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33

婕哥大王
首页 > 学术期刊 > 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研究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涵百草兔

已采纳

摘要 4-6ABSTRACT 6-7第一章 导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动态综述 国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现状 涉及农产品价格研究的概观性的论著 对 农产品价格史料的辑录与考证 对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 对 农产品价格思想的研究 对 农产品价格管理的研究 对 区域农产品价格的研究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15-17第二章 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农产品的商品化 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城市市场的兴盛 农村市场的发育 商人地位的提高和职业商人的成长 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农产品种类的丰富 农产品的商品化 粮食产品的商品化 经济作物的商品性生产 畜牧业、渔业、林业的商品性生产 27-29第三章 农产品价格的变迁 农产品价格的阶段性变迁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廉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廉与供求失衡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廉的原因 农产品价格短暂、局部的波动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钱荒”的出现与病态的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价格的高涨与唐王朝的灭亡 农产品价格变迁的基本特征 政治因素主导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价格总水平呈上升趋势 粮食价格总体水平偏低 37-38第四章 农产品价格及其差价和比价 农产品价格 粮食价格 畜禽产品价格 马价 牛价 其它畜产品价格 其它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差价和比价 农产品差价 农产品比价 粮种比价 其它比价 工农产品比价 51-54第五章 生产、生活资料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 土地价格 劳动力价格 资本价格 生活资料的价格 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 绢价 盐价 酒价 茶价 精神、文化生活资料的价格 奢侈品的价格 64-66第六章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历史观察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诸因素 自然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其它因素 农产品价格管理体制评述 农产品价格管理模式 农产品价格管理机构及其职权范围 农产品价格管理方式 农产品价格管理体制评价 71-75参考文献 75-79历史文献 75研究著作 75-76研究论文 76-79致谢

324 评论

winonafirst1

有关 学 生 消 费 的 论 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三、当前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里面有一些小标题,可以是思路,至于每段的内容可以借鉴,可以另改

