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贵阳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贵阳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发布时间:

贵阳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MU),简称贵医大,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9所;图书馆藏书万册,电子图书43万册;设有教学单位20个,开设本科专业44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学校在职在岗职工2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718人;全日制在校生25689人(其中研究生3123人、留学生180人)。

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9所,开设4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直属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贵州省口腔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安顺中心医院(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六盘水人民医院(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铜仁医院(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妇女儿童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阳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6月,学校在职在岗职工2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7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4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8人、贵州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百人领军人才5人、千人创新创业人才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4人。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贵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获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贵州省级3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各4个,贵州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贵州省级高等学校示范性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贵州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贵州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临床医学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贵州省人民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贵州省示范型本科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口腔医学、医院影像学、护理学贵州省特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口腔医学贵州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医事法律、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贵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临床检验诊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药与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贵州省人才基地: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基地、贵州省外科人才基地、贵州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基地、贵州省地方性与民族性疾病防治人才基地、贵州省人体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技术研发人才基地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涵盖10个二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涵盖17个专业学位领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涵盖56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重症医学科学、急诊医学科学、皮肤性病科学、普通外科学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药剂学 、卫生毒理学 )贵州省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剂学、卫生毒理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培育)

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血液科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代谢科、重症医学科、皮肤性病学科博硕学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硕士、体育、应用心理、护理、药学科研平台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27个,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等,各级科研创新团队34个,学校是国家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和国家级药物临床实验机构。科研成果2011-2017年,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贵州省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7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79项。学校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成绩突出。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重点以医药卫生类资源为主,有各类文献2307567册,其中,中外文纸质文献1876060册(中外文图书1722440册,中外文期刊153620册)、中文电子图书430000册,外文电子图书1505种,机读资料1002盒(张);有正式数字资源12种,其中中文数据库6种,包含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资讯、超星移动图书馆、人大复印期刊、北大法宝数据库;外文数据库6种,包含EBSCO、OVID-Lww、Wiley Blackwell、Elsevier SD、OUP数据库数据库、忧阅外文电子书。学术期刊《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华首席医学网等收录。合作交流2013年,学校启动留学生教育。 2017年,学校成为第二批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院校。

截至2018年6月,学校与贵阳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信邦集团、益佰制药、威门制药等企业开展合作。学校与苏州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先后与英、美、荷、日、韩、泰、柬及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生培养、教师交流及科研合作关系,建立了中美、中英联合实验室,是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贵州省“平安留学”行前教育基地。

医学统计源期刊也称科技核心期刊,有595本。先例一部分给你。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基础医学与临床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草药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医杂志癌症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病毒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广东医学广东药学院学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广州医学院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贵阳医学院学报

医学类统计源期刊可以像我索要目录.推荐期刊省级期刊:吉林医学 现代诊断与治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哈尔滨医药 中外医学研究 医学新知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 亚太传统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亚太传统医药 医学信息 等国家级期刊:中国现代医生(浙江二级) 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现代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社区医师 中外医疗 中国中医药咨讯 中国健康月刊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等统计源核心: 中国医药导刊 医学综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安徽医学 河北医学 海南医学 四川医学 中国临床医生 中国医刊(浙江二级) 中国医学伦理学(浙江二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 医学与哲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浙江二级) 中华中医药学刊(浙江一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浙江二级) 等北大核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中国全科医学 山东医药 重庆医学大学学报 现代妇产科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等 护理类核心期刊:齐鲁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北大核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池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退改时间可以在官网进行查看。在池州学院官网提交过你的稿件后,在经过池州学院学报负责人的审核后,可以登录官方网站查看稿件是否被采用。《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

