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7

水云间秋忆
首页 > 学术期刊 > 检察院研究生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家酒店

已采纳

摘 要 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法律对其具体适用条件却规定不清,以致于在实务中司法人员适用混乱。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实体法与程序法对“悔罪表现”的不同适用规定以寻求最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解释方法。其次,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其盲从的特性决定了司法活动应更加侧重于引导,通过教育的方针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只有当实体法与程序法达到协调状态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殊程序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关键词 未成年人 案件 附条件不起诉 悔罪表现作者简介:霍婷、周仪,南昌大学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05321世纪以来,技术革命冲击了传统社会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未成年犯罪率的飙升就是突出的热点之一。社会环境迫使大批走投无路之人实施犯罪,也逐渐松动了报应刑论所坚持的行为人具有完全的自由意识因而有罪必诉的基础观点。在司法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守刑罚并非预防犯罪的最佳手段,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教育改造才是良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通过创新起诉制度以实现非犯罪化。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也曾分析得出温和的、社会化的矫治方法更有利于降低重复犯罪率的结论 ,这也印证了此项制度的可行性。附条件不起诉规定了三项要件即罪名、可诉性和悔罪表现。作为必要的条件之一,悔罪表现在此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实体法亦或是程序法都未对此明确规定。由此可见,确定其内涵与外延对当前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一、悔罪表现具体内涵的选择冲突对于何为“悔罪表现”,学者们各抒己见。张明楷教授认为是指在犯罪后以一定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悔恨 ,但有的学者则将其理解为认罪与忏悔,因此悔罪表现即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并希望改正 。更有人提出,悔罪表现不应该只停留在主观心理感受层面,必须以客观行动表示出来,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于这种种说法,检察院在决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三要件时,究竟要以谁为准?由于案件本身的差异以及地区不同,司法官员基于自己的认知所做出的选择无可避免的具有差异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同案不同判,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而在当今的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则更多的趋向于将附条件不起诉中的悔罪表现直接与《刑法》第72条缓刑中的悔罪表现相等同。持此观点者认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悔罪表现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即证明嫌疑人没有再犯的危险,所以可以等同适用,这是诉讼法与程序法衔接的一个体现。但笔者认为,其一,由于两种制度具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即使指向同一目的,也不可以等同适用。两者最明显的不同即缓刑是独立的刑种,由法院宣告,实行社区矫治。而附条件不起诉是一种独立的起诉制度,体现了检察院的出罪权。其二,附条件不起诉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标准应低于缓刑的要求。以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刊登的某案例为例 ,17岁的犯罪嫌疑人小宇在工作过程中因琐事与被害人张某发生争吵,将被害人打伤,经鉴定为轻伤。后小宇投案自首,对于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但悔罪态度始终不好,表示不道歉。若按照缓刑中悔罪表现的标准来衡量此案,则无论如何小宇也无法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可如果对小宇的生活经历简单了解后,我们将很容易得知其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管不教,因此性格倔强冲动,不善与人交往的结论。当今社会还存在很多所谓的“问题少年”,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极端,但由于年龄小,则很容易通过教育来纠正他们的价值观。如果法律仅是冷冰冰地给予惩罚,反而会助长逆反心理,加剧社会的不和谐。二、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之衔接冲突除了上文所论证的悔罪表现上的冲突,《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在衔接问题的另一冲突点则体现在如果根据《刑法》第37条,由于具有法定量刑情节,未成年人在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况下是可以直接适用相对不起诉的,但是如果依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成年人只有在符合罪名限定、悔罪表现、考察合格等种种条件后才能不受起诉。从这一角度看,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不符合立法宗旨。此制度本来旨在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对其进行挽救,而不是为其重返社会增加难度。笔者认为,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之一是放宽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限制。既然后者在符合重重条件后才能达到与前者一样的结果,立法者则应根据罪责相适应的原则,适当降低后者的罪刑要求,例如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主观恶性可略重于相对不起诉的要求,以寻求法律上的平衡,也真正的将未成年人特殊诉讼程序落到实处,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自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出台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相对不起诉的关系一直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大致分为两种学说即独立说与包含说 。随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独立说成为了主流学说,如陈卫东教授认为,相对不起诉是在符合法律规定后的不起诉,其本质是不起诉;而附条件不起诉是在符合罪名与悔罪条件后的不起诉,在条件达致以前,其实质仍为起诉,因此两者独立。 笔者也赞成独立说,理由在于两种不起诉的关注点不同,相对不起诉侧重点在于犯罪事实、犯罪情节等客观方面,而悔罪表现所占比重不大;而法定不起诉则更关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表现,检察官可以主动设置考察来行使裁量权。三、完善衔接问题的建议目前在立法层面对于悔罪表现没有具体地、可操作性的规定,而司法实践又急需此方面的指导以防止裁量失衡,减损司法机关的权威。笔者认为,在缓刑制度中,悔罪表现可以犯罪后是否积极返还原物,是否真诚的向被害人道歉,是否积极赔偿损失、取得谅解亦或是在羁押期间是否守法为标准。而在附条件不起诉中,则应降低标准,将悔罪表现看作形式要件,只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符合罪名、可诉性的实质要件且愿意接受考察,均可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意见。原因在于,其一,缓刑的适用对象是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而附条件不起诉的刑罚条件是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虽然两者都是特殊预防,但是显然后者的刑罚条件更严格,因此为了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的,应当适当放宽其他要件;其二,如上述案例,青少年处于心智成长阶段,不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通常表现出暴躁、盲从、容易极端的特征。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是由法制观念淡薄、在社会中交叉感染所致,因此对于未成年人,我们应更加侧重于引导,通过教育的方针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此外,也无需担心此制度将放纵犯罪,因为在考验期内,检察院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可以要求被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接受矫治和教育,一旦嫌疑人违反了禁止性规定,检察院应当撤销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既然这样,何不给青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形成了一张严密的法律网,足以将屡教不改的未成年嫌疑人收入网中,以达到预防犯罪与惩罚犯罪的平衡。而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冲突问题的解决措施本文在前文已做出回答,此处不再赘述。四、结语程序法与实体法虽然都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但只有当两者协调统一时,才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冲突与摩擦胡导致体系的混乱,只有平衡才能促使法律不断地向前发展。刑事案件的每一个决定都改变着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每位法律工作者对之都必须慎之又慎。人是手段而非目的,设计一个完美的制度来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这不仅是未成年人需要的,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96 评论

