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陕师大学报发表的论文

陕师大学报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陕师大学报发表的论文

截至2015年3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8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科研机构教育研究所 西方哲学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基础数学研究所 古典文献信息研究所 辞书编纂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唐史研究所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所 应用声学研究所 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分析科学研究所 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所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 人文研究所 文学影视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研究所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 运动生物学研究所 女性研究中心 教育考试研究所 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应用化学研究所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艺术教育研究所 旅游开发研究中心 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 民族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妇女文化博物馆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佛教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博物馆 宗教研究中心 中亚研究所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数据截至 2013年9月30日,资料来源于官网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研机构一览表序号 名 称 所属学院 立项时间 负责人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 1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6月 王喆之 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 1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5年1月 王喆之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6月 李玉虎 3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7年3月 刘昭铁 4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2011年11月 胡卫平 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8个) 1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3月 杨祖培 2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05年12月 林书玉 3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6年12月 张成孝 4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院 2006年12月 游旭群 5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1988年12月 陈锦屏 6 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3年1月 王喆之 7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0月 王喆之 8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5月 李玉虎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7个) 1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夏海滨 2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任维 3 陕西师范大学土地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旅游与环境学院 2007年12月 薛东前 4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品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建科 5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永明 6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黄原 7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吴晓军 资料来源于官网 2007年至2011年理工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累计540项。2010年以来累计发表高层次论文885篇;出版学术著作161部;2011年共有7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52项成果获得第十次陕西省哲学和社会科学奖。自然科学方面,2007年至2011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562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共1463篇;申请专利318件,授权专利174件;出版著作89部,其中专著15部。 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主持申报的5项科技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CO2/CH4的催化转化及相关绿色过程的基础研究》、《蝗虫的分子系统学和分类鉴定专家系统研究》、《算子矩阵及其应用》、《低频液体表面波声光效应及应用》四个项目荣获二等奖;《渭河流域万年尺度环境变化与土壤发育演变规律》获得三等奖。 陕西师范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黄土区植被对坡面水蚀过程调控的生态薛机理》、《资源植物对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机理研究》分获得一、二等奖。 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52项科研成果入选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著作类3项,论文类2项);二等奖18项(著作类9项,论文类9项),三等奖29项(著作类12项,论文类17项)。截至2011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SCI源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振宏教授团队在国际心理学权威期刊《生物心理学》、《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其中《生物心理学》上的《呼吸性窦性节律不齐与特质性积极情感、积极情绪表达的关系》一文发表后,被国际学术新闻网作为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专题领域重大研究成果予以报道,是当期《生物心理学》发表的论文中唯一被该学术新闻网报道的成果。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藏书353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余册;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电子图书109万册 , 中外文电子期刊1.5 余万种 。学报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4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一、古典文学1.《李贺诗歌与唐代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2.《苏轼与俳优传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全文摘转。3.《佛教文化对包公文学的影响》,2008年第1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4.《唐宋传奇中的游历仙境主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晚唐曹唐游仙诗中的仙洞原型:兼及 历史演进中的乌托邦定势》,《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6.《游仙诗中的死亡再生母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3)全文摘转。7.《仙界方七日,人间已千年》,《文史知识》2003(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6)索引,2004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8.《古典文学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二人合著,排名第一。8.《游仙诗中的仙境动植物原型追溯》,《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1期。10.《古代文学博士点研讨综论》,《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11.《桑图腾文化的变迁》,《文史知识》1997年第12期。12《亦真亦幻难评说——唐传奇中的“时空魔幻”叙事》,《名作欣赏》,200713. 《明清小说所见包公戏扮演传播史料》,2007年第4期,《明清小说研究》。年第7期。14.《苏轼与宋代杂剧传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15.《弃妇、弃妇意象与女性化审美》,《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16.《游仙诗中的山崇拜》,《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7.《仙界方七日 人间已千年——古代游仙文学的相对时空观》,《唐都学刊 》 2005年第1期。18.《唐代游仙诗的世俗化及其成因》,《唐都学刊》, 2002年第2期。19.《中国古典文学的“知音”情结》,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0.《司空图《诗品》篇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原型追溯》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1.《试论庄子哲学的寓言形式》,《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2.《通天塔原型——古代游仙诗中的山崇拜》,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年第3期。二、文学传播学1.《文学传播学论纲》, 《当代传播》,2010年第5期。 2.《包公文学形象传播的新思考》,《光明日报》(理论版),2007年3月31日。3.《古典文学传播研究刍议》,《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7月29日。4. 《包公故事的传播模式及特征》,《西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5.《口头与书写之间:文学传播史上的一次大变局》,《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6.《三种包公错断严查山故事的变异与传播规律》,《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9期。7.《期刊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兼论<中医往事1910——1949>的学术价值》,《出版发行研究》 , 2012年12期。8.《现代信息传媒产业的外部性》,《长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9.《课堂教学效果的传播学分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三、谣言研究1.《谣言传播的本土语境及风险防控》,《当代传播》 2011年第5期。 2. 《从“香蕉致癌”谣言看科学传播的本土语境》,《新闻爱好者》,2009年14期。3.《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谣言、流言及叙述大传统》,《思想战线》,2014第2期。四、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1.《神授天书与代圣立言:香山宝卷的人类学考察》,《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2.《丛书出版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以文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为中心》,《出版发行研究》 , 2013年3期。3.《文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统一性——以“仙乡淹留”传说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4.《“血社火”的历史文化新探》,《民俗研究》,2013年第3期。5.《迷狂与书写:对“天书”母题的思再反》,《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5期。6..《文学何为?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思想战线》,2013年第5期。7.《论大传统文本与“N级编码理论“、”N重证据”的关系兼与叶舒宪教授商榷》,《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期。8.《西王母流变史的文化阐释》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9.《齐家文化与文化担当》,《丝绸之路》,2014年第10期。

