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学位论文图表的引用

学位论文图表的引用

发布时间:

学位论文图表的引用

在“南海季风指数”后,打上[],根据参考文献的出现顺序标上即可。如果参考文献陈瑞闪.台风[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9-163”,出现在第一,[]括号里就标1即可。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扩展资料:

以毕业论文为例,论文正文版面格式:

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

②汉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2号,标题汉语采用四号黑体,标题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

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

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统一采用A4纸张;

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汉语用小五号宋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不需要。

图片格式需要IIF或JPG格式。半条形图宽度小于3.5cm,普通条形图宽度小于11cm。在图表顺序和标题中使用小五个黑色,并在它们之间留一个空格。一般在图的空白处。

标题应该在标题之后。在每张构图的右下角,应标明每张构图的序号。显微镜病理图像应显示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之间,手掌之间有一个字间距。

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1、独立性:毕业论文必须经护生本人努力、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抄袭或下载他人成果。

2、专业性: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在护理学专业范围之内,并具有护理专业特点。

3、鲜明性:论文应主题鲜明,论题、论点、论据一致,中心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正确;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切忌错别字。

4、标准化:论文中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5、三线表:论文中图表具有代表性,对所使用的图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注编号和图题,放置在论文的适当位置中,图表要清晰、简洁、比例适当。

6、篇幅字数:篇幅在4000字左右(不含图表、等),不少于3500字。

第一,在正文提到引用图表的序号上要标注图表出处的被引文献序号。第二,在随文给出的被引用图表的标题上也应标注被引文献序号。第三,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也要详细记录。

具体引用时应该标注出图表的来源,关于来源的信息应该足够详细,可以让读者通过这些信息找到图表的原始源。一般应包括作者、出版年份、出版物的期刊或书籍。

不同期刊可能对引用所需列出的信息有不同要求,所以最好是参考目标期刊的格式指南。另外,如果论文需要进行公开发表,那么还需要联系作者或出版商取得授权。有时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也很有可能遇到慷慨的版权方,获得到免费使用权。

图表的来源不同的引用的格式

1、引用自期刊文章的可以采用如下格式:转载自“论文标题”,姓氏,年份,期刊标题,卷(发行),页码,出版商称号,版权所有(年)。

2、引用自书籍的可以采用如下格式:转载自书的标题(第xx页),由姓氏,年份,出版地,出版商,版权所有(年)。

3、如果图表是在线获取的,则需要提供类似的详细信息以及检索图表的网站。如:姓氏,年份,网页标题,图形/表格检索自[网址]。

图片最好自己照着画一下,不然清晰度不行,自己画的时候可以修改下就不用引用了,推荐visio

毕业论文引用图表

在“南海季风指数”后,打上[],根据参考文献的出现顺序标上即可。如果参考文献陈瑞闪.台风[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9-163”,出现在第一,[]括号里就标1即可。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扩展资料:

以毕业论文为例,论文正文版面格式:

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

②汉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2号,标题汉语采用四号黑体,标题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

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

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统一采用A4纸张;

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汉语用小五号宋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不需要。

图片格式需要IIF或JPG格式。半条形图宽度小于3.5cm,普通条形图宽度小于11cm。在图表顺序和标题中使用小五个黑色,并在它们之间留一个空格。一般在图的空白处。

标题应该在标题之后。在每张构图的右下角,应标明每张构图的序号。显微镜病理图像应显示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之间,手掌之间有一个字间距。

扩展资料:

论文写作要求

1、头衔,应能概括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洁、醒目,一般不超过20字,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尽量保留原稿的基本信息,突出原稿的创新成果和新思路。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章节标题列表。用500字左右比较合适。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的最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一般为3-5个。

3、目录,它不仅是论文的大纲,也是论文的副标题部分。应标记相应的页码。

4、引言(或前言),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正文,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应清晰、简明、完整。它应该阐明自己的创新成果或新思想,以及在这一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它是根据参考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和参考文献之前的。图表或数据必须指明源和源

