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8

好想你chen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肺动脉高压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丹丹5678

已采纳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不断发展,研究成果论文也越来越多。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论文题目: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占同期小儿肺炎的(56/186),婴儿占。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100%),鼻翼扇动(),三凹征(100%),紫绀(),烦躁(),发热(),呼吸和心率增快,两肺均可闻及中细湿啰音(100%)和肝脏肿大 (100%)等。在使用抗生素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地兰和多巴胺、酚妥拉明等药物,56例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 d,最长3 d,肺炎治愈率为,好转率为,无死亡患儿,平均住院天数 d。结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病情变化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联合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属重症肺炎范畴,预后的危险性较普通肺炎有所增加,是儿科危重症[1]。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符合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诊断的56例患儿,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个月~3岁,1~3个月17 例,6个月11例,9个月9例,12个月6例,3岁13例,≤12个月43例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0例,Ⅱ度营养不良4例,腹泻轻度脱水4 例,低钙血症3例,中毒性脑病7例,败血症1例,脓气胸1例,呼吸衰竭2例。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例。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56例(100%),鼻翼扇动38例(),三凹征56例(100%),紫绀48例(),烦躁42例(),精神差 23例(),发热46例(),其中36℃~37℃ 10例、~℃ 28例、~40℃ 8例。脉博110者4例()。血白细胞20×109/L者5例()。中性分类者44例()。心肌酶学检查: CK升高25例()、CK-MB升高25例()、LDH升高25例(),α-HBDH升高40例(),AST升高35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无ST-T改变。胸部X线检查:56例(100%)均示小片絮状阴影(右肺23例、 左肺2例、两肺31例),心影增大5例()。

治疗 ①采用综合疗法,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或高频喷射通气、镇静、退热、支持疗法外,抗感染用三联抗生素,中毒性脑病给予降颅压治疗。纠正心力衰竭用西地兰(用量2岁 mg/kg,首剂用1/2量,必需时隔6~8 h再用1/4量,第2天后不用维持量)、氨茶碱(3~5 mg/kg)静脉滴注、速尿(lmg/(kg?次),1次/4~6 h)、德沙美松( mg/kg)及5%碳酸氢钠(3~5 ml/kg)静滴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多巴胺5 μg/(kg?min)联合小剂量酚妥拉明5 μg/(kg?min)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用微量输液器控制时间匀速输入;②疗效标准:按给药后计时,喘憋缓解,紫绀消失,心力衰竭纠正均按症状缓解及心力衰竭纠正后24 h内无复现者为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胸透、血常规均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心力衰竭纠正,胸透肺部阴影仍未吸收,血常规正常或异常。

2 结果

56例的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 d,最长3 d,其中33例用西地兰1次,20例用2次,2例用3次,无一例用维持量,无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药时间为3~5 d,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肺炎治愈49例(),好转(自动出院)7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 d。

3 讨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我科近3年来收治56例,占同期小儿肺炎的(56/186),56例中婴儿18例占,与文献报告相似。目前认为重症肺炎除微生物的直接侵害外,更重要的是微生物及其蛋白质或脂质产物启动了自身免疫系统参与调控的一系列生物连锁反应,涉及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炎症的释放等,临床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3]。此外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发育差、肺泡小、数量少、血管、血质丰富,易发生肺部感染,从而妨碍通气与气体交换,易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4-5]。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是由于感染使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发生炎症,黏膜水肿,泡壁充血,泡腔充满炎性渗出物,阻碍通气和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和CO2潴留。低氧血症引起的酸中毒,可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钾、钠离子的交换,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致肺动脉高压。使回流右心血液受阻,体循环淤血,影响心输出量,加重心力衰竭。

