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文化馆职称论文发表

文化馆职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文化馆职称论文发表

据学术堂了解,职称论文发表流程共分为八步:第一步撰写稿件、第二步查询意向期刊、第三步咨询杂志社稿件安排情况、第四步投稿并确认对方收稿、第五步等待审核或返修、第六步录用稿件、第七步版面费缴费及见刊时间确定、第八步出刊邮寄.

您要是自己投杂志社的话只需要把论文投过去等通知付版面费了,要是找中介发表,流程就是先把文章发来看一下能否发表,可以的话,就先付30%定金,中介给送审,出通知后确认后付余款。这时候付了余款,杂志社就会安排您的稿子到时候就等着出刊发表了。

一,中级职称:

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

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

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

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

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

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

二,高级职称:

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对送审的文章的专业性,思想性,前詹性以及创新要求会比较挑剔。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那最基本应该附图表说明。另外,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其次,国家级期刊发表对发表论文的要求偏低,但是也要求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格式,具备可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国家级论文发表投稿相对容易,但也经常出现投稿一个月没有消息回复的。具体看杂志社的办事效率。

"1.现在发表学术论文一般要求作者交一定的版面费给杂志社,除非是知名专家和学者。具体多少各个杂志社都有不同的规定。2..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找相关刊物,一般来说,中级职称发国家级或者省级专业刊物或者相关刊物就可以,国家级刊物所需的版面费比省级刊物贵不了多少。高级职称则可能需要发核心刊物,各地的规定有所不同,比如北大核心、cssci、sci等,一定要弄清楚你所在地区认可哪个核心。3.注意判别刊物的真假,可以先去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或者中国记者网查询,然后去诸如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浏览网、龙源期刊网等查询。4.严防论文!一定要去杂志社验证对方的身份。可以通过114查询或者去百度搜该杂志社编辑部的电话,然后打电话查询验证。如果没有头绪,我推荐给你一个以前我发表过的网站,书已经收到了,网上口碑也不错,百度 百姓论文网 你可以查一下,具体的东西你可以问他,比较耐心,同时也祝你发表成功! "

发馆员职称论文

评职称怎么发表论文,评职称发表论文的渠道有很多,你可以在全国著名的刊物上发表投稿,也可以通过教育局的各个部门层层往上推荐,然后他给你评市级,省级国家级等等,现在还有很多是在网上的一些论坛上发表的,如果这些网上论坛也是国家承认的论坛,那么也是,这些论文也是可以算数的。

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发表职称论文费用最低的网站查重率10-30%。各省规定不同,一般三篇以上。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发表中心不要钱。多省文件规定:中级以后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领导说问: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

教师评职称论文大体上和别的职称论文差不多,教师职称论文内容肯定是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只要是题目正确了并且是原创的一般就差不多了。不过具体要求要问一下当地部门。每个地区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地方不要求发布过论文。职称论文写好了,一定要发布在国家正规的期刊上。一般中级职称论文在省级期刊上发表一到两篇即可。具体含义看当地要求。1 文章的质量要说得过去,文字通常 结构合理 逻辑严密 观点正确。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一定要切合实际,行的通,容易落实掌握。2 文章的选题与刊物定位要匹配。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投稿之前一定要对此了解清楚。3 建议尽量提前2到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稿件到样刊出来大约需要2到3个月4 要客观看待文章的学术性。目前投稿方式多以电子邮件为主。除少数刊物外,绝大部分学术刊物都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投稿。大体上是这样,但是每个人跟每个人。每个地区与每个地区也有差异。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大家一起交流,总比一个人犯难好。

郑州论文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发表中心(原郑州职称大学论文发表全国远程指导中心)不招高考生,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论文大学,面向全国开展论文发表、高级职称考试教材编著、学历提升、职称资格证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企业管理培训。有经管系、农业系、工程系、医学系、教育系、政法系、文博系等全部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另设全国高级职称考试教材郑州文力编辑部论文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用书郑州文力编辑部论文办、高级经济师考试辅导教材郑州文力编辑部论文办、高级会计师考试科目用书郑州文力编辑部论文办、高级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郑州文力编辑部论文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部、中国高级职称协会全国培训中心、中国高级经济师联盟全国公司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等。经管系(4个专业:高级经济师论文发表专业、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专业、高级审计师论文发表专业、高级统计师论文发表专业)。农业系(5个专业:高级农经师论文发表专业、高级农艺师论文发表专业、高级畜牧师论文发表专业、高级兽医师论文发表专业、高级水产师论文发表专业)。教育系(5个专业:各级教育:学前教育论文发表专业(幼儿),初等教育论文发表专业(小学),中等教育论文发表专业(中学),高等教育论文发表专业(大学),师范教育论文发表专业)。工程系(10个专业:机械、电气、环保、矿山、广电、林业、交通、建设、安全、通信: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机械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电气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环保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矿山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广电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林业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交通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建设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安全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通信工程专业)。政法系(高级政工师论文发表专业、律师论文发表专业、检察论文发表专业)。文博系(研究馆员论文发表专业)。新闻系(记者论文发表专业、编辑论文发表专业)。医学系(5个专业:主任医师论文发表专业、主任护师论文发表专业、主任技师论文发表专业、主任药师论文发表专业、主任中医师论文发表专业。其他略……郑州论文大学全国发表中心地址:郑州市郑密路航海路口,东邻郑密路,西邻金水河,南邻航海路、北邻政通路,即在郑密路、金水河、航海路、政通路之间的方形区域内。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发表馆员职称论文