280 评论

银眼的狮子王

[摘要] 对国内近十余年来图书价格的动态变化,采用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方法,以京版图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探讨图书出版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阐述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实证分析的实用价值。国内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实证分析,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实现购书经费的科学预算和精选图书、优化馆藏的工作实践。 [关键词] 图书印张 综合价格 实证分析 一、导言 图书价格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阔,极为复杂的问题,影响图书定价的因素有众多,国内关于出版社图书的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动态变化,理论上较少有人进行研究,更缺少实证分析,给高校图书馆精选图书、优化馆藏的工作实践带来困难。国内出版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图书价格不断上涨,对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而言,已成为采购和收藏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必须分析国内市场图书价格的动态变化,根据市场图书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图书采购经费,实现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的科学预算。本文以近十余年来京版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动态变化为例,做了调查,实证分析、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探讨。 二、图书出版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1.图书的市场价格机制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枢纽,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的杠杆作用实现的。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市场上正常的交换关系就不可能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实现。就出版业来说,形成科学合理的图书价格机制,对于推动出版企业改革,促进图书市场繁荣,实现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的价格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问题,必须放在市场经济及其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理解和认识。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在图书成本、市场需求及市场竞争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被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图书出版成本的构成 图书出版成本构成包括稿费、排版费、印刷费、装订费、纸张费、材料费、出版损失费、编辑费用等,前七种为直接成本,后一种为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无法直接计入某类产品的成本,需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各类产品上。具体而言,印刷加工费主要包括排版出片费、制版费、打样费、印刷费、装订费等。出版物成本中,纸张材料费用约占出版物全部成本的50%以上,而且,由于纸张材料的规格、定量、品种、品牌的不同,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异,纸张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出版物成本的起伏波动,对出版成本产生很大影响。稿酬在图书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特别是当今很多稿费是按版税支付,通常占到码洋的6%~10%。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印数,印数的高低影响着固定成本在单位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印数越多,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越小,利润越大,反之,利润越少。图书的定价和发行折扣,直接影响着成本决策。图书的销售收入=定价×销售量×发行折扣。出版成本中的间接费用包括,组稿费、编辑加工费、绘图费、校对费及编辑部门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劳保福利费、样书赠阅、图书资料等经常性的业务开支。这些费用在发生时不能直接确定是属于何种出版物,无法直接计入各类产品成本,需要按一定比例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摊。图书销售渠道,在销售过程中要获得利润,也能对图书价格产生影响。 3.图书价格机制中不合理现象的分析 目前我国图书价格机制确实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是书价的不正常上涨。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以前的十年间,书价以每年20%~30%的幅度上涨,高于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的上涨水平,也高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水平。经过多年高速增长,1997年书价总指数已比12年前翻了5番,一本书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平均几毛钱,涨到了平均20多元。图书价格有的不是按成本,而是按供求关系来定价。发行量大的、重版的书,本来成本相应要低。越畅销,价越高,出现高定价、高折扣、高回扣现象。书价高及其反映出的图书价格机制不科学、不合理,实际上是出版业宏观和微观管理问题的综合反映。 4.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尝试 为探求图书价格的变化规律,以近十余年来京版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动态变化为例,作了具体的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将图书出版成本,包括稿费、排版费、印刷费、装订费、纸张费、材料费、出版损失费、编辑费用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简化成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图书价格形成具体数据,得到科学的反映,增加图书价格的可比性,对此作了尝试。 三、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方法 1.馆藏图书的抽样选择 我们选择经过浙江大学认定的国内十家一级出版社,有:人民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中较为丰富。而且,这些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质量,得到国内同行的公认,较为可靠。 2.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分析方法 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馆藏图书库中的书架上抽取上述十家出版社自1996年至2006年出版的平装图书,每年每家出版社取两种图书,各一册,共20册。将每册图书的题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份、ISBN、印张、定价,分别输入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忽略图书开本大小。再将每册图书的印张、价格复制,以不同年份,分别转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回顾性分析,得出每年每册图书平均价格、每年图书的每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绘制表格和标出曲线图。 四、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实证分析的实用价值 1.客观反映图书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 价格指数的变化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物价的相对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孙天琦选择了来自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的数据,利用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的同比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来分析我国价格变化。全国及各地区价格变化均是非对称的,而且价格变动的上行趋势大于其下行趋势。2003年以后,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行趋势在不断加大。 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动态变化,呈上升趋势,其变化曲线与上行趋势在不断加大的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相平行。图书价格的上升与纸张价格上升有关,纸张成本占图书价格的50%左右。通过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的图书价格年上涨幅度约为5%左右,有的年份还略有回落。 2.图书价格合理性的简便参照指标 作为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缺乏图书价格制定的专业知识,不可能对已出版的图书逐一进行价格认定,寻求一种简便的方法对图书价格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采用抽样调查,以国内权威出版社的同期图书进行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实证分析,得出综合印张价格,比较同期出版的其他图书的价格的合理性,对非出版专业的人员而言,是可行和简便的方法。另外,对不同年份出版的图书,进行综合印张价格的历史比较,回顾分析,可以较清晰地看出图书价格的消长。该方法虽然不精确,但是很实用。从图书价格动态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和每册图书平均价格的变化并不完全平行,如2005年的每册图书平均价格高于2004年,但是2005年的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低于2004年,变化情况与同期的国内物价指数变动曲线相一致,说明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更能客观地反映图书价格变化的规律。原因是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未能排除图书厚薄、字数多少对价格的影响,平均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做到了这一点,得出的数据有较广泛意义的参考价值。 3.对非法出版物的鉴别参考 因为存在高额利润的诱惑,图书盗版及非法出版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和难题。市场上的盗版图书或非法出版物具有的重要表现是定价特别高,然后是打折特别大,从中牟利,对此,以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比较,将产生有效的作用,识别图书的虚价。市场上的盗版图书或非法出版物由于不需支付正常的稿费等,形成的另一项重要表现是定价特别低,对此,以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比较,仍将产生有效的作用,是对非法出版物的鉴别参考。所观察的图书取其印张平均综合价格与同年度抽样所得的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进行比较,如果跟参照标准的价格高或低相差2个平均差以上,则应警惕该图书的标价可能存在问题。 4.对图书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 图书虚构的价格的识别,在我国图书市场,“高定价、低折扣”图书往往质量不高,有不少是粗制滥造的,对图书市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有的书任意扩大篇幅,增加印张,提高书价,谋取经济效益。图书出版存在问题可见:印刷质量低、水分高,重复排版多、空白多,目录中加了提要;大字体排版,插图多,增加篇幅;插页太多;同一照片,有的在封面、封底或勒口重复刊印,这些照片与图书的内容既无损害也无补益,却增加了图书印刷成本。以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进行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作为参照标准,是对其它图书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5.图书馆购书经费合理预算的依据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科技图书出版量与日俱增。由于图书价格每年自然上涨,不断递增,高校图书馆如果保持每年的购书经费不变,则无力应付上涨的图书价格及读者不断变化的文献需求,迫使图书馆采取保品种、减复本等措施,图书种类和复本不断减少,使馆藏图书整体结构和文献保障受到损害,完整性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是拒借率升高。因此,应根据图书价格上涨的幅度,增加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以满足馆藏图书建设的需要。对国内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了解图书价格的涨幅,合理预算图书经费,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6.国内图书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的参考依据 图书价格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阔,极为复杂的问题,图书价格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个政策性问题。图书价格政策作为出版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国家和出版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图书价格体制历经几次重大变革,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图书出版成本构成的多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简化成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内图书价格政策,将为此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 五、结论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图书价格问题日益突出,对图书出版成本构成的多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简化成图书印张平均综合价格,图书价格形成具体数据,得到科学的反映,增加图书价格的可比性。图书的印张平均综合价格是反映图书价格变化规律的重要实用指标,对图书价格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的简便方法,对图书虚价的识别,对非法出版物的鉴别得供参考,对实现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的科学预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庆强:图书价格机制与出版业经营管理[J].中国出版,1998,7:26~27 [2]田:图书出版的市场分析与成本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173~176 [3]孙天琦:全国及各省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变化的同步性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29(1):63~71,126 [4]徐进廖建军:解决图书价格混乱状况的对策构想[J].中国出版,2005,2:48~50 [5]兰祖伸:加强对图书出版的价格控制[J].中国出版,1998,8:35~36

