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6

小雨后哒晴天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外科学术交流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独酌邀明月

已采纳

肿瘤防治中心设特诊治疗中心,建立专门的门诊和病区,安排著名的各科专家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诊治,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受到海外各界人士欢迎。十多年来该院先后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肿瘤患者治疗,共七万人次。该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率先在全国同类医院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在病房实现无纸处方,推出电话预约医生看病,磁卡挂号和试行门诊电脑诊病系统,远程会诊服务等新举措,大大方便病人,使候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中心已建起了一幢万平方米楼高25层,可安排病床1000张的医疗科研楼。该楼采用电脑网络智能化管理和全封闭中央空调、轨道物流自动化医疗运输系统,所有设备与国际水平同步,于2002年11月23日落成投入使用,成为亚洲最大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 2007年该中心现有在职职工9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有694人,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92人,中级职称249人;编制床位514张,实际开放900张。年门、急诊量24万人次,年接诊的肿瘤新病例约1万人,占广东省肿瘤新发病例的18%,住院8000人次,均居国内100余家肿瘤专科医院之首。医院为华南地区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患者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该院的肿瘤整体诊治水平及医疗质量有强大的优势。国际上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免疫、基因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手段一应俱全。鼻咽癌诊治水平及5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其它常见肿瘤如头颈肿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淋巴瘤等临床治疗疗效和临床科研水平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该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制订各常见肿瘤综合治疗规范,并根据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及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2010年中心现有职工1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3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其中兼职1名),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97人,在读研究生350余人。肿瘤专科医师和培训医师共70人,一年制肿瘤专科进修生90余人,硕士学位招生专业: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分子医学;博士学位招生专业:肿瘤学、分子医学。中心有病床1072张,收治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门诊量达37万人次,出院万余人次,数量逐年稳步上升。设有内科、放疗科、鼻咽科、头颈科、胸科、乳腺科、结直肠科、胃胰科、肝胆科、泌尿肿瘤外科、神经肿瘤外科、妇科、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中医科、血液肿瘤科、内镜激光科与生物治疗科等专科等。中心为患者施行肿瘤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微创、生物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措施。1998年中心在国内同行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制定与实施单病种综合治疗规范,为每一位患者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肿瘤专科医院发挥自己的特色开辟了一个方向,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同行前来交流学习。中心对各肿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并制定了各大病种的诊治临床路径。2008年8月中心推出八大常见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方便了患者就医,尤其是疑难患者的诊治,为患者带去福音,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好评。 头颈科规模与优势:现设2个病区,72张病床。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7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4人,是国内专业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头颈肿瘤专科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特色与成就:主要诊治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包括:喉癌、甲状腺肿瘤、口腔肿瘤、涎腺肿瘤、鼻腔及副鼻窦肿瘤、鼻咽、口咽和喉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头颈部皮肤肿瘤及脉管瘤、眼肿瘤等。经过多年的改良完善,颈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规范的标准术式,其特色得到国内外学界公认。在多年科研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保全喉功能的喉癌根治性手术及综合治疗,提高了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手术结合化疗及局部立体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的病灶实施救援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口腔肿瘤的治疗方面,在国内率先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方法治疗口底癌及中晚期舌癌,使患者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保全下颌骨及面部外形;开展口腔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及分区性淋巴结清扫研究,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根据统计学多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提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治疗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或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方案;根据多年的资料统计,提出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合理术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颅面联合手术,治疗侵犯颅底、颅内的副鼻窦、或头皮恶性肿瘤。对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术后缺损,采用局部皮瓣。肌皮瓣或游离组织瓣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使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张对局部晚期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在内综合治疗,积极探索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合理治疗。