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7

包子baozi2015
首页 > 学术期刊 > 历史试卷解题策略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何水生之LED灯

已采纳

高中同学们在答历史试卷时,经常会遇到评论该段材料,写一篇小论文,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历史小论文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

写好一篇历史小论文,尽量做到论点新,角度新,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教会高中生先读懂题意,弄明白题目的具体要求,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做到下笔时胸有成竹,紧扣题意,而不是离题很远。

(2)拟好标题。好标题能画龙点睛。写作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标题过大,写作内容就会空洞不实在,标题过小则会让自己的思路打不开,无话可说。因此标题的内涵宜适中,让自己感觉有话可说,标题字数不能过多。如①“浅论科举制度”,②“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③“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④“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四个论文题,比较而言题①就显得文题过大,题④则显得文题过小,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写作起来会感觉有点难度,而题②教材介绍了科举制度从隋朝文帝、炀帝到唐朝太宗、武则天、玄宗的发展历程,题③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教材也有讲述,因而高中生会觉得好写得多。

(3)组织材料。要围绕主题选材,要适当运用已经给出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组织起来。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让材料为自己去“作证”,就一定要选择那些说服力强的、容易让人信服的、容易打动别人的材料。

(4)正文写作。一般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结论。论点要紧扣标题,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论据是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历史事实或经典名言;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可将其总结为三段式: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概括总结。

放眼尽观“清朝统治史”

从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国历经无数荣辱兴衰,中国人民也饱受身心的煎熬。

不论是唐、宋、元,中国的经济、科学都位于当时世界的前列。可自从明中到清末中国一蹶不振。可见明、清二朝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位高权重的作用。其中清朝政府的统治,对于中国的落后有一种不可推卸责任。

首先明清朝的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开发起着较大的阻力。“八股文”对于清朝文人学士起着较大的阻力。“八股文”对于明清朝文人学士的思想起了一定的阻碍。它像一个牢笼,将文人的思想拘束于一个范围内,将原本胸怀大志,可以成龙的学子们,套上了链索,使他们的文学才华不可展现的淋漓尽致发挥出来。其次,“文字狱”也为中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另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刚开始时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可是,当时西方国家发展速度飞快,逐渐超过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使中国走向落后趋势。

清朝从刚开始,“只留头,不留发”的统治到了最后的灭亡,这是值得他们反思的。当年,清朝刚入关时十分英勇。骑、射、打、猎都是他们的强项,可到后来他们一味的不务正业,奢移成性,最终酿成了清政府的衰亡,毁灭。

从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到亡国之皇溥仪,中国历经了无数的荣辱兴衰,什么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这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耻辱,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阴影。

234 评论

dt930014240

人生是一条射线,以我们的出生为起点,可以无限延伸。理想有多高远,学习有多勤奋,坚持有多长久,这条射线就有多长,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有多深,价值就有多大,意义就有多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启示型历史试题?

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 总结 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因而启示类试题的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启示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 经验 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来提出。

二.启示型历史试题的答题指导

启示类试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从中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等,因此,在文科考题中,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最后说明,启示类试题答题时最多答三点,一般答两点即可,不要贪多误时。因为启示类试题是开放性的,给分一般是2至4分。

启示类试题的解题模式:根据主观题中的史实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怎么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如“--”的教训:在社会主义社会主张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避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议(怎么做)。

启示类试题的答题思路:一是紧扣考查主题或话题,切忌空谈理论,要具有针对性;二是适合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三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具有借鉴意义。

经验教训与启示题的作答程序:(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题目材料及前面几问的答案进行系统,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对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因此作答一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最后成形的答案,切忌各条目间内容相近,或答出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

(3)最后确定作答内容。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因为,这类题一般而言答案要求不会太长,答出三个左右的条目就可以了,即使我们想多写上两条,也注意作答的顺序。

(4)注意语言表达。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历史认识题的答题要求:(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多数题目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作出要求。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

