后3月达高峰,1年内维持较高水平,低水平在血中可维持数十年甚至终身。如双份血清的抗HAV IgG滴度,恢复期血清有4倍以上增高,可诊断甲型肝炎。常因患者就诊较晚,采不到早期血清,也得不到抗体滴度增长4倍的结果,所以临床上基本不用此诊断方法。抗HAV IgG主用于检测人群免疫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6.免疫电镜检查HAV颗粒  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排毒高峰主在潜伏末期及急性期早期,故在前驱期和病后1周内采取粪便标本,可检测出甲肝病毒抗原(HAV Ag),也可检出HAV颗粒,因HAV无慢性携带状态,因此,在粪便中检出HAV颗粒,即可证明为近期感染。由于从粪便排出HAV时间较短,当患者诊断为肝炎时,有的排毒已停止,故此时从粪便中未检出HAV,也不能除外HAV的近期感染。因检测HAV需要一定的条件,故本法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利用克隆的HAV cDNA片段制成探针,采用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甲型肝炎急性期血清和粪便中的HAVRNA。自从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于临床以来,提供了检测HAVRNA更敏感的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法,先用逆转录酶将HAVRNA转为cDNA,然后再进行PCR检测。HAVRNA阳性,为HAV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

与急性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除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输血和输血制品史及临床特点外,主要依据特异血清学检查。与其他疾病鉴别要点参阅乙型肝炎。

至少以下四项应引起重视。

(一)管理传染病

早期发现患者并予以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共3周。患者隔离后对其住室及活动地方进行终末消毒。托幼机构发现甲型肝炎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日。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尤其要管理好甲型肝炎患者粪便,可控制甲型肝炎流行。对共用餐具、饮水器具均应消毒,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有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人胎盘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注射,用量为~,以注射为好,在接触后2周以内。预防甲型肝炎流行的根本措施是广泛开展疫苗接种。国内应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培养,低温连续传代,获得HAV H2和和LA1减毒疫苗株,并研制成减毒活疫苗,初步应用证明安全能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但产量有限,成本较高。国外对HAV灭活疫苗已批准广应用。国内对灭活疫苗及重组疫苗均进行了研究,在基因工程甲肝疫苗方面研制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本病预后良好,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发生肝功能衰竭者很少见。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物流行业论文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需要我们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一杯甜柠檬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流行病学开题报告论文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

    陌唯言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流行歌曲论文开题报告

    音乐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音乐系是培养能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音乐教学和教育研究能力的中等学校教师及社会文艺工作者的专业学科。以下是我为您

    唐小七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流行病开题报告及论文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

    小布丁儿012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甲肝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

    使用了病例对照设计 患病 正常食用 82 360未食用 45 58

    zhouchang198812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