可能是刊期还未定。如果着急的话可以去咨询一下相关负责人。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李铁范 、阳光宁 、陆林 、何根海 、项桂娥、汪新 、刘光明 省级教坛新秀:汤文益、吴自爱、黄国萍 、陈鑫、周恺、何小青 、朱子春、谭甲文 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名称带头人获评年份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吴小贻2010年 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方瑞芬201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红2014年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科教学团队汪东萍2015年 质量工程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历史学、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统计学类 、学前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绘工程、广播电视编导 省级新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基础英语、高分子化学、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分析化学、英语写作、无机化学、微积分模块教程、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民法学、土地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科学、土地法学、教育学 、古代汉语、英语教学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微观经济学、微积分模块选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学研用一体化IT人才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数字媒体实验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化工类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创新实践基地 、水处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旅游管理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 、卓越城镇学前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改革与创新计划 、应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学生成绩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中,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20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56人次。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0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诗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区域产业经济创新研究中心、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交叉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7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并与国内外50余所高教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古籍文献主要收藏《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等,特色文献资料有《大藏经》、《中国佛教学术全刊》、《禅宗全书》、《宋藏遗珍》、《太虚大师全书》、《民俗曲艺》等傩文化、佛文化方面研究资料。电子文献资源拥有:读秀中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西外文电子图书、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ALLS电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各种实用学习光盘和随书附赠光盘等;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有:读秀学术搜索、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非书资料资源中心、职业全能培训库、方略学科导航、e线图情、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法律法规等。 学术期刊 《池州学院学报》前身为《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特色栏目有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池州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随着旅游 教育 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越发凸显,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 范文 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渐历经了起步、发展以及深化这三个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入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措施 ,以期能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整个旅游行业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下,其管理体制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对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 政策法规 有待完善。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游行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游行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 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 经验 ,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游行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游行业协会,逐渐将旅游行业和政府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游行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游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游行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游行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游行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游行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信访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发展,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国内旅游行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加之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因素,都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予以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行为,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符合实际的行业协会。通过上述措施来保障我国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课程群。重点建设由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 市场营销 、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在教学内容、 方法 、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材编写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以教材编写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双向指导制度,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辟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文博院馆、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等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大连大学创想宾馆和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和实习活动。依托学校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多功能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与大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海南、澳门的高星级酒店、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多层次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关系。 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学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积极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对各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尚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予以解决。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位、行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不足。着眼于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需要继续引进若干品学兼优的青年博士,培养优秀的青年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另外,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课门类少,级别偏低;教学成果数量不多,缺少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数量不足,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与教研成果奖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还停留在课程 教学方法 的改革与探索上,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及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还较少。 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纸质图书资料、专业电子图书资料需要采购;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尚需采购。 学生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意识不强、参与比例不高。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旅游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立足大连、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完善“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服务社会”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协同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战略,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尤其是要实现国家级课题的突破。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尝试实行MOOC、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确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在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和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方面,积极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境内外实习就业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业实践,同时,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兼职教师请进来。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拓展双语课程教学,推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积极探索与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比例和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专业建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凝练教学特色,为在今后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相结合打下基础。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调动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精细化发展之初探 3. 2016旅游管理论文 4. 2016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5.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6.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李峰摘 要: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遇到新问题,主要是沿用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对智障儿童数学接受能力进行分析,旨在为教材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以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81-01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遇到新问题,主要是当前中重度智障儿童增多,而沿用的教材是为轻度智障儿童编写的,这就产生了不适应性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智障儿童数学可接受能力进行分析,为教材改革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一、智障儿童数学教育发展及问题智障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目前,全国智障学校有近千所,还有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智障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数量大有超越其他特殊教育之势。智力残疾儿童按照残疾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重度、中度和轻度,不同程度弱智儿童的特点、潜能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重度弱智儿童约占智力残疾儿童的30%,约有140万。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以来,轻度智障儿童已基本在普通学校就读,这导致培智学校中重度智障儿童比例明显上升。目前一项调查显示,中重度智障儿童约占培智学校总人数的82%。培智教育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生存教育,由于学生智力差异明显,当前所用数学教材明显不适应他们的智力水平,教材改革势在必行。二、智障儿童数学接受能力分析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发展具有有限性,其抽象性思维不足。因此,无论数学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都需要遵循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特点。就接受能力而言,中重度智障儿童既需要在数学知识中掌握一些生活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又需要在生活实际中学习一定的数学知识,从而使特殊教育能真正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起到治疗和矫正的作用。对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说,教师所教知识的系统性不一定很强,应是一种生存教育。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践本领。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满足他们未来生活和劳动需要,同时加强学科融合,使数学真正生活化,让生活化的数学成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所用数学教材,重学科知识,轻学科之间的联系,重逻辑性和系统性,缺少实践性和联系性,很多知识超越了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要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注重以生活为中心,将数学模块化和范畴化;要采取删减内容、降低难度和增加生活知识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要重新编排教材顺序,使数学教材内容更加浅显、易懂,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贴近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三、智障儿童生活数学教材改革建议1.删减内容相应删除一些数目过大、步骤复杂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删除一些意义不大、生活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器的普及应用,教材中用算盘进行万以内加减乘除运算的内容可以全部删除或部分删除,把这一内容作为数学史的一部分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在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一些不常用的内容也可以考虑删除。2.降低难度有些内容,需要降低难度和教学要求。对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说,一些有关几何度量的知识,只做一般了解即可,计算也要控制在百以内,三位数以上的可以用电子计算器辅助计算。随着电子秤的普及,重量单位(克、千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可不做过高要求,学生只要学会看电子秤就可以了。对天平、磅秤等工具只要有所了解即可,不要求都会使用。有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要适当降低难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降低难度,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多反复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可将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与钟面结合,用24小时计时法来表示和记录,并且每天习用,不断强化。关于时分秒的换算,其实际意义并不大,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教学,对其他学生不做要求或降低难度。综上所述,对于某些内容可以从降低难度、减小坡度、减缓进度、延伸维度等方面来考虑,对教材进行改革。3.增加知识点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程度的加快,在培智生活数学学科中还需要增加一些有关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科教材与时俱进。例如,货币的存取方式、银行存款的操作过程、信用卡的使用方法、超市购物现金交易的流程,甚至个人理财的管理与使用等内容都可以进行适当增加或扩展。四、结语培智学校在读的中高年级的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年龄一般偏大,集中在14岁~19岁之间,教师应当在生活数学学科中加大对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力度。只有对教材进行改革,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张苏华,刘晓丽.培智学校教学数学的新尝试——走班制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03(07).[2]岑宏洁.数学教学中培养生智障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6(10)

