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梁天天药学杂志社

梁天天药学杂志社

发布时间:

梁天天药学杂志社

、评价药用植物种质优劣的标准、种的关系等4,。结果和结论:,,种质资源研究特别是种,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加以研究。药物开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旨在防病治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科学事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全球范围“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国内外出现了一个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热。药用植物除被更有效的用作中药材或提供制药原料外,也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饮料、调味剂、香料、化妆品、植物性农药、禽畜用药等诸多新领域。这种令人鼓舞的形势给作为药材生产源头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111“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的“种质资源”通常是就某一具体物种而言的,是包括栽培品种(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特殊遗传材料在内的所有可利用的遗传材料。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作物品种(类型)进行的考察与收集、鉴定与评价、保存和应用以及遗传学基础、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其中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geneticdiversity)研究,是当今种质资源研究的热点[1],是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作物品种的依据,也是研究作物起源、演化的基础。因此,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药用植物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2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是药用植物种质鉴定的基础遗传多样性是种内所有生物个体全部基因和染色体变异的总和。种下的遗传分化即基因或染色体的变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不同结构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如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核型、DNA的碱基差异等,又有生理、生化、生长发育等不同功能上的遗传多样性。人们依据这些变异的大小和遗传关系将种质资源划分成“变种variety”、“变型form”和“化学宗chemicalrace”;或“农家类型landingrace”、“品种variety”“、品系line”等。例如,我国的樟・579・“种质资源”是农业上作物育种学经常使用的术语“,种质germplasm”一词来源于德国著名遗传学家魏斯曼(Weismann)1892年所提出的“种质论”,认为“种质遗传物质,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产生“体质”。“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是泛指一切可用于药物开发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所有药用植物物种的总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资源,1995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已被应用的植物来源的中药有11,118种(包括1,208个种下单位)。狭意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第23卷第10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可划分成主含樟脑的本樟、主含黄油素的油樟和主含芳香樟醇的芳樟等多个化学型,但它们的形状并无区别。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能力进一步区分分类等级以下的种质资源,检测到居群之间甚至个体之间细微的遗传差异,这就为我们更有效的利用种质资源创造了条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发生兴趣,正如分类学家最关心“花结构”变异,农学家最关心“农艺性状”变异一样,药学家更关心“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并以“有效成分tivecomponent”113基础构成了该物种的基因库(genepool),其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已知或未知的有用基因[2],如控制高产、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的基因和控制有效成分代谢途径和代谢速度的基因。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将为评估基因资源的开发前景提供重要信息。众所周知,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代谢酶来调控化合物的合成,最终决定中药的药性和疗效。次生化合物的合成需要相当多的代谢酶(包括同工酶)基因参与,这些基因的遗传变异直接影响药材的功效[3],此外,许许多多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和遗传变异也间接影响药材的成分和功效。目前已有不少调控次生化合物代谢的关键酶基因被研究[4]。例如,苯丙烷类代谢酶系是目前了解最清楚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其中许多酶基因已被克隆。黄酮、木质素、水杨酸等的生物合成都由此途径合成,这个途径的关键酶是本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242羟化酶(CA4H)和42香豆酸CoA连接酶(4CL)[5]。对药用植物优良农艺性状基因的研究也已受到重视。基因的多态性为发现该基因提供了线索[6],在定位这些基因时又要借助更多连锁基因作桥梁,经过连锁分析和染色体行走和跳跃(chromosomalwalkingandjumping)找到目的基因[7,8]。这些都要求对药・580・用植物基因多态性有更多的认识。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人类远未充分利用这些基因资源之前,其载体———种质资源,正面临严重破坏甚至面临丧失的威胁。因此,在健全和有效实施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加速药用植物种质资作。114,要获得好的疗效和经,在引种之前,首先必须在众多遗传资源中筛选出最有用的遗传资源,以便在消耗同等数量物资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对著名的抗癌植物红豆杉Taxus属的种质资源研究表明,世界上本属有11种(含中国4种1变种),种下又有许多地理品种和栽培种,仅欧洲红豆杉.就有不少于40个地理品种,有效成分紫杉醇taxol在树皮中的含量通常仅有。1990年前后美国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在北美栽培品种中筛选出一杂交类型“Hicksii”,含量为,并具有生长迅速等优良性状,于是,这一类型被大规模引种栽培[9]。另一方面,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对濒危药用植物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必须保留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不仅包括遗传变异的高低,也包括遗传变异分布格局,即居群的遗传结构[10]。在引种之前,对该种野生药用植物居群遗传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采样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量化指标,例如,仅取少量地点的材料即可代表绝大部分遗传多样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佳效。