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9

lilyran0910
首页 > 期刊论文 > 经典评论员文章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清清河中

已采纳

雷锋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一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一种“爱憎分明不忘本”具有坚定意志和昂扬斗志的精神;是一种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是一种对人民充满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是一种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建立,有利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去奋斗、去拼搏、去战胜困难。建国后60年的经验证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了这种精神(特别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层),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而一但失去了这种精神,困难就会接撞而至,并且“不可战胜”。

345 评论

逍遥无涯子

一,概念: 所谓崩盘本来是指股票大跌后的彻底崩溃叫崩盘。 二,成因: 股市的崩盘都是因为股市存在大量的泡沫,当大量泡沫短时间内突然破裂之后,形成了股市投资和投机者的恐慌性抛盘止损,结果泡沫全部破裂甚至击穿非泡沫股价,形成了崩盘。所谓的泡沫,是指价格的恶性上涨,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 三,案例: 最著名的股市崩盘是: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股价一直持续跌到1933年,个人财富的价值减少了3710亿美元 什么叫中国股市崩盘?是指伟大光荣的正确的共产党毅然决定将股市关闭一段时间至2008年8月8日重新开市,在此期间让机构资金不能流动,不给券商吃饭的事件。 以后所有论坛或媒体解析中国股市崩盘概念建议都以此概念为准。

318 评论

宝宝不胖c

什么叫崩盘?崩盘即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证券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限度下跌,不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停止。这种大量抛出证券的现象也称为卖盘大量涌现。世界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崩盘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 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 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 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日本股市梦魇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 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中国式股灾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 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133 评论

秋天里的松鼠

评论一般是针对于事物进行主观或客观的自我印象阐述,包括新闻评论、文学评论、电影评论等。评论易让人听到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因此容易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但由于可以较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被大众所广泛使用。

评论最重要的在于“评”,只有“评”得准确、精彩,“论”才有价值,才有可能出彩。评得不深入、不到位,则很难具有说服力,也自然失去了评论的真正功能和意义。阅读和了解是对于评论来说很重要的一环,要评论一部电影是否经典,一则新闻报道是否合理,首先就应该对所评论的东西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其次,评论应该有理有据,观点要立得住脚,所以需要自己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学以及多方面的修养,虽然自己不必亲自做出这方面的作品,但是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评论的类别

评论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按说理的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按媒介分,有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按评论的内容分,有形势评论、事态评论、工作评论、思想评论和经验评论等。

目前,在我国新闻界普遍采用的是按评论的形式进行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署名文章。

1、社评

社评又称为本社、本刊和本台评论,是最高规格的评论形式,主要是就带有全局性和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和形式等表达意见与看法,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影响力。

2、评论员文章

评论员文章是仅次于社论的评论形式,多用于评论地区性、行业性的问题。评论员文章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也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3、短评

短评又叫短论,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武器,主要用于评论那些有一定影响的事件和问题等。它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内容相对单一,常与新闻一起发表。

4、编者按

编者按是最简短、最轻便的一种评论形式,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所作的说明和批注,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它一般放在文章前,放在文章后面的通常称为“编后”。

5、署名文章

署名文章是各类人员撰写的对各种事件发表评论的文章,可以各抒己见,文责自负。如专栏评论、漫谈、杂感、时评、学习笔记、工作札记、书刊(影视剧)评介等。

326 评论

13820421534茜

如天崩地裂般的下跌,就叫崩盘; 让你措手不及的下跌,就叫崩盘; 叫你想都想不到的下跌,就叫崩盘; 庄家和散户一起大量抛售股票所导致的下跌,就叫崩盘; 非人为的,且不受控制的下跌,就叫崩盘; 跌到人人都觉得已经是牛市的下跌,就叫崩盘; 综上所述,现在的不叫崩盘,懂了么,至于现在的叫什么,自己琢磨吧! 另外,如果你的股票在这两三个月里涨幅翻番了或者更多,且公司的业绩不是很好,不够支撑股价,那么,您老悠着点,这股票暂时得套一套了,不过别怕,跌是跌得差不多了,不过还需要一点时间,耐性的等几个月,还是会回上来的,不过再高就甭想了。 如果是蓝筹股的话,那么你也还是得耐性的捂着,以后吃饭还是喝粥就靠它了。 股票的“崩盘”是指:该只股票的庄家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或公司传出坏消息等等重大利空,使庄家他无法控制股价而猛跌,这叫崩盘.崩盘有短时间内股价猛跌的意思,所以前几年的熊市不叫崩盘,是周期性的市场规律.

125 评论

相关问答

  • 哲思经典文章

    禅语经典哲思集锦 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以下是我准备的禅语经典哲思集锦,喜欢就收藏起来吧! 1.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cynthia2005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人民日报经典时评文章

    我会把【人民日报】的金句写进作文里的,因为它的语言非常的优美,并且有很强的说服力。

    梧桐无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纪检经典文章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

    土著零食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经典文章推荐

    十大经典散文有:《岳阳楼记》、《赤壁赋》、《出师表》、《鸿门宴》、《兰亭集序》、《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爱莲说》、《陋室铭》、《逍遥游》。 一、《岳阳楼记

    szcarol61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评论员文章的经典话语

    行云流水,妙笔生花的。 这篇文章短小精干,言论等简短有力,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您写的这篇文章,如行云流水,徜徉恣肆。 虽然李煜是亡国之君,但他的词

    天上的叮叮猫儿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