陕师大发表的论文

截至2015年3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8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科研机构教育研究所 西方哲学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基础数学研究所 古典文献信息研究所 辞书编纂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唐史研究所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所 应用声学研究所 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分析科学研究所 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所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 人文研究所 文学影视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研究所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 运动生物学研究所 女性研究中心 教育考试研究所 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应用化学研究所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艺术教育研究所 旅游开发研究中心 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 民族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妇女文化博物馆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佛教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博物馆 宗教研究中心 中亚研究所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数据截至 2013年9月30日,资料来源于官网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研机构一览表序号 名 称 所属学院 立项时间 负责人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 1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6月 王喆之 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 1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5年1月 王喆之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6月 李玉虎 3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7年3月 刘昭铁 4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2011年11月 胡卫平 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8个) 1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3月 杨祖培 2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05年12月 林书玉 3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6年12月 张成孝 4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院 2006年12月 游旭群 5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1988年12月 陈锦屏 6 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3年1月 王喆之 7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0月 王喆之 8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5月 李玉虎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7个) 1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夏海滨 2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任维 3 陕西师范大学土地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旅游与环境学院 2007年12月 薛东前 4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品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建科 5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永明 6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黄原 7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吴晓军 资料来源于官网 2007年至2011年理工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累计540项。2010年以来累计发表高层次论文885篇;出版学术著作161部;2011年共有7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52项成果获得第十次陕西省哲学和社会科学奖。自然科学方面,2007年至2011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562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共1463篇;申请专利318件,授权专利174件;出版著作89部,其中专著15部。 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主持申报的5项科技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CO2/CH4的催化转化及相关绿色过程的基础研究》、《蝗虫的分子系统学和分类鉴定专家系统研究》、《算子矩阵及其应用》、《低频液体表面波声光效应及应用》四个项目荣获二等奖;《渭河流域万年尺度环境变化与土壤发育演变规律》获得三等奖。 陕西师范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黄土区植被对坡面水蚀过程调控的生态薛机理》、《资源植物对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机理研究》分获得一、二等奖。 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52项科研成果入选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著作类3项,论文类2项);二等奖18项(著作类9项,论文类9项),三等奖29项(著作类12项,论文类17项)。截至2011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SCI源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振宏教授团队在国际心理学权威期刊《生物心理学》、《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其中《生物心理学》上的《呼吸性窦性节律不齐与特质性积极情感、积极情绪表达的关系》一文发表后,被国际学术新闻网作为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专题领域重大研究成果予以报道,是当期《生物心理学》发表的论文中唯一被该学术新闻网报道的成果。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藏书353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余册;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电子图书109万册 , 中外文电子期刊1.5 余万种 。学报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4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刘华,女,1963年6月17日生,安徽省怀宁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9月至1986年6月在陕师大教育系攻读学前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于陕师大教科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1996年9月至11月赴英国莱斯特大学作访问学者。2003年5月赴香港教育学院进行学术交流。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访问学者。2007年8月赴新加坡福禄贝尔学院讲学。目前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学,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学前专业英语)、学前科学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参与过全国教育规划“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英14对学校管理模式的个案研究与比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1999年度专项任务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及早期双语人才培养”、 中加教育合作项目及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陕师大校级重点课题 “西北地区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 等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学前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幼教园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研究领域: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前科学教育主要

