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0

穿风衣的猫2012
首页 > 论文发表 > 人民音乐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猫墙纸

已采纳

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1996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曾应聘中国音乐研究所任《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副主任,曾在安徽省艺术研究所主持研究工作,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早年习笛,曾首创笛子的卡腔双声和弦奏新技法,代表性笛曲作品有《巢湖泛舟》(华音曲库里有詹永明改编演奏的此曲,曲谱详见《中国竹笛名曲荟萃》),《新编小放牛》等。自9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古龠的理论研究和乐器开发,创制有“九孔龠”(国家专利)。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校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一级演奏员、硕士生导师。著名笛龠演奏家,音乐史学家,国家专利乐器“九孔龠”、“七孔笛”的发明人。在多年的笛龠演奏过程中,他练就了空管吹律这一绝技,可在一根不开任何音孔和吹孔的自然空筒上吹奏出一连串的自然泛音和旋律、甚至演奏出完整的乐曲。即便是一张普通的纸当场卷成一个筒,也可演奏出完整的优美动听的乐曲。近年来,他教研并举,先后获得“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刘氏九孔龠简介 :“龠”是一件被公认为久已失传了的我国上古时期的重要吹管乐器,刘正国老师多年致力于中国古龠的理论考证和乐器的开发,不仅从理论上考定了“龠”的真实形制为“斜吹”,更从乐器实体的开发上创制出了一种新颖的“九孔龠”(获国家专利),还躬身诉诸舞台,使失落久远的古龠文化得以重新彰显于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被海内外众多媒体评价为“破解了龠如笛的千古之迷”、“开当代古龠演奏艺术之先河”(香港《大公报》)、“使断响千年的古龠又重续香火、再现辉煌”(台湾《省交乐讯》)。2009年11月21日,刘正国九孔龠首奏音乐会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隆重举行,音乐会的艺术顾问由中国竹笛一代宗师陆春龄教授担纲,特邀台湾琴园国乐团的林谷珍先生担任导聆,特邀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戴路青先生担任指挥。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先生、笛子泰斗陆春龄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名誉会长时白林先生分别为音乐会题词。整场音乐会的乐队伴奏为上海师大音乐学院民乐团,特邀乐队伴奏为上海江南丝竹协会中国国乐团。本次音乐会也是上海师大民乐团第一次在贺绿汀音乐厅的演出,他们的表演受到了各位专家的肯定和好评。音乐会的曲目如下:《布谷忙》:该曲为刘正国的笛曲处女作,初稿于1975年,原名《割麦插禾忙》,又名《春播忙》,创作的灵感源于作者插队落户的务农经历。乐曲以徵调色彩的民歌音调为基础,巧妙地将民间称之为“割麦插禾”鸟(布谷鸟)的鸣叫音调嵌入旋律进行之中,短小明快而富有乡土气息。《牧归》:乐曲以安徽皖南民歌《牛歌》为素材,乐境取唐人雷震的《村晚》七绝诗意,用七孔梆笛高低错落的演奏,素描出一幅“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山村小景画卷。《牧笛》该曲系刘森先生根据刘炽作曲的双人舞《牧笛》音乐改编而成。乐曲表现了牧人放牧山坡的悠然自得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是一首至今仍广为流传、深受听众喜爱的北派经典笛曲。本曲的订谱,主要对中段的“慢板”作了变调处理,以“七孔笛”的附加侧孔(即如六孔笛的筒音)作“5”演奏,转入属调。在“慢板”与乐曲的前后“快板”的连接上,通过两个附加乐句来过渡,自然而清新,使全乐曲获得了先前六孔笛演奏所不可能有的调性色彩上的对比。《双声小放牛》:《小放牛》本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出传统歌舞小戏,描写一村姑向一牧童问路,两人对歌对舞的富有田园情趣的热烈场面。戏中的歌舞音乐及对唱小曲【回回曲】在民间极为流行,后被改编成笛子独奏曲,主要有南派的陆春龄和北派的刘森两个不同的版本。该曲以民间的【回回曲】为基础,并参以陆春龄版《小放牛》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乐曲进一步突出了江南丝竹的韵味,运用了作者所独创的“咔奏双声”吹法贯穿于慢板之中,又在乐曲的快板部分采用了大二度的转调,以极为罕见的筒音作“4”的“凡字调”指法来演奏,再行转入下属调,以筒音作“1”的“乙字调”演奏渐趋高潮结束全曲,整个乐曲的音域达到了近三个八度。《双声小放牛》的编曲,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调性布局上都对传统《小放牛》有着相当大的突破,加之独特的“咔奏双声”技巧和新创制“七孔笛”的运用,使得乐曲更具有一种独到的韵味,散发出一种异样的光彩。“咔奏双声”是竹笛演奏上的一种特殊的演奏技法,它是通过“气”与“喉”两个不同的声源来同时振动笛膜,从而获得“双声”乃至“复调”的奇特演奏效果。