开展化学药物注射疗法治疗头颈部脉管瘤,取得较好疗效。胸科胸科是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外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国较早建立的胸部肿瘤专科。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是华南地区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胸部肿瘤专科。 胸科人才济济,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其中博导1人,硕导6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目前有博士8人,硕士9人(包括在读生)。其中戎铁华教授为博士生导师,食管癌以及肺癌单病种的首席专家,并任中心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名添主任医师是乳腺癌单病种的首席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胸科主要诊断和治疗胸部的良恶性肿瘤,包括肺部肿瘤、食管肿瘤、乳腺肿瘤、纵隔肿瘤、胸膜肿瘤与及胸壁肿瘤。其中包括最为常见的食管癌、肺癌和乳腺癌等。 胸科现设三个病区,拥有病房床位108张。30多年来,全科已开展食管癌手术3000多例、肺癌手术4000多例,乳腺癌手术5000多例,在食管贲门癌、肺癌、乳腺癌、纵膈肿瘤与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39%,其中II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达70%,乳腺癌术后10年生存率65%, 主要癌瘤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医务人员不断吸取、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开展新的手术方式,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我省率先将气管、支气管成型术、肺动脉成型术及左心房部份切除术应用于肺癌的手术治疗,并率先在我省开展治疗食管癌的食管大块切除术、食管剥脱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双肺肿瘤一期切除术、胸壁巨大肿瘤的切除胸壁三文治式重建术、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及乳房重建术、手辅助胸腔镜治疗双肺转移瘤等。食管支架术及气管、支气管支架术和纵隔镜疑难疾病诊断检查术开展例数在全国处领先地位。目前配备有国内最先进的食管超声检查仪。承担国家级、卫生部、省科委、卫生厅科研课题共12项。每年均在国内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15篇以上 。腹科腹科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重要科室之一,有着36年的悠久历史。目前共有医师12人,主任医师和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2名,其中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3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培训来自全国几十个省区的进修医生。腹科主要诊疗的疾病包括:大肠肿瘤、胃肿瘤、乳腺肿瘤、胰腺肿瘤、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睾丸肿瘤和皮肤、骨及软组织肿瘤。我科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大肠癌的诊治居全国先进水平。我们在腹部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同行的肯定。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病人约1000名,绝大多数病人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得到了康复,相当多的病人得到了根治性的治疗而治愈“顽疾”。许多病人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院校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多次被评为“先进文明科室”。我们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成为全国知名的、华南地区主要的腹部肿瘤防治中心之一。现拥有70张住院病床。其中,大肠癌的诊疗水平属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直肠癌Miles术后人工肛的护理。我们于1996年举办省级结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1998年经国家继续教育处批准,举办国家级教育项目: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现已举办第四届,学员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也来自广大的基层医院;既有护理工作者,还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学员反映良好,人数逐年增多,2001年第四届已达50人,但仍有许多医护人员不能被招收而感到遗憾。更加令广大造口者和医护人员为之振奋的是,中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 中山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在我科万德森教授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在院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并成功的培养了第一批的11名学员,他们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持有世界造口师协会颁发的具有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证书。我科历年培养了近千名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造口治疗师,至此逐渐成为我国造口治疗师的培训基地。为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及腹腔种植,科室开展术中肠腔化疗、门静脉5-FU灌注和腹腔化疗;术后门静脉5-FU连续灌注、腹腔化疗泵埋植术等项目。主编《临床肿瘤学》、《社区肿瘤学》;合作主编《肝胆肿瘤学》;参加编写《肝病治疗学》、《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第三分册大肠癌)》;合译《肿瘤外科学》、《癌症化疗:原则与实践》等。主持多个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会议,包括第一届中-澳-纽国际肿瘤会议、历届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论文交流会。肝胆科肝胆科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早在1964年,华南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前身)成立后便致力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是华南地区最早从事肝癌研究的基地,也是中国最早开展肝癌外科治疗的医院之一,多年来一直肩负着该地区的肝癌防治疗研究工作。30多年来取得可喜的成就。先后成立了中山医科大学肝癌研究室、广东省肝癌研究协作组,并设有专科病房,1998年独立形成中山医科大学肝癌研究中心枣肝胆科。是国内唯一家集肝癌的外科、介入、放疗、中医中药等为一体的肝癌治疗专业科室,能为病人选择最优化的单病种治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肝胆科目前拥有专科病床62张,全科共有技术骨干15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有8人,在读研究生4人,博士生1人,博士后1人,还有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25人的肝癌单病种治疗管理小组,负责全院肝癌的收治和制订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已配备有专供肝癌诊断治疗的B超诊断仪2部(配有多种功能的超声探头,可供术前和术中定位诊断),DSA诊断治疗仪一台,美国达隆公司射频治疗仪一台,配合肿瘤医院先进的CT、MRI、放疗机器等先进设备,能为肝病患者做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手术切除的疗效最好,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也不断提高。