这个要看图片的用途和文章的专业。比如城市规划类的文章,鸟瞰图就不需要出处,自己画的施工图纸等等也不需要。但是引用的图片就需要给出明确的出处

正常写出处,或者把作者的名称写在图片下方

论文引用图表查重

会的,如果待检测论文中包含有表格数据部分,查重系统也会对其纯文本内容进行查重检测,若用户想要降低重复率而将内容放入表格中,查重系统仍然会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查重。因此当用户在点击开始上传按钮之前,需要确认待检测论文中有哪些部分不需要查重,在知网查重之前就需要将其余部分内容删除,以免发生查重结果和学校查重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论文重查会检查图表的重复率,这样的做法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也是比较正规的做法,所以一定要注意。

当然会查啦,主要是论文,它查的重复率是包括文本信息,还有图表信息的。

算的。

事实上,众所周知,首先,我们应该选择论文检测系统,因为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论文检测系统来进行论文检测才是最好的。一般而言,对一篇论文的审查是一篇需要在正文进行检查,然后根据测试报告进行修订。事实上,当最终版本提交给学校考试时,我们会附上感谢。如果学校选择检查论文的内容,则说明本部分的内容将不参加检查。致谢部分的内容不多,所以并不能提高论文查重率。

其实,这一部分的感恩内容,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位置,虽然有人说有些学校会被纳入检测的范围中,但大部分的高校都不会经检测,主要是看各学校的要求。事实上,如果学校明确要求上传,为了表达对老师学校的感谢,写作过程应该是简洁的,这样才不会增加重复率。

许多学生完成论文初稿后,需要提前对论文进行查重,通常自己查重是不能用知网查重,都是使用自助查重软件。那这些软件查重是查哪些部分呢?封面、声明、原创性声明、授权使用说明、个人简历、导师简介,在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些内容需要完全删除,也是为了个人隐私和安全起见,还需要把眉页、页脚里的学校名称以及专业名称删除。

这些内容是否需要在学校查重时删掉,具体也得看学校具体要求,因为各个学校的要求不同,所以要了解学校的要求后再对论文进行查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重