(2)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评价,不同于普通的分析评价题,只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

(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这类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这类问题应对 方法 (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历史问题的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得出与现实问题的 相关报道 一致的结论。

三.启示型历史试题的简要分类及举例

1.革命斗争型

革命斗争方面的启示,应从失败原因(反向性)或成功原因(正向),历史结论等方面归纳。如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封建必须与反帝结合,必须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反向归纳);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历史结论)。

2.改革型

改革型启示应从社会发展趋势、原因、作用、曲折性等方面归纳。如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社会发展趋势);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作用);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持到底,善于用人, 措施 要符客观实际,行之有效(成败原因);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曲折性)。

3.统一型

统一型启示应从历史发展趋势、后代影响等方面作答。如对中国统一的认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只要达到统一的目的,既可采取和平方式,也可采取武力方式,

4.人才型

人才型启示从人才的作用、选择、使用等方面归纳。中国历史上人才选拔的启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作用);完善考核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要选出德才兼备、敢于直言的人才(选择);任人唯贤、尊重知识、善用人才,则促进社会发展;任人唯贤,姑息养姑则危害国家利益;不断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考核。(使用)

5.经济型

经济型启示,从经济发展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客观规律等方面归纳。如1956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议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量力而言,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层建筑)。

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经济发展要素),制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科技和 教育 事业(生产力)。

6.科技型

科技型启示从条件、观念、政策等方面归纳。如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要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增加科研投入(观念、政策);要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条件),全民族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要善于引进和吸取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政策)。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相关 文章 :

★ 怎么提高高考历史启示类大题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高考历史考试答题思路总结

★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有哪些

★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 高考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技巧方法

★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技巧

★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

★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186 评论

neil2446326902

收获,在秋天。喜悦在充满纤维的空气中蔓延着。人们收割了成果,也收割了欢笑,快乐的气氛在人们的四周洋溢着。在春时播种,在夏时耕耘,在秋时收获,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试卷解题技巧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客观题的温馨提示

1、注意题干材料和选项里包含的唯物史观: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透过现象看本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终极动力、阶级属性决定阶级立场等等,唯物史观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高考考察的一个侧重,出现这类内容,宜优先考虑

2、一定要抓住题干材料中心内涵、材料表达的主旨,并体会题干材料的层次关系,搞清楚题干到底说的是什么,不要被其他的附加内容所迷惑以至于偏离的材料的中心意思,一般客观题都是就事论事,所以选项太过于表面化的不要选、泛泛之说法不要选,夸大的不要选、偏离中心思想的不要选、选就选针对性强的、说法深刻的、体现本质的、严谨的选项,还有就是那些只反映部分题干材料信息的选项往往也是错误的,注意使用全面的原则。注意切不可题干内涵没搞懂,仅仅因为一个词就选某个选项,还有既然已经做了选择,除非有确凿的证据,否则不要轻易改变选项

3、一定要考虑题干材料说体现的时间和时间段里呈现的阶段特征,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历史时代、历史阶段的产物,打上了时代烙印,所以做选择题,应该注意题干材料相对应的历史阶段特点,题目里要是提供时间,直接秒杀与时间不符的选项、没有出现时间,注意与时间相关的阶段特点

4、秒杀绝对词语:历史语言一般中性的比较多,所以选项内有一些表述不当程度词语,应该首先被秒杀:激烈、迅速、极大、导致。决定。根源、严重。广泛、开始、已经、结束、标志、了、解决、消除等等

二、主观题温馨提示

1、看问题、审问题

看问题:一定要多看几问、以免回答内容撞车

审问题:解答要求、限定语、求答项、分值

2、找答案:

泛读材料:包括导语、材料、出处(搞清楚整个材料围绕的中心主题,联想相关的历史学科语言、答题术语等)