采样不当将丢失遗传多样性,丢掉人类尚未认识的宝贵基因,也降低了植物抗逆性。总之,无论是对种质资源进行开发还是保护,都要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比较,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药历史,迄今为止,约有300种常用中药已进行过引种栽培[11,12]。但仍有许多野生药材和列入保护名单的濒危药用植物[15]有待引种,一些存在问题的品种也面临重新引种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第23卷第10期的任务,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115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是育种的基础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对药材生产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许多疗效优异的“道地药材”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功于“地方品种”的作用。“高含量育种”是药用植物育种的主要目的和特色。任何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都是在原有的植物资源基础上通过选择、杂交、回交、诱变等方法修饰、加工、改良后培育出来的。例如,近年由对人参的天然变异类型“化后得到的。,再。由此可见,占有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育种上突破性的成就取决于关键基因的发现和利用。另一方面,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特别是分子多态性的研究是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的定位和分离及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AS)应用的基础[14]。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已具有初步基础,许多药材如薄荷、红花、枸杞、地黄、贝母、山药、玉竹、桔梗、菘蓝、大麻、银杏、薏苡、石斛、益母草、金银花、杜仲、番红花等已形成地方优良品种。但更多的药材正面临艰巨的育种任务,同时也需要加速引进育种学新技术。这些方面都要求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要加速进行。2DNA指纹技术在种资源研究中的应用DNA指纹(DNAfingerprinting)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组可以检测出大量DNA位点差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因它们的电泳谱带类似人的指纹图形而得名,这些技术包括RAPD[17,18],AFLP[19],PCR2RFLP,DNA探针杂交[20],小卫星(minisatellite)[21],微卫星指纹分析等。这一方法的建立是植物资源学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在种质资源研究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11在药材种质鉴定上的应用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是以药材表型特征为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第23卷第10期[22][15,16]基础的鉴别方法,包括形态组织比较和化学成分分析。然而,常规方法对一些疑难种、易混种的鉴定往往很难得出正确有效的结论。90年代以来一种以药材DNA分子标记特征为鉴定指标的新兴技术———药材DNA指纹鉴定技术的出现,[23,24]。,排除。DNA。212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上的应用对药材种质资源尤其是多年生药用植物进行遗传分析在以往是很困难的,例如,采用经典遗传学中的子代分析法比较野生人参与栽培人参的遗传性状差异至少要花9年时间,这使得人们对繁殖周期较长的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望而却步。90年代RAPD的发明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山参等多年生药用植物的遗传背景提供了有力的新工具,这一简便、快捷的先进技术第一次使我们仅用少量干燥材料即可直接比较不同种质遗传物质DNA的细微差异,分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获得丰富的遗传信息。213在其它方面的应用通过对许多DNA指纹图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计算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从而给出品种之间的聚类关系图,并进一步研究品种的起源、进化问题。此外,DNA指纹图也是药用植物构建遗传图谱的重要工具,遗传图谱是植物基因的档案,对育种工作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总之,DNA指纹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说明,DNA指纹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蓬勃的向前发展。3参考文献1懂玉琛.生物多样性及作物遗传多样性检测.作物品种资(下转第600页)・581・挥发油含量测定.山东医药工业,1988;(3):319陈翠萍,沙明,杨松松.朝鲜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在不同采15郭亚健,崔玉萍,周静,等.不同采收期枸骨叶中熊果酸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59116汪新能,李锋,蒋汉明.罗汉果果实生长发育与内含物变收期的含量变化.中国中药杂志,1996;21(2):8610彭强,刘汉兰,周大卫.黄连不同生长期小檗碱含量的变化的研究.广西植物,1990;10(3):22317冯全民,成树春,徐永厚,等.草麻黄的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化.中药材,1989;12(2):711范崔生,王汉章,褚小兰,等.中药采收鉴别应用全书.南积累动态.中药材,1997;20(8):37918梁天天,马全民,卢银仙,等..中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19212朱兆仪,王晓光.桂皮类药材的资源与质量研究.中国中药材,1997;20(8):38119林励,,,等.药杂志,1992;17(7):38713王桂英.肉桂不同叶芽不同部位树皮的质量分析.中草.:22()20,宋洪涛,.药,1992;23(11):59414钟凤林,陈和荣,陈敏.青蒿最佳采收时期、采收部位和干.;28(5):258燥方法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7;22(7):4051997211220收稿(上接第源,1995;(3):12赵微平.植物基因组:构建、表达和调节.北京:首都师范大199414刘旭.遗传标记和遗传图谱构建.作物品种资源,1997;(3):291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药用植学出版社,丘德有.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植物物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6庄文庆.药用植物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7WilliamsJG,KubelikAR,LivakKJ,;18:653118WelshJ,;18:721319PleterVos,ReneHogers,MarjoBleeker,;23(21):440720刘树俊.DNA指纹技术中所用的探针及其发展.遗传,1993;(1):(SSRs);91:;9:55323黄璐琦.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中国中药科学综论.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205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36孟祥文,李璞.AP2PCR技术及其应用.