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汉语歇后语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汉语歇后语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汉语歇后语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汉字的歇后语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表意文字,而歇后语是我国特有的熟语语种。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汉字的歇后语,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泥人吃饺子——难言(咽)

泥人的肚腹——毫无心肝

泥人儿掉在河里——没人样了

泥人经不起风雨——本质太差

泥水沟里游泳——施展不开

泥水匠拜佛——心里明白

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泥水匠招手——要你(泥);要吐(土)

泥娃娃的嘴——总是笑呵呵的

泥娃娃遭雨淋——软瘫了

泥瓦匠出身——和稀泥

泥瓦匠砌墙——两面三刀

泥蒸的馒头——土腥味

泥做的菩萨——全靠贴金

你吃鸡鸭肉,我啃窝窝头——各人享各人福

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谁也不让谁

你卖门神我卖鬼——同行

你去南极我去北极——各走一端

你有秤杆我有砣——配得起你

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你做生意我教书——人各有志

逆水行船——不阻力;不进则退

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撵走狐狸住上狼——一伙比一伙凶

碾子磨——实(石)对实(石)

念完了经打和尚——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

娘不正经——热(爹)多

娘娘养侄女——两耽搁

鸟儿搬家——远走高飞

鸟见树不落——要飞了

鸟类吃食——不得不低头

鸟枪换炮——抖起来了

鸟字写成乌——还差一点

尿鳖子打酒——满不在乎(壶)

尿壶掉井里——吞吞吐吐

尿壶没底——下流

捏鼻子吃葱——忍气吞声(生)

捏鼻子吹螺号——忍气吞声

捏鼻子捂嘴巴——不闻不问

捏死手中鸟——轻而易举,容易得很

捏住鼻子过日子——不闻香臭

捏着鼻尖儿做梦——不成

捏着鼻子唱戏——闷腔

捏着拳头过日子——心里憋气

捏着一分钱能攥出汗来——会过日子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吃赶车人——无法无天

牛打架——死顶

牛犊拉车——乱套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奸(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

牛角上爬蚂蚁——不显眼

牛龛里的虫——硬钻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口的份儿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牛郎织女相会——一年一次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袄子反穿——逗虱子走弯路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又会钻空子,又会吸血

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牛屁股后面念祭文——说空话

牛死日也落——祸不单行

牛蹄子两瓣——合不拢

牛蹄子上供——就显你角(脚)大

牛王爷不管驴的事——各管各的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脓胞破了顶——烂透了

女儿国办婚事——难得有一回

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女鬼偷汉——死不要脸

女子走钢丝——胆大心细

偶像面前磕头——毕恭毕敬

藕丝炒黄豆芽——勾勾搭搭

爬竿比赛——看谁上得快

爬楼梯跌跤——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爬山虎的本领——会己结

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鹜远

拍大腿吓老虎——一点没用

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口

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拍拍屁股就走——不管了

排笔绘画——线条太粗

排队梳辫子——一个一个来

排骨烧豆腐——有硬有软

牌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潘金莲敬酒——丑话说在前

盘山公路上开车——要善于转弯

导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汉字的歇后语,同学们一起来认真学习吧!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这网上需要提倡

这种打法)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最好注解!)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

[摘要]汉语歇后语是中华语言的奇葩,反映了汉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文章探讨了歇后语的英译名,从修辞方面对歇后语进行了分型,分两部分探讨了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歇后语 类型 翻译

一、歇后语的英译名

汉语中的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其结构形式为汉语所独有,其内容反映了汉族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

对“歇后语”一词的翻译,有几种观点。罗胜豪教授翻译为“Chineseenigmatic folk similes”[1],这一译法的缺点是歇后语中不全是比喻,也有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有人翻译为“quiz-cracks”(隐语或谜语),同样也不全面。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翻译为“xiehouyu in Chinese”,这倒是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但是,追根溯源,歇后语最早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叫做“俏皮话”,因此,有人据此大胆翻译为Chinese folk wisecracks[2]。

二、歇后语的类型

汉语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注解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玄妙的是,我们在这个比喻里面通常只能找到喻体(前半句),本体并不出现,其前后两部分属于“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这是歇后语的典型特征[3]。

从修辞的角度,歇后语分为两大类,即:纯比喻式歇后语和比喻双关式歇后语。

纯比喻式歇后语的上下文所描写的事物有相通之处,前面是一个比喻,后面则是喻意。比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天上的云———无拘无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其所包含的喻体常涉及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

比喻双关式歇后语也包含比喻,同时包含双关。它运用谐音或词语语义上的双关,通过联想来表达意义,其语言效果要通过联想来实现。

此类歇后语的数量较少,比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谐音双关),章鱼的肚子———有墨水(语意相关)等等。和纯比喻式歇后语相比,这类歇后语较为曲折,常能使人恍然大悟,谐趣顿生。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因为人们大多知道其后半部分的词句,也可以仅用前半部分,而第二部分不出现。如: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等等。

三、纯比喻性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对大多数喻义歇后语,由于比喻部分生动形象,喻意部分逻辑推理合乎情理,且不包含一词两义的双关或谐音,通常采用直译法,既传达源语的内容,又维持源语的形象,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例如:瞎子点灯———白费蜡。It is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A weasel wishing Happy NewYearto a chicken harbors no good intention.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To chase a dog by throwing meatdumplings at it———you never expect it to return.