学者,散文学家,教育理论家,大学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绥化师范专科学校任教。现为《绥化学院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外国文学教学协会理事等职。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

《绥化学院学报》,原名《绥化师专学报》(1994-2004),创刊于1980年,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绥化学院主办的双月刊。属于大学学报种类教育期刊杂志,是绥化学院主办的大型学术期刊。

皖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都是省级期刊学报都是三级期刊,当然,必须是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正规刊物

一、皖西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皖西学院是二本大学,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是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二、皖西学院简介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安徽西部城市六安市。 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300人,硕、博士教师68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0多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创业学院;2017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院士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3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86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101部,编写教材150余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8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53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0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3项。获专利7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8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6个,其中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加拿大、泰国、新西兰、乌克兰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皖西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皖西学院教务处电话 皖西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皖西学院有几个校区 皖西学院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皖西学院招生办电话 皖西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皖西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皖西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皖西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应该是省级的杂志。只要在中国新闻总署上查到的 都可以放心发吧

皖西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邮编为237012、联系邮箱为。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

皖西学院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合肥仅需24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杭州需3个多小时,到北京、广州需5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71人,在职教职工1065人,专任教师691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76人(其中正高65人),硕、博士教师649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2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92部,编写教材136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36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3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1项。获专利6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6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8个,其中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芬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法国、韩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声学学报编辑部电话