陕西师范大学论文发表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截至2015年3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8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科研机构教育研究所 西方哲学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基础数学研究所 古典文献信息研究所 辞书编纂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唐史研究所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所 应用声学研究所 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分析科学研究所 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所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 人文研究所 文学影视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研究所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 运动生物学研究所 女性研究中心 教育考试研究所 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应用化学研究所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艺术教育研究所 旅游开发研究中心 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 民族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妇女文化博物馆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佛教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博物馆 宗教研究中心 中亚研究所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数据截至 2013年9月30日,资料来源于官网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研机构一览表序号 名 称 所属学院 立项时间 负责人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 1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6月 王喆之 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 1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5年1月 王喆之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6月 李玉虎 3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7年3月 刘昭铁 4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2011年11月 胡卫平 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8个) 1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3月 杨祖培 2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05年12月 林书玉 3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6年12月 张成孝 4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院 2006年12月 游旭群 5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1988年12月 陈锦屏 6 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3年1月 王喆之 7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0月 王喆之 8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5月 李玉虎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7个) 1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夏海滨 2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任维 3 陕西师范大学土地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旅游与环境学院 2007年12月 薛东前 4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品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建科 5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永明 6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黄原 7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吴晓军 资料来源于官网 2007年至2011年理工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累计540项。2010年以来累计发表高层次论文885篇;出版学术著作161部;2011年共有7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52项成果获得第十次陕西省哲学和社会科学奖。自然科学方面,2007年至2011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562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共1463篇;申请专利318件,授权专利174件;出版著作89部,其中专著15部。 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主持申报的5项科技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CO2/CH4的催化转化及相关绿色过程的基础研究》、《蝗虫的分子系统学和分类鉴定专家系统研究》、《算子矩阵及其应用》、《低频液体表面波声光效应及应用》四个项目荣获二等奖;《渭河流域万年尺度环境变化与土壤发育演变规律》获得三等奖。 陕西师范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黄土区植被对坡面水蚀过程调控的生态薛机理》、《资源植物对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机理研究》分获得一、二等奖。 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52项科研成果入选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著作类3项,论文类2项);二等奖18项(著作类9项,论文类9项),三等奖29项(著作类12项,论文类17项)。截至2011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SCI源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振宏教授团队在国际心理学权威期刊《生物心理学》、《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其中《生物心理学》上的《呼吸性窦性节律不齐与特质性积极情感、积极情绪表达的关系》一文发表后,被国际学术新闻网作为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专题领域重大研究成果予以报道,是当期《生物心理学》发表的论文中唯一被该学术新闻网报道的成果。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藏书353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余册;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电子图书109万册 , 中外文电子期刊1.5 余万种 。学报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4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

陕师大论文发表

本科完成论文撰写就可以,研究生是要发表论文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不好投。大学学报投稿不容易啊。大学学报论文是比较难发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大学学报难发主要体现在其投稿过程,投稿需要漫长的等待,即是录用安排刊期出刊,之后也是漫长的等待。就还不如投别的。

截至2015年3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8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科研机构教育研究所 西方哲学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基础数学研究所 古典文献信息研究所 辞书编纂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唐史研究所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所 应用声学研究所 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分析科学研究所 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所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 人文研究所 文学影视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研究所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 运动生物学研究所 女性研究中心 教育考试研究所 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应用化学研究所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艺术教育研究所 旅游开发研究中心 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 民族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妇女文化博物馆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佛教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博物馆 宗教研究中心 中亚研究所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数据截至 2013年9月30日,资料来源于官网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研机构一览表序号 名 称 所属学院 立项时间 负责人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 1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6月 王喆之 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 1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5年1月 王喆之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6月 李玉虎 3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7年3月 刘昭铁 4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2011年11月 胡卫平 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8个) 1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3月 杨祖培 2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05年12月 林书玉 3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6年12月 张成孝 4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院 2006年12月 游旭群 5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1988年12月 陈锦屏 6 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3年1月 王喆之 7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0月 王喆之 8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5月 李玉虎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7个) 1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夏海滨 2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任维 3 陕西师范大学土地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旅游与环境学院 2007年12月 薛东前 4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品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建科 5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永明 6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黄原 7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吴晓军 资料来源于官网 2007年至2011年理工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累计540项。2010年以来累计发表高层次论文885篇;出版学术著作161部;2011年共有7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52项成果获得第十次陕西省哲学和社会科学奖。自然科学方面,2007年至2011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562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共1463篇;申请专利318件,授权专利174件;出版著作89部,其中专著15部。 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主持申报的5项科技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CO2/CH4的催化转化及相关绿色过程的基础研究》、《蝗虫的分子系统学和分类鉴定专家系统研究》、《算子矩阵及其应用》、《低频液体表面波声光效应及应用》四个项目荣获二等奖;《渭河流域万年尺度环境变化与土壤发育演变规律》获得三等奖。 陕西师范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黄土区植被对坡面水蚀过程调控的生态薛机理》、《资源植物对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机理研究》分获得一、二等奖。 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52项科研成果入选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著作类3项,论文类2项);二等奖18项(著作类9项,论文类9项),三等奖29项(著作类12项,论文类17项)。截至2011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SCI源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振宏教授团队在国际心理学权威期刊《生物心理学》、《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其中《生物心理学》上的《呼吸性窦性节律不齐与特质性积极情感、积极情绪表达的关系》一文发表后,被国际学术新闻网作为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专题领域重大研究成果予以报道,是当期《生物心理学》发表的论文中唯一被该学术新闻网报道的成果。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藏书353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余册;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电子图书109万册 , 中外文电子期刊1.5 余万种 。学报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4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