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5;18(3):1177潘星华,傅继粱.基因狩猎:功能克隆、定位克隆和表型克隆.自然杂志,1997;18(2):808郭保宏.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植物基因定位和检测.作物品种资源,1996;(1):299陈毓亨,程克棣.近年来国外紫杉醇资源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4;21(1):3610AHDMTClegg,ALKahlerandBSWeir(eds).马小军,陈震.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与展望.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39812马小军.国外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作物品种资源,1989;(3):4013肖培根,陈鹭声,汤以佳,等.中国药用植物多样性的保杂志,1995;20(11):64324马小军.PCR技术及其应用.植物杂志,1996;(5):30护.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1998202223收稿・600・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第23卷第10期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相关的范文02-23 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申请单位:XXXXXXXXXXXXX 地 址:XXXXXXXXXXXXXX 邮政编码:XXXX 联 系 人:XXXXXXXXXXX 电 话:XXXXXXXXXX 传 真:XXXXXXXXXX 申报日期:2011年10月26日 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 ...12-04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58 2008年第1期宁夏农林科技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 刘月梅1,白小安2 (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市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716000) 摘要: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良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单倍体和多倍体培养.离子束技术.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基因工程等.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建立种质保存基因库,保存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也是一 ...05-24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利用专稿 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利用 肖培根 1* , 陈士林, 张本刚, 魏建和, 4 1 1 111 周庆年, 缪剑华, 3 3 2 陈伟平, 张昭, 杨世林, 李学兰 (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 2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 广西 南宁 530023; 3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云南 景洪 666100; 4 ...01-07 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战略摘 要:简述了保护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全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设想,包括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平台结构.三大体系建设及八大重点任务. 关键词:生物资源;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 ...07-14 _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 (10): 1003–1011 doi: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王锦楠1* 陈进福2* 陈武生2 周新洋3 许 东1 李际红1** 亓 晓1 1 2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 ...04-29 莱芜水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摘要: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莱芜市范围内栽培水生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水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生境特点.结果表明:莱芜水生观赏植物共计38科94种:从中筛选出了千屈菜.菖蒲.灯芯草.水鳖.水葱.荇菜.槐叶萍.苹.满江红.黑三棱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的优良植物资源.建议对湿地植物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水生观赏植物:湿地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 ...07-19 进化生物学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由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的统一体.即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的复合体. 组成部分: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环境) 有机联系:物质流和能量流 群落 community 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 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生 ...03-23 农业高新技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农业高新技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1. 绪论---农业发展与高新技术 绿色革命 ⏹ 20世纪60年代,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和设在墨西哥的国际玉米 小麦改良中心,育成矮杆(半矮杆)高产水稻和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推广应用,并配合灌溉.施肥技术的改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以推广良种(矮杆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进步,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矮杆育种). ...05-12 1--绪论-1药用植物栽培学 本章小结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 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实施GAP 目的 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 绪 论 中药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菌物及矿物药材,其中药用植物为其主要来源. 药用植物栽培在保证药材供应.满足中医临床和中药制药企业用药的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一.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 药用植 ...06-03 大学课程论文格式及要求 (1)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课程名称:论文名称:学 生:学 号:班 级: 课程论文 园林植物培育学 园林植物培育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刘逸 20126227 园林12-6 年 6月10日 2015 <遗传学>课程论文要求 一.题目:自拟,但必须围绕xxx 方面的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二.内容范围: (1)遗传学最新研究前沿进展 (2)遗传学在某领域的应用等 (3)遗传病现状分析 .治 ...