您要是自己投杂志社的话只需要把论文投过去等通知付版面费了,要是找中介发表,流程就是先把文章发来看一下能否发表,可以的话,就先付30%定金,中介给送审,出通知后确认后付余款。这时候付了余款,杂志社就会安排您的稿子到时候就等着出刊发表了。

Ⅰ 档案馆馆员资格是不是中级职称,,,

对,为中级职称,但如果涉及待遇什么的,还要看你单位有没有空名额可以凭你这个中级职称。

Ⅱ 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级职称的条件是什么

中级职称申报一般条件 (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合格,可评为中级职称。 (2).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 (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破格申报中级职称条件 1、获国家科技进步、星火计划四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计划三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优质产品或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2、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 3、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了明显效益者。 4、担任助理级期间,成绩显著且获地(市)级优秀企业家或先进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的。 中级职称通常需要在拿下初级职称评定后4-5年后才能申报,还要考外语、计算机等,通过考试后通常需要提交自己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写个人技术总结等内容,相对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的评审难度就大多了,提醒大家想要申报职称,尽早了解当地的评审条件和要求,早作准备,因为有些材料不是几天就能准备好的,尤其中级职称论文发表,都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所以要提早做规划。

Ⅲ 在图书馆工作 ,如何评馆员职称谢谢!

图书馆职称评定申报条件就是要满足相应职称的学历资历要求,评审条件除日常工作业绩考核外还需要发表相应的论文论著。图书馆职称评定条件详情如下:

申报馆员学历资历条件:

1、硕士需要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

2、本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

3、专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

4、中专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

申报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

2、县及县级以下的需要在市(州、地)级刊物上发论文1篇;

3、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或地厅级图书馆优质服务奖;

4、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

5、支持编写2-3次十万字以上文献。

申报副研究馆员学历资历条件:

1、博士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

2、硕士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

3、本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

4、专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

申报副研究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者发省级论文1篇并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

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十五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申报研究馆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论文论著需要独著或者第一作者撰写发表以下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2篇,或者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二十五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Ⅳ 图书馆中级职称评定条件

图书馆中级职称评定条件如下: 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馆员; ⑵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取得助理馆员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馆员工作三年以上; ⑶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取得助理馆员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馆员工作四年以上; ⑷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助理馆员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助理馆员工作四年以上。

Ⅳ 工程类职称怎么评定 初级、中级、高级,评定条件是什么

工程类职称可以申报,只要从相关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就可以申报。申报职称是不需要考试的,也不需要培训。

正常申报条件

一、高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二、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三、助理职称(初级):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工程师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称。当然,这也只是对从事工程建设或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一种标定而已。

按职称(资格)高低,分为:研究员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中级)、助理工程师(初级)。

(5)馆员中级职称条件扩展阅读:

工程师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工程师的称谓,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畴持有专业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工程师(Engineer)和科学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General principles),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学和科学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

工程是个总称,凡是属于工程类(工程类里包括计算机方面、建筑方面、测量方面等)的技术职称申报时都是统一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评职称的时候,论文和报批都是你工作所从事的专业和服务的单位,前面就贯上名字。

如申请评审工程测量职称,评上初级职称就叫助理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师,中级以上职称就叫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师。 计算机专业可申请工程类计算机方面的职称评审,但要先通过对应等级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如果计算机专业人员要申请工程类工程测量、测绘方面的工程技术职称,可不通过《软考》。

报工程系列一般应具备理工科相应学历和工程技术工作经历(自己填写,公司盖章)或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光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等理工科专业,申报工程职称,要求有本专业的学历、资格证书外,还要求有测绘测量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业绩。

总的说来,申报职称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专业是理工科,从事的是工程方面的工作,都可以申报.即不管是海洋工程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通信专业,光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等等,只要从事的是工程方面的工作.都可以申报工程类职称.申报的时候,因工程是个总类,不对专业做划分,只是评审对专业做了划分。

Ⅵ 我是群众文化助理馆员职称,如想取得中级职称,有哪些相关专业可以通

简单而言;年限/学历等硬条件达标后, 软件需要的是:需要本年度省级论文1-2篇,优秀论文奖1-2个(这个市级都可以但需要是本市的)。一本专著出书(这个比重比论文大)。 三、馆员 系统地掌握图书资料或其它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有关业务,根据工作需要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经考察证明能够承担官员的职责。 1、获得博士学位; 2、获得硕士学位、担任助理馆员两年左右; 3、获得研究生班结业证书、第二学位证书担任助理馆员二至三年; 4、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馆员四年以上。 第九条 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须具有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文献信息开发专业: 1、参与文献信息开发选题、内容分析及实际开发,在一些重要专题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 2、参与文献信息编辑工作,撰写提要、文摘、题录和一般性文献信息专题综述。 3、熟悉信息产品营销,积极推广传播文献信息。 (二)文献采编专业: 1、熟悉藏书和出版发行情况,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规章。 2、了解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熟悉分编工作全过程,在文献形态描述和内容标引方面起骨干作用。 3、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三)读者服务专业: 1、主持借阅服务工作,胜任一般性参考咨询。 2、承担读者调研任务,分析阅读倾向,开展优质服务。 3、熟练运用主要中外文各种工具书及文献书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法)为读者进行服务。 (四)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 1、参与制定或实施本部门技术工作总体方案。 2、了解缩微、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并熟练运用其中一项技能。 3、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承担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 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二、任现职期间,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省级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含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2篇。 (二)在市(州、地)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本款仅适用于县及县以下单位的图书、资料专业人员)。 (三)获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优秀论文奖或地厅级图书馆优质服务奖。 (四)获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 (五)主持编写二、三次文献(十万字以上),使用效果好。

