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5

请叫我姚锅
首页 > 论文发表 > 韩春雨最新发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丸子的小雕

已采纳

韩春雨事件已经结束,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2022年1月21日,韩春雨在期刊(IF=16.971)发布了全新研究论文,落款企业为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研究中心。这间距他那时候造成极大的关注和异议的NgAgo研究论文早已过去快6年时间。

在这篇新论文中,韩春雨团队开发设计了一种新的根据Cas6的RNA荧光追踪服务平台,其具备更多的精确度和非特异。

该研究称NgAgo对真核生物(包含人)具备基因编辑技术工作能力。该研究取得成功迅速在全世界范畴内爆红,韩春雨教师先前籍籍无名,几乎一夜之间变成学界网络红人,被赞扬为“在三流学校获得全球一流原创设计成效,摆脱国际性基因编辑技术垄断性”。

韩春雨,男,1974年1月1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韩春雨事件是韩春雨在顶级学术杂志发表了论文,后面实验结果因为无法重复被质疑,韩春雨主动撤回论文,接受调查的一些列事件: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根据论文,实验由不同实验室研究人员独立操作,但实验结果均未证明NgAgo具有任何基因组编辑活性。黄志伟告诉记者,他的实验室也重复很多次,但一直没发现“切割”效果,没得到预想结果。