婴幼儿重度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快,极易导致患儿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诊治的关键[6]。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与严重肺炎本身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均有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及烦躁不安,但前者是由于血动力学变化,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造成肺静脉压增高,肺淤血肺水肿引起,后者则由于肺泡炎性变引起肺泡浆液渗出所致。目前国内已广泛开展无创性心功能测定,如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和舒张时间间期测定、心搏出量测定、心脏及大血管径线测定、心瓣膜流速测定、核素心室造影和核听诊器检查、血液内分泌变化测定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但在基层医院受条件所限,仍只能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本组资料显示,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除有较明显的紫绀、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三凹征、烦躁、肺湿啰音外,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160次 /min,呼吸增快≥60次/min,肝肿大右肋下≥3 cm,与文献所述相似[5]。心脏扩大和奔马律无疑是心力衰竭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但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大多数都不明显,加上肺气肿和肺实质病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很难从体征上得到证实,本组仅有的患儿出现奔马律。

也因肺部啰音的影响,心音低或听不清,因此心音低钝一项仅供参考。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力衰竭,但本组患儿发生下肢水肿仅,这可能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发生快,病程短有关。因此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应以原发病症状加重、心率呼吸增快和肝肿大三者同时存在为主要指标,对患肺炎的婴幼儿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应考虑合并心力衰竭,及时治疗,以迅速控制心力衰竭,防止病情恶化。对于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多数学者主张在抗感染、吸氧、镇静的基础上抗心力衰竭治疗。本组资料表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为肺部炎症、发热、血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升高明显,用三联抗生素治疗,治愈17例,好转7例,无死亡病例,说明迅速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十分重要。由于小儿的心肌细胞浆网量少,钙诱导离子释放的功能尚未成熟。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随发育而增高,小儿心肌收缩力的储备有限,心肌的顺应性也较差。

因此,在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要偏小,选用地高辛或西地兰,尽量不用毒性大的毒毛旋花子甙K。本组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 例,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急而重,进展快,宜采用速效强心药。本组采用西地兰54例,仅用1~2次西地兰即使心力衰竭迅速控制,说明西地兰仍是目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与氨茶碱配合,具有迅速控制心力衰竭,不必用维持量,从而减少西地兰用量进而减少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的优点。

多巴胺是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心肌β1-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耦联,激活AC,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加强心肌收缩力 [7]。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心输出量增加。酚妥拉明[8]是a受体阻滞剂,能直接扩张小动脉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起效快,达峰时间短,适宜剂量既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又能避免不良反应,静脉给药最佳剂量为5 μg/(kg?min),每次给药总量为015~110 mg/kg。因而两药联用剂量均选择5 μg/(kg?min),在使用了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又避免了副作用的产生,特别强调的是输入过程必须用微量输入器控制速度以确保剂量匀速进入。确保安全性和剂量使用的正确性,本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组病例观察二者联合应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合洋地黄类药物发生强心作用快且强,无任何副作用,适合于基层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沛然,黄磊.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1207-1207.

[2] 于瑞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河北医药,2002,24(6):514-515.

[3] 杨峰,李翠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106例诊治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2):166-167.

[4] 王俊,杨柏松,韩晓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3,9(9):540-541.

[5] 陆樱.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3):481-482.

[6] 李志岚.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94-96.

[7] 赵甬,吴云琴,盛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早期干预小儿重症肺炎预防心力衰竭58例.医药导报,2007,26(12):1463-1464.

[8] 苏小奇.酚妥拉明治疗33例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华夏医学,2007,20(3):44-45.

