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2

游客小孩儿
首页 > 学术期刊 > 维生素c检测方法的优化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七七绮哥

已采纳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有些维生素如: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210 评论

阿滋猫波斯猫

目前研究V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V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碘量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Vc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V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V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1.4.1还原型Vc的测定 1.4.1.1 2,6-二氯酚靛酚法(2,6-D法) 其原理是利用2,6-二氯酚靛酚钠盐(C12H6O2NCl2Na)在酸性条件下将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成氧化型抗坏血酸,而其本身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当还原型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过量的2,6-二氯靛酚钠盐呈现红色,指示终点。该方法适于测定无色和浅色样液或提取液中的AsA,无须特殊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准确[7]。 由于大多数果蔬和其制品有颜色,影响了终点的准确性。使用白陶土脱色[8]和加1,2-二氯乙烷[9]均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作为对该法的改进,向一定量的AsA提取液中加入过量2,6-D与AsA作用后,剩余的2,6-D被二甲苯萃取、比色。样液中AsA含量与二甲苯萃取液中浅红色呈线性负相关。因花青素不溶于二甲苯,故可测定深色样品[10]。应用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简称FIA),使该法的分析速度更快(120样品/h)、灵敏(检出限0.5 ug/ml)[11]。由于2,6-二氯靛酚和还原型抗坏血酸具有不同的电位(2,6-二氯靛酚的氧化还原电位是150mV,AsA的氧化还原电位是100 mV),利用铂和氯化银复合电极测定其电位差的变化,可准确地测定样液中AsA的含量。该法适宜色泽较深样品中AsA的测定。溶解氧测定是利用极谱分析法原理进行的,其基本电路与电位滴定相似[12]。但样品中同时存在的Fe2+、Sn2+、SO2、SO3、S2O32-等还原性杂质对本法则有干扰。扣除样品中内源还原性物质是对2,6-二氯靛酚法的一个改进[13]。 1.4.1.2 碘量法 其原理是基于AsA还原碘,自身氧化DAsA,而碘可由碘酸钾还原碘化钾来得到,当多余碘存在时,淀粉呈蓝色,指示终点。反应式如下: KI+KIO3+6H→2K++3H2O+I2 (1-1)还原型抗坏血酸+I2+2H+→氧化型抗坏血酸+2HI 该法简便,但在测定深色样品时,准确度欠佳[14]。 1.4.1.3 分光光度法 其原理是三价铁离子被AsA还原二价铁离子,后者与4,7-二苯基-1,10-菲咯啉(Bathophenanthroline, BP)生成红色络合物,其强度与样品中AsA含量有化学计量关系。该法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此外,样品中DAsA还可被Dithiothreitol (DTT)还原为AsA,同时测定DAsA的含量[15]。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停留技术还可实现AsA与果蔬常用抗褐变剂L-半胱氨酸的同时测定[16]。 1.4.1.4 间接光度法 测定是在pH=5.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抗坏血酸与铁(III)和1,10-二氮杂菲溶液相互作用,形成橘红色的Fe(II)-二氮杂菲络合物,在波长510 nm处,吸光度与50mL抗坏血酸含量在10~200ug浓度内呈线性关系。该法的特点是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少[15]。 1.4.1.5 紫外光度法 其原理是还原型Vc(AsA)在紫外区243.8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Cu2+作催化剂,利用溶解氧,将在243.8nm处有最大吸收的AsA选择性氧化为243.8nm处无最大吸收峰的DAsA,进行本底校正,此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17]。 1.4.1.6 光电比浊法 其原理是在酸性提取液中的AsA,可被亚硒酸氧化成DAsA,后者还原成元素硒,在一定条件下,其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当20~50mL浸出液中AsA含量在0~4mg时,浊度与AsA含量成正比。样品中含有单宁、山梨酸、还原酮类不干扰测定。Fe2+、SO2在常温下干扰不明显,仅亚锡离子有干扰[18]。 1.4.1.7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此法的优点不仅操作简便,分离时间短,对结构不稳定的Vc尤为适合;缺点是所用仪器较为昂贵[20]。 1.4.1.8 极谱法 其原理是用溴水将AsA氧化成DAsA,而后者与邻苯二胺缩合,可用于极谱定量测定Vc含量。脱氢型的还原糖、还原酸等对测定有干扰,可用氯仿萃取分离干扰物质后进行测定[18]。 1.4.2 Vc总量的测定 1.4.2.1 2,4-二硝基苯肼法 此法为测定Vc总量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活性炭把AsA氧化成DAsA,在pH5以上时,后者分子重排,其内酯环裂开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DKG),与硝基苯肼偶联,生成红色的脎,其呈色强度与DKG浓度成正比;如果再测定出DKG、DKG + DAsA的含量,则可计算出AsA、DAsA的含量。该法虽然测试过程长、须严格掌握测试条件,但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20]。 1.4.2.2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其测定Vc的基本原理是:样品中的AsA被氧化成DAsA,并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荧光物质喹喔啉(Quinoxaline)衍生物,荧光强度与DAsA的浓度成正比,用荧光计测定荧光强度。该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样品中有些成分会造成干扰,可作空白试验校正干扰物质所产生的荧光。此法的优点是,生成荧光物质所需时间短,操作简单,能在短时间内测定Vc总量和分开测定AsA、DAsA的含量[19]。 1.4.2.3 过氧化物酶法 果蔬中的Vc在过氧化氢存在下,添加合成底物1,4-二氨基苯,通过过氧化物酶氧化显色,作为Vc氧化终点,然后比色测定。该法的特点是不需要昂贵的仪器,适应性强,容易掌握,费用低,检测快速,不需要预先纯化所分析的试样[20]。这个是我论文的综述部分,你看看吧!

247 评论

相关问答

  • 维生素c论文的参考文献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各种维生

    不管三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维生素c的功能性研究论文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维生素C 英文名称:vitamin C 其他名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定义:显示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通称,是

    优优妈妈050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dna甲基化检测方法论文

    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是由德国EIP公司(Epigenomics)研发的一项基于基因靶点是否出现甲基化表达变化的肿瘤超早期液体活检技术,该技术在与欧

    品嵊红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如何检测维生素的论文

    1、田秀红, 闫峰. 碘量法测定芽苗菜不同生长时期维生素C含量变化[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9, 8(4): 230-238. 、朱宏亮, 戴火锋, 汪

    金色年华11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研究生论文的检测方法

    查重就是去相关的网站去复制自己的文章来看一下是否较多重合的部分,标准也是根据不同的学校要求来定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祝你生活幸福。

    soldierwill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