报考陕师大研究生要发表论文嘛

那学校你也敢去。。。。还有那专业。。。这么说 心理学首先要去大型沿海城市 不然没发展我那学校毕业的 同学有的考上本校研究生都不上的然后还有有的同学考上了华师的研究生 然后和我说读了4年大学算白读了 现在终于知道什么是心理学了如果你真想学心理 建议你去大城市 不然就别上本来就不是一个好找工作的专业然后你再去个不发达 思想保守的学校 毕业真没法混了说实话 如何你要更好的打算 我出于真心的建议你不要读心理学首先心理学就业方向有以下一些1.学校(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 就是摆着看的 没什么前途2.高校(大专院校):考到博士才能留校 研究生现在学校都不要 但是你要知道中国读博士可不是好好学就能上的 3.咨询:建议你别想了 基本发展不起来 我打赌起码50年之内没戏 现在N多心理咨询机构都搞培训 不做咨询 至于医院。。。。自己想吧 4.人力方向:女生去做HR 男生去做猎头(专科生就能做的职业,其实不需要本科生) HR不是太挣钱(一个朋友在北京一个大企业做了3年了 工资2000多。。。。) 猎头还好(好的时间1、2W 不好的时候没钱。。。) 而且不管HR还是猎头要的都是经验 不是学历 一般都是先进入企业 然后在职读研5.公务员(福利性质的单位,比如人才、干休所等等):2个字 关系1中的就业去向研究生是比本科有优势 但是基本现在本科就能去 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 等你研究生毕业的 人家也招满了 最少现实招聘要本科 以后要研究生 去年全国研究生扩张 我完全能想象他们毕业了去和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抢饭碗的样子 而且这个职业研究生不愿意去 因为不划算 你付出的和你收获的完全不成正比2——读到博士 说真的 现在学术界是个什么样子 你一定知道的 那个前不久不是有个叫XX门的什么事情吗3——咨询。。。。除非你特喜欢 愿意用毕生去从事这个行业 而且20年内生活会十分的清贫 如果你决定为了这个远大了理想奉献一切 那我对你太崇拜了4——研究生固然是不错的 但是工作经验更重要 企业不会看你的学历 而是看你的经验 建议你学好英语去外企 HR只有外企才能发展5——你要是有个好爹好妈 这条路当然最好另外还可以告诉你一点 这个学校复试的时候会把外校的女生刷了 因为研究生就是壮丁 女生没有男生好使唤 虽然我不建议你考心理学研究生 因为就业不好 但是如果你真想考研 我建议要考就考沿海发达的大城市 不然就不要考我匿了 认识我的人多 如果想联系 就在下边留个联系方式 我具体和你说 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告诉你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6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方能报考,且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已进修完六门或六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并有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

②有公开发表的与学士学位水平相当的本专业3000 字以上的学术论文。

③同等学力人员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

④同等学力考生网报时须选择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报名点并须在陕西师范大学进行现场确认报名、考试,我校不接收在其他报名点报名考试的同等学力考生。

⑤同等学力考生在我校进行现场报名时须提交能证明本人具有报考资格的材料原件。⑥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Unified National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参考资料: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百度百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语文研究生毕业要写论文。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官网显示:陕西师范大学语文学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撰写论文,是硕士学位授予的必要条件之一。陕西师范大学(ShaaxiNormalUniversity)创建于194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陕西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对专科生(因为你暂时还没有获得自考本科文凭)考研的具体条件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已达到本科毕业水平方能报考,且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已进修完六门或六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并有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②有公开发表的与学士学位水平相当的本专业3000 字以上的学术论文。③同等学力人员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④同等学力考生网报时须选择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报名点并须在陕西师范大学进行现场确认报名、考试,我校不接收在其他报名点报名考试的同等学力考生。⑤同等学力考生在我校进行现场报名时须提交能证明本人具有报考资格的材料原件。⑥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 索引序列
  • 陕师大学报发表的论文
  • 陕师大发表的论文
  • 陕西师范大学论文发表
  • 陕师大论文发表
  • 报考陕师大研究生要发表论文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