沙发里的土豆

不是王建国,男,汉族,1968年12月9日生,河南商水人,中共党员,现任教于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郑州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大学俄罗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于1991年6月、2001年6月、2008年6月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宪法行政法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得博士后证书。2011年3月至6月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一、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1.法理学,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周学时2,五届学生共计1356人;2.法理学,本科课程,周学时5,2007届-2012516人;3.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研究生课程,周学时4,2007届-20125届共计60余人;4.法律职业规范与伦理,研究生课程,周学时3,2007届-2012届5届共计546人;5.法学专题,本科生课程,周学时2,2007届-20125届共计500余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指导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共计50余篇;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实践性环节(论文及答辩)共计80余篇; 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40余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余篇。获得教学奖励: 1.2012年10月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称号;2.2012年10月独著论文《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获得201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二、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主持201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2BFX021;2.主持2012年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研究》;3.主持完成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列宁检察权思想理论研究》,2011年7月立项(项目编号11FFX001);4.主持完成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列宁检察权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GJ2010B22);5.参加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列宁时期党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AKS001)。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列宁检察权属性定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全国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CN42-1112/C;2.《列宁司法监督思想论纲》,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底4期(全国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3.《列宁检察权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全国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4.《列宁论法官的选任》,发表于《法律科学》2009年7月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法律类核心、CSSCI来源期刊)CN61-1470/D。

102 评论

大熊是个小太阳

法学毕业论文案例分析型原创 的内容

167 评论

virgoleegoon

联系我吧,不通过不要钱。

248 评论

傻兮兮的呆呆

建议你退学吧!

184 评论

相关问答

  • 检察品牌建设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深化的今天,品牌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品牌文化是树立企业

    jonathan770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检察院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 要 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法律对其具体适用条件却规定不清,以致于在实务中司法人员适用混乱。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实体法与程

    水云间秋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警察学院毕业论文字数

    一、论文要写多少字 论文一般写多少字?研究生有研究生论文的要求,本科生有本科生字数的要求,每个学校又有每个学校的要求,甚至说专业不同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一篇本

    喵呜兔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当前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研究论文

    在检察改革日益深化,检警一体化办案日渐强化的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战斗在检察院的第一线岗位上,肩负着维护犯罪现场秩序,传唤、看管犯罪嫌疑人,协助执行拘留、

    横竖都是21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检察机制大数据研究论文

    对这样的问题不能从一个角度去看,从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是一分为二的,因为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但是对这个问题,应该去正确的对待和

    大酸杏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