在八十年代起,我科就开展对肝癌外科手术模式的改进,代替以往的规则性肝切除术,在国内首次对不规则性的肝切除的适应症、技术操作疗效进行全面研究。证实该术式操作简便,尤其是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病人,能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到目前为止,我科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近2000例(是目前国内切除例数最多的三家医院之一),其术后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达到40%,小肝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55%以上,不少病人术后健康生存超过20年。针对肝癌术后复发率高、疗效差的特点,我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利用术后的辅助性介入治疗降低肝癌手术后的复率、提高生存期的研究,并取得国家教委、卫生部科研的基金,证实术后介入治疗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肝癌术后复发高危人群的诊断标准和辅助治疗措施。 我科从1989年开展介入治疗10多年来,已为2000多例肝癌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不少病人获得二期切除的机会,也使很多中晚期肝癌病人的生存期得到延长。1996年起开展在B超引导下的非血管性介入疗法,包括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微波治疗、射频治疗等肝癌的局部治疗,这些新兴的微创技术为肝癌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我科在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为临床进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随着对肝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的外科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难以再提高疗效,如何将外科技术,介入治疗,放疗,中医中药等多种手段综合起来,这正是我科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肝癌的手术与介入治疗对比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攻关课题,初步摸索了一套集外科、介入、放疗、中医等技术为一体的肝癌优化治疗模式,并对肝癌的病理、分子生物学、肝储备功能、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妇科妇科作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多年来,经历几代妇科肿瘤届著名老教授、老专家的不懈努力及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具备娴熟手术操作技能的妇科医师队伍,以其雄厚的临床科研实力,不仅担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而且承担着妇科肿瘤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编医生15,其中高级职称 4 人,副高职称 6 人,中级职称 3 人,住院医师 2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6 人。妇科拥有病床 70 张。医疗与临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常见的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肌瘤等制定了常规的诊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宫颈癌、卵巢癌的诊治及护理水平已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对宫颈癌根治术手术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宫颈癌患者的 5 年生存80%。 多年来,我科的专家在国外及全国各地进行手术交流,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赞誉。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癌瘤之首。彻底的手术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医师除了要掌握妇科的手术技巧外,还需有腹部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基础。该科已有一些具丰富经验的妇科医师能胜任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操作。我科于1964 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和应用卵巢癌的腹腔化疗,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制定出了一系列化疗方案。经我科诊治的Ⅰ期卵巢癌5 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Ⅲ期卵巢癌按计划完成治疗者5年生存率达60% ,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总的 5 年生存率 30-40% 。除手术以外,化学治疗是一大特色。多年来,我们开展了腹腔化疗、腹壁下动脉、闭孔动脉颞浅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等部位插管行局部化疗,结合全身化疗、手术和放疗,明显提高了妇科的晚期癌瘤及复发瘤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科研与学术交流医疗、科研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除了搞好临床工作外,我科还十分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内涵建设。每年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正在承担的课题有:省重点攻关项目“ P53 基因治疗高危宫颈癌的实验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临床意义的研究”、“预测恶性肿瘤化疗药效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省卫生厅基金“逆转卵巢癌耐药性的临床研究”、“肿瘤抑制基因 P53 配合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宫颈癌盆腔复发”,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晚期宫颈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榄香烯诱导宫颈癌 HeLa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粉防己碱联合化疗逆转卵巢癌多药抗药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基金等多项基金。大部分课题的研究方向为近几年妇科肿瘤界研究的热点。还主编了《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癌诊断和治疗》、《外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妇产科新手术学》、《妇科肿瘤学》等著作。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相关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前来讲学。我科的专家曾先后到加拿大、澳洲、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曾成功主办了第四界全国暨国际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和全国妇科肿瘤学习班,扩大了自身的影响。人才梯队与教学已有一支具有良好医疗、科研及教学素质的队伍。承担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等多种教学任务。曾连续两年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卵巢癌学习班。选派中青年骨干前往澳洲、香港等地培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的科研实力。此外,还鼓励中青年医师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将学科发展定向于保持和巩固我科的临床优势,并着力开展一些与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力求使我科的临床科研水平步上新台阶,与国际水平接轨。