86 评论

于海丽888

物价上涨是全国性还是全球性?首先是全球性的,全球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状况,相关指标当然稳步上升,包括物价;其次是全国性的,中国经济处于全球经济范畴,而且二十多年的平稳快速增长,物价每年都有波动及上扬。 目前来讲,这种物价上涨还是正常的,而国家及政府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控以求经济能持续稳步发展下去。 2007物价上涨原因: 今年以来,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7月份以来,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发改委解读物价上涨三大原因 原因之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原因之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专家观点:加息无助调控物价抑制投资 在当前主要宏观统计变量(如CPI、货币总量、股票指数等)存在着诸多缺陷、甚至可能扭曲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这些变量设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控的效果多半是会受到影响的,加息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物价成关注热点 如何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 首先需要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综合运用控制出口、增加储备、加强监管等价格和财税措施稳定化肥价格。 第三,要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注意把握好出台价格改革措施的时机和力度,审慎出台政府涨价项目。 “从涨价原因来分析,就可以看出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原因是粮价上涨。而粮价上涨又与国际能源短缺有关”,由于国际能源短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7月11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业,“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看来,猪肉价格上涨也有市场周期性调节的因素,因为去年同期国内猪肉价格非常低,最低时降到元/斤,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甚至开始宰杀母猪。因此,今年春节猪肉价格就开始上涨,而受猪本身生长周期的影响,预计到10月左右肉价就将趋于平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认为,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类价格上涨是生猪疫病影响、以前养殖效益太低和当前养殖成本上涨较快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已出台鼓励政策,价格回落是可以预期的,而且蛋类价格已经出现了快速的回落。 “可见,食品价格上涨有一些特殊、短期的原因”,一方面受国际油价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另一方面受市场周期因素作用,导致了今年食品价格走高。 而对于粮价,认为粮价上涨不值得担忧,虽然短期看会对城市低收入人群有些影响,但由于涨价不是因为粮食短缺,因而很容易调控,“粮价上升到一定幅度后会保持平稳,不会继续上涨”。 由于目前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因此粮价上涨导致的CPI上涨不会长期持续。从2004年起,我国连续三年粮食保持大丰收,2006年总产量达到9949亿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开始回升,到去年底,国有粮食企业原粮库存保持在4000亿斤以上,占当年全国消费量的40%,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粮食安全库存17%到18%的标准。 同时,从历史上来看,粮价只有涨幅超过20%才会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涨幅尚在10%以内。

298 评论

佳丽子伊

自己找吧,有很多

161 评论

飞毛腿0615

有关 大 学 生 消 费 的 论 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1.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5.恋爱支出过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09 评论

PolarBella

百度文库用户即可去吧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前一日生活常规毕业论文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爱谁是谁00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幼儿生活活动价值研究论文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

    beetleleo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论文怎么写

    本章时间范围由581年至907年,历经32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第二次“大一统”时期。隋朝在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分裂的基础上又一次完成统

    tuzhiluob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研究日常用品对皮肤的影响论文

    皮肤保养最重要的是补水:首先应注意体内的水份是否足够,然后再进行体外补水!11、用矿泉水(所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皮肤最需要的),把面膜贴蘸湿,然后敷在脸上15

    尚同家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日常生活论文范文资料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或者愿意直接从事政治事务,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能感受到“政治”的存在,我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活政治论文1800字,希望你们喜

    蔡一诺198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