114 评论

RedWeiPrincess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晚期的一种并发症。由于长期的血压增高,必然导致循环阻力逐渐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外周阻力,必须加强收缩,才能将血液射入主动脉,这样左心室逐渐发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肥大的心脏重量常常超过400g,甚至可达800g,(我国成年人正常心脏重量在250g左右),左心室壁厚度可达2cm以上(正常心脏左心室壁厚度约),其肌纤维厚度为正常的一倍。虽然心肌纤维肥大明显,但肌纤维间的毛细血管数量并无相应的增加,所以,在单位体积内毛细血管的密度相对地比原来降低了,这样使肥大的心脏纤维处于一种相对缺血状态;另一方面,冠状动脉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影响,而发生血管壁营养障碍,内膜通透性增强,有利于血液中类脂质向内膜浸润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这样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加之左心室长期负荷加重,久而久之,收缩力减退,失去了代偿能力,而发生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后,舒张期左心房血液向左心室灌注受阻,左心房压力增高,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因而逐渐肥厚并扩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而导致全心衰竭。 由此可见,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病通常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早期只有心肌代偿性肥大,并无症状。随着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前区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一旦发生心慌、气急、乏力、咯血、浮肿等一系列症状,便是已发展到心力衰竭的标准。因此,要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尽早控制血压,避免长期持续性高血压状态。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 1. 定时规范服药; 2 、清淡饮食; 3 、加强运动; 4 、回避不良环境(如紧张环境); 5 、注意气温变化; 6 、细心体会身体变化,对照中风预兆信息; 7 、保证充足的睡眠; 8 、保证心情愉快、恬淡; 9 、一定要制怒。