该技法是由刘正国先生在《独酌》(“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入围曲目)一曲中首创运用的,台湾及国内的笛界都有过不同形式的介绍。《双声小放牛》是刘氏“咔奏双声”的代表性曲目。《巢湖泛舟》:这是一首寄情山水、归趣大自然的抒情笛曲。全曲共分三个乐段,是一个有引子、带再现的具有“A B A”三部典型结构特征的独奏乐曲。“引子” 自由的散板结构。笛子以流利的颤指和自如的琶音,展示出一幅水波浩淼、山影叠现的巢湖秀丽风光的画卷。第一乐段“如歌的行板”,抒情主题的呈示部。在伴奏乐队具有波动感的固定切分音型的烘托下,笛子吟奏出一段婉转如歌的抒情曲调,表达了人们对巢湖自然美景的陶醉和泛舟湖上的愉悦心情。第二乐段“欢乐的小快板”,对比性的中部。在欢乐的排鼓伴奏声中,笛子以轻快的吐奏、流利的颤音以及大幅度的上下自如的持续琶音,使乐曲渐趋高潮,表现了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和游舟竞赛、鼓声逐潮的热烈场景。第三乐段“如歌的行板”,抒情主题的再现部。这是在激情澎湃后的安宁中,笛子再一次吟奏出婉转如歌的抒情主题,它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歌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该曲为刘正国先生的代表作,创作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1980年由安徽人民广播电台首录展播于华东六省一市广播电台;1982年作者以此曲的演奏荣获安徽省首届“大学生之春”优秀演奏奖、创作奖;1996年该曲入载《中国竹笛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早期的原版音响有刘正国1983年的演奏版(现存于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入编安徽、江苏的中小学“音乐欣赏”教材。自90年代后,有詹永明演奏版(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台湾国纶企业公司出版)广泛传播于海内外。《花三七》:乐曲取材于安徽地方戏曲“庐剧”的特色曲牌【三七】腔,创作上采用了连贯发展变化的手法,既保留了原有戏曲曲牌的独特韵味,又融入了适合竹笛演奏的特点,恰好地表现了江淮一带民间人们的质朴豪爽性格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具有典型的皖中南音乐风情特点和戏曲韵味。《良宵》该曲为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名曲,改编为“七孔笛”曲。演奏上,既保留了弦乐的张力和风格(如“5”音的滑奏等),又充分展示了“七孔笛”的宽广音域和独特的表现力。乐曲有丝竹般的娓娓诉说,又有宁静、凄楚的想望,还有激动、奋发的抗争。整个乐曲强、弱,高、低,跌宕对比,音域达到了三个八度以上,对原曲的风格、音区和表现力都有相当的拓展。《新编欢乐歌》:《欢乐歌》为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之一,其曲调委婉流畅、风格清新秀丽、情绪欢快热烈,常演奏于喜庆集会之际。本曲的改编,依“七孔笛”音域宽广的特点,作了三处拓展:一是在中板部分加入了一段婉转低回的演奏,使其更富丝竹风韵;二是在快板部分有一段低八度的、快速流丽的反复演奏,增加了音区上的对比;三是于尾部的结束句加上了一个五声级进向上的扩充,使该曲的结尾有异峰突起之感,更凸显了整个乐曲的张力。《婺江欢歌》:乐曲以浙江婺剧音乐为素材,描绘了婺江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之情。在演奏技巧上,将循环换气和连续的快速颤指巧妙结合,更丰富地表现了泛金流彩的滚滚江水和欢乐攒动人群的场面。该曲广为流行的版本系詹永明先生用排笛(曲、梆笛各一只)演奏的,堪称经典。本曲按詹氏的排笛演奏版本,只在一根“七孔笛”上,演绎出排笛演奏的音区、音域效果,忽而低回畅达,忽而高亢引颈,别有一番情趣。《江南吟》乐曲取材于江南丝竹乐,以清新优雅、欢快流畅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江南迷人景色。原曲创作于1981年,是安徽已故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黄锡麟先生的遗作。本曲的改编,根据“七孔笛”的特点,对原曲的调性作了较大的突破,变宫调色彩为羽调色彩,既不失江南丝竹之特质,又融入了南方昆曲之韵味,更具有“吟”的意味。该曲与笛子名曲《姑苏行》异曲同工,用领奏、齐奏的形式演出亦颇相宜。《小桥·流水·人家》该曲系根据著名作曲家顾冠仁先生的笛曲《水乡新歌》改编而成。乐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主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江南小桥”,慢板,以极其优美抒情的江南民歌曲调,勾勒出小桥叠叠、小溪潺潺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秀色。二、“快乐人家”,中板,以一段轻松明快的连音与吐音相间的乐句,在互为上下属关系的调性上反复与变奏,表现了江南农家的质朴形象和快乐情绪。三、“行云流水”,快板,以一大段酣畅淋漓、行云流水般的循环换气演奏,将乐曲渐趋推向高潮,尾部以激动的情绪再现歌唱性的主题乐句以为呼应,最后在宁情、悠远的高音区尾声中结束全曲。该曲以典型的江南丝竹韵味,充分地展示了“七孔笛”的独特魅力和张力,全曲的音域达到了三个八度加一个小三度,为传统六孔笛所不可能及。本曲的改编,征得顾冠仁先生的同意,并由其亲自辅以配器。