中国应用药学杂志社梁天天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期刊一般的审稿周期在1-3个月,这个时间算是比较晚但还在审稿周期内,如果比较着急可以电话联系该杂志社,提交个人信息询问审稿情况。

没有,不过据了解,费用很高的,3000-5000吧。

是的!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7年版;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中国针灸 5、中成药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 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辽宁中医杂志 16、时珍国医国药 17、中医杂志 18、新中医 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中国天然药物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中国抗生素杂志 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华西药学杂志

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梁天天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期刊一般的审稿周期在1-3个月,这个时间算是比较晚但还在审稿周期内,如果比较着急可以电话联系该杂志社,提交个人信息询问审稿情况。

没有,不过据了解,费用很高的,3000-5000吧。

1.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脑、苯甲醛、?-榄香烯等,还含?-谷甾醇、左旋麻黄碱、胆碱等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链淀粉等。2.药理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3.临床研究:半夏现代临床还用单用或配伍他药治诸多疾病,如半夏配生姜、茯苓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1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消失,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6);生半夏,加陈醋、温开水调匀,敷患处,治疗颈部淋巴结炎30例,效果满意(时珍国药研究,1991,1:36);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过滤,口服,治疗慢性咽炎564例,治愈342例,好转170例,无效52例(现代应用药学,1993,2:25);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鸡子清,搅匀,徐徐含咽,1日1剂。治疗痰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33例,服药2~3天痊愈(中国中药杂志,1992,3:142);另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对急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黑龙江中医药,1990,4:39)。另有报道以生半夏配生姜煎液口服,预防脑CT增强扫描副作用800例,结果副作用明显减少,且止吐效果达

不是的,没有这个说法。我投过,需要审稿费和版面费,审稿费50元,版面费一般1500~2000元。没你说的那么高。他们有投稿网站的:,联系方式啥的都有,可以自己问问。

天水梁宏展医学杂志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自建县以来,先后有过多位县长,以下是正宁县历届县长名单:1. 孟祥云:1950年至1952年,曾任正宁县县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政治家,为正宁县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 张子忠:1952年至1957年,曾任正宁县县长,是一位勤政廉洁的干部,为正宁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 刘元春:1957年至1966年,曾任正宁县县长,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为正宁县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 李维康:1966年至1977年,曾任正宁县县长,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为正宁县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5. 高建新:1977年至1993年,曾任正宁县县长,是一位勤政廉洁、开明进取的干部,为正宁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6. 李勇:1993年至2001年,曾任正宁县县长,是一位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为正宁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7. 方国忠:2001年至2010年,曾任正宁县县长,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管理者,为正宁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8. 王维山:2010年至今,担任正宁县县长,是一位勤政廉洁、开明进取的干部,致力于推动正宁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1. 郭沛然(1949年-1952年):郭沛然是正宁县的第一任县长,任期为3年。2. 王汝昂(1952年-1954年):王汝昂在郭沛然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2年。3. 王尚礼(1954年-1956年):王尚礼是正宁县的第三任县长,担任2年。4. 马翔(1956年-1963年):马翔是正宁县的第四任县长,任期长达7年。5. 高绪勇(1963年-1967年):高绪勇在马翔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4年。6. 沈宗悦(1970年-1972年):沈宗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2年。7. 崔其儒(1978年-1984年):崔其儒是正宁县的第七任县长,担任6年。8. 王洪波(1984年-1993年):王洪波是正宁县的第八任县长,任期长达9年。9. 张建华(1993年-1996年):张建华在王洪波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3年。10. 梁宏民(1996年-2001年):梁宏民是正宁县的第十任县长,担任5年。11. 王云(2001年-2005年):王云在梁宏民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4年。12. 王宏志(2005年-2011年):王宏志是正宁县的第十二任县长,任期长达6年。13. 高卫东(2011年-2014年):高卫东在王宏志之后担任正宁县县长,任期为3年。14. 张红梅(2014年-2020年):张红梅是正宁县的第十四任县长,担任6年。15. 贾鹏(2020年至今):贾鹏是正宁县的现任县长,任期正在进行中。