Ⅶ 图书馆员的职称

中国的高校图书馆馆员职级通常划分为四级,助理馆员(初级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正研究馆员,依次等同于中国的助理讲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一般图书管理员仅作为图书馆非专业人员,不列入高校图书馆专业职级。非学术图书馆馆员亦有分为五级者,即将图书管理员作为最低职级。

非学术图书馆通常采用类似于中国的图书馆馆员职级划分。 现阶段中国高校图书馆担任教学任务的馆员有时也采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职级划分。

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当拥有图书馆学(或信息管理学,台湾也称为图资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及以上学位,往往还需要同时掌握至少一门以上的其它学科知识。因此,图书馆馆员,尤其是参考馆员,往往被要求是拥有至少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杂家。

传统上图书馆业务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业务,主要包含采访、分类编目和系统支持;另一类为读者服务,包含流通服务、参考咨询、定题服务(定题研究辅导)和资讯素养教育等。

不同职能的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图书馆馆员根据其职能又可以分为采访馆员、编目馆员、系统馆员、参考馆员等。

Ⅷ 评中级职称(研究员系列)需要什么条件

研究员不是中级职称,是正高级职称。

研究员职称系列包括研究实习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

高校教师如果没办法评上讲师的话,可以评研究员职称。

评研究员职称的条件需要先成为副研究员

一、副研究员

1、硕士获得助理研究员三年后可以申请副研究员的评审。

2、计算机等级考试证明、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明,技术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

3、三年期间从事的技术工作成果。

二、成为研究员

获得副研究员职称五年后可以申请研究员的评审,要求与副研相同,主要是对技术工作能力的确认,要有证据证明自己的实际技术工作能力,最好的证据就是成果。

(8)馆员中级职称条件扩展阅读

职称的取得可通过包括认定、评审、国家统一考试(以考代评)、职业资格对应等方式。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与专业技术资格等级对比:

取得中级技能(中级工)资格,相当于技术员待遇;

取得高级技能(高级工)资格,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待遇;

取得技师资格,相当于工程师待遇;

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待遇。

一些工业发达地区,因为高级技工奇缺,有些人员的待遇福利甚至接近公司高管水平。

Ⅸ 助理馆员初级职称能考统计中级吗能的话需要什么条件

助理馆员初级职称不能考统计中级。 报考中级统计师条件: (一)报考统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者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 (二)报考统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取得统计专业初级资格。 2.大专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4.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5.获硕士学位后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6.获得博士学位。

Ⅹ 档案管理员如何考职称

档案管理员的中级职称是馆员,馆员的报考条件为:

1、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助理馆员 2 年左右。

2、获研究生班结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担任助理馆员 2 年~3 年。

3、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馆员 4 年以上。

4、系统地掌握图书资料或其他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5、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有关业务。

6、根据工作需要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

(10)馆员中级职称条件扩展阅读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

我大部分都是找靠谱的出版媒介进行协助。不怕笑话,我是基层专技人员,很多时候找不到发表的办法,自己写的论文,有时候也不一定完全通过,但是有发行单位跟我联系,有些迟疑当中发了自己第一篇职称需要的论文。发论文,首先要找靠谱的公司,然后说明你要发几篇,怎么发,发表要求啥的。可以自己投稿,自己投稿就是要知道论文的基本格式,记一下参考文献,实在写不了或者想偷懒的时候,可以交给给你发表论文的公司,一般会收一点写作费用。文章准备好之后,拿去投稿检查重复率,通过之后拿到录用通知,等3-6个月左右,期刊就出来了。帮我发论文编辑说过要有校对和排版,时间虽然长了点,但是比较安心说起来就是找靠谱的公司,安排好发表时间。评职称真的是我们奋斗在基层的同志的一个机会了,真的不想因为一篇论文又耽误一年两年的,我都提前一年半年联系发表。最后给点进来看到我的回答的朋友们一个祝福,希望都能顺顺利利的通过职称评审。