O4 物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纯粹物理 序号 刊 名 出版周期 出版地 主 办 单 位 ISSN 联系方式 1 物理学报 月刊 北京 中国物理学会 1000-3290 北京 603 信箱( 100080 )编辑部电话: 2 光学学报 月刊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 0253-2239 上海 800-211 信箱( 201800 )编辑部电话: 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月刊 北京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0254-3052 北京市 918 信箱( 100039 )编辑部电话: -2664 4 物理 月刊 北京 中国物理学会 0379-4148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00080 )编辑部电话: 5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季刊 成都 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1000-0364 四川大学(西)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 610065 )编辑部电话: -45234 6 低温物理学报 双月刊 合肥 中国物理学会 1000-3258 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0026 )编辑部电话: 7 半导体学报 月刊 北京 中国电子学会等 0253-4177 北京 912 信箱( 100083 )编辑部电话: -277 8 声学学报 双月刊 北京 中国声学学会 0371-0025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路 17 号( 100080 )编辑部电话: isx@ 9 波谱学杂志 双月刊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等 1000-4556 武汉市 71010 信箱( 430071 )编辑部电话: 10 物理学进展 季刊 南京 中国物理学会 1000-0542 南京市南京大学( 210008 ))编辑部电话: 11 高压物理学报 季刊 成都 四川省物理学会 1000-5773 成都市 523 信箱 60 分箱( 610003 )编辑部电话: 12 低温与超导 季刊 合肥 信息产业部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 1001-7100 合肥市 1019 信箱( 230043 ) 13 大学物理 月刊 北京 中国物理学会 1000-0712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100875 )编辑部电话: 应用物理 1 人工晶体学报 双月刊 北京 人工晶体研究所等 1000-985X 北京市 733 信箱, 100018 ,电话: 6549332 2 光子学报 月刊 西安 中国光学学会 1004-4213 西安 80 号信箱 47 分箱《光子学报》编辑部, 710068 3 量子电子学报 双月刊 合肥 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 1007-5461 合肥 1125 号信箱 ,230031, 电话: 0551-559156 4 发光学报 季刊 长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 分科学 会等 1000-7032 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 16 号 130033 电话: 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双月刊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等 1001-9014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 420 号 200083 电话: -24502 6 计算物理 双月刊 北京 计算物理学会等 1001-246X 北京市 8009 信箱 100088 电话: -2292 , 62014411-2647 7 核技术 月刊 上海 中国核学会等 0253-3219 上海市 800-204 信箱 201800 电话: 8 金属学报 月刊 沈阳 中国金属学会等 0412-1961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 72 号 110016 电话: 9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季刊 成都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 0254-6086 四川省成都市 432 信箱 610041 电话: 10 无机材料学报 双月刊 上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000-324X 上海市定西路 1295 号, 200050 , TEL : 52411301 5241130 11 材料研究学报 双月刊 沈阳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 1005-3093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 72 号 110016 电话: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双月刊 北京 中国光学学会光谱委员会等 1000-059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 76 号( 100081 ) 13 强激光与粒子束 双月刊 绵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四川省核学会 1001-4322 四川省绵阳市 919-805 信箱 621900 电话: 14 真空 双月刊 沈阳 机械电子工业部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1002-0322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万柳塘路 2 号 110042 电话: 15 原子能科学技术 双月刊 北京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000-6931 北京市 275 信箱 65 分箱 102413 电话: 16 中国激光 月刊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258-7025 上海市 800-211 信箱 201800

不是 《声学学报》(中、英文版)两刊,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声学学会、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具有创造性的声学研究论文、实验性论文和重要应用性论文(包括实验工作、理论和应用研究、仪器研制)。《声学学报》(ACTA ACUSTICA, Chinese version) and the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in English) are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dited by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China and 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to publish original works in all branches of acoustics, and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field of acoustics.《声学学报》(ACTA ACUSTICA, Chinese version) is bimonthly, six issues in a year with about 96 pp of scientific material in each issues, distributed through post office of China. ISSN: 0371--0025, CODEN SHGHAS.《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in English) is quarterly, four issues in a year, 96 pages, distributed abroad through Allerton Press Inc. New York. ISSN: 0217--9776, CODEN CJACDS.

TH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表1机械工程学报2中国机械工程3磨擦学学报4机械科学与技术5机械设计6仪器仪表学报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8润滑与密封9机械传动10机床与液压11工程机械12机械设计与研究13起重运输机械14轴承15流体机械16光学精密工程17制造业自动化18机械设计与制造19水泵技术20液压与气动21制造技术与机床22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3压力容器TB一般工业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复合材料学报2无机材料学报3材料研究学报4功能材料5材料导报6材料科学与工程7摩擦学学报8材料工程9工程设计(改名为:工程设计学报)10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11振动工程学报12应用声学13计算力学学报14玻璃钢/复合材料15材料科学与工艺16振动与冲击17真空18噪声与振动控制19低温工程20计量学报21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2声学技术23制冷学报24低温与超导25包装工程26工程图学学报

  • 索引序列
  • 贵阳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池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皖西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声学学报编辑部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