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86

nanahara0125
首页 > 论文发表 > 高姓院士发表新冠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乐糖糖K

已采纳

2020年6月,中国新冠肺炎病理团队在权威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题为“Autopsy of COVID-19 victim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由卞修武院士的团队及新冠肺炎病理团队对91名新冠肺炎害者进行了病理检查和诊断。此次发表的论文是对91例新冠肺炎患者尸检病理结果总结。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会影响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急性损伤。例如,食道,胃和肠粘膜上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剥落;睾丸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生精细胞减少和损伤;脑充血和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和缺血性改变;肝脏显示出肝细胞变性,斑点坏死;肾脏表现为肾小球充血,节段性增生或坏死,肾小球包膜腔内有蛋白质渗出。

“睾丸出现生精细胞减少,可能会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一位不愿具名的生殖科医生告诉记者,不过,从目前的研究只能说有相关性,两者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尸检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很有可能是出现炎症风暴,才导致多器官损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李豫峰教授提醒,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造成睾丸损伤,感染新冠肺炎的适龄男性,在康复后应进行生育力检查。

此外,该研究团队人员称,从这91例新冠肺炎尸检病理结果发现,新冠病毒颗粒存在于重症老年患者的多个器官中,例如消化道,皮肤和各种体液等。这或许表明新冠存在多种病毒传播途径。

上述那位生殖科医生告诉记者,“如果从男性的睾丸以及精液中都检测出新冠病毒,则要警惕新冠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可能。不过,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相关证据。”

“新冠肺炎之所以难以控制,在于病毒不仅打击人的肺,还打击心脏,打击消化道,打击肾脏,打击凝血,旨在快速瘫痪人体的免疫系统”。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詹庆元博士表示。

2020年3 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 – 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302 医院)教授王福生团队的评论文章《COVID-19 相关的肝损伤:诊治与挑战》指出,不管是在新冠肺炎轻症还是重症患者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肝脏功能异常情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龚作炯曾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临床观察以及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病人主要的损害还是以肺部的损害为主,有些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肝脏损害,可能和几方面的原因有关系。一是继发性的肝脏损害,二是因为在治疗中有时用药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表现为药物性损害。三是危重症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病人出现一个多器官的损害,这不仅是损害肝脏或是损害肺,还可能伴有心脏、肾脏等问题。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与新冠病毒的斗争是一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过程,命虽然重症患者救活了,但全身机体多器官受到损害。”湖北省防疫专家组成员、华科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宋建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在《神经病学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中指出:有一部分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例如突发吐词不清、肢体瘫痪等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症状;四肢酸痛、无力等肌肉损害的症状等。“试行第七版”病理性改变部分,也增加了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的内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是新冠肺炎重症感染者,由于全身免疫力低下,或会导致脑炎、脑膜炎等发生。一些重症患者继发颅内感染后,还可能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抽搐等神经系统的表现。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都是在感染重症患者中可能发生的,即使受影响,也大多是新冠感染后的并发症。由于常人有完整的血脑屏障和良好的自身免疫力,能较好抵抗病毒的侵袭。

283 评论

飞翔飞飞

您好,根据最新的消息,周令钊没有得新冠病毒。他是一名中国科学家,曾经参与了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但并未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他曾经参与了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并且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论文,但他本人并未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

80 评论

一粒砂的梦想

这一篇题目为《大反转:李院士提名最高科技奖,身兼要职资历老的高福院士却没戏》的文章,超500万阅读,在线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该篇文章的作者真是放“狠招”了,拿李兰娟院士和高福院士来做对比,借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对于这样的做法,虽然斩获了很高的流量,凭借这篇文章,该位作者也赚到了不少的收益,但却让人感到心寒。

李兰娟院士成功当选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这个奖项奖励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每年仅评选出2人,最终可获得这个奖项,这也是一生的荣誉。

李兰娟院士入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是值得祝贺的好事,而上文的作者,为何偏偏要提及高福教授呢?