发表职称论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给发表时一定要能电话查稿,有杂志社的用稿通知。 2.用稿通知,大家要注意了,用稿通知是杂志社收到您的论文后通过严格的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论文才可以正式在杂志社的刊物上面发表,所以录用通知是您的论文是否可以发表的唯一证明,录用通知有两种形式,一是:电子版的录用通知,二是书面的录用通知,这两种录用通知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主要就是看作者在发表论文中的实际需求,由杂志社直接负责颁发。3.说实在的,现在除了我们杂志社在做论文发表的工作,还有很多代理中介也在做,当然了,他们做无非就是看中了这里面的商机有利可图,所以,一般在您的论文发表之前都会以各种名义,提前收取您的各种费用,比如,版面定金,推荐费用,等等,然后才把您的论文推荐到我们杂志社来,无非就是为了挣取更多的利润。而一般杂志社的正规发表流程是:投稿——审稿——发录用通知——交版面费——收样刊 。也就是说只有您的论文通过了审核,您收到了杂志社的录用通知,证明您的论文可以发表了,您在办理相关的手续,而在此之前是不会收您的任何费用的。这才是一般正规杂志社的论文发表流程,所以,论文发表有两种方式,通过自己投稿,往往录用机会较少;也可以直接找杂志社发表更加快捷方便! 目前,由于中国特有的考评体制,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大企业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职称评定。职称评定一般按照不同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副高和高级等级别。而每晋一个级别,就需要发表不同数量的学术论文。由于国内学术杂志有限,而需求众多,因此,论文发表难、发表论文难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急需论文的朋友。 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要求,论文可以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一般省级及其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和杂志发表论文即可满足要求。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地方要求,在诸如增刊、副刊、以书号代刊号的杂志、论文集等上面发表的论文,评职称时候,视为无效。要发表论文的朋友们一定要睁大眼睛

馆员职称论文发表

图书馆职称评定申报条件就是要满足相应职称的学历资历要求,评审条件除日常工作业绩考核外还需要发表相应的论文论著。图书馆职称评定条件详情如下:

申报馆员学历资历条件:

1、硕士需要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

2、本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

3、专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

4、中专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

申报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

2、县及县级以下的需要在市(州、地)级刊物上发论文1篇;

3、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或地厅级图书馆优质服务奖;

4、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

5、支持编写2-3次十万字以上文献。

申报副研究馆员学历资历条件:

1、博士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

2、硕士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

3、本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

4、专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

申报副研究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者发省级论文1篇并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

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十五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申报研究馆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论文论著需要独著或者第一作者撰写发表以下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2篇,或者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二十五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另找一篇拿来就用啊,挺危险的,建议你上中国知网(www.cnki.net.cn)上面有许多专业论文博物馆学,图书馆学都有,多找几篇借鉴一下

看你发表论文的用途是什么的了,我是评中级时候用的,所以只了解这一块,具体你先准备好一篇论文,属于你申报的专业论文,如果你没有论文也可以请他们代笔,我们单位当时发表都是统一组织的,主要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写,多给了点钱全部都包了,记得当时写好了会给我看一下,然后我自己改了改,差不多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收到书了,没什么困难的,具体流程的话你可以去百姓论文网问一下,我们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在百姓论文网发几篇。大概就知道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不过貌似也可以自己投稿,不过不通过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多了解一下

您要是自己投杂志社的话只需要把论文投过去等通知付版面费了,要是找中介发表,流程就是先把文章发来看一下能否发表,可以的话,就先付30%定金,中介给送审,出通知后确认后付余款。这时候付了余款,杂志社就会安排您的稿子到时候就等着出刊发表了。

馆员职称发表论文

图书馆职称评定申报条件就是要满足相应职称的学历资历要求,评审条件除日常工作业绩考核外还需要发表相应的论文论著。图书馆职称评定条件详情如下:

申报馆员学历资历条件:

1、硕士需要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

2、本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

3、专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

4、中专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

申报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

2、县及县级以下的需要在市(州、地)级刊物上发论文1篇;

3、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或地厅级图书馆优质服务奖;

4、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

5、支持编写2-3次十万字以上文献。

申报副研究馆员学历资历条件:

1、博士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

2、硕士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

3、本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

4、专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

申报副研究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者发省级论文1篇并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

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十五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申报研究馆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论文论著需要独著或者第一作者撰写发表以下成果之一:

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2篇,或者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二十五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另找一篇拿来就用啊,挺危险的,建议你上中国知网(www.cnki.net.cn)上面有许多专业论文博物馆学,图书馆学都有,多找几篇借鉴一下

图书馆职称面对的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和图书、资料室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及研究工作的人员,包含文献信息开发、文献采编、读者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岗位。图书馆职称等级分三级,分别是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图书馆职称评定需要通过外语(古汉语)、计算机职称考试,完成继续教育任务。图书馆职称评定申报条件就是要满足相应职称的学历资历要求,评审条件除日常工作业绩考核外还需要发表相应的论文论著。图书馆职称评定条件详情如下:申报馆员学历资历条件:1、硕士需要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2、本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3、专科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4、中专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申报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2、县及县级以下的需要在市(州、地)级刊物上发论文1篇;3、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或地厅级图书馆优质服务奖;4、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5、支持编写2-3次十万字以上文献。申报副研究馆员学历资历条件:1、博士从事图书、资料工作2年以上;2、硕士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4年以上;3、本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5年以上;4、专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申报副研究馆员论文论著条件,需要独立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取得下列成果之一: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者发省级论文1篇并在省级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会议上发论文2篇;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十五万字以上;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申报研究馆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后工作7年以上。论文论著需要独著或者第一作者撰写发表以下成果之一:1、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2篇,或者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2、出版学术著作或2-3次文献l部,二十五万字以上;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即为图书馆馆员评职称的职称要求。

