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2

周小蜜99
首页 > 论文发表 > 消费观发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正在缓冲1234

已采纳

国内的消费观念极为普遍,并且为很多的先贤所提倡,下面是我整理的消费观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

摘 要:在世界全球化的脚步下,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城市都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且不管是消费方式,还是生活观念都让人们越来越多的体会到霸权文化的强势传播,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多样化的新媒体、新渠道和互联网的出现与融合,也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得以交流、传播。文化的深度融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认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也越来越多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消费观念也就逐渐形成,并指引着人们生活中新的消费行为。

关键词:消费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一、消费观

在早期消费一词含有类似于“耗费、用光、摧毁”“暴殄天物”之类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贬义,主要是指过度使用,花费消耗的意思。到近代消费一词开始在经济学使用,渐渐地成为一个经济学概念,表述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分配交换的概念。包括三种基本的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影响最深、历时最长的一种消费观,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的一种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念至今,对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先秦时期这种消费观念就已经存在,比如儒家就提倡这种消费观念,孔子就主张倡俭戒奢的思想,并以节俭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生坚持,提出“节用而爱人”“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种消费观念认为人们要知足常乐,重点强调知足和节俭。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节制和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良性互动。

国外的消费观念也极为普遍,并且为很多的先贤所提倡,古希腊哲人德漠克利特提出:“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乐加强。”十九世纪中叶,空想社会主义学家马布利认为社会应该降低生产发展的速度,使人的需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

节俭消费观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而言节俭消费观已经不再完全适用。甚至这种观念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了负面作用。

2.奢侈消费观

在经济发展逐渐丰富之后,一种完全区别于节俭消费观的消费观念悄然出现,这种消费观念主张大量甚至没有节制的占有并消耗物质和财富,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是欲望。这种消费观念被称为奢侈消费观,而且这种消费观对当前中国的消费观的形成以及演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管子最早提出这种奢侈消费观即“伤心者不可以致功”也就是说,要是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也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失业严重、危机重重,并大力推行奢侈消费观,以改善消费和投资不足的状况,这些行为使得奢侈消费观得到空前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奢侈消费方式。奢侈消费消极作用远大于其积极作用,不能作为主流的消费观念,尤其对于大学生。

3.适度消费观

适度消费观是总结了节俭消费观和奢侈消费观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吸收两者的积极因素,避免其存在的弊端。不赞成一味的节约吝惜,也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这种消费观认为消费时应该考虑自身的的效用最大化,保证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这种适度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要求,同时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消费观念。

二、大学生消费观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观是指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的消费现状的一种反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最为消费的一大主体,在消费前后时的意识和价值取向。这也是社会经济现状尤其是消费现状的一种集体反应,是大学生的对于消费的态度和和自身对于消费的观点的集合,以及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思想规范。大学生消费观作为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一部分它引导着引导大学生消费的价值理念。大学生消费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消费现实的发展而随之发展,同时大学生消费观总体来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保持一致的。

大学生消费观体现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其消费的资源不完全独立,其中大部分是由父母提供。如果消费观念不合理,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己的发展,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关于需求层次的理论,其中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系统的论述了关于人类发展中的行为和需求的某种关系。单独人的人格发展所达到何种程度和境界是受动机中这些每一层次的需求和满足决定的,那种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多层次的、动态的需要是马斯洛认定的人的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提出人类关于层次需求的理论,认为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方面,其次是安全、社交、尊重方面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在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自然地向高层次发展;如果想要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求。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在马斯洛提出的层次性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较高层次需求的最基本要求。当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人类就要考虑在生理需求层次之上的安全需求了,对于安全感、自由、防御实力的欲望等是每一个在现实生活的人都会产生的。社交需求是一种无法度量,不易察觉的需求,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生活经历、生长区域、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信仰有关。关于消费者,大学生迫切需要社交需求。作为社会群体一份子的大学生们,为了能够获得社会的一种归属感,都尽力想要得到集体的关爱和注意。当今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体现是通过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观来达到自己对尊重的需求。可以把大学生的这种由于对爱的需求和尊重而产生的行为当作是他们心理需求的表现。大学生要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并按要求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就是最高级别的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而且这也是一种需要的创造。对于那些竭尽所能让自己接近完美的人,都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我们在生活中活跃、充分、忘我,聚精会神的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些都是在自我实现。

3.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即是人类生产直接目的,也是人类生存生活最基本方式。消费在人类社会中,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为人类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须的生理需求。马克思主义还为消费理论进行多个角度解释:

(1)马克思认为历史应该存在于唯物主义之上,因为他发现人在人类生活的历史前提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是由于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在不断的提高。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自身。

(2)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严密逻辑分析为基础,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探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消费都存在不公平性,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均衡引起的生活资料分配不均。马克思认为,只有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控制生产能力,人的第一需要是劳动的时候,也就是进入人类的共产主义阶段,人类社会才能在分配上达到真正的正义,从而消费才是完整的正义。

(3)人在全面发展状态下的自由消费就是异化消费。当人与劳动,与劳动生产的产品,与人自身以及与人相互异化,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异化劳动。工人与资本家处于人的劳动产品越多与自己拥有越少,劳动越多剥削越重的对立之中。在物质生产力极大丰富之后,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社会生产和分配都是依照人的需要来共同调节和进行的,消费在生产环节中满足人的需要并脱离了异己的本质,达到真真意义上的正义,这就是人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整消费。

参考文献:

[1]陈新征,夏佑新.从生活帐看毛泽东的消费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5-39.

[2]赵平镇.浅论适度消费[J].北方经贸,2004,(12):13-15.

[3]张丽娜.社会转型期和谐消费观的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刁志萍,2008.35-39.

[4]牛江红.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王知,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观政治论文

202 评论

一人食24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5.8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200 评论

相关问答

  • 消费导刊怎么样

    《消费导刊》现在是一本国家级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看你做何用途了,单纯的用于评中高级职称的话,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smoothyear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消费导刊发表论文

    可以的,不过从2011年开始,为优化产业结构,适应轻工产业事业的发展,此刊开始进行重大改革,读者群体主要是以科研院校师生,大中小企业管理者,各群体阶层的消费群体

    爱多肉的milk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消费导刊审稿

    社会科学类 《学术前沿》《东南学术》《社会科学家》《湖北社会科学》《理论导刊》《重庆社会科学》《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领导科学》 财经管理类 《外国经济与管

    jason大魔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消费导刊征稿

    新杂文征稿启事 新杂文月刊是首都新近创刊的一本高品位杂文刊物。现特向各路杂文好手征稿。我的原则是:好的文章我会给你一个好的交代,当然是指经济上的回报。本刊拒绝

    燃烧吧猪五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消费导刊投稿

    消费导刊投稿版面费参考价格在500—800元不等。《消费导刊》栏目设置: 消费理论研究、消费行为研究(衣·服装与设计、食·饮食与健康、住·家居与生活、行·交通与

    大乱乱小乱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