主要是因为高福教授带有“争议性”,这位作者在文中写道:

该文作者通过对比李兰娟院士和高福院士两人的职业生涯、曾发表的论文数量等,来引起网友的议论,拉高一人却要贬低一个人,这并不是正常的做法,当中所传播的价值观也有待探讨。

高福院士是我国微生物科学界的翘楚,于2013年时,当选中科院院士,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在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时,身先士卒,带领自己的医学科研团队冒险奔赴抗疫前线,为非洲各国抗击埃博拉病毒贡献了关键的力量。

当然,李兰娟院士对于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亲自前往疫情前线救治病人,日以继夜带来科研团队研发疫苗,年过半百的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听闻李兰娟院士被选为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小匠也感到很激动,虽然暂未确定能够最终获选,但能够入围,足以证明李兰娟院士的优秀。

如果说李兰娟院士入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众望所归,对于高福院士落选也并不是我们所期待,在科学领域,看重的是每一位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存在丝毫的偏见和歧视。对此,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142 评论

大懒猪001

周令钊没有得新冠病毒。根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20日,中国大陆共有82,97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治愈出院病例77,735例,死亡病例3,335例,现存确诊病例2,004例。周令钊是中国大陆的一位政治家,他没有得新冠病毒,但他也在积极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工作,他曾发表讲话,强调要加强预防措施,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244 评论

Shenyangman。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简单来说就是“能者居之”。

早在三月份,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作为科研工作者,在国内的最高奖项,所以每次该奖项颁布时都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讨论。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可以知道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总共有13名专家获得了提名资格,其中第一位李兰娟院士就是由专家组提名。13人均为院士,其中五人是由教育部直接提名,还有两人由中科院提名,另外五人是由地方省市相关部门提名。李兰娟院士现居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传染病学专家,并且还是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早在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过程当中,李兰娟院士在浙江省的非典疫情防治当中提出了一些操作性极强的创新措施,使得当时非典疫情很快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而在2020年初,李兰娟同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进行疫情防控指导工作,可真的是劳苦功高,在这些专家的建议与指导下,使得新冠疫情能够得到快速的控制,由此可见,个人实力不容置疑。

该奖项是由国务院在2000年所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该项目奖项的颁发。总的内容包括我国五个国家科学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者应当是在这一领域有着最新或者最成功的突破。这一奖项提名是一部分,最终能够当选的又是另一部分。如果根据以往的获奖名额做对比的话,那么一年应该只有两位专家可以获此殊荣,所以提名才仅仅是第一步,最终的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有关于高福院士的简介以及职责、职称实在太多,在网络上随便翻查都能找到具体的详情、获奖经历等等,没有必要过多的言语。其中,高福院士被大家所熟知的原因也应该就是在此次疫情刚开始时,对于病毒传播方式的判断和发表言论,引起了大家的质疑。但同样从高福院士的履历当中可以看到,他应该也是一名具有很深资历的病毒研究专家,但是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研究应该相对于李兰娟院士不够实践证明,更多的就是从学术论文发表总结。在这一场景上,有关于最高科技奖提名资本应该也就稍微逊色一些,这也正是李兰娟院士获得2020最高科技奖提名的主要原因。

所以科学研究最终还是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难题为主要职责,这才能够让所学的知识切实的服务与生活,解决生活难题,为更多人解决问题,这应该才是我们需要的专家!

351 评论

柏林熊77

因为李兰娟实至名归。在新冠肺炎抗疫战中,李兰娟院士不辱使命,出生入死,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334 评论

安吉拉pig

彼得·福斯特。新冠最早的论文是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团队共同撰写,第一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福斯特介绍,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原始病毒类型”。

333 评论

allen阿蕾

从法律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行为构成了非法谋利的行为,而且这样的行为,造成了知识垄断,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和知识产权法,

306 评论

相关问答

  • 在美国发表新冠论文的院士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Collins)发表了基因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病毒起源于自然的博客报道,其结论是该病毒自然产生的。关于新冠肺炎病

    球球阿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院士发表冠状病毒论文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

    530katrin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冠病毒发表论文的张院士

    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歧视。社会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的歧视会让患者再受伤害。所以我们要多一份同情,给予一份关照,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给予患者温暖,每一个人都是无辜的

    肖小月半仔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高福院士发表的新冠论文

    是需要接种的,这个院士说疫苗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等到特定的时期会安排第5针疫苗。

    NightWish43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科院发表新冠论文

    这种情况是受益是一定会被被收回的,而且他们的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合理的,特别的占便宜,也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气愤,其实是应该把收益自动去上交的。

    养鱼的老头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