以下是正宁县历届县长名单:1. 刘仁祥:1950年担任正宁县长,1949年到1951年任陇东地区特委书记。解放后他回到青海省担任领导岗位。2. 刘颂平:1951年担任正宁县县长,曾经任职在陇东军区。3. 王绍荪:1964年正宁县委员会任组织部长,曾先后担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务。在他的带领下,正宁县大力发展农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力。4. 薛荣英:1983年担任正宁县县长,他任职期间,加强了正宁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带领正宁县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5. 王增荣:1992年出任正宁县县长,他一直拥有着深厚的农业背景,曾担任陇南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正宁县委书记等职务。以上是正宁县历届县长名单,每位县长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正宁县在政治、经济、农业等方面的发展。他们的带领下,正宁县在不断发展进步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津药学杂志社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3 中华血液学杂志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26 中华肾脏病杂志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 中华外科杂志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38 中华创伤杂志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44 中华神经科杂志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47 中华眼科杂志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 药学学报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52 中国药学杂志53 药物分析杂志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中国知网输入"医保" "统计"两个关键词,查找所有有关这两个主题的文章,结果有72个,除去硕士论文,应该有许多杂志都是适合发表文章的,比如"中国医院管理","中国药房","中国药业"等 1 三所医院医保住院患者医疗质量评价研究 李风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04-01 硕士 1 198 198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研究 顾亚明 浙江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454 574 3 医保与非医保住院患者使用药品分析及相关政策研究 李晓康 第四军医大学 2004-05-01 硕士 0 145 127 4 医保与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樊世斌 第四军医大学 2001-05-01 博士 2 277 216 5 手术科室医保与自费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性分析 孟志新 山东大学 2007-11-08 硕士 0 1 0 6 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禹强; 王永堂; 包杰; 胡建东 中国医院管理 2008-03-05 期刊 0 25 38 7 北京市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灯盏细辛、灯盏花素注射剂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高晨; 赵志刚; 徐春敏; 王汝龙; 李大魁; 薛立宁; 贾方红; 严静敏; 高淑艳; 梅娜; 辛艳如; 杨京艳; 陈放; 赵京春; 牛金苹; 张彦文; 张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03-30 期刊 0 48 38 8 中国铁路系统职工医疗保险调查研究 高歌; 艾自胜; 陈永强; 郑益川; 崔岩; 梁渤洲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05-30 期刊 0 14 14 9 我院“医保”药品临床应用趋势与经济学价值 吴英梅; 邓海洋 中国药房 2008-06-20 期刊 0 0 0 10 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脑梗死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比较 张茹; 孙希美 社区医学杂志 2006-12-10 期刊 0 39 32 11 2003—2005年我院门诊医保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 苟静玲; 马丽娟 中国药业 2006-08-20 期刊 1 15 19 12 北京市医疗保险住院患者康莱特注射液用药情况的调研与分析 白波; 常明; 李宏; 王景红; 张昕; 沈素; 张卫东; 王汝龙; 李大魁; 薛立宁; 贾方红; 严静敏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6-11-30 期刊 1 17 24 13 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与医保支付费用的比较 刘皈阳; 郭代红; 尹红; 郭绍来; 付效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04-18 期刊 0 27 25 14 深圳市劳务工门诊常见病及用药情况分析 邹蔼珍; 张灼赞; 赖荫光 中国药房 2007-07-20 期刊 0 34 22 15 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住院病例医疗费用的比较分析 张音; 廖晓斌; 刘辉; 上官静; 谢文新 中国医院统计 2003-03-25 期刊 18 78 83 16 我院2003年医保类中成药使用状况分析 李向荣; 马晓鹂; 陈朝明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10-25 期刊 0 18 18 17 申请企业医保补助人员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 乔晶; 高晓虹; 李晓枫; 王晨; 邹飒枫 中国公共卫生 2007-12-15 期刊 0 10 12 18 67例肝脏疾病基本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分析 姜浩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6-02-18 期刊 2 32 34 19 劳动保障统计工作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韩丽萍 内蒙古统计 2007-03-06 期刊 0 9 9 20 72例享受大额医疗保险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分析 田海; 吕云鲜 医药导报 2005-10-25 期刊 0 56 58 21 新医疗价格对3个病种医保住院费用的影响 佟黎莉; 任苒 中国医院管理 2005-05-01 期刊 2 49 42 22 住院医疗保险患者的医疗费用分析 陈琳; 杨宝林; 刘玉秀; 聂梅梅; 易学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3-10-20 期刊 23 77 81 23 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前后门诊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范毅 天津药学 2003-08-28 期刊 0 4 8 24 医保对定点医院的宏观监督中统计分析的应用 王芳; 张亚林; 程茂金; 袁鹰; 吴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10-28 期刊 0 13 13 25 医保对定点医院的宏观监督中统计分析的应用 王芳; 张亚林; 程茂金; 袁鹰; 吴楠 卫生软科学 2002-08-30 期刊 4 20 25 26 中青创业有限公司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 中国社会保障 1997-09-08 期刊 0 5 0 27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下的医保基金平衡测试及对策分析 宇文佳子; 温小霓 医学与社会 2008-03-15 期刊 0 30 51 28 我院部分国产药与进口(合资)药使用情况简析 葛悦; 朱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11-18 期刊 0 22 22 29 2750张医保中成药处方分析 周忻 中国药业 2007-10-20 期刊 0 34 32 30 “医保”改革加重医院负担现象不容忽视 陈晓华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2-11-20 