寻求资讯是人类的本能,不管任何的时代、任何社会、任何文化,人们都会为了自身的需求而去搜集资讯。事实上,资讯寻求行为有极为长远的历史。从史前时代起,原始人就已开始搜集诸如何处是栖息的地点、何处打猎、如何治病疗伤、如何夜观天象占卜吉凶等等的资讯;渐渐地资讯才藉由人的记忆收集,并以口述方式传递。等到书写系统发明,藉由石头、泥板、纸草,还有纸笔,原本的口述资讯才得以用视觉化的方式整理。虽然早期资讯多半集中於统治者、贵族、祭司之手,但资讯已被有组织的储存,成为收藏,也造就了图书馆的诞生。随著技术的进步、资讯量的增加,寻求资讯也更需要组织化的方法,因而有了图书馆学中的编目、索引、摘要等学问(注1)。 我们可以说,图书馆的催生和图书馆学的精进,人类对资讯的渴求此种原始本能实在功不可没。按理说,图书馆对於读者的资讯寻求行为应有极深入的研究,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事实上却不尽然,图书馆受限於人力或是技术上的限制,对读者的了解往往不是很深入,工作的重心也常常是放在组织内,而非组织外。即使在资讯科技突飞猛进的今日,图书馆有了比以往更强大的工具、更多元的能力,和读者之间互相的了解是否增加,仍是一个疑问。 资讯科技改变了读者的资讯寻求方式,也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在规划服务项目之前,了解读者的资讯寻求行为是必要的。可惜的是,图书馆对於电子化的探讨多半集中於科技或多是所能提供的资源类型,容易给人一种印象,以为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在电子环境中变得不需要了、多余了;许多对电子图书馆的探讨也多半强调资源,而缺乏对图书馆员和提供服务这方面的重视(注2)。资讯科技的应用未能使图书馆更重视服务和读者,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我们需要更了解读者,而不是收集更多的电子资源,想要发挥资讯科技带给图书馆的好处而不浪费成本,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读者。要了解读者的想法,他们寻找资讯的方式,背后的学术传播方式等等,才能真正提供它们想要的、需要的资讯。本文以物理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并辅以外国针对相同学科领域读者的研究,探究国内外的读者资讯求寻求行为的异同之处,并提出一些探讨和疑问,希望透过这些初步的努力,能使我们更重视读者资讯寻求行为和读者服务之间的关系。 贰、资讯寻求行为界说 资讯寻求行为是一套立即性、连续性的过程,更涉及了心理认知层次的问题。大致上可以分成资讯需求的产生、完成资讯寻求的要素、资讯寻求程序、影响资讯寻求行为的原因等四方面来看。 一、资讯需求的产生 资讯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基本上需求的产生,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为了解决问题而去收集资讯,也就是确认了在「己了解」和「必须去了解」之间有道隔阂必须去跨越(注3)。陈钦智教授则认为资讯需求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来说明人为何去寻找、发现、和利用资讯。而krikelas则将资讯的需求分成立即的需求(immediate needs)与延缓的需求(deferred needs)二种,也就是连续与不连续的需求,用以描述问题发生的接续或告一段落(注4)。 而资讯需求的种类又可以依以下数种标准来分: (一)依目的性来分 1、应用的需求( Applicational Needs) 是指针对一些特定( Specific )的问题,去寻找可供解决的答案。 2、营养的需求( Nutritional Needs ) 是指用来维持个人本身能力的需求。 (二)依时间先后来分 1、立即的需求( Immediate Needs ) 是指必须立即获得满足的需求。这种需求通常是针对一些比较特定 ( Specific ) 的问题而言。 2、可延缓的需求( Deferred Needs ) 可说是一种潜在性的需求( Potential Needs );由於尚处於混沌模糊的状态,因此不会立即付诸行动获取资讯的满足。 (三)依连续性来分 1、连续的需求( Continuity Needs ) 是指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新的问题又接续产生,遂又产生需求。 2、不连续的需求 ( Discrete Needs ) 则指一个问题解决了即告一段落。 (四)依表现与否来分 1、表现的需求 ( Expressed Needs ) 兰开斯特( F. W. Lancaster )认为读者表达出来的需求为资讯要求( Information Commands );其通常无法完全反应内在的资讯需求 ( Information Needs )。因为表现的需求是经过转换与再述的,易远离真正的内在需求。 2、潜在的需求 ( Latent Needs ) 读者的潜在需求才是读者心中真正的资讯需求 ( Information Need );这种潜在的需求常无法用言词清楚的表达出来,是一种模糊暧昧的状态,但却最能代表内在真正的需求,是一种不能忽视的需求(注5)。 而其它研究者在探讨资讯需求的发生时,亦多半将趋力集中於有知识不确定性或冲突的情况、或是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了某些问题而不足以解决异常的情况、又或是概念不协调时,便会产生资讯需求。(注6)根据Robert Taylor 的先前研究,Belkin, Oddy和Brooks建构了一套资讯寻求的模式(model)其基础为资讯寻求者的「知识不规则状态」(anomalous states of knowledge,ASK),用於说明资讯需求的产生过程。