268 评论

喵星的哚朵

治疗单独收缩压高的高血压病人时,也应当注意舒张压过去HEP临床试验中,已经证明孤立性高收缩压的高血压病人积极降压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CVD)。本文目的在研究CVD与DBP降低的关系。 在调整年龄、性别、过去用药、吸烟、过去心脏病史、脑中风史或糖尿病等因素后,发现对照组SBP下降5 mmHg,CVD减少4%,DBP无变化。治疗组,SBP下降5 mmHg,CVD下降7%。若DBP下降5 mmHg,CVD反而上升10%。SBP达标时,CVD下降29%,若DBP降到55 mmHg以下,CVD增加99%。因此在治疗单纯收缩压高的病人时,注意保持DBP勿低于55 mmHg。Circulation1998;98:862血压病脂肪餐后出现异常三酸甘油酯反应冠心病(CAD)脂肪餐后血三酸甘油酸(TG)升高反应加强,延长。但高血压病人对脂肪餐后的反应如何尚不清楚。本文研究15名高血压病人无CAD,15名正常血压者无CAD,15名正常血压有CAD。脂肪餐内容为:83.5%脂肪,1604 大卡/m2体表面积。在脂肪餐后6,8小时各测一次TC,TG、HDL。发现:各组TC、HDL在餐后无变化,高血压病人及CAD组病人,餐后6小时TG比对照组明显增加(高血压组270±96 mg%,CAD组257±150 mg%,对照组160±75 mg%,P<0.0016,<0.0015)。餐后8小时,也有同样变化。高血压组226±81 mg%,CAD组211±136 mg%,对照组133±62 mg%,P=0.032,0.052)。为调节基础TG对餐后TG影响,我们在正常人基础TG与餐后6小时TG之间绘出预期相关曲线=1.26x+52.1,r=0.64,P=0.0108。高血压病人餐后TG较预期值升高67 mg%(P=0.0027),CAD病人升高70 mg%(P=0.035)。正常人餐前与餐后8小时的TG预期曲线为=+,r=0.82,P=0.0002,高血压病人TG较预期值增加46 mg%(P=0.014),CAD病人高出49 mg%(P=0.069)。结论:高血压病人在脂肪餐后的TG升高反应及延长与CAD病人相似。Circulation1998;98:860高血压家庭史子女餐后脂肪耐量与餐后葡萄糖利用障碍高血压家庭史子女往往有胰岛素抵抗。本文研究年龄20岁~27岁医学生,脂肪餐试验(1017千卡,58 g脂肪、75 g碳水化合物、30 g蛋白、10 g酒精、3万单位Vit A),观察主要脂肪蛋白成分变化,及燃料利用情况。10名有家庭史(FH)男性与10名无家庭史男性相比较,年龄、体重、腰围/臀围比、BP均相当。空腹三酸甘油酯、总胆固醇、LDL、HDL、血糖、游离脂肪酸、胰岛素都无异常。FH组脂肪餐后三酸甘油酯增高是由于VLDL增加,乳糜微粒较高。5小时后TG增高更多。但葡萄糖、胰岛素或游离脂肪酸两组餐后尚无区别。FH组餐后呼吸商较低,葡萄糖利用率较低。结论:可能发展成高血压的人极早期代谢就有变化。Circulation1998;98:448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冠脉重建伴有静息状态时冠脉血流增加血流多少与动脉内径密切相关。对高血压病LVH时冠脉血管重建情况了解甚少。本文研究高血压病人正常或轻度病变的冠脉,在LVH影响下的重建的情况及冠脉储备。43名高血压病人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左前降支;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左室后壁(LVPW)明显增厚≥13 mm,第二组LVPW<13 mm。两组平均BP类似,两组冠脉斑块情况也类似,但两组血管大小,内径大小有明显区别。第一组基础冠脉血流(CBF)较第2组明显大。用腺苷注射后,冠脉储备(CBR)在第一组明显比第二组小。结论:LVH使冠脉内径增大,冠脉储备减少。Circulation1998;98:863ACEI长期治疗后冠脉血流储备改善ACEI被认为对高血压病人具有心脏修复作用,冠脉血管扩张储备损害可引起微血管性心绞痛,是高血压性心脏病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降压治疗的目的之一是改善冠脉储备,方法:14名高血压病(6名男性,8名女性,年龄58±5岁),微血管性心绞痛用Perindopril(4 mg~8 mg/d)治疗12±2月,冠脉储备(Vcor)冠脉阻力(Rcor)氩气法定量测定基础状态及用潘生丁0.5 mg/kg后的最大血流Vmax、最小阻力Rmin,求Rcor/Rmin之比为冠脉储备。结果:治疗后,LVM减少11%(263±68→236±63g,P<0.05);最大冠脉血流增加54%(170±46→263±142 ml·, P<0.05),最小冠脉阻力下降(0.6±0.2→0.45±0.19 mmHg·<0.05)。冠脉储备增加,从2.1±0.6到3.5±1.9(P<0.05),增加67%。结论:长期ACEI治疗明显改善冠脉储备;冠脉储备增加比LVM下降明显。Circulation1998;98:723停经是不是高血压的危险因子?停经后妇女往往SBP,DBP增高,现在还不清楚在自然停经后,卵巢功能失调是否对BP上升有影响。本文研究10名有生殖能力妇女在双侧卵巢切除前后作24小时血压监测(ABPM),10名妇女做子宫切除但保留卵巢者为对照组。所有妇女都没有心血管危险因子。卵巢切除术伴有明显24小时DBP上升(P<0.01),白天及夜间DBP上升(P<0.01),SBP在夜间明显上升(P<0.01),白天SBP及24小时SBP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无类似变化。经3个月雌激素替代疗法后,SBP与DBP都恢复正常。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证明停经后BP病理性增高与卵巢功能消失有明显关系。Circulation1998;98:86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病人ACEI的治疗反应?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中DD型伴有血循环高ACE活性,高AngⅡ。本文研究这种病人的多态性是否影响高血压病人对ACEI的反应,75名高血压病人其中II:26人,ID:40人,DD:9人,每天用imidapril 5 mg治疗,治疗前检查:左室重量(LVM)以超声心动图测定,检查血浆肾素,醛固酮,ACE活性,ANP、BNP。治疗后6个月检查左室重,ANP、BNP。病人为II型者,在治疗开始后2周~4周,SBP与DBP下降较明显。