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2

咚董董动
首页 > 期刊论文 > 片头素材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3未闻花名3

已采纳

摘要: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而事实最大的体现之一在于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基本矛盾,即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使得要做到绝对真实是不可能,但新闻真实是每个新闻人的理想和追求。新闻专题片是反映社会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前期拍摄、中期创作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此外,在创作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如何在真实性的前提下,使新闻专题片更优质,更为受众所接受。而要想更大程度的满足受众需要就必须符合受众的逻辑思维习惯,即人的逻辑思维,并在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基本原则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拍摄、创作、剪辑、合成,从而完成一期优秀的新闻专题片创作。 关键词:新闻专题片; 逻辑基本规律; 受众 专题新闻节目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2]。新闻专题片正是这种节目的表现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创作新闻专题片过程中需用到的逻辑基本规律是抽象思维中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任何抽象的具体思维,首先必然是同一性,无矛盾、排中性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的要求,就不能正确的反映与认识世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必定失败[3]。拍摄制作新闻专题片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正确运用逻辑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新闻事件,反映现实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一部完整的新闻专题片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它包括选题、拍摄、制作、剪辑、合成等多到工序。它们是由记者、摄像师、编辑等新闻工作者在同一主题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其中编辑是新闻专题片的最后“把关人”,也是专题片得以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最重要人物,他们既承接记者和摄像师的创作思维,也在遵循多种逻辑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创作,使新闻专题片更符合新闻要求,更能满足受众需要。为此,我将运用逻辑基本规律以《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 新闻评论 类 节目 )为例,从完成一期专题片的五个步骤来分析新闻专题片创作。 一、 选题 《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它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或典型事件,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从创办之初的《西古村县纪实》《宏志班》,到当下的《海南渔民》《失足少年》,可以看出《新闻调查》在选题上,无论是国家重大事件、民生热点议题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虽然选题的重要性、性质等存在着千差万别,但是它都是在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定位及探寻事实真相,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目标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专题节目在选题之初就要遵循同一律思想,这种同一是指相对同一,是在一定框架下保持整体节目定位、宗旨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合乎节目风格与新闻价值的选题更能吸引受众,为广大民众所关注,也是节目成功营销的手段之一。 二、 拍摄及素材收集 摄像是一项戴着镣铐舞蹈的高度即兴创作的工作。摄像师要根据视频创作技能、本期节目拍摄目的以及拍摄现场情况,在同一思维逻辑的指导下,调动各方因素使三者有机结合服从于本期节目的完整性拍摄。面对可收集的复杂多样的视音频、文字素材,记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对所有素材进行合理取舍。这时候就需要出镜记者和摄像师综合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既要把握好主题的同一性,又要在矛盾律、排中律的指导下排除主题之外场景、镜头、资料等。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拍摄,摄像师需要多方因素的综合指引,比如本期节目选题的目的、文案策划中的视频要求、摄像的相关理论与技巧、后期编辑的剪辑需求等等。唯有调动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头脑中迅速理清思路,才能使拍摄工作起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完成文案的要求,又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机创作,还能为编辑设想,拍摄到编辑所需的尽可能齐全的素材。新闻现场具有转瞬即逝、不可逆转、不断变化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摄像师具有高超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因为拍摄一旦错过,现场将无法复制。在素材使用时,编辑不能违背矛盾律,即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否则无法使用,成为摄像师的遗憾,及编辑和整期节目的遗憾,同时也不利于视频的完整叙述。因而在视频素材收集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同一,又要在矛盾中取舍,还要保留现场最有价值、观众最想看到的场景,使素材收集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三、 制作 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过程分两部分,即节目的包装和节目内容的创作。前期包装通常一次性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直至第二次改版。以《新闻调查》为例,1996年栏目包装片头简易,1997年的改版为包装片头增加了诸多动感因素,但音乐的使用几乎无变化,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逻辑下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同一。看看近几年《新闻调查》的包装,固定、几乎无变动,包装整体设计以蓝色为主基调,而象征沉稳、冷静、理智的蓝色也映衬着新闻调查栏目的客观、理性、真实,此外还包括包装中的文字“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丰富的往期节目取材事件名称的展示,包括色彩、流动文字、光束元素等设计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个宗旨,同一个目的,即新闻调查客观、真实。 而节目内容的创作,则需考虑更多因素,逻辑思维也更具复杂性,其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画面叙事方法必须合乎逻辑规律。与观众视觉习惯相矛盾的叙事方法不利于叙事,也不利于观众理解。常见的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而在新闻专题片中往往不会是纯单一的叙事方法。在《新闻调查》节目中,紧接包装片头的是从本期节目中截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短片花,它与后面讲述的内容形成倒叙关系,节目内部运用插补的方式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讲解事件难点,如此节目既能快速激起观众兴趣,又能高效全面地完成新闻报道,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二)画面内部的镜头的组接是调用逻辑规律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于镜头组接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4],也可创造性使用“动接静,静接动”。从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它既包括同一律,也包括矛盾律。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必承接某种运动态势,可能是镜头中同一人物的运动,也可能是源于同种镜头表现方式,或是某种内在规律的一致性等。而动静镜头组接则类似于矛盾共同体,二者的结合就像矛与盾的和谐搭配,而这种搭配必须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和思维习惯,否则整个视频就会显得破碎、零乱。这就类似于田径运动中的起点、跑道、终点,而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顺应观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逻辑,让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三)把握画面节奏,或快慢,或急舒,与新闻内容需要、镜头特性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同一性,避免矛盾存在。一旦节奏错位或不协调,便会严重影响受众观看新闻专题片的视觉感受,使视频质量下降,或者节目废止。 四、 剪辑 剪辑时要符合逻辑思维,符合人的视觉及思维习惯。比如保证每小段片子的完整性,剪掉赘余部分,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规律为相互补充,既达到精简的目的,又节省节目播出时间。剪辑所说的保证完整性即是避免矛盾,防止“话说半截”。而减去赘余即是运用排中律,删去相同素材,保留合理成分。 五、 合成 新闻专题片的合成素材包括视频、配音、音乐,合成时要灵活调动抽象逻辑思维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并调整好视频、配音及音乐的长短,使三者有机组合、协调统一。然后将不相容的部分或多余的部分再次进行修改、精简,运用排中律思想,使新闻片更加紧凑,更加简洁。合成时最重要的是声画对位,同期声要保证绝对同一,而配音、解说则应保证相对同一性,这既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又符合观众的视听体验。音乐处理上,在新闻专题片中使用得地方虽然不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比如片头处。合成音乐时,其压混和视频剪辑时的压混一样,当高则高,该低则低,灵活调整,协调统一,符合受众听觉和视觉规律。 结语 逻辑学的三大基本规律概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人们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起码准则。其中同一律是从思维形式自身同一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矛盾律和排中律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是对同一律的补充和展开,最后实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一部完整的新闻片的创作则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良好应用,是一套系统逻辑思维作用于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各部分,并以一种有机的组合方式完成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好逻辑学,运用逻辑思维完成好新闻报道的创作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1 [2]杨伟光.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与界定[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4.7 [3]樊明亚.形式逻辑(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2.10.1