236 评论

南宫火却

坚持以“研”促“教”,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1、曾在全国音乐刊物上发表学术专业论文36篇:在《人民音乐》、《黄钟》、《戏曲艺术》、《中国音乐教育》、《艺术评论》、《音乐创作》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部分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突破性与创新性,特别是关于河南曲剧(《河南曲剧音乐特征探析》、《河南曲剧前景展望》等 )、越调的研究;关于广东粤北采茶戏(《粤北采茶戏音乐特征探析》、《粤北采茶戏改革与发展》等)、韶乐的研究,均为当地音乐文化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及传承提供决策参考,并为同行提出了新的观念和思路,具有较强的应用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2、主持参与大型项目及出版的专著有:主持参与省部级“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3项;市、校级科研项目9项。撰写 河南省“十一五”重点出版丛书《河南越调》20余万字;目前正主持撰写《粤北采茶戏新传》一书及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3、论文获奖情况:《论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1998年获中国高校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成人音乐教育中的美育问题》1999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专业论文征集评选二等奖;《粤北山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2003年获广东省第一届艺术展演活动科学论文一等奖;《民族唱法风格美的显现与构建》2003年获广东省第一届艺术展演活动科学论文二等奖;《中国民间流行小调“呀呀哟”源流考辩》2008年获广东省第二届艺术展演音乐类论文一等奖;《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2008年获广东省第二届艺术展演音乐类论文二等奖;《论合唱指挥中情感启示的作用及其发挥》2008年获广东省第二届艺术展演音乐类论文二等奖;《论音乐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2008年获广东省第二届艺术展演音乐类论文二等奖。挚爱艺术教育事业,二十余载潜心钻研、辛勤耕耘,使黄莉丽教授对音乐的教学具有独特深邃的理解。“秉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是她始终不渝的追求。

140 评论

会飞的猪lucky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三个本科专业和音乐教育一个专科专业。为帮助大家了解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我为大家分享音乐舞蹈学院概况如下: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始建于1975年,1993年成立音乐系,2013年1月更名为音乐舞蹈学院。目前,音乐舞蹈学院拥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三个本科专业和音乐教育一个专科专业。

音乐舞蹈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3人,外聘教师1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23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4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1人,他们来自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河南大学等知名学府;目前,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7门;设置声乐、器乐、钢琴、理论、舞蹈、艺术实践、地方戏曲7个教研室,1个民族音乐研究所及1个越调艺术研究中心;是第一批“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河南省省级艺术教育实验中心”。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有教学用房面积18000多平方米,拥有1200座标准剧场1个、458座音乐厅1个、录音棚1个、数码钢琴教室3个、舞蹈教室7个、多媒体教室7个、视唱练耳教室2个、合唱教室1个、合奏教室1个、电脑作曲教室1个、音响资料视听室1个、服装室、乐器室及246间琴房、312架钢琴,其中三角钢琴施坦威等5台,各个实践场地开放时间充足,利用率高;为学生提供的参考书和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网络资源库学习的平台——艺术类资料库”中共有音乐类教学视频2629课时,舞蹈类教学视频2248课时。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我院师生在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方面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师生先后有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CCTV青歌赛荧屏奖、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二等奖、河南省金钟奖金奖、河南省文华奖一等奖、河南省群星奖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专业比赛奖项120余项;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等期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百篇;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哲学规划办项目、河南省政府招标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绩斐然。

为彰显实践教学优势,我院还成立了国乐团、管弦乐团、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学生艺术团体,推出了“音乐聆听·美术感悟”、“艺术实践周”、“新年音乐会”等富有创新性的系列艺术实践品牌活动,先后在河南保利艺术中心、周口电视台、周口市法规宣传艺术团等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北京兰凤剧社签署产学研基地共建项目,为学生的.成功成才提供良好实践平台。

音乐舞蹈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艺术院团的合作,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合作的音乐学(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于2014年开始招生;青年教师先后赴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积极邀请邀请了约翰·罗宾逊、王耀华、修海林、刘承华、张建一、田晓宝、杨和平、辛迪、王英奎等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与河南省歌舞剧院、河南省越调剧团等省级艺术院团以及河南电视台、中国越调网等媒体接触良好、互动频繁,先后应邀参加了“河南省庆祝教师节师德主题报告会专场演出”、“世界华商大会”、河南著名栏目“梨园春”等省级大型演出活动,充分的展示了我院师生的艺术水平、教学实力和精神风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音乐舞蹈学院已成为一所学科特点鲜明、实践教学品牌突出的教学院系累计为社会各界输送优秀毕业生3000余人。

205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发表民族音乐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

    牙牙大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民音乐期刊投稿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

    天堂的阶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民音乐论文发表要求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

    hereparadox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民音乐论文发表

    《大众文艺》省级优秀期刊。可以发音乐方面的论文。版面费优惠

    金吉小酉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钢琴论文发表人民音乐

    论文目录: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钢琴专业教师演奏邀请赛独奏二等奖(2011年) 国家级 2011-10 《中国音乐学会主办》《江文也钢琴套曲《北京万

    贝贝哈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