竹篮打水———一场空。Like ladling water with a wicker basket-all isempty.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each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prowess.(Each of them shows their true worth.)(二)套译法也叫套用法或借用法,是歇后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当在英汉翻译中无法保留原语中的形象时,可以套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使译文更容易为译语读者所接受,也能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例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We’re all birds of a feather–all slaveshere.

(Note:“梅香”refers to any maid servants in the old society;and“拜把子”refers to a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which means the persons are nowbrothers or sister in low)

四、谐音谐意双关式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对于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正如前面所言,是翻译中的难点。笔者认为,歇后语尽管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尤其是谐音及双关式歇后语涉及多种修辞,可以成为翻译的障碍;但是,人类思维的共性使得操不同语言的民族间可以对话,只要交际成为可能,翻译就能够实现。这是翻译———包括笔头的和口头的翻译实现的理论基础。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即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贴切和最自然的语言再现原文的信息,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异域语言的传译中不可避免会有文化的偏离乃至缺失,如要做到功能的对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损耗,就需要对所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偿。所谓补偿,就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和规范的其他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修复和弥补。作为俗语的一种,歇后语中的大量文化信息更容易流失,所以需要译者综观权衡的前提进行补偿,才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笔者分析了数百条双关式歇后语及其英译后,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直译加注法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容易让译语读者理解的比喻,采用直译;半部分包含了谐音或是语义双关,采用加注的方法译之。例如:咸菜烧豆腐———有盐在先(有言在先)。

Salted vegetables with bean curd—there is salt at the beginning,(pun)there are words beforehand.(Note:In this expression,“言”(words)and“盐”(salt)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三十晚上贴“福”字———倒着贴Putting up the character”fu”on the New Year’s Eve———putted upsidedown.(Note:This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stom of putting up thecharacter“福”upside down to impl“y福到了”,which means your good luckhas arrived.)

(二)意译法

对于某些采用双关手法的歇后语,不论是谐音还是谐意,都可采用解释性意译的翻译方法。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并加上简要的解释说明以突出其形象性。例如:牛角抹油———又尖(奸)又滑(猾)Spreading oil on an ox horn———to make it sharper and more slippery orcunning and treacherous.

原歇后语涉及到两组谐音词,该句的翻译只是在句子中略作解释,加上了cunning和treacherous两个单词,就形象的说明了某人的性格。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Arollingpin used as a bellows—nogood atall.

擀面杖是中国传统炊具,因由实木做成所以不可能有窍,该句用于比喻某人对事物一无所知。该歇后语涉及到语义的双关,“一窍不通”既是对擀面杖的描摹,又是对人的一种比喻,翻译的处理“nogood at all”,可以说把握住了这个比喻的精神内核,言简意赅,是非常成功的译例。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兼谈《汉英歇后语词典》[J].中国翻译,1996,(2).

[2]韩庆果“.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夏雪峰.歇后语的风格色彩[J].龙岩师专学报,2004,(2).

汉语歇后语认知研究论文范文

本文是由论文工作室上传的: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歇后语一直是一种很特殊的形式。作为熟语的一部分,歇后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语言运用的重要部分。但是关于歇后语的定义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究竟其属于固定短语还是固定句式,受到很多人的争论。同时,歇后语的起源和历史渊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现代汉语;歇后语;定义;起源;分类;作用

一、歇后语的定义

曹炜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曾对谚语和歇后语的归属做过专门说明,归纳出谚语和歇后语在形式上同惯用语和成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惯用语和成语是固定短语,经常被人们作为词汇单位来运用,是词的等价物:而谚语和歇后语则是固定的句子,经常被人们作为现成句子来引用,不是词的等价物”。他列举了《言语词典》中的谚语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歇后语和谚语“作为词汇处理是匪夷所思的”。但是,通过列举歇后语的不同使用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歇后语事实上还是应该归为词汇一类的。试举出如下例子:

土改那年,有福老汉娶过了老婆,喜上加喜,两年后生个胖小子,取名叫栓栓。当时,他已三十八岁。十八亩地里一苗谷,儿子成了心肝。(张发、秦榛《有福老汉》)

“咳,真是没法子!”李能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既是这么说,也只好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了。”(魏巍《东方》)

光有嗓子,不入弦,还不是猴儿拿虱子,瞎掰?(老舍《方珍珠》)

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么说,窗条子是故意钉成那样的?”(齐平《看守日记》)

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个人让他说的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浩然《艳阳天》)

从以上的例子很明显可以看出,只有第一段文字中,歇后语独立成句,而后面四段文字中歇后语皆充当了句子成分,分别是充当谓语、宾语、定于、补语。由此可见一斑;歇后语虽然可以独立成句,但在句子中还是多数充当句子成分的。根据它的语法作用,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歇后语是语言中固定的材料单位,所以它的语法上的功能可以相当于一个词,也就是说,歇后语还是应该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属于词汇单位。