期刊 0 0 0 31 医保病人住院综合信息查询统计系统 林济南; 陈立新; 尚建松 医疗卫生装备 2006-12-15 期刊 2 25 36 32 北京天坛医院200例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调查 高晨; 贾颖; 徐春敏; 李恬; 程晓爽; 王莉文; 赵志刚 首都医药 2008-01-15 期刊 0 58 46 33 浅议质量保证金系数的计算 王京意; 李烽; 李英 中国卫生经济 2004-12-05 期刊 0 11 13 34 Excel在少儿单病种统计中的应用 吴敏芳; 康宏庄 临床儿科杂志 1999-06-15 期刊 1 9 7 35 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疾病谱及患者就医取向的研究 董芬 浙江大学 2006-05-01 硕士 0 81 80 36 申请企业医保补助人员三种慢性病体检结果的分析 辛颖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5-01 硕士 0 21 15 37 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计算机管理系统 南京伊康计算机工程公司 2002-01-01 科技成果 0 0 0 38 出口蜂王浆的药物残留现状及其对策 周萍; 章征天; 钱志明; 孙建芳; 胡福良 蜜蜂杂志 2007-04-05 期刊 1 26 27 39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苟静玲; 张明华; 宦定才; 李秀勤 中国药房 2007-03-10 期刊 1 39 36 40 二级医疗机构医保转诊病人的择医分析 陈俊; 李向 中国医院 2007-09-01 期刊 0 4 5 41 2002年~2006年福州医保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分析 陈纯; 林瑾文 海峡药学 2007-11-15 期刊 0 19 24 42 医疗保险病人管理系统及应用 郭正杰; 匡平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08-05-15 期刊 0 7 10 43 太原市医保定点医院药品及检查项目情况的调查分析 郭巍伟; 高艳琴; 武忠诚; 陈显久 实用预防医学 2005-10-25 期刊 0 11 11 44 10万元以上医疗保险住院病例医疗费用分析 罗仁夏 中国卫生资源 2005-11-20 期刊 0 51 50 45 医疗保险体制下医疗费用上升分析及对策 吴娟 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 2002-11-15 期刊 0 0 0 46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从数字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 李欣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10-15 期刊 4 103 103 47 国产与合资药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杨樟卫; 胡晋红; 郭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12-25 期刊 1 38 54 48 从相关费用分析看我国的医疗保障状况 胡小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12-28 期刊 5 175 182 49 公务员,走在健康的边缘 张劲妮 就业与保障 2005-01-15 期刊 0 5 6 50 广西电力有限公司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及应用前景 傅光虹 广西电业 2003-03-21 期刊 0 12 14 51 67例大额住院病例费用分析 陈储; 高海燕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7-10-28 期刊 0 20 26 52 数字 中国药店 2008-02-15 期刊 0 0 3 53 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应用调查问卷分析及医保患者临床用药建议 高晨; 贾颖; 赵志刚; 王汝龙; 李大魁; 薛立宁; 贾方红; 严静敏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8-01-15 期刊 0 28 28 54 明确目标 强化责任 全面完成各项经办工作任务 天津社会保险 2007-03-20 期刊 0 0 1 55 欢迎参加天然药物、保健食品国际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培训团访问日本、韩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02-28 期刊 0 23 10 56 医保改革中处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郭月巧; 李清; 张永波; 唐勇 社区医学杂志 2003-02-28 期刊 0 10 11 57 欢迎参加天然药物、保健食品国际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培训团访问日本、韩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12-15 期刊 0 2 0 58 认识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 国际木业 2004-07-25 期刊 0 0 0 59 从医院医保药品使用分析“看病贵” 李昊昱; 李安明; 王强; 王瑞 中国医院统计 2008-03-25 期刊 0 40 30 60 我院门诊特保处方中抗高血压药使用分析 苏彩秀 海峡药学 2006-02-28 期刊 0 22 25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 复旦学报.医学版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广东医学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 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 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 环境与健康杂志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 中国卫生统计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 中国妇幼保健23. 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 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 解剖学报5. 中国免疫学杂志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 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 现代免疫学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 中国急救医学 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 中华内科杂志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 中华血液学杂志6. 中华肝脏病杂志7. 中华消化杂志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 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11. 中华麻醉学杂志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1.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 临床儿科杂志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4. 中华核医学杂志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替硝唑可经口、静脉、直肠及阴道给药,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全身,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临床常用于厌氧菌和原生动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随着本品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不良反应报道也增多,本文对替硝唑不良反应作一简介。