此一模式将资讯需求分为四个层级(注7) : 1.内藏式(Visceral)层级的需求: 已意识到资讯需求的存在,但仍然十分模糊,而且不够明确。 2. 意识化(Conscious)层级的需求: 已可以将需求予以特徵化,但仍只是处於不明的和纷乱的状态。 3. 正规化(Formalized)层级的需求: 已以可进行对问题作清楚的探讨,而且是处於一个合理的、清晰的状态。 4. 修正(Compromised)层级的需求: 问题已可以被正规化的方式转化成为检索系统可以接受的辞汇。 综合来说,资讯寻求的任务就是要将上述四个阶段的前三个阶段转化为第四个需求。 二、影响资讯寻求行为的原因 在现实世界裏,影响读者资讯寻求行为的原因很多,大致上来说可以分为以下数方面的原因,例如文化体系、政治体系、学会组织、谘商团体、正式组织、心理因素、法律经济因素、正式资讯系统等因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影响资讯寻求行为的因素,可以有下列五种: (一)沟通的方式: 使用者找寻资讯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到找寻的结果。无论是透过口头的、会议的、电话的、书信的、或是资讯系统的方式,都有它各自的优缺点(注8)。 (二)个人因素: 包括了年龄、年资、教育程度、学科背景、工作的角色与功能,这些都会影响到资讯的寻求行为,无论是在过程或结果上。 (三)成本效益(Cost/benefit)与获取资料的容易程度(least-effort): 前者指的是希望以预期的成本,得到预期的效益;后者则是希望以最少的努力及费用得到资讯,强调资讯的可获取性(Accessibility)。此二者是选择寻求的途径时最常被考虑的两大因素。 (四)工作环境: 由於工作环境的不同,如研究单位与生产机构的不同、或是学校与行政单位的不同,都会造成资讯寻求行为的差异发生(注9)。 三、达成资讯寻求的要素与条件 对一个资讯寻求者而言,到底需要什麼样的知识才能进行检索,又或是有那些资讯源围绕著寻求者,是相当错综复杂的。大抵上,资讯寻求者可以分为富经验的(Experienced)与生疏的(Novice)两种,通常富经验的使用者有较丰富的检索经验,也曾参与图书馆或系统商的训练课程,生疏的寻求者则通常缺少此类训练(注10)。 大抵而言,一个寻求者需要具备四种知识,分别是:一般的知识、对资讯检索系统的知识、对所进行的资讯寻求任务的知识、以及对所需寻求的主题的知识。此外,也有人将所需的知识简化为三种层次(注11): (一)概念性的知识:将资讯需求转化为可搜寻的查询行动。 (二)语意性的知识:为特定的搜寻系统建构一个查询行动。 (三)技术性的知识:在特定的搜寻情形下输入查询。 总结的来看,在一个寻求者进行搜寻的历程中,可能有11种资讯可能产生的来源或触媒,分别在寻求者的周遭次第发生,情形可能有(注12): 1.发生在寻求者内在的: (1)展开搜寻的理由。 (2)对资讯检索系统的看法。 (3)搜寻的目的。 (4)搜寻的特殊目标。 (5)有关搜寻目标的知识。 (6)有关搜寻系统的知识。 2. 由搜寻者自己所产生的: (1)搜寻目标的语言表述。 (2)由使用者所选择用以表述目标的实际检索语言。 3. 发生在寻求者外在的: (1)用以协助使用者的指引机制,例如求助视窗等。 (2)系统所采用的检索词汇 ,例如控制字汇。 (3)系统实际上所收集到和所能提供的资讯。 四、资讯寻求的程序 资讯寻求的步骤,基本上是一种动态的程序,且深受每一个查寻任务本身性质的影响。就程序或步骤而言,各家说法并无太大差异,其精神与要旨是一致的。一般来说资讯寻求的程序可分为六个步骤(注13): (一)初始化阶段(Initiation Stage): 资讯寻求者意识到他需要一些知识或了解。这些需求是不清楚、不确定的,主题和取得途径都尚未定义。 (二)选择阶段(Selection Stage): 资讯寻求者开始去厘清特定的主题,并开始探索能符合资符合资讯需求的最佳途径。 (三)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 资讯寻求者已开始认真的探讨主题,并搜集资讯。但仍然有一些困惑感产生,因为收到的资讯十分杂乱甚至矛盾,自己尚不能厘清。 (四)正规化阶段(Formulation Stage): 此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寻求者开始去建立所欲探索的焦点,不确定感亦告消失。寻求者亦开始评估手中的资讯,而不只是收集而已。 (五)收集阶段(Collection Stage) 资讯寻求任务的焦点已经十分清晰,而资讯寻求者此时只收集和明确定义的主题相关的资讯。 (六)呈现阶段(Presentation Stage): 在此一最后阶段,资讯的寻求已告完成,但成功与否仍需视其它因素而定。此时寻求者的注意力会转向将所得资讯摘要、结合、组织、以及报导出来。 此外,也有人把资讯寻求的阶段分成判断那些资讯是需要的、厘清资讯需求、选择资讯来源、将资讯需求转化为具体概念、设定为检索策略、实施策略并加以评估等七个步骤(注14)。但我们可以说这和前述的六阶段程序其实差异不大,都是一套由宽到窄、由模糊到清晰、由需求到实际操作的连续过程。 参、物理科研究生的资讯寻求行为探究 资讯寻求行为虽然可以被化约、调查、研究、但各学科领域的资讯寻求方式和概念,往往有很大的不同,也深受学术传播式变迁的影响,牵涉到其中成员对於如何寻找资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本文主要的访谈对象,系针对物理学研究所硕博士班研究生为主要的探讨对象,研究其资讯寻求行为的特点,并深入其背后的沟通脉络。而为求能充份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资讯寻求行为的完整概况,本文亦探讨国外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资讯行为研究,以期能收比较之效。 