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3

北方小渔
首页 > 学术期刊 > 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紜亦眠观520

已采纳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校本课程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虽是一个外来语,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许多中小学对活动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正式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于是“校本课程”这一术语便由此而逐渐流行于我国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在我国的提出与之在英美等国的出现相比较,虽有一些相似的原因,但也有明显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缘由。所以,我们探讨这个概念的内涵时,须充分反映我国校本课程的特点。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1〕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校本课程的关联性,是指课程计划中的校本课程与同一课程计划中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校本课程只是新课程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但决不能取代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特有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必然要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其关联性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国家课程、一地方课程各自的总体目标具有互补性;第二,校本课程的总课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总课时具有整体性,第三,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辅助性。 校本课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这是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根本特征。首先,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一方面,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而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即为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所以,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复,而是对它们的有力补充。其次,校本课程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是以校长为首的本校教师。第三,校本课程深深植根于学校。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了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机构成的一片沃土。它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的根深深扎在这片沃土里。 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是指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具有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作为育人蓝图和育人媒体的学校课程应适当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然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只提供学生极有限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校本课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当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时,它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种种特别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是逐步增强、分层推进的。

328 评论

Jonathan261

开发中专语文校本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仅供参考) 中专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的职教特色。在开发我校中专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中专语文教材要突出人文性 结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人伦情感和道德观念教育是中专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同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以文章体裁来划分单元结构的模式不同,中专语文教材可以人文意蕴来构建单元模式。因此,在教材的组编过程中,我们从“理想前途”、“尊师尚学”、“开拓创新”、“人伦情感”、“历史逸事”、“自然情韵”、“品格胸襟”、“科技信息”等八个方面来组编教材,并以此作为依据来选编课文。 语文教材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注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材要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负责”。“语文教材一拿到手,就应能立刻闻到中华文化的芳香,学生学了语文课本,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人文底蕴,而且提高了文化气质。”因而在选文上,要增加选文的文化内涵,注意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课文的选编也应突出人文性。这其间我们既选取一些励志进学的名篇,如《劝学》、《师说》,又有一些古代经典,如《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群英会蒋干中计》,还择取一些现代美文,如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马德的《选择》等。这些篇目人文意蕴强,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应重视古诗文的诵读。诵读古诗文,能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加强人文素养。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其修身与治学之所以堪称典范,与其少年时的博闻强识是分不开的。而今商、企、政各界的成功者,除了各有专长外,往往被称道的是他们的人格力量。而坚定的人生信念,扎实的语言表达,审美的情趣,坦荡的心胸……这一切正是从诵读古诗文开始打下“底子”的。让中专生多诵读古诗文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加深他们的人文沉淀,更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会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专语文教材要注重实效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语文报》创刊号题词中写道:“练习作文首先要注意实用。”语言学家张志公也曾指出:“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多练一些实际有用的文章。”中专生学习语文兴趣浓厚与否,关键要看他们能否从所学中受益。 据有关方面调查,中专生甚至大学生在工作中的各种能力相比较,写作能力最低。毕业生最感力不从心的是工作行文。有的毕业生连一封简单的信,一份简单的报告都写不通顺。一些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会写计划,不会写合同,结果给工作带来了很大损失。要改变这种局面,在校本教材的编写时,这成了我们的一个重点,专门安排了两篇应用文,重点讲授求职信、广告、产品说明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经济合同,演讲稿等写作要求,使学生学以致用。 中专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亟待提高的。在毕业面试或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不善言辞而与机遇失之交臂,令人惋惜。这其实与平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点,我们在教材的组编过程中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如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体态语,倾听,应答,即兴发言等。 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是中专生择业就业时体现自身价码的两个重要方面。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 中专语文教材要重视实践性 由于文化基础和能力素质一般,中专生文化课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语文课堂教学是在学生学得疲、教师教得累的困境下支撑着。究其原因,我们过多地注重于语文课的知识性,相对忽视了学生精神和内心需求。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迫切需要树立“学生意识”。“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专语文活动课开展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渴望被人赏识、敢于展现自我是中专生的天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予以充分的理解和鼓励,要经常性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真正担任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材的组编中,应大力倡导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每单元都可安排的针对性的学生活动。在“理想前途”单元可安排“张开理想的翅膀”的演讲比赛。在“尊师尚学”单元可安排“用尊重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在办刊、表演、讨论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增长语文实践能力。或向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让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讨论交流,用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这些都是体现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四、 中专语文教材要体现时代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材,时代性是语文教材的活力所在。“语文课本有别于数理科和技术科课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总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时代性的重要实在不亚于典范性”。语文教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系统。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材内容必须不断地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不断更新”。 中专学校要培养的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代新人,所以要打破语文教材封闭化和凝固化的模式,不断收入一定数量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不仅要入选显示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而且要选择反映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生活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使语文教学贴近时代,增强其开放性。 选文要富有时代气息。作为新时代的打工一族,外出务工和回归创业是他们的必由之路,这需要思想上的引领和意志上的激励,《中国海尔的威力》、《从护士到打工女皇》等篇目就极具有指导意义,因而选编其中。另外科技文单元选择一些《再探苍穹》(神六飞天纪实)、《眼睛与仿生学》与现代生活密切结合和反映现代科技最新成就的文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谙习一些科技热点和焦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实践告诉我们,合理开发利用校本教材,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清楚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对中专生的成长与成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教材的研究

    论文的课题研究怎么写如下: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

    阿拉丁摸神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校本课程开发与传承研究论文

    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 西部地区中小学 民族传统体育 校本课程开发 途径和对策

    浪费粮食的满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篮球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论文

    篮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工作的积极作用

    洋洋捌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体育学科校本教材研究的论文

    关于体育教学的论文 一、对初中体育教学单元的概念的解读,以及其重要意义的阐述 体育教学单元是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单位,它以课为最根本基础。具有连续性、时段性的特点。

    细舆媚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生本校校刊发表论文的利与弊

    评职称时会用到,找工作时人家也会看看的,如果你是在职研究生论文是申硕必须的,总之有益无害。

    KellyYin0816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