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替硝唑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有口腔金属味、恶心、胃痛、厌食、呕吐、腹泻、肝脏功能损害等[1]。胃肠道反应替硝唑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20-35%。报道在可评价的1030例病例,仅用替硝唑抗感染治疗的1003例,病种为冠周炎、牙周炎。服用方法均为qd,首日2g,以后1g/d共3d。结果:约1/3病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49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2]。口服替硝唑制剂消化道不良反应出现较快,王莉等报道一患者因牙周炎口服替硝唑片1 g,服药后约30min时开始出现胃部不适、剧烈呕吐,难受如针刺、牵拉,并伴有严重的头昏、眩晕,2小时后呕吐缓解,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3]。肝功能损害刘杏琴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55a,因牙周炎服用替硝唑1g/d,5d后口腔感觉有金属味,厌食,腹泻量少,尿少色黄,并伴有进行性加重头晕头痛。经生化全套检查诊断为药物性肝功能损害[4]。2.过敏反应替硝唑引起过敏反应屡有报道,主要有皮肤症状、过敏性休克,也有报道替硝唑导致过敏性哮鸣。过敏性皮肤症状替硝唑引起过敏性皮肤症状时,可致皮肤组织水肿、渗出、分泌物增多,出现皮痒、皮红、皮疹,如斑丘疹、荨麻疹、麻疹样型药疹[5]、固定性药疹。汤风英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替硝唑400 mg,次日患者颈部、胸部、四肢瘙痒,出现散布性红色斑丘疹,停用替硝唑,并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皮疹始消退[6]。另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霉菌性阴道炎,口服替硝唑片1 g,其后患者颈部、四肢出现红色丘疹,次日皮疹出现在全身,瘙痒难忍。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患者3d后方痊愈[7]。季明兰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患子宫多发性肌瘤伴妊娠2mo行子宫全切术,术后脉滴注替硝唑,当日即有轻度瘙痒感,但未注意。术后第10d使用替硝唑时原部位又发生瘙痒,出现类圆形紫红色斑块,虽压而不退色。肌注异丙嗪后上述症状消失。第2d再经脉滴注替硝唑,在原有部位又出现相同症状,经皮肤科会诊确认为替硝唑引起的“固定性药疹”[8]。过敏性休克杨玉等报道1女性阴道炎患者31a,无药物过敏史。口服替硝唑片,2次/d。第1次服药后约,皮肤瘙痒、恶心,全身出现迅速扩大融合并形成大片的红色丘疹,视物模糊。急诊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神志模糊,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异丙嗪等药物,约15min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好转,神志转清,皮疹逐渐消退[9]。本例患者服用替硝唑片时并未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经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好转,应判定为替硝唑片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余春玉也报道了1例女性患者,因阴道滴虫病,首次顿服替硝唑2 g,15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抢救20分钟后症状好转[10]。冯丽霞等报道1例男性牙周肿痛患者,口服替硝唑3片后,全身即出现荨麻疹,瘙痒,压之退色,融合成片,约3min后口唇紫绀,面色苍白,言语低微,全身无力。血压10/4 kPa,脉搏97次/min,经抗过敏休克药物治疗,5min钟后症状好转,血压16/ kPa,皮疹消退,紫绀消色[11]。某些药物过敏时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甚至由于全身血容量骤降而致过敏休克[12]。以上3例替硝唑引起的过敏休克,均见到过敏性皮肤症状,说明替硝唑引起过敏时微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过敏性哮鸣周立春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56a,因牙周炎服用替硝唑2g,1h后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听诊两肺有湿罗音、哮鸣音,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用沙丁胺醇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停用替硝唑,上述症状未再复发[13]。3.神经、精神反应硝唑引起的神经、精神反应主要是精神分裂症样反应和神经肌肉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样反应文献指出,替硝唑剂量大、疗程长时,可引起癫痫样发作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其它毒性[14], 患者出现精神障碍、谵妄,多语,幻视、幻觉及行为异常[15,16]。既往报道病例,在常规应用口服替硝唑2~3d后发生精神症状,停药2~3d后精神症状消失。何安萍等报道替硝唑注射液引起精神症状3例(女2男1),患者用药后的7~12d,出现精神症状,如:啼哭、幻觉、寡言、拒食、咀嚼棉絮、谵妄、多语、幻视、行为异常等,于停药后2~3d症状消失[17]。神经肌肉综合征刘晓梅等报道1例男患者40a,患胃炎伴局灶糜烂(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炎,口服枸橼酸铋钾、莫沙必利、静脉滴注替硝唑注射液,3d后患者胃部疼痛减轻。第4d替硝唑注射液静滴结束后约3h患者双下肢肌肉发热、疼痛,肌无力,且症状逐渐加重,软瘫不能行走,同时皮肤呈现散在暗红色斑丘疹。体检肌酸激酶升高后电解质正常,考虑不良反应症状可能与替硝唑关,即停用可疑药物替硝唑,维持其它口服药。次日,双下肢肌肉发热减轻,末见新药疹出现。3d后体温正常、皮疹消失,肌肉疼痛减轻;5d后疼痛消失,可自行下地行走;7d后痊愈。该患者无药物过敏史,出现肌痛、软瘫症状,体检可排除低钾引起的肌无力,停用物替硝唑后,不良反应症状减轻、消失,故判断此不良反应症状系替硝唑所致[18]。魏建平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60a,拔牙后预防感染口服替硝唑,半天后全身疼痛,右侧肢体尤明显,且症状逐步加重,剧痛难忍。经氟美松静脉注射、异丙嗪肌肉注射、消炎痛肛门给药等处理1d后疼痛消失。患者1wk前曾服用替硝唑4片,数小时后也出现类似症状,程度稍轻可忍受,此次再服用替硝唑引起全身剧痛,故判断是替硝唑所致的不良反应[19]。4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付洪珍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64a,因阴囊炎行会阴部肿物切开引流术,术前血常规白细胞×109/L。术后抗感染治疗给予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bid。用药后第6d、第8d血常规白细胞约×109/L,第16d后白细胞为×109/L,怀疑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即停用替硝唑,并用升白细胞药物治疗,6天后白细胞升为×109/L,逐渐恢复正常[20]。粒细胞缺乏寿建平等报道了1例男性患者71a,因反复干咳、盗汗、乏力1 mo入院,诊断:右上肺浸润型结核,进展期;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给予氧氟沙星、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四联抗痨。后因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急性发作,加替硝唑% 200mL静脉滴注,4d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使用抗痨药物治疗期间,血常规正常,故考虑替硝唑致粒细胞缺乏[21]。片状出血巢勤华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扁桃体炎61a,医生给予乙酰螺旋霉素片 g,tid,po;替硝唑胶囊 g,bid,po。