弄清楚了歇后语的归属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歇后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一个部分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这个比喻是构成它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的依据。它主要是借用形象的比喻唤起人们的思绪,引导人们去联想,与后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顺理成章的表达本意。因此,它的选材十分广泛,多种多样,有时,有物,由当代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想象的,但都十分鲜明、形象,富有情趣。而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则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义所在,这是对歇后语的点题。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省去,根据表意的需要来定。那么,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归纳歇后语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凡是歇后语,后半部分才是重点,也就是说,前一部分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后一部分;而后一部分既然是从前有部分引申出来的,自然就含有对前一部分的注释作用。所以,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成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歇后语下一个定义:歇后语是汉语中由含有引注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熟语。

二、历史溯源

“歇后(语)”一词,始见于唐代,是指一种歇后体诗。《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力”,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力”。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唐代李涛有《答弟妇歇后语》云:“惭无窦建,愧作梁山。”诗中以“窦建”代德,以“梁山”代伯,表达“惭无德,愧作伯”的意思。到了宋代,歇后语就不仅指称诗体,也可以指称以“友于”代“兄弟”这样的藏词现象了。

根据温端政先生考证,今天这种词汇学意义上的歇后语,金元时期已为当时的杂剧所大量采用,因此,“歇后语在金元时代既已那样盛行,那它在唐宋时代已大量存在,是肯定无疑的”。与此相应的是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宋代王君玉的《杂纂续》、宋代苏东坡的《杂纂二续》邓著作种豆记录了当时很多流行的歇后语,例如:

不相称:病医人 瘦人相扑 屠家念经(《义山杂纂》)

自做得:木匠带枷 铁匠披锁(《杂纂续》)

说不得:哑子做梦 贼被狗咬(《杂纂二续》)

这些口语中流传的歇后语在这些著作中出现并未被叫做“歇后语”,而当时被称作为“歇后语”的又不是这种语言现象。可见当代的歇后语与古代的“歇后语”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现代歇后语的来源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五年发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一篇题为《歇后语》的文章说:“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作者认为“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隐喻之后”接着“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像“豆腐刀――两面光”,就变成了歇后语。所以,他说“歇后语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现有自注格谚语,然后产生歇后语”。这种说法有它的正确性,在歇后语没有专门的名称之前,一向被视为谚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它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发展形式”。但是把它说成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形式”却不妥当。因为“自注格谚语”,就是前后两个部分存在引注关系的“谚语”,及我们现在说的谚语。说法不同,指的却是同一种语言现象,怎么能说哪个产生在前,哪个产生在后,哪个是由哪个发展而来的呢? 也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及所谓的歇后诗体和纯语言游戏的歇后语。但是很明显,这个说法受了“歇后语”这个名称的影响:既然他们名称相同,就自然有内在的继承关系。这是把复杂的语言关系简单化了。所谓“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是以成语为基础构成的,其特点是原来必须是一个为当时读书人所共同熟悉的几部古书中的成语,必须把原来成语后的一两个字歇去,在用前面写出来的部分代替歇去的部分,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歇后语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上文说到过,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引注关系,后一部分并不“歇”去,也不能都“歇”去。所以根本不能证明这两种语言现象的继承关系。

清代的翟灏在《通俗编》中人为歇后语是“上句借引他语,下句申释本意”的风人诗体的遗风:所谓风人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解释道:“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例如“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等我,这些风人体和后来的歇后语是很接近的。因此,由“比兴引喻”的传统不断向两个方面发展,在书面上形成风人体,而在口语中形成歇后语,这是符合语言实际发展的。当然,再歇后语的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其它语言现象诸如古代歇后语、瘐辞、隐语、谜语等的影响。这样,在由比兴引喻逐渐发展到现代歇后语,而以古代歇后语的称谓来指称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就成了我们今天说的“歇后语”。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一般可以分为比喻和谐音双关两种类型。

比喻类的歇后语,常常是借助前一部分提出的事物的某种形象特点,生动地反应一种情况或形象地说明一种事理。这在歇后语中占了多数,例如:

铁公鸡――一毛不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芝麻开花――节节高。

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一般使用了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利用音同或音近,暗示出本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高。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海里的水――到哪儿哪咸(嫌)。

四、歇后语的作用

歇后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作用,即其充当的结构,这在前文中歇后语的定义里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种是其修辞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其一,使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歇后语具有口语化、通俗化、亲切感人的特点,所以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巧妙运用歇后语,可以使得口语得到有效加工,形成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语言形式。其二,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这一点是因为,歇后语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者取材于丰富逗趣的神话假象,读者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事或幻想,有无穷的回味之感。其三,运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其四,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的形象化。因为歇后语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是比喻的形式,它的基本途径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因而可以使得自己的描述十分具体可感。其五,运用歇后语可以引人揣测,发人深思。其六,运用歇后语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五、结语

这篇文章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的内涵、起源、分类、作用做了大致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词汇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汉语言文学是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不断传承的,对发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1.汉语言文学中呈现的意境

在汉语言文学中,中国的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国独有的重要文学,也是国际上的学者争相研究的文学对象。古诗之所以会如此受广大学者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在韵律上朗朗上口,让读者新生喜爱,同时,在写作手法上也是多姿多彩,经常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欣赏着作者描绘的美景,感受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情,以及想要抒发的豪情壮志。