一、国外物理学研究生及教师之资讯寻求 虽然各种自然科学图书馆的馆员已经从资讯科技的进展中获益不少,并将科技应用於组织资讯和提供检索,并提供丰富的资讯,但自然科学研究生对於辨识、找寻、划分、以及有效利用资讯的能力仍是个问题。因此,在ALA的报告中,也建议要将研究重心放在资讯素养的养成上,并应用方法去各个衡量出读者资讯能力与进步情况(注15)。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的图书馆员针对校内自然科学研究生的资讯素养与能力进行一项调查,其中包括了21名的物理学、天文学研究生。 调查结果其中颇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当研究生被问到平均花多少时间去寻求资讯,47%回答平均每天要花20分钟到一个小时多去寻找资讯。而当被问到何时会感觉需要资讯,也是47%的回答是在特别的专案(Project)进行的时候。而当研究生被询问到他们如何展开资讯收集的工作时,约有30%的人由作者姓名、OPAC的关键字,以及重要的二次资料去寻找;而有25%的人则回答由期刊、教科书、教授处、以及同学等地方展开;此外有高达50%回答期刊论文的参考书目是他们认为最好的资讯来源,36%认为教授们能给他们许多丰富资讯,但也知道教授们太忙,很难给他们帮助。而当被询及寻求资讯所遇到困难时,约有31%的人表示困难包括有不知道正确的关键字、Internet不能运作、资料库太复杂、书不在架上等等;也有42%的研究生表示他们了解透过各种线上资料库能有效帮助他们找寻资讯,而认为UnCover、馆际互借有帮助的比例却不高。研究生被问到对於图书馆的各种指导服务的看法时,约有45%的人参加过指导课程,比率虽不到一半,但约有83%的研究生曾经在寻求资讯时谘询过馆员,而且印象还不错(注16)。 事实上,不只是研究生,大学里的教授们对於图书馆的各种书目指导与教学上的实务(Pedagogical Practices)作结合,各学科的看法也不一致。也许是出於大学图书馆员和老师们对彼此的角色和期望并不了解之故(注17)。根据在Waterloo大学和Western Ontario大学的调查显示,物理学老师对於自己的学生是否需要参加图书馆的书目指导活动,认为需要的比例远低於运动学、化学、护理学、医学等学科的老师;而物理学老师会在教学实务上告诉学生去图书馆找资料的比例也不及其他学科(注18)。 二、物理所研究生之资讯寻求 此一部份以淡江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班的研究生及台大物理学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为对象进行访谈,以及了解他们的资讯寻求行为以及他们的态度,其中的1个人以当面面谈进行,其余则以电话访谈进行之(注19)。对於这些研究生所询问的问题包括有以下数方面: (一)他们会在那些地方获取资讯 (二)他们会由那些点去思考获取资讯 (三)是否满意於资讯的质和量,是否有感到沮丧或挫折 (四)对图书馆的各种资讯服务和讲习、书目指导的观感 基本上来说,这几位研究生的回答内容相当一致,而且仅管研究的方向有所不同,但资讯寻求方向却大致彷佛。 一般来说,大学图书馆既然是大学的心脏,就必须尽量满足读者的资讯需求,而图书馆也根据此一准绳,提供各式各样的「通道」( Access ) 给读者,如公用目录 ( OPAC )、资讯检索工具 ( Information Retrieval )、开架书库、期刊目录等等。但我们访谈的结果,发觉物理科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其实其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图书馆方面所设想的「善意」有落差,他们其实很少去利用图书馆所精心安排的各种资讯服务。以物理系研究生而言,他们在撰写论文时,他们的资讯寻求行为( Information Seeking ) 往往是出乎图书馆方面意料之外的,通常他们解决资讯需求的方式有以下五种方式: (一)先查专业领域内单一或少数几种期刊之文献摘要,然后由摘要中再找到其他相关的期刊文献,如 Physical Review、Chemical Physical Letters 等。 (二)从教授指定的教科书或期刊后面的参考书目中去找寻其他有用的相关文献。 (三)直接由教授或同学口中得知几种学科领域内重要的期刊,然后直接去翻阅、找寻。 (四)至於网路资源部份,多半是由教授或同侪之间得知有那些重要的专业网站可用。 (五)参加研讨会或听演讲,拿论文集、讲义。 而在对资讯的质和量方面,所有的研究生都满意於自己所得到的资讯,认为会遇到挫折的情形不多,换句话说就是认为自己的资讯寻求行为还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研究生都没有参加图书馆的书目指导课程,既使曾求助於馆员,问的也只是诸如列印机不动、书不在架上之类的简单问题。 肆、现象探讨 由以上四种物理系研究生的资讯寻求行为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几乎都没有经过任何的主动寻求过程,其资讯的来源完全都是来自领域内的师生们,而不是来自自身的主动寻求,图书馆方面的许多「良法美意」他们也都没有用到。如第一项,他们只使用少数几种期刊摘要,但他们却又少使用各种中西文的期刊索引,如中华民国期刊论文索引、Uncover等等;再谈到第二项,他们由教科书背后的参考书目去扩大文献搜集,但这在资讯检索策略中属於「引用文献滚雪球」(citation pearl growing),而其他的检索方法,顶多只知道用关键字而已,其它的检索方法或管道他们都未曾使用,这表示图书馆每年花大笔经费去订购的各种线上资料库、光碟资料库等资讯检索工具并未获得他们的有效使用,殊为可惜。又如第三项,他们只使用几种老师告知的期刊,这些专业领域内的重要期刊称之为权威期刊,使用权威期刊虽然可以有效掌握重要讯息,但若不将文献检索范围扩大,很容易挂一漏万,遗失重要讯息。