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2

yangwenmoney
首页 > 论文发表 > 发表论文的老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yan0223

已采纳

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事情,可以说不是太在意的话就同意,要不然他会卡着你毕业的。要不然你找你的导师咨询一下,一般这种老师都是欺软怕硬的,如果家里背景强点儿,态度放强硬一点,他也不敢。

102 评论

水水香蓝草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222 评论

Flora已被注册

我觉得这个有点不符合常理,因为SCI论文是非常难发表的,这位博导竟然能发60多篇确实非常厉害。

291 评论

智慧女神美美

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争议性,只要论文是真实创作的,不抄袭就可以。

82 评论

梦回红楼

我觉得不符合常理,因为写60多篇论文要花很多时间,而博导平时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本没这么多时间写论文。

337 评论

相关问答

  • 抄老师发表的论文

    生活中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影视作品,抄袭别人劳动成果都是很不道德的事情,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名望的人,更不应该做出此事。豆瓣上一篇原作者控诉杭州师大教师抄袭

    韩建忠00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老师的论文发表了

    高校教师发表了论文,学校会知道。很多院校会在官网上报道发表过核心论文、英文论文的老师及其论文相关信息,对于院校以及教师个人来说,都是一项荣誉,在院校的官网平台可

    bluecode1234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张老师发表的论文

    论文结尾致谢范文(通用16篇) 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论文最后都必须要写致谢,用于感谢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所有合作者对自己的帮助和鼓励,快快来写一份论文致谢吧。那么论

    虎宝宝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没发表论文的老师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一则通知,针对“高校SCI论文指标使用”提出了10条意见,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三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简单称之为“三不”,不把

    小可爱viv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夸老师的论文发表

    衷心感谢导师***教授几年来给予我的悉心教导和培养!导师知识渊博,教风严谨,为人正派,我在**教研室学习期间,一直对我非常关心,在此,我再次感谢导师的教诲之恩,

    多吃多漂亮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