264 评论

智慧女神美美

高中议论文摘抄素材短篇大全

高中议论文摘抄素材短篇大全,深刻的句子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不能被遗忘的句子静静地躺在脑海的某个角落,很多人都保持着摘抄的习惯,摘抄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现在分享高中议论文摘抄素材短篇大全。

1、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2、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4、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1、忧患意识

论点:①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证: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 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

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2、挫折

论点:

①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②要乐观地看待人生中的`挫折。

③挫折如果应对不当,就会是成功路上的障碍。

④人从挫折中获得成长。

⑤在挫折苦难中生存下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论证: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

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3、毅力

论点:①毅力是成功的基石。②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③执着和毅力能够创造奇迹。④坚定的毅力来自高远的目标。⑤轻言放弃是弱者,不言放弃是愚者,懂得如何放弃才是智者。

论证: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物形象——保尔·柯察金。那么,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天生就是英雄吗?不,是困难、挫折成就了这个英雄。在战场上,他奋勇杀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基辅筑路时,即使染上伤寒,他也不退缩。保尔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全人类的解放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保尔的一生是由无数的磨难组成的,可怕的病魔也肆无忌惮地向他挑衅。但是这些磨难非但没有把保尔打倒,反而把他铸造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是什么支持着保尔,让他始终充满热情地生活和工作,勇敢地战胜可怕的病魔?是钢铁般的意志,是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4、理想

论点:

①理想是人生的航标。

②理想的追求应与社会需要相契合。

③理想的实现需经受坎坷,埋头苦干。

④理想的坐标需要不断调整。

⑤理想和现实有距离。

论证:实现理想之路:谢觉哉说过:“最好不要再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要实现理想必然要付出代价。没有春耕,何来秋实?而理想的实现是个艰难的心灵历程。对此,爱因斯坦深有体会,他说:“从我自己痛苦的探索中,我了解前面有许多死胡同,要朝着理解真正有意义的事物迈出有把握的一步,即使是很小的一步,也是很艰巨的。”而对于真理的执着,鼓舞着他迈向成功。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和希望仍不会改变,这样才能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这也正是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

356 评论

相关问答

  • 素材镜头论文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制作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 后期软件具体可以分为平面软件、合

    熊吃吃哒掌门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杂志图片素材风景

    是哦,如果是用于商业的,你这属于侵权哦

    rainbaobao11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石头与山头议论文素材

    林肯曾谈到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他的父亲以较低的交割买下了一处农场,上面布满了石头,他的父亲认为这些石头是一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根本不可能搬走。他的母亲则认为

    日月草1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高中议论文开头素材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议论

    水郡都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议论文万能素材开头

    写好 作文 开头是学生完成优秀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你知道语文 议论文 万能开头有哪些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语文议论文万能开头,一起来看看吧。语文议论

    Elaine暖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