从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来看,权威性的文章未必一定会发表在少数的权威期刊上,所以只找寻几种重要期刊是极其不妥当的。最后说到第四项,在网路资源的应用上,他们仍只是找寻少数已知的专业网站,并没有有效利用各种整合性的网路资源检索工具以扩大范围。 由以上物理系研究生的资讯寻求行为 ( Information Seeking )来分析,可发现他们的行为和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二者方向不同。也就是说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资讯服务和读者的资讯寻求行为有了差距。像上述物理系研究生的资讯寻求方式中竟然可以不用索引,这和传统上图书馆员重视二次资料和工具书的心态大相迳庭,便是一例。这也可解释为什麼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图书馆帮不了他们的原因。 事实上,由国内外大学的情况可以看出,图书馆对读者的了解是有不足的。我们对每一学科的成员其内部如何传播资讯和收集资讯的偏好也许配合度不够;大致上来说可以从以下数种学科领域来划分学术传播的特性(注20): 一、自然科学(Physical Science): 该领域内用的研究方法、沟通的辞汇都有高度的一致性。有很标准化的方法、过程和研究目的,并且能用精确的字句去描述。传播的过程很重视研究过程各阶段的最新研究报告。 二、人文学(Humanities):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重视验证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目标也并不常有很精确的描述,反而比较延伸和诠释、深入研究目标背后的脉络。传播的过程比较倚赖回溯性的资料。 三、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介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它不像人文学那样重视诠释和脉络,但又不如自然科学精确;同时它又和自然科学一样引入了不少量化和精密的研究方法,但是它的研究对象又很难被具体化、测量。可以是兼具了上述二个领域特色的一门学科,也是近来文献增长速很快的一个领域。 四、艺术与设计(Art and Design):重视想像力,创造力,并要求独立作业的技巧,对於资讯的要求并不强求最近最新的事物,而是重视经由和同侪的交流来获得灵感,经由人际互动和想法来发展出原创性(注21)。 事实上,图书馆对於各学科领域如何传播及收集资讯,在资讯科技发达的今天,反而出现更迷茫的现象;笔者认为,经常出现的情形,就是有时过份低估读者,有时又太过高估读者: (一)过度低估读者:在资讯如发达的今日,许多读者往往有许多管道可以得到资讯,对网际网路也许比馆员更加娴熟;再加上读者对自身学科领域的掌握能力远胜馆员,使得馆员不得不自惭形秽。国外也有研究显示,当馆员和读者在查询同一主题时,虽然读者找到的资料量不及馆员多,但是适用程度却超过馆员(注22)。也就是说,馆员检索的结果回现率(Recall)虽高,但精确率却不及读者。 (二)过份高估读者:资讯科技大大改变了学术传播的方式,使得图书馆在目昡神迷之际,常常以为读者寻求资讯的方式必定也十分的「现代」。事实上未必如此。Katz便指出,纵使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己然形成,但是许多学术单位的读者其收集资讯的方式仍然和平凡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注23),这一点在先前国外的的台大物理所的分析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伍、结语—资讯传布与寻求对图书馆服务的义意 图书馆是提供资讯的服务业,对读者如何搜集资讯,对图书馆而言,其意义并不只是让读者更满意而已,而是攸关图书馆营经的问题。图书馆为了跟上时代脚步,因应学术资讯传布与收集方式剧烈锐变,不得不作出许多必要的措施,诸如改变图书馆的营运配置、提供远距检索、文件传递等等,但是学术界仍然充斥著许多学者写的东西没人要看,而许多人要看的东西却没人写(注24)。图书馆是否已够了解自己的读者,是否已善尽沟通之责? 除此之外,大学图书馆的经费日渐缺乏,图书出版量年年上升,而各种资料库或检索下载的授权花费也不少。根据ARL的估计,图书馆目前要花8%-14%的预算在电子式的新服务上,而在94年左右,全美主要的108个学术图书馆就花了五仟九百万美元在自动化相关业务上,另有二仟三百万美元花在电子资源上,而文件传递也花去四百多万美元(注25)。如果我们对我们的读者传布、寻求资讯的行为不够了解,我们只会更感到吃力,因为如果我们不知到读者要什麼、怎麼要,我们就无法判断那些服务是要提供或要加强的,而那些是可以不必提供的,能帮图书馆节省浪费的重点,就是了解读者。 图书馆应当去了解读者的资讯行为如何受到资讯科技的影响、去研究其学术沟通模式的变迁,而不是单方面的把所有的电子、非电子资源一字排开,便算是完成了读者服务,这样只会辜负了资讯科技带给我们的优势。相信在未来,图书馆应该会更重视读者的资讯传布和寻求行为,并且应用新的方法(如Data Mining )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毕竟资料不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读者才是。

  • 索引序列
  • 文化馆职称论文发表
  • 发馆员职称论文
  • 发表馆员职称论文
  • 馆员职称论文发表
  • 馆员职称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