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由于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也造就了这一门语言的博大精深。在古诗中,诗人为了使整首诗歌更具特色,往往会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气氛,这种氛围就是意境。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是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已经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的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来提升诗歌的美感,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够使诗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描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真切的刻画,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这样不仅是整首诗独具特色,更加吸引读者,同时还呈现出了很高的哲学道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够将诗歌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读者在品读诗文的同时,也会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能够充分的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来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运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素材来为文章营造意境,又能够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实现突破,收获惊喜。

意境烘托内心,并不断深化

在诗歌中运用意境,不仅是为了使整首诗歌的美感提升,同时也能够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更具作者的情感,塑造出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就像是我国自古以来都有以诗言志的说法,所以我国的很多大作家都是通过书写文章,来刻画出自己,表达自己的意志,就如杜甫、李白等古代诗人,或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报国无门,感叹世间的百态,又或是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豁达,开阔自己的仕途之路;犹如当代诗人鲁迅、朱自清等等,都是运用诗歌来描绘社会的一种现象,旨在敲醒当代的人们,反抗就社会的不公,追求公平、公正的生活。一些文章往往会通过意境而使内心的情感更加深刻,使一些社会现象有所深化。在杜甫大诗人的《三吏三别》中,刻画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但是读者并不会因为人物的繁杂,而对整首诗产生陌生的感觉,因为这些人物就是为了营造诗歌的氛围,让读者犹如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遇到这些人物,所以就不会特别陌生,反而会彰显这些人物的鲜明活泼的生命力,同时也烘托出作者对友情的珍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样,在郑燮大诗人的《石灰吟》中曾经写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营造了整首诗比较危机的氛围,但是正是在这种危机氛围的烘托之下,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会被荣华富贵所诱,即使是死亡,也一定要留下自己的清白在这人世之间,正是这样的意境,才深化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让读者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汉语言文学中的意境,往往源于日常的生活,并会不断的创新;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化作者的情感,使读者看作者所看,感受作者所感。

构建意境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意境的重要性,然而,在构建意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方面就是“有境无意”,就是指整首诗虽然拥有一定的意境,拥有很高的美感,但是却是华而无实,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当中,只是简单的将现实中的实物描写的较为逼真,但是却没有侧面烘托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另一方面就是“有意无境”,在一些较为成功的诗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通过合理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真切的情感,就是俗话说的作品中既要有骨头,又要有肉,这样诗歌就会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载体,来帮助诗人像读者抒发自己的真切情感。如果一首诗只是有骨头,而没有肉,就会使整首诗有意无境,往往这种情况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较少,没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后盾,致使整首诗只是空洞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不会体会到作者的真切情感,还会使整首诗都太平淡无奇,黯然失色。

2.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

掌握语言规律

汉语言文学旨在研究语言,所以,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之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文学修养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的将一些读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卷舌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用于理解文学

汉语言文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然而文学理解与文学阅读并不相同,文学理解是指深层次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字,分析文字营造出的气氛,而文学阅读只是指仅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所以,学习了一些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真谛,从而为了以后的文学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坚实的后盾。通过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就可以去分析一些未曾见过的文章,并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理解文学的方法。

写作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的广泛领域,不仅包括理解一些文学作品,同时还包括写作与运用。在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之后,就会逐渐掌握文章结构,了解营造意境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达感情,这样就会在日后的写作当中,合理的运用语言,正确的组织文字。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独有特色,这就使学者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彰显文章的独特魅力,这样才会吸引读者的目光,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3结束语

汉语言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汉民族文化、古代诗歌文化,以及世界华文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独特用法,以及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能够将读者充分的带入到文章当中,这也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学者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我国的语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研究汉语言文学,更加深入的进行分析,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实际的应用方式,以及如何营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一、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仍存在着对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的问题。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规,似乎停留在传统专业教学上,没有及时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更没有考虑到市场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即社会的实际需求与专业培养学生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将是一个大问题。

2.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因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殊的专业特点,该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数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或在中学任教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具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只是以一种广阔的文学背景而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并不大。

3.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的只是对学生的知识评价,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并不重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例如:学生奖学金的评定、预备党员的选取、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等基本数据依据就是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电脑技能、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

1.对学科层次性的科学性定位

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社会的不同需求来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国家重点文科高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各种文学资料齐全,这类学校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类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还能够从事各行业中的文字工作,有的还具有较强的科研与管理能力,这些都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2.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关键。首先,可以对传统专业基础课进行优化。目前汉语言文学中很多专业基础课程重复设置,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精简,每门课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另外,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尽量避免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3.学生的评价机制要具有全面性

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对每一名学生必须做出系统、公正、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将传统的试卷命题考试标准与能力的检测标准进行有机结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三、结语

关于对外汉语论文范文资料

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我们最好提前列好论文提纲,汉语言论文提纲如何写,以下的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具体请往下阅读:

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1】

摘要:本文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历史的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史料整理分初创、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描写。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

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

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 对外汉语教学法 历史 现状 建议

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 研究方法9

(二) 研究思路9

(三) 主要内容9-10

第一章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认识10-22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