174 评论

楼兰芥末姑娘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342 评论

卷毛咕咕

主任叫马永全.以下是153医院肿瘤科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153医院是河南省一所大型综合医院,是济南军区在河南省集医疗、预防、卫生、教学为一体的军队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室由血液病、肿瘤内、外科和入射治疗专业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四部分组成的综合性科室,主要从事血液及肿瘤方面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研究工作,并且承担第四军医大学和济南医专临床教学工作。科室开展床位80余张,固定资产约1300万元人民币,配备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如PDS-01型高强超声聚焦刀、新一代直线加速器、后装机、B超、模拟定位机及介入治疗等设备、有100级的无菌层流病房,与第一军区大学联合 组建的PCR室、基因室、血液及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肿瘤血液科成立以来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59篇,交流论文152篇,曾多次被省军区,分部同、医院评为科研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肿瘤血液科在科主任马永全的带领下,共有医务人员26人,其中主作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5人,技师1人,护理人员12人。2001年聘请了河南省肿瘤医院退休专家李鸿欣主任医师为153医院肿瘤专业技术顾问,肿瘤科名誉主任并长年坐诊。肿瘤血液科在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日益发民壮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新业务,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基因治疗、聚焦热疗,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的手段,参各各肿瘤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介入治疗、自体骨髓移植及某些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的治疗在河南省及中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介入治疗已由原来的主要在肝动脉、支气管动脉、盆腔、骨、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逐渐扩大到全身各部位,并已开展双介入和三介入治疗,如在B超引导下肝病瘤结节内注入化疗药物或无水乙醇后,再开展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共治疗晚期肝癌200余例,一年存活率达57%以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及实体瘤11例,全部成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性紫癜等疾病的治疗都有较深的研究。放射治疗专业在直线加速器放疗的基础上,开展了后装机增强放疗、高压氧及药物增敏放疗措施,尤其超声聚焦治疗更是一各全新的肿瘤治疗手段,明显的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肿瘤外科专业组可开展食道癌、贲门癌、肺癌、纵隔肿瘤、胃肠道肿瘤、头颈部肿瘤、乳腺肿瘤、四肢、软组织肿瘤等手术治疗。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全国肿瘤学术论文集

    第三军医大学综合: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医疗争)4 5中国现代医学南方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7解放军医学8。北京大学医学科学..... 肿

    linximeng52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经典肿瘤科论文模板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淘气lul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肿瘤与营养膳食学术型论文

    下面这几篇都是有关营养的,供参考,参考文献上还有很多,你可以自己去看看,整理,有没有能派上用场的:[题名]:营养[TiMing]:YingYang[关键词]:酪

    好奇的小米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妇科肿瘤论文题目

    妇产科医生守护着女性的健康,迎接每一个小生命的降生,为未来人口的身体质量把好第一关。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产科医师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妇产科医

    上海大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肿瘤介入科论文范文

    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吴伯文 徐爱民 潘泽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年12月第23卷第12期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我国对肝

    佳佳1381706229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