在慢性治疗期,75名病人中,46名病人BP控制良好(II∶ID∶DD=5∶20∶4)。II型病人对治疗反应较ID、DD型病人好。6个月后复查LVM,II型病人LVM下降为10/17,在ID、DD病人仅有6名,0名LVM下降。II型病人LVM逆转率较ID、DD病人明显(P=)。结论:II型病人的BP与LVM对ACEI的反应较ID,DD型病人好,ACEI的剂量可根据病人的ACE基因型加以调整。(编者按:此文结论尚需较大系列病例加以证实)Circulation1998;98:723小量噻嗪利尿剂对血清尿酸的影响有人认为噻嗪剂利尿剂能增加血尿酸,AⅡ受体阻断剂Losartan(LOS)能降尿酸。本文验证该假说。血尿酸在治疗前,治疗后4个月检查一次。病人随机分成4组治疗:一般治疗组,Los 50 mg,Los 50 mg+氢氯噻嗪(Hctz)12.5 mg,Los 50 mg+Hctz 25 mg。2616名高血压病人中66%血压达标。在2616名病人中,377名入选时未用Hctz,后期用Hctz 25 mg,入选时Los组与Hctz组血尿酸相似(6.3 mg% vs 6.0mg%),一般治疗组中加用Hctz25 mg者,血尿酸增加0.8 mg%(87名)。244名用Los加用Hctz 25 mg者,尿酸仅增加0.2 mg%(P<0.01 vs一般治疗组)。入选时或治疗结束时只用Hctz 25 mg者,凡加用LOS者血尿酸均值下降0.5 mg%。结论:Hctz 25 mg引起血尿酸增加的病人,同时用50 mg Los可明显减少之。Circulation1998;98:72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胰岛素抵抗:依那普利与Losartan治疗胰岛素抵抗(IR)是高血压病的表现之一,但周围血管阻力的变化是IR的原因还是结果尚未定论。本文比较从SHR分离出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代谢,并用依那普利(Enal 20 mg/kg/d),Losartan (Los 40 mg/kg/d)治疗5周后。Enal及Los治疗后,SHR血压从180±5mmHg降到125±6与140±1 mmHg(P<0.05);心肌肥厚从3.42±0.1 mg/g降到2.72±0.10(Enal),2.54±0.1(Los)P<。用3 mmol14C-葡萄糖加胰岛素 nmol~5 nmol与脂肪细胞一起培养,观察葡萄糖参入脂肪细胞的多少,最大效应Emax为105个脂肪细胞中萄葡糖重 μmol,并计算Kd(nM)。发现SHR的Emax较WKY少(±比± μM/105细胞,Kd无变化,Enal治疗增加SHR脂肪摄取葡萄糖Emax=1.01±0.16,Los无明显作用Emax=±。结论:IR是由于对胰岛素的最大反应下降,而敏感性无变化;Enal可改善这种反应下降,但Los无效。Circulation1998;98:448高血压父母所生子女的血浆Leptin水平Lepti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内泌素,对能量平衡的调节起作用。有报告认为Leptin可能在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IRH)代谢综合征中起一定作用。本文研究高血压父母所生健康子女的血浆Leptin水平。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庭史的健康子女为对照。26名高血压家庭史的子女,年龄平均16±2.5岁,体重指数(BMI)21.5±2.8。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庭史的健康子女,平均年龄17±2.3岁,BMI,21.9±2.4。Leptin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发现有高血压家庭史子女Leptin无论男女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男性:7.65±5.06 vs 3.8±1.7 pg/L,女性11.05±4.77 vs 7.87±2.15 pg/L, P<0.05。结论高血压家庭子女血浆高Leptin,SBP与DBP都较无高血压等病史的家庭子女高。Leptin可能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代谢综合征的表达上起作用。

152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血压药理研究论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

    吃货kumik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的研究脉络

    所谓脉络,一般是指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些什么事、产生了什么后果。 1、疏清文章脉络简单来说就是理清 文章顺序和层次。 2、梳理文章脉络的方法: 第

    饿魔娃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动脉硬化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为通讯作者李瑞峰,郭成浩,陈融,李莉,孔乐凯,王建丽,胡维诚.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的iNOS-mRNA表达的变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

    家的塑造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论文

    pp 毕业论文 wang很多范文 可以参考

    晴朗天空8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护理研究论文高血压

    高血压疾病已成为危害当今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高血压的护理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血压护理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高血压

    JACK赵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