一、 定义10

二、 地位10-11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

一、 传统派12-14

二、 改革派14-17

三、 其他教学法17-18

第三节 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

一、 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

二、 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

第二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设计22-2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一、 访谈22

二、 课堂观察22-23

三、 调查问卷23

第二节 研究过程23-25

一、 前期准备阶段23-24

二、 中期撰写阶段24

三、 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

第三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分析25-54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25-30

一、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的访谈25-28

二、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

一、 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

二、 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

一、 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33-34

二、 基本题目分析34-38

三、 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

第四节 小结49-54

一、 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

二、 学生对教学法的反馈情况52-54

第四章 针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建议54-64

第一节 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

一、 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

二、 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

三、 交流创新要多进行58-59

第二节 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

第三节 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

一、 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

二、 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

三、 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五章 结论64-66

第一节 结论64-65

一、 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

二、 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

三、 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

四、 学生的反馈很重要65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65-66

注释66

参考文献66-69

附录69-7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8-79

致谢79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模板【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艺术设计硕士论文提纲范文【3】

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言 7-12

(一) 研究现状 7-8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8-10

(三) 研究内容 10-12

一、 回溯法 12-21

(一) 回溯法概念 12

(二) 案例分析 12-14

(三)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14-18

1、 不完全交待 14-16

2、 不连续交待 16-18

(四)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18-21

二、 插入法 21-28

(一) 插入法概念 21

(二) 案例分析 21-24

(三)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24-26

1、 情节的非连续性 24-25

2、 舞台时空交替性 25-26

(四)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26-28

三、 戏中戏法 28-35

(一) 戏中戏法概念 28

(二) 案例分析 28-31

(三)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1-33

1、 整体性插入 31-32

2、 借喻式表达 32-33

(四)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33-35

四、 后设法 35-43

(一) 后设法概念 35-36

(二) 案例分析 36-37

(三)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7-41

1、 同时性 37-39

2、 后台前置 39-41

(四)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1-43

五、 互文法 43-51

(一) 互文法概念 43

(二) 案例分析 43-45

(三)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45-49

1、 重复性 45-47

2、 矛盾性 47-49

(四)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5-56

致谢 56-57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 散文 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问题分析

一、研究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就是早年间人们口中的中文系。毋庸置疑,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十分源远流长的教学历史,同时在时间的沉淀之下,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传统。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时,也就是我国的民国时期,近代 教育 刚刚萌芽,中文系应运而生,这也就是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雏形。中文系承载着我国熠熠生辉的 传统 文化 ,蕴含着无数先人的人生菁华。即便是在战乱时期,也没有让一个个的热血青年放弃对中文的热爱。在不断的积累沉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也逐步固定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招生比例非常大,同时就业率也相对较高。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对于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至今汉语言文学专业仍然处于一个瓶颈时期,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型成为了众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家首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现代教育学理论来看,应用性是衡量一个学科教育模式是否先进,教学体制是否健全,教学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而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恰恰缺乏的就是专业的应用性。显而易见,这是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决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就导致了近年来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大减少,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少学生都是被调剂的,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性俨然成为了奔赴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前线的工作者们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学原来角度来看,一个学科的应用性指的便是该学科所涉及到的在实践过程中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包括该专业的毕业生是否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来发挥所长,狭隘的来讲,就是能否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专业的知识。笔者将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来展开分析研究。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特征

1、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教学内容固定

在近现代高等教育刚刚产生之初,北京师范大学也就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建于1902年,随着学校的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随之出现,至今已有110余年的历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英才,也为二十世纪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钱玄同、刘半农、黎锦熙、沈从文、沈兼士、顾随、余嘉锡、吴承仕、黄药眠、钟敬文、谭丕模、穆木天、叶丁易、刘盼遂、李长之、李何林、陆宗达、萧璋、俞敏会通开新,炳耀学界;启功、郭预衡等先贤奠定了文学院稳重求实不务虚名、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既坚守学术家园,又保持现实关怀的良好学风。

2、文学性人才多于实用性人才

长久以来,无论是在世人的眼中,还是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然成为了诗人的摇篮,知识分子的海洋,但是这些名号称谓都不能称之为社会意义上的职业,其应用性也相对较低。不少高校因此开具了新闻学,翻译学,对外汉语等专业,来平衡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与文学性。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随着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持续降低,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不少学生都选择读研,而读研之后又不知何去何从。汉语言的文学性太强,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贵族专业,是不愁吃穿,不担心就业的学生选读的专业。归根究底,便是课程设置方面文学内容连篇累牍,而实践性课程较少。

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是大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短板。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研究水平和北京大学不相上下,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三大王牌专业之一。但其实践性课程较少却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育学,创意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为数不多的实践性课程,却是选修课程,并不能覆盖到全部学生。有的学生更偏重文学性,就会避开实践性的选修课,一定程度上讲,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大于理论课程,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尽可能地避免实践性课程的选择。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最大的自由,但是更应该给学生一个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课程的范围内,必须选定相应数量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三、为什么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

1、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综合性人才是当今社区缺乏的人才,也是我国高校需要重点培育的人才。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培养既具有文学性,又具备应用性的综合性人才,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