4d后炎症消退,但患者双膝以下及前臂出现对称性点状出血,逐渐发展成片状出血,胸腹部、背部出现不规则点状出血,皮肤无瘙痒等其他不适反应,停药数天后片状出血及点状出血自然消失。患者以往有呼吸道感染时也常服用乙酰螺旋霉素均未发生上述现象,故认为片状出血及点状出血与口服替硝唑有关[22]。5继发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吴亚娟等对60例已婚妇女随机分为盐酸克林霉素栓(A)组30例,替硝唑栓(B)组30例。两组分别于睡前将1粒栓剂塞入阴道,qd,7d一疗程。结果:治愈率A、B组分别为%和90%。不良反应A组产生白色念珠菌病1例(%),B组为4例(%)[26]。口腔溃疡邵寅报道1例男性患者28a,因牙周炎服用替硝唑胶囊,次,2次/d,首剂量。服药后12h感觉口腔不适;24h后口腔溃烂,疼痛,溃烂表面粘膜可被添下,并伴金属苦味; 48h后,咀嚼、吞咽更疼痛、困难,服流质食物。后停用替硝唑胶囊,并含服维生素C,症状始减轻[27]。药物性口炎周民战等报道1例男性牙周炎患者53a,首次口服替硝唑片,约2h后自觉口腔不适,唇粘膜出现红色丘疹及水疱,迅速漫延到整个口腔粘膜,出现糜烂、溃疡。询问病史,患者未服用其他药物及可能引起致敏的食物,诊断为药物性口炎[28]。6其他戒酒硫样(双硫醒样)反应病人应用替硝唑时饮酒或接受含乙醇的其他药物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戒酒硫样反应[23]。正常情况下乙醇在体内肝脏乙醇脱氢酶作用下代谢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代谢生成乙酰辅酶A和乙酸,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病人应用替硝唑后,肝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体内的乙醛蓄积中毒,乙醛蓄积和中毒引起的症候群称为戒酒硫样反应[24]。戒酒硫样反应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一般持续。由于乙醛脱氢酶活性被药物抑制后,常需5-7d天才能恢复,故停服上述药物5-7内饮酒,也可发生戒酒硫样反应[25]。血压升高楼建国报道1例女性患者52a,有高血压病史,经用降压药物血压稳定在左右。因牙周炎服用替硝唑2g,感到头痛、头晕,血压达,可排除诱发其他因素(药物、食物),认为高血压病人应慎用替硝唑[29]。顽固呃逆党大胜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47a,因右舌下腺囊肿入院治疗。术后给予替硝唑注射液 g每日一次静滴,同时给予头孢哌酮钠 g每日2次静滴。术后第二天输替硝唑注射液后开始出现呃逆,起初较轻,后渐严重,3d中顽固性呃逆几乎未曾停止。采用深呼吸、屏气、刺激咽后壁等方法均无效,后停用替硝唑注射液,其余药物照常使用,停药24 h后呃逆自然缓解、停止[30]。急性肺水肿孙维平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29a,因持续性腹痛加重入院,腹部B超:双侧卵巢有囊实性包块,行剖腹探查术。术中静滴替硝唑20 mL时,患者出现烦燥不安,呼吸困难,即停用替硝唑,静注地塞米松10 mg,症状缓解。续行手术,于关腹前用替硝唑100 mL冲洗腹腔,病人再现上述症状,并伴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两肺满布中水泡音。判断系患者替硝唑过敏而致急性肺水肿,即吸出腹腔内替硝唑,静注地塞米松等药物,手术台调整头高脚低位,病情有所好转,再给予吗啡、酚妥拉明等药物,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手术后11d痊愈出院[31]。参考文献1.田维荣,孙华君.替硝唑的不良反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2(增刊):314~3172.史宗道,温玉明,易新诠等. 国产替硝唑片剂的不良反应[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2):114~1153.王莉,何绥平.替硝唑致不良反应1例[J].中国新药杂志,1995;4(2):454.刘杏琴,欧阳军.中西医结合诊治替硝唑致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4):1085.陈岚,李慎秋. 替硝唑引起麻疹样型药疹1例[J]. 医药导报,2000,19(1):786.汤风英.替硝唑致全身皮疹1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7;14(4):607.金钊,李荣,张承远.替硝唑致过敏反应1例[J].哈尔宾医科大学学报,1998;32(5):347-3488.季明兰.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引起固定性药疹1例[J].河北医药,2002,24(12):9529、杨玉、邹英华.替硝唑片致过敏性休克[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2310.余春玉.替硝唑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8):35611.冯丽霞,孙蒸京,赵秀英.口服替硝唑致过敏性休克[J].首都医药,1998;5(8):2812.张宪安.实用药源病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12513.周立春,孙树翠.口服替硝唑致过敏性哮鸣1例[J].中国药业,1999,8(8):1814. 刘松青,唐先哲,陈勇川. 替硝唑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重庆医学. 1996,25(3): 138~14015.彭良军. 口服替硝唑致精神障碍3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9,8(3):18816.刁明强,彭治忠,汪鹏荣等. 临床应用硝基咪唑类药物致精神障碍2例[J].四川医学, 2000,21(5):46717.何安萍、邓云兰.替硝唑注射液引起精神症状3例[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2):13018.刘晓梅,黄永可,刘海燕.替硝唑致双下肢软瘫[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6):409~41019.魏建平,XX.替硝唑引起全身剧痛1例.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1):920.付洪珍,许桂珍,高伟.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致白细胞减少1例[J].天津药学,1998;10(3):7921.寿建平,王浙萌.替硝唑致粒细胞缺乏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8122.巢勤华,张云峰. 替硝唑致片状出血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3):164~16523.徐永昭.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病新药——替硝唑.辽宁医学杂志, 1995,9(2)L: 108~10924.张宪安.实用药源病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10525.王立克,王金锋,钱瑞黄.静滴头孢哌酮及停药后饮酒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4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2):16726.吴亚娟;郑彩虹;邹平等.盐酸克林霉素栓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8): 495~49627.邵寅,严丽华,廖秋霞.替硝唑致口腔溃疡1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2(3):15728.周民战,刘玉芳. 替硝唑药物性口炎1例报告[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15(1):629.楼建国.替硝唑致血压升高2例[J].浙江医学,1997;19(3):14730.党大胜,林建华.替硝唑注射液致顽固呃逆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2(5):275-27631.孙维平,孙东. 手术中应用替硝唑致急性肺水肿1例报告[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2):101

  • 索引序列
  • 梁天天药学杂志社
  • 中国应用药学杂志社梁天天
  • 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梁天天
  • 天水梁宏展医学杂志
  • 天津药学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