精读材料:关注标点以便分层,层次越细,要点越多,越容易得分。同时关注每层之间逻辑关系,是并列、转折、递进,还是前后对比,每句话都有用,没用必然被省略号所取代

3、组织答案:

答案基本构成:教材相关内容+材料里相关内容+相关套话术语

一定要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规范化

提示:(常规性)

第一问:表现特点特征:属于材料内容的列举,要穷尽列举

第二问:原因: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 直接主要根本

要求答相同点原因:原因一起的说(都.....),不同点各有各的不同

第三问是影响:正反两方面,多角度

第四问是启示:综合导语、前几小问反映的史实,引申出启发,一定要围绕整个材料中心主体展开

三、不同类型解题思路温习提示

1、原因背景类

①首先要找出材料中的相关原因背景语句

②给材料史实定时空,联系材料史实所反映的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把与材料存在逻辑关系的历史史实答上

2、变化类

①找准参照对象,特点是特别地方,所以首先要明白是跟谁比较

②记住比较角度:背景、参与者、领导者、对象、内容、过程、方式 方法 、目的、实质、作用等

③一句一句找材料,觉得特别就加以概括

3、内容 措施 类:

①仔细阅读材料,一句一句的找,一般一两句就是一点,关键是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特别要注意首句、末句和省略号前后,往往是答题点

②根据材料,变换表达方式和用词,用历史学科的语言概括出答案

③表述要准确、简练,不要原文摘抄材料

4、影响比较类:

①首先要找出材料中相关的影响比较类语句

②联系材料中的具体史实,根据历史规律和社会常识,进行逻辑推理

③如果可以联想到相关相似问题,结合材料,加以具体化

④最后,找准时空,联系同时和稍后历史知识和时代特征,把因果联系的地方写出来

四、增分小挂巧温习提示

1、审好题,要清楚各种题型的具体要求,要随机应变或以不变应万变,组织答案尽量用书面语、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字体尽量美观,必须清楚,内容必须史论结合,有血有肉,不要空泛

2、语言使用上可以结合时政,但切不可盲目乱用,如:国家统一、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儒家伦理、政府主导、家国情怀、命运共同体等

3、要点要言简意赅,相同内容要合并,不要赘述,尽量从材料反映的阶段特征和材料本身组织答案,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4、 选做题如何选:一看有多少分值来自材料,二看材料有没有阅读语言障碍,三是思考答案是否顺手

5、关注选择题首选:一般第一感觉的正确率比较高,它是长期训练积累的结果,一般不是深思熟虑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不要在考场上改选

6、不要涂改:答错不扣分,说不定涂改的地方东西包含一些可以来分的要点,涂改也不能提供更多答业空间,也不能增添卷面美观

7、基本分一定要拿:如42题的开放题,只要不跑题、史实不错误、格式完整,都要有基本的6分。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有信息争取最优化,实现10到12分的最佳层次

8、 三科策略不打架:不同学科的思维解答策略不同,历史学科忌讳大而空的结论,而是遵从论从史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的就事说事、时空阶段原则、材料研究等原则

历史试卷解题技巧整理相关 文章 :

★ 历史大题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12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整理

★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12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归纳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归纳

★ 高考历史十大类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 高考历史改革答题技巧整理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汇总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201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2试题与研究历史期刊

    应该属于国家级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别吃哥的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研究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一、课题的提出: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

    大酸杏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目

    我找到一篇大学的作业 给你好了。但是注没法给你复制进来。或者你留个邮箱 给你发去。这论文是我当年的美国史作业 经不起推敲,呵呵。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bluelove199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化学计算问题解决策略研究论文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种能够通过使用特定仪器和 方法 ,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变化进行检测,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的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生

    家装e站邯郸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初中历史试题评讲课研究论文

    一般情况下,教师着重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忽视了对检测之后的“讲评”工作。具体表现为:即使“讲评”也成了简单的校对答案课,流于形式,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真正

    兜兜兜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