注释引用未发表的学位论文

第一条 学术引用应体现学术独立和学者尊严作为学者,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各个环节遵循学者的职业伦理,需要对学术研究事业心存虔敬,抵御曲学阿世、将研究作为迎奉权贵的不良风气。在引用环节上,所有征引文献都应当受到必要的质疑。事实上,是否存在这样的怀疑精神,乃是学术引用与宗教或准宗教式宣传的引用之间的重要界限。第二条 引用必须尊重作者原意,不可断章取义无论是作为正面立论的依据还是作为反面批评的对象,引用都应当尊重被引者的原意,不可曲解引文,移的就矢,以逞己意。当然,从解释学的道理而言,这是不大容易达到的一个目标。首先是作者表意的过程是否能够曲折妥帖地达到原初目的是大可怀疑的,所谓“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接下来的问题是,任何理解都是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读者本身的价值预设会投射到文本之上,使得文本相同意义却因人而异,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过,这种解释学的言说若走向极端,则不免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不可知论之嫌。那个经典回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分明是将人和鱼混为一谈了。作为可以运用理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总是可以通过研究、交流而产生理解的。时间的流逝可能给后人解读前人文献带来困难,但时间也能够带来某种知识的确定性。随着解读者的增多,一些误解逐渐祛除,作者真意终究可以为人们所认知。否则,哲学史或者思想史岂不完全无从写起?况且,以尊重作者原意的心态进行引用,会促使人们对被引用者的同情和理解,减少误读曲解,这也是没有疑问的。第三条 引注观点应尽可能追溯到相关论说的原创者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新作,需要对于此前研究尤其是一些主要观点的发轫、重述或修正过程有清晰的把握。否则,张冠李戴,不仅歪曲了学术史的本来面目,而且也可能使得相关思想学说本身在辗转之间受到歪曲。而对于思想或学术谱系的认真梳理,清楚地区别原创与转述,正是一个研究者的基本功,通过引文,写作者的这种基本功是否扎实往往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第四条 写作者应注意便于他人核对引文不少文献存在着不同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在页码标注甚至卷册划分上并不一致因此,如果引用者不将所引文字或观点的出处给出清晰的标示,势必给读者核对原文带来不便。第五条 应尽可能保持原貌,如有增删,必须加以明确标注为了节省篇幅,或使引文中某个事项便于读者理解,引用者可以作一定限度的增删。通常增加的内容应以夹注的方式注明;删节则通常使用省略号。删节之间,引用者应留心避免令读者对引文原意产生误解。第六条 引用应以必要为限学术研究须具有新意,引用是为了论证自家观点。因此,他人文字与作者本人文字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平衡,要避免过度引用(尤其是过度引用某一个特定作者),否则的话,势必令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不干脆直接读原着呢?”当然,对于研究对象特定于某种文献或只能依赖某种文献的写作者,这种“专项”引用是不得已之事。总之,所谓过度引用,与其说是量的问题,不如说是必要性的问题。第七条 引用已经发表或出版修订版的作品应以修订版为依据在作品发表之后,作者又出修订版,或者改变发表形式时(如论文收入文集)作出修订,这在学术着作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现象。修订,意味着作者对于原来作品的观点、材料或表述不满意,因此代表着作者晚近的看法或思想。不过,这条规则有一个限制,如果引用者所从事的恰好是对于特定作者学说演变的研究,则引用此前各种版本便是必要的。第八条 引用未发表的作品须征得作者或相关着作权人的同意,并不得使被引用作品的发表成为多余。学术研究中经常需要引用尚未公开发表的手稿、学位论文、书信等。除非只是提供相关文献的标题、作者等技术信息,否则,对于正文文字的引用,需征得作者或着作权人的同意,这是为了确保尊重作者对于某些不希望披露的信息的权利。尤其是私人书信,不经同意而擅自发表,足以构成侵犯民法所保障的隐私权,引用时尤需慎之又慎。另外,由于引用先于被引用作品可能的发表,过度引用也可能导致原作内容过分公开,从而损害被引用作品发表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引用作较之引用已发表作品做更多、更严格的限制。第九条 引用应伴以明显的标识,以避免读者误会通常的引用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直接引用需用使用引号,间接引用应当在正文或注释行文时明确向读者显示其为引用。引用多人观点时,应避免笼统,使读者可以清楚区分不同作者之间的异同。直接引文如果超过一定数量,应当指示排版时通过技术方式进行更为清晰的标示。第十条 引用须以注释形式标注真实出处,并提供与文献相关的准确信息引用时的作伪,常常表现为在注释中的出处信息等方面弄虚作假,如掩盖转引,将转引标注为直接引用。另外,一些作者引用译着时本是引中文版却标注原文版。边码(边白处标注的原着页码,以便读者核查原文和利用索引)更便利了上述作伪现象。将转引标注为直引,将引自译着的引文标注为来自原着,均系伪注,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这不仅是对被转引作品作者以及译者劳动的不尊重,而且也是学术态度不诚实的表现。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学术写作过程都应切实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伦理,严禁抄袭剽窃,充分理解、尊重前人及今人已有的相关学术成果,并通过引证、注释等形式加以明确说明,从而在有序的学术对话、学术积累中力求推进学术创新,这是学术规范的本质要求。欲将学术规范落到实处,其关键性环节之一就是学术注释规范。因此,“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鉴于目前学术论文、专着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注释作假问题业已相当普遍,并造成学术失范、弄虚作假、甚至侵犯知识产权的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注释问题。学术注释规范既是一个形式规范问题,又是一个从根本上保障学术继承与学术创新的实质规范问题。正因为如此,“有责任感的学者们会在文章中保留大量的注释,包括对自己观察的解释,也包括对来自他人的重要资料的说明。””技术层次的规范同样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家默顿尝言:“在学术领域中,引文和参考文献不是一件不重要的事。当许多一般读者——科学界和学术界以外的普通读者,认为文章的脚注、最后的尾注或参考文献都是不必要的和令人讨厌的时候,我们要说,这些是激励系统的核心和对知识进步起很大促进作用的公平分配的基础。””引证标注规范是学术自身发展、职业道德的要求和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不能认为是和学术内容没有多少关系的细枝末节。”从注释规范人手,严格学术规范,“不但有利于学术交流,而且可以表明一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这是使读者建立学术信任的前提。”

