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2

阿拉朱旺
首页 > 学术期刊 >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研究方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洛雪吟风

已采纳

可以选一切的管理系统。写管理系统的文献可以选一切的管理系统,还可以不选择。

94 评论

doubledennis

论文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 个性化人才 创新型人才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规模化教育容易制造标准化产品。同一个专业的技术人才就如从同一道生产线上复制出来的批量产品,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雷同,缺乏个性化与创新性。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基于此,着眼于商科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单一化、规模化的现状,深入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高校构建多样化、个性化、弹性化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专业概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专业,涉及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属于交叉综合型学科,是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是由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管理专业等发展起来而构建的交融学科。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在各大高校的经管理类学科下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我国约有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此类相关专业。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该专业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信息的检索、采集、表示、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对其承载媒体和结构特征的研究;二是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数据平台的管理与维护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具备各类信息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开发、管理与评估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的信息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现代管理、MIS建设与维护以及商务活动信息的分析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强,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信息管理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国内外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述评

1.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在国外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管理信息系统先是在美国部分大学寄人篱下,与管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一道成立的教师研究小组开设了MIS课程,以后又为学生开设信息系统的专业方向。在信息管理人才岗位需求的推动下,80年代初MIS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美国的一流大学纷纷设立MIS计划,如麻省理工斯隆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loan)、哈佛(Harvard University)、UMN、纽约大学斯特恩分校(New York University,Stern)等。从专业设置上看,美国、英国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划分很细致,专业目标很明确,突出了院校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色,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当前国外各高校现已建立了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学生在接受集群式的校园教育中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就业打算选择专业,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所修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充满激情的学习与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个性与创新性。相对国内高校,国外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个性化,譬如以“实现自我,服务社会”为校训的哈佛大学便是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

2.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相比国外,国内信息管理专业仍实行单一化、规模化教育,教育模式千篇一律。我国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但是信息管理个性化培养还是与预期计划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时间、空间、师资等方面的保障,故多数高校实际上还是按照统一的模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既定的学分,还是未完全摆脱传统的批量化复制生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制度也使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难度大大增强。 (1)重专业轻人文。专业课所占的比重过大,人文素质课所占比重太小,存在明显的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2)重理论轻实践。纯理论的课程所占比重过大,实践课程所占比重太小。开设的实践课程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运用较少,课程周期短,课时量不足;加之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导致实践课程开设成效较小。

(3)重管理轻技术应用。虽然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单个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也有可能形成“拼盘”的可能性。一般高校都把信息管理专业划入经济管理学院,以致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开设占总课程的比重过大,反而削弱了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信息技术类课程,使得学生基本上选修了所有管理类、经济类的核心课程,以致最终迷失了信息管理的专业方向。

(4)重必修轻选修。我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的限制依旧较多,如必修课程占总规定课时的比例过大、课时过多。同时,与国外高校相比,其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远低于国外同类大学,而且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少,因此局限了学生的选课空间。这就导致了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计缺乏学习的自由度。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拓展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上述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其个性发展。而其中问题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教育观念无法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多年来,我国商科类院校人才培养一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进行,普通院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有相对的一致性,毕业生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相对一致性被逐渐打破,人才的需求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非由政府主导,因此随着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呈现,人才的流动逐年加大,人才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第二,奖励机制未落到实处。激励机制不能调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个性化人才培养中主力军是教师,需要他们主动探索、具体实施和不断地归纳总结。因此,为了保证奖励机制落到实处,高校在制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奖励方面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第三,课程体系存在滞后性。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是和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目前该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内容的滞后性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地影响了对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培养。

第四,教学实践设备落后。近年来,在世贸银行的贷款项目、“2ll工程”等项目的资助下,各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得以改善。但是,满足个性化培养所需要的开放型实验项目却不多,开放型实验项目开放率也较低。还有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即使从早到晚不停歇地使用,也只能维持现行人才培养计划所设课程,难以实现个性化培养所需要的'多设课、小班研讨式授课的需求。

三、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强化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地推进,社会岗位人才需求逐渐从通用型人才转变为专一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模式也要随之而改变,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大专业实践课的比重,并且为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争取更多进入企业或事业单位实习的的机会。其次,还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平时的理论课也应与实际结合,不光是讲解理论,还要谈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给学生们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引导。与此同时,要求教师拥有相应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去一些企业或事业单位参观、培训,或与社会上信息管理专业的高管进行定期交流,还可以向一些就业专家进行咨询,以明晰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最后,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拥有自学能力的人才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培养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授课中应更注重启发和互动,让学生们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必由之路。

2.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培养技术管理型人才。个性化的人才必须是专业性强的人才,对自身定位准确并全面发展。因此,对于现今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高校更应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上机实践技能,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信息管理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完成数据库的设计与维护;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强化专业教育与社会、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要适当地降低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占总学分中地比重。教学上,决不能脱离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一味地注重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将学生培养成纯粹的管理型人才。

3.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

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和“弹性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开放的教学方法。所谓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打破传统的“一本书”,提倡拓宽专业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教材之外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动态,如最新研究热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另外,还要打破“一言堂”,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允许其独立思考,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个性化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倡导引导式的教学,给学生自学留有余地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一个较为独立的学习环境中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并使其个性化得以充分发挥。

4.改良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专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要培养专业技能性强且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优越的教学环境,还要长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的岗位技能,在实践中创新和提高。同时,各高校可以增加在改良现代化教学设备上的资金投入,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并尽量使教学设备保持与科技现代化发展同步,以提升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学生对教学设施的满意度。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要不断地加强其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因此就需要高校培养个性化、创新型、技能型的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为企业构建优质的专业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其核心竞争优势,适应当前市场需求,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陈德喜,蒋云良.探索“最适合的教育”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2,(2):78-81.

[3]唐艳.我国高校本科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2010,(7):10-17.

[5]金美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22-31.

309 评论

AAA平淡的一生

云计算、教育系统、底层传输协议、市场信息分析、企业管理系统。。。。可以选择的太多了,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108 评论

相关问答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论文

    农业超额剩余价值与工业超额剩余价值不同 产生的原因不同。工业中的超额利润是通过个别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得。但当其他

    Oo棉花糖小鱼o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方向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

    菩小帅傲娇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信息管理毕业论文方向

    你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

    小狮子女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研究方向

    如果是要写行政管理方面的话,我建议你写电子政府这一块的内容,这一块的内容上网比较好找,资料比较丰富,写起来比较容易。我也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写的就是这个,如果

    萌萌尛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信管专业毕业论文方向

    你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

    autumngold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