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早年间,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综合培养,而在我国高校,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便是提升我国预备人才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四、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1、推进学科教育体制建设

教育体制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想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就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样式。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2015年左右,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大改革。将原有的大篇幅的文学史的教学,进行了压缩,设置了精读名著的单独课程,最大程度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实现了学有所专,学有所用。并设立了导师制,学生参与到导师的教学研究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 经验 。由此可见,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就需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定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2、改善陈旧的教学方式

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性,加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数众多,不少汉语言文学课堂充斥着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状况。老师讲课是老师的事,学生听课是学生的事,教与学剥离开来。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早就应该被高校淘汰。理科专业实用性强的一个原因,便是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研究。那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也需要教学相长,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研究,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支持教学,是必经之路。

3、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技能便是语言运用能力,然而语言运用能力不仅仅包括写作,还包括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因此,高校不能够仅仅凭借写作能力来判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这就需要,学校注重对各个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挥发所长,尽可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过硬的综合能力。

4、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转型势必要推陈出新。只有学校倡导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的观念,营造出思维活跃,百花齐放的自由的思想氛围,才能够让教师们解放思想,让学生们自由翱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前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社会人文领域相关的全部工作,但是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而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及相应人文知识的人才,集应用性与人文性于一身,秉受人文精神,希望能够基于精神层面来对世界和社会予以改造,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服务。本文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2、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目前来看,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基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形成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还应该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媒体的能力,以及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融合多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措施

合理设置人文应用型课程体系

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要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建立起灵活多样、厚基础、因材施教、多方向的培养模式,实行“基础课程+提升课程+应用行文课程”三结合。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育科研和语言教学的能力,可开设 演讲与口才 、现代职业礼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艺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研究 方法 、 语文教材 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语文课件制作、教师发展研究等多门课程。

(2)提升课程提升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升造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理论,可开设外国文学专题、杂文创作艺术论、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唐诗宋词、音韵学、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修辞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文字学、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文献学、影视艺术欣赏、汉语语法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明清小说研究、逻辑学等多门课程。

(3)应用行文课程应用行文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的工作能力,可开设办公室礼仪、档案管理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应用写作、 人力资源管理 、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秘书学、 广告 学、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编辑与采访等多门课程。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务必要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社会、市场及行业发展需求突出培养特色,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选课制、弹性学制,研制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地合作、校企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全面联系与深度合作,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广建基地,深挖功能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拓展专业实习和就业 渠道 ,进一步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应用性,各高校应该应该要多与企业、地方合作建立起一批学生容纳能力强、专业对口性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将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避免为实习而实习,强调实习是就业的敲门砖,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实习基地领导来学校作就业指导讲座。一方面加大与实习单位产学研的合作,另一方面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感受就业氛围,调适就业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就应该被灌输 职业规划 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并且要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四年规划;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则应该对他们进行详实的就业形势分析,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为就业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做好准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则应该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去向进行选择,是选择独立创业,还是选择去企事业单位工作,还是选择报 考公务员 ,亦或者去学校当老师教书育人,或者深造读研。针对学生的不同职业选择来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则应该进一步加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4. 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