未经发表的是不能引用的,因为它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还没有归属,是侵权的(如它不愿意公开,但成果是自己的话就可以直接写了)。另一个情况是未经发表的情况下,并没有专业人员鉴定,还不能确定是否有价值。所以一般不能引用。对于此类问题,你可以使用其他文献代替,或者以提出自己的假设来写入论文。

第一条 学术引用应体现学术独立和学者尊严 作为学者,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各个环节遵循学者的职业伦理,需要对学术研究事业心存虔敬,抵御曲学阿世、将研究作为迎奉权贵的不良风气。在引用环节上,所有征引文献都应当受到必要的质疑。事实上,是否存在这样的怀疑精神,乃是学术引用与宗教或准宗教式宣传的引用之间的重要界限。第二条 引用必须尊重作者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无论是作为正面立论的依据还是作为反面批评的对象,引用都应当尊重被引者的原意,不可曲解引文,移的就矢,以逞己意。当然,从解释学的道理而言,这是不大容易达到的一个目标。首先是作者表意的过程是否能够曲折妥帖地达到原初目的是大可怀疑的,所谓“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接下来的问题是,任何理解都是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读者本身的价值预设会投射到文本之上,使得文本相同意义却因人而异,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过,这种解释学的言说若走向极端,则不免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不可知论之嫌。那个经典回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分明是将人和鱼混为一谈了。作为可以运用理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总是可以通过研究、交流而产生理解的。时间的流逝可能给后人解读前人文献带来困难,但时间也能够带来某种知识的确定性。 随着解读者的增多,一些误解逐渐祛除,作者真意终究可以为人们所认知。否则,哲学史或者思想史岂不完全无从写起?况且,以尊重作者原意的心态进行引用,会促使人们对被引用者的同情和理解,减少误读曲解,这也是没有疑问的。第三条 引注观点应尽可能追溯到相关论说的原创者 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新作,需要对于此前研究尤其是一些主要观点的发轫、重述或修正过程有清晰的把握。否则,张冠李戴,不仅歪曲了学术史的本来面目,而且也可能使得相关思想学说本身在辗转之间受到歪曲。 而对于思想或学术谱系的认真梳理,清楚地区别原创与转述,正是一个研究者的基本功,通过引文,写作者的这种基本功是否扎实往往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第四条 写作者应注意便于他人核对引文 不少文献存在着不同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在页码标注甚至卷册划分上并不一致因此,如果引用者不将所引文字或观点的出处给出清晰的标示,(P47)势必给读者核对原文带来不便。第五条 应尽可能保持原貌,如有增删,必须加以明确标注 为了节省篇幅,或使引文中某个事项便于读者理解,引用者可以作一定限度的增删。通常增加的内容应以夹注的方式注明;删节则通常使用省略号。删节之间,引用者应留心避免令读者对引文原意产生误解。第六条 引用应以必要为限 学术研究须具有新意,引用是为了论证自家观点。因此,他人文字与作者本人文字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平衡,要避免过度引用(尤其是过度引用某一个特定作者),否则的话,势必令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不干脆直接读原着呢?”当然,对于研究对象特定于某种文献或只能依赖某种文献的写作者,这种“专项”引用是不得已之事。总之,所谓过度引用,与其说是量的问题,不如说是必要性的问题。第七条 引用已经发表或出版修订版的作品应以修订版为依据 在作品发表之后,作者又出修订版,或者改变发表形式时(如论文收入文集)作出修订,这在学术着作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现象。修订,意味着作者对于原来作品的观点、材料或表述不满意,因此代表着作者晚近的看法或思想。不过,这条规则有一个限制,如果引用者所从事的恰好是对于特定作者学说演变的研究,则引用此前各种版本便是必要的。第八条 引用未发表的作品须征得作者或相关着作权人的同意,并不得使被引用作品的发表成为多余。学术研究中经常需要引用尚未公开发表的手稿、学位论文、书信等。除非只是提供相关文献的标题、作者等技术信息,否则,对于正文文字的引用,需征得作者或着作权人的同意,这是为了确保尊重作者对于某些不希望披露的信息的权利。尤其是私人书信,不经同意而擅自发表,足以构成侵犯民法所保障的隐私权,引用时尤需慎之又慎。