此外,论文还对韩春雨此前声明的论文结果重现需要“卓越的实验技能”,以及重复实验未果,可能因为NgAgo的活性对培养物中的支原体或细菌非常敏感等言论提出质疑。

269 评论

街头流浪泡泡

最近关注到的几件事,让我对资本的力量,资本在社会上的作用极为担忧。 一是滴滴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案; 二是刘强东被指性侵案; 三是韩春雨撤稿事情的处置。 看似不相干的三件事,却让我看到了事件背后资本张开的血盆大口,吃人不吐骨头的样子。 《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狗”。老子的意思是天地不分好恶,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无分好坏;圣人对人一视同仁,对所有百姓都是一样的,无分好坏。今天我想说的是:“资本不仁,以社会为刍狗”。资本对人对社会也没有什么亲疏喜恶的,资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取利润。正因为资本的这种中性性质,我们需要怀敬畏之心,保持警惕,防止资本出来做恶。 其一:滴滴顺风车强奸杀人案。案件前因后果网络上大量资料,清清楚楚,本文不再详述。值得讨论的是本案是发生在“滴滴顺风车杀空姐案”的三个月之后,发生在案发车辆被投诉的次日,是什么原因让滴滴公司效率如此低下?是什么原因让滴滴客服在得知乘客生命处在极度危险当中时依然无动于衷,漠然视之?这里面固然有客服个人素质,敏感度的问题;有客服服务流程方面的问题,但更严重的是,我看到了资本的傲慢,看到了资本的无情(中性词)。在资本眼中,顺风车你杀空姐吧,这样的事情是个案,是杀人者个人道德败坏,罪大恶极;滴滴只是提供了一个方便出行的平台而已,碰巧这个人用平台接了空姐,然后杀害了。如果不是用滴滴平台接了空姐,他也可能通过其他手段去杀别人;退一步,这也是你空姐运气不好,命中该有一劫,如果她不坐滴滴,坐其他车,也有可能被杀;出现这样的事情,滴滴公司太冤了,这么大的基量下,按概率也会出现类似的事情,出现了只能怪滴滴公司运气不好,跟着倒霉,赔钱了事。所以,基于这样的认识,“空姐案”后的滴滴公司根本就没有做什么整改,甚至顺风车的定位宣传还带有“约炮”的性暗示,顺风车总经理还公开鼓吹顺风车是一个很Sexy的场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导致了客服的冷漠,才会乐清事发后“你尽管死,我只管赔”的带血声明,才会有高管迟到的不情不愿的道歉声明。 其二,刘强东被指性侵案。本案目前尚未真相大白,网上有言①根本不存在性侵的事,刘只是被设计陷害了;②有言有性侵的事实,只是“价格”没有谈好,后来谈好了,才导致出现捕了又放出来的局面。而在泉润江南看来,不管是①也好,②也罢;资本丑恶的嘴脸都是一样的。如①是真相,则陷害刘之人必为与其角力的资本方,为了利益相互撕逼罢了,资本的丑恶要小心;如②是真相,那么刘在国外,有前车之鉴(几年前的澳洲事件)的前提下,妻儿岳母在身边的情况下,依然如此大胆妄为,管不住JB,只说明这儿平时都是装的,在国内还不知会猖狂成什么样子。(我个人还是倾向相信刘的,因为发生这样的行为是蠢,刘肯定不是个蠢人,如果真发生了,那就是肆无忌惮,自信可以“搞掂”,那就可以合理怀疑他是个惯犯,这不是第一次了)。资本会腐蚀人心,要警惕资本蒙蔽人心与人性。 其三,韩春雨撤稿事件的处置。这个事情的关注度,我想没有前两者高,那是因为一是此事为学术圈的事,二是这事拖得太久。具体处置意见,请诸君到隔壁去问度娘。我个人是比较赞同处理结论的: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其中我最为关注并认为最关键的一条是“ 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没有将韩春雨一棒子打死。 可能很多学术圈内人在心里都认定韩春雨是学术造假,调查结论也说文章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你泉润江南既不是搞学术的,又不曾跟踪调查事件的真相,凭什么来给韩撑腰,写翻案文章?我首先声明,我不是要写翻案文章,不是要给谁撑腰,一是该事件调查组已出阶段性结论,我无权无能力为其翻案;二是本人草民一个,自己腰刚够自用,暂时还没有太多的力量为谁去撑腰。 学者诸君又要问我,那你在这里胡搅蛮缠要做什么?我也并非胡搅蛮缠,而只是想说该事件的另一种可能。 回到韩春雨撤稿事件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34, 768–773, 2016)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Argonaute”的研究论文,称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一向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韩春雨这个事情,有没有可能仅是因为“韩春雨仅做到了前者,后者还努力不够”。要知道,韩发明的基因编辑技术一旦证实可行,涉及的利益将是万亿美元为单位来计的,在这么大的利益面前,又有哪家资本可以坐得住呢? 韩的方法从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要不然文章根本不可能发出来,要知道那可是《自然》杂志,审稿人可不止一人,且都是真正的业内大牛的,一个理论上说不通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发出来的。基于该技术是在生命科学领域,我想是否有一种可能: 某些韩暂未关注到的试验条件起了关键作用,导致得到文中的结论 。韩在重复试验时,该条件发生改变,就得不到预期的试验结果了。某天,该实验条件得到关注,就又可以做出来了。 借搞基因研究的朋友的话:与韩的这把基因剪刀相比,现有的基因技术就是个渣,如果中国有这个技术的专利,我们就算是抢得了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峰与先机。虽然后来韩撤了论文,但全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许多科学家,研究所,企业都没有放弃对该方法进行证明和改进,投入资金进行研究。 我想要是过段时间,这个方法又被人给做了出来,确证可行的话,科学史又该怎么写呢?利益太大了,浙大的褚健案尤在眼前,我们不得不小心。今天网上各种声讨韩春雨的文章,是不是有某些资本在背后推波助澜,我们不得知。调查组作出这个结论是审慎的,没有把韩一棒子打死,就给了个机会,毕竟是科学研究,何况是开创性研究,哪有不经波折的。如果某天该方法得以确证,我相信一定是一万个专利已经申请,只等我们中国人来钻套子,出票子了局面了。 韩是个人才,有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对如他的情况,我们可能需要点耐心……

262 评论

相关问答

  • 韩春雨发表论文后

    可以帮体内检测目标 RNA,可以检测到活细胞 RNA的成像,这个平台的灵敏度也很高,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实用性也很强,而且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盛开的七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韩春雨发表论文撤稿

    因为撤稿这件事代表了科学共同体能有效维护科学权威,中国科学共同体在不断成长

    bigbig米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韩春雨发表的论文

    最近关注到的几件事,让我对资本的力量,资本在社会上的作用极为担忧。 一是滴滴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案; 二是刘强东被指性侵案; 三是韩春雨撤稿事情的处置

    吧啦左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韩春雨发表论文名字

    这篇论文中所值得关注的就是将有一种新的技术将被进行研发,这些技术就是基于cas6的rna荧光追踪技术,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生物科学技术,并且这项技术目

    糖糖和胖秘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韩春雨发表科学论文

    他时隔6年再次发表新的论文开启了 RNA追踪技术,能够追踪人体中的细胞,开启了荧光追踪平台,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已经经过了同行之间的验证。

    小萝莉的春天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