希望对你有帮助。(给分)一、引言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一)历史渊源 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 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学术界乃至本学科内部对本学科的名称、性质、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名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学科的认识: 1.“对外汉语”:目前除了本科有对外汉语专业或对外汉语系外,少数学校已经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如北京语言大学把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研究基地叫做“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赵金铭教授的专论《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 2.“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但客观上说,由于有“教学”两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等学科中去。 3.“汉语教学”:因为“对外汉语”本来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学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称,明显地带有以中国人的视角来指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当国内外的学者在一起讨论学科或学术问题时,这种情况下一般使用“汉语教学”这个名称。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科学性上看,这一名称较为精确地指出了本学科的内涵和性质。但由于这一名称太长、不上口,再加上约定俗成的原因,它不太可能被广泛传播。 5.对外汉语教育学。从实际而言,我们认为今后应该加强对“对外汉语”这个学科本身的性质、任务、内涵的研究,没有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科名称的讨论和争论上。 1952年,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等人首次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这是解放后我国向海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的开始。这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能见到的最早的论文是周祖谟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中国语文》1953年第7期)。周祖谟先生一开始便明确了对外国人和汉族人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我国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指出要针对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明确了对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教学是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指出结合汉语教学需要加强汉语研究的必要性。 1958年正式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学书》,以语法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奠定了基础。该教材集中体现了本阶段的理论和方法。三、发展阶段(一)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和向外派遣留学生的规模都需要扩大。为了加强各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交流,高教部决定由北京语言学院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于1965年创刊,共出版了11期。 这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钟梫的《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4期)反映了这一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努力促进教材、课堂教学法等向规范性的方向发展。比如他提出: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精讲多练、课内外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原则;“语文并进”,全面训练听说读写,阶段侧重的教学安排;语法的系统性与课文的生动性相结合的教材编写方式;尽可能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相对直接法。 本阶段还编写了《基础汉语》,由于“文革”影响,直至1971年修改后才正式出版,1972年又出版了和它相衔接的《汉语读本》。这套教材突出和强调了实际语言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实践性原则”和“相对直接法”的直接体现。1966年爆发了“文革”,对外汉语被迫中断。(三)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国在对外关系上有了较大进展。此时部分高等学校已恢复招生,许多因“文革”中断在华学习的留学生要求复学。由于“文革”的严重冲击,当时的对外汉语事业在各方面都面临着重重困难,接受留学生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而师资力量不足是本阶段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更加深入,论文主要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如吕必松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杨俊萱的《课堂教学的“死”与“活”》、郑万鹏的《怎样对留学生进行〈文章选读〉课教学?》、林焘的《语音教学和字音教学》、石佩文和李继禹的《听力训练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等等。主要特点是:侧重于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但研究范围仍嫌褊狭,未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局限于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内。(四)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以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政治上的转轨和因此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外的极大关注,随之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热”又引起了“汉语热”。对外汉语事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获得蓬勃的发展。 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即“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成立,1984年王力在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题词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同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在我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国务院于1987年7月批准成立了由7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这是主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政府机构。 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更为丰硕。如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及《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及《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齐沪扬与陈昌来主编的《应用语言学纲要》;盛炎的《语言教学原理》;赵金铭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等。这一阶段是真正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主要特点为: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对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另外,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字。这是我国第一个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国家法律。One, foreword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 in the history of friendly exchanges have long,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history is long. Close degree of China's exchanges with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strength,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Until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become a subject and a language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cause is a brand-new posture, face the world, face the this as the background, we try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the nineteen fifties initial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in this field since 50 years of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mmarized, and reviews the time seq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 strive to be more intuitive, more systematic, more level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basically launch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initial stage.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age, various theories and views of Chinese business. The fourth part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the initial stage(a) historyWhe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our country around someone came to Changan at that time to learn chinese. And China's real foreigners in Chinese teaching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Ta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powerful national strength,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sent students to study in China, such as Japan dispatched a dozen times "to the Tang Dynasty", hundreds of people each group; Xinluo reunific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send students to Changan, each batch of hundreds of people. Each dynasty after the also have students to study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gemony,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mong them "Chinese language" drop), "Park"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at is taught Koreans learn oral Chinese textbook (Beijing dialect). And the "western scholars Trigault's eyes and ears." and the Wade-Giles of "Yuyan zierji" can be considered when wide influence Chinese textbook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th foreign governments to exchange a few students, when there are many well-known scholars has engaged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related work. As Mr. Lao She in the years 1924~1929, served as a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Chinese, his lecture recordings, still preserved in london.(two) the initial stage (the early nineteen sixties the early nineteen fifties.)Although the Chinese angle foreigners learning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but as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foreign language" is a young discipline. Because it is a new subject, so in its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internal social,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disciplines of the name, the nature of the discipline, the task of different views, even there is some controversy. The name of a subject is to reflec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and discipline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different views on this subject name, these different views also reflect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1 "foreign language": in addition to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or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already have a "Chinese" professional master's and doctoral few schools such a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the only national research base is called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center", the center director Professor Zhao Jinming's monograph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tudy the basic framework of" use "foreign language" as the subjec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name basicall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foreigners learning Chinese on this subject, but objectively speaking, as a result of "teaching", let a person very easily subject it in education or courses teaching theory 3 "Chinese Teaching:" because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name of the domestic teach foreigners Chinese this cause the, obviously has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to refer to this subject color. "Foreign" two words can not engag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foreign counterparts are used, therefore it is only applicable to china. When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discuss subjects or academic problems, in this case the general use of the name "Chinese teaching".4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this name is more accurately points out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discipline. But because this name is too long, not catchy, reasons and conventional, it is unlikely to be widely foreign language the practice, we think the futu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reign language" the nature of the discipline itself, task, content of research, there is no need to put too much focus on discussion and debate on the subject 1952, the famous linguist Zhu Dexi et al first visit to Bulgaria to teach Chinese,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our country after liberating to expatriate teachers in teach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stage, study on the theor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been, to see the earliest paper is Zhou Zumo's "some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non-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Chinese language" in 1953 seventh period). Mr Zhou Zumo began with the foreigners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Han students "language" teaching, pointed out the need for non Han Adults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the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and non Han people is to cultivate their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如果是第一次写论文,那么有必要了解一篇成熟的论文是如何选定题目,确定范围,如何征引材料,组织观点的,因此,建议你在确定13个方面究竟哪个适合去写之前,利用图书馆里德中国知网或者万方数据库查阅一下这方面的研究,一来是了解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二来是从已经有的论文中学习怎么去写。既然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建议你还是选择研究德比较多的方面,这样可以参考借鉴的多一些。具体来看看你的参考选题。1涉及的是网络语言研究,比较热门,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新词新语材料,我可以给你发武汉大学语情监测中心去年的《中国语情》,你可以从中去选择。但是,网络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倒是很新鲜,因为新词新语的教学还很少提及,但是又很有必要,所以价值可观,可以深挖,你可以集中选取一些比较贴近生活、有教学意义的词语来做研究;2是一个很宽泛的论题,研究的也不少,适合做综述性的研究,新意不大;3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相比于你的其他选题,这个与对外汉语结合得也少,可以排除;4就更宽泛了,而且比较理论,容易下手,但是不容易写出东西;5其实是3的一个更小的论题,这类似于“中外颜色词差异研究”之类的,也是文化方面的研究,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积累,建议还是不要写,太空泛;6“好”作状语(如黛玉“你好...(狠心)”,作补语“打得好!”,你可以检索一下研究得多不多,看兴趣吧,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汉语语法研究论题;7和5属于一个类型,所以不赘述了;8和3、5也是一个类型,研究的夜比较多,内容也很庞杂,不好做精到深入的研究;9还是一样(你的13个选题中委婉语、礼貌语、称谓语占了5个,这些都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10的研究也挺多的,我们就曾经以小组讨论形式研究过;11也是文化研究,我曾经写过“薇”的文化研究,这种名物研究也很繁琐,新手不容易动笔;12很考验人的文学功底,如果看的很浅,那么单靠翻书来找例证,来总结观点,绝对会是一件辛苦至极而又收效甚微的体力活;13倒是一句反话,因为传统上都认为汉字在信息化方面,相比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劣势。要是你认为有优势,那么这也绝对要言之有理,如果没有中文信息处理的背景,最好不要空谈。最后,建议你将13个题目分成几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考对各个方面研究现状的考察所得出的研究难度,以及每个题目的成果预期,去选择你想做的吧。第一次写论文,如果思路踢不开,可以先看看网上这方面的论文(选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祝你写作顺利!要说参考文献,不过是我的脑子而已。你可以看看我的对外汉语博客