另外,由于引用先于被引用作品可能的发表,过度引用也可能导致原作内容过分公开,从而损害被引用作品发表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此类引用作较之引用已发表作品做更多、更严格的限制。第九条 引用应伴以明显的标识,以避免读者误会 通常的引用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直接引用需用使用引号,间接引用应当在正文或注释行文时明确向读者显示其为引用。引用多人观点时,应避免笼统,使读者可以清楚区分不同作者之间的异同。直接引文如果超过一定数量,应当指示排版时通过技术方式进行更为清晰的标示。(P48)第十条 引用须以注释形式标注真实出处,并提供与文献相关的准确信息 引用时的作伪,常常表现为在注释中的出处信息等方面弄虚作假,如掩盖转引,将转引标注为直接引用。另外,一些作者引用译着时本是引中文版却标注原文版。边码(边白处标注的原着页码,以便读者核查原文和利用索引)更便利了上述作伪现象。将转引标注为直引,将引自译着的引文标注为来自原着,均系伪注,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这不仅是对被转引作品作者以及译者劳动的不尊重,而且也是学术态度不诚实的表现。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学术写作过程都应切实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伦理,严禁抄袭剽窃,充分理解、尊重前人及今人已有的相关学术成果,并通过引证、注释等形式加以明确说明,从而在有序的学术对话、学术积累中力求推进学术创新,这是学术规范的本质要求。欲将学术规范落到实处,其关键性环节之一就是学术注释规范。因此,“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鉴于目前学术论文、专着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注释作假问题业已相当普遍,并造成学术失范、弄虚作假、甚至侵犯知识产权的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注释问题。学术注释规范既是一个形式规范问题,又是一个从根本上保障学术继承与学术创新的实质规范问题。正因为如此,“有责任感的学者们会在文章中保留大量的注释,包括对自己观察的解释,也包括对来自他人的重要资料的说明。””技术层次的规范同样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家默顿尝言:“在学术领域中,引文和参考文献不是一件不重要的事。当许多一般读者——科学界和学术界以外的普通读者,认为文章的脚注、最后的尾注或参考文献都是不必要的和令人讨厌的时候,我们要说,这些是激励系统的核心和对知识进步起很大促进作用的公平分配的基础。”””引证标注规范是学术自身发展、职业道德的要求和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不能认为是和学术内容没有多少关系的细枝末节。”从注释规范人手,严格学术规范,“不但有利于学术交流,而且可以表明一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这是使读者建立学术信任的前提。”

学位论文怎样引用文献中的图片

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扩展资料

引文按其在文本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序号放在方括号中。在文本中重复引用并以相同序列号标记的文件。一般来说,被引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列在文章末尾的参考文献中。

多次引用,每次引用的页码或范围(有些杂志也会标明引用页码的位置)应该在每次引用的顺序标记中列出,然后用方括号(只列出数据,没有“P”或“页”等)。页码范围中间的行是半字符行)和上标。

如果页码或范围在它们作为文本的参考编号出现后需要添加,它们也应该被叠加。作者和编辑需要在顺序编码系统中仔细检查参考文献的序号,使序号和识别的参考文献与正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一致。此外,参考页码或页码范围应准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一般直接用括号扩起来,然后做成上标即可,很简单的。不过一般是在引言部分多引用参考文献,还有不要一个一个引用,不然你就必须一个一个标上标,你可以连续批量引用,比如[1-6],实在不懂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毕业论文知识和写作技巧类教程

网上找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2015》,照着顺序写就行了。

选用文献中的那段文字后面加排序标注,然后再该页下方标注具体的文献名字

  • 索引序列
  • 学位论文图表的引用
  • 毕业论文引用图表
  • 论文引用图表查重
  • 注释引用未发表的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怎样引用文献中的图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