关于汉语拼音论文范文资料

我与汉语拼音 五岁时在幼儿园学前班我就开始认识汉语拼音了,课本上每个拼音字母旁边都有张漂亮的图画,它们和拼音字母长的像极了!可那时我不知道老师让我们学这些字母有什么用。

为了做个好学生,我认真的学习。很快,我就认识了汉语拼音。

后来,我上了一年级,又开始学汉语拼音了。哈哈!我早已学会了!可是这次老师不光要求我们会念,还要求我们会写。

刚开始我把字母写的歪歪扭扭的,p和q还总是搞反。我就每天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会念会写汉语拼音了,也慢慢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

可我还不知道学拼音有什么用。 上了二年级,我们开始学汉语拼音查字法。

我这才明白,汉语拼音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我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更大了。

从此我再也不怕遇到不认识的字了。每当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解决它,就这样我又认识了许多生字,看课外书已经没有问题了,也明白故事的意思了,看来汉语拼音的作用真的很大。

爸爸为了让我了解更多的知识,给我买了台电脑,还装上了宽带,能上网了,这下可把我美坏了!我缠着爸爸给我找游戏玩。前几天我每天晚上都玩儿小游戏,慢慢地我就觉得没意思了。

我又开始缠着爸爸教我上网。爸爸认真的教我使用百度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很快就学会了。

当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我就在百度百科上用拼音输入法输上字,一点“进入词条”就可以找到我要的东西啦,我告诉爸爸,看来汉语拼音的用处真是挺大的。爸爸说“以后你就会知道越来越离不开汉语拼音了。”

很快,我自己就能用拼音输入法在百度上找我喜欢的哆啦A梦、虹猫蓝兔七侠传这些动画片了。 爸爸每周都和姑姑在网上用QQ聊天,我羡慕极了,我又开始用拼音输入法打字和姑姑上网聊天,太有意思了!时间长了,我打字的速度也快了很多。

原来找一个拼音字母我得在键盘上盯半天,现在闭上眼也知道每个字母在键盘什么位置了。我缠着爸爸给我申请了个QQ号,我终于有自己的QQ号了,我的昵称是虹猫2008。

今年五一节那天,我上网时有个叫丁风风的大哥哥找我聊天,原来他是峰峰的,上小学五年级,他给我介绍了峰峰许多好玩的的地方,还欢迎我去峰峰玩呢!我也邀请他来邯郸玩,不知不觉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聊得很开心!后来,我又在QQ上认识了许多小朋友,可好玩了! 汉语拼音用处很大,快来学习吧。

我与汉语拼音

五岁时在幼儿园学前班我就开始认识汉语拼音了,课本上每个拼音字母旁边都有张漂亮的图画,它们和拼音字母长的像极了!可那时我不知道老师让我们学这些字母有什么用。为了做个好学生,我认真的学习。很快,我就认识了汉语拼音。

后来,我上了一年级,又开始学汉语拼音了。哈哈!我早已学会了!可是这次老师不光要求我们会念,还要求我们会写。刚开始我把字母写的歪歪扭扭的,p和q还总是搞反。我就每天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会念会写汉语拼音了,也慢慢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可我还不知道学拼音有什么用。

上了二年级,我们开始学汉语拼音查字法。我这才明白,汉语拼音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我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更大了。从此我再也不怕遇到不认识的字了。每当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解决它,就这样我又认识了许多生字,看课外书已经没有问题了,也明白故事的意思了,看来汉语拼音的作用真的很大。

爸爸为了让我了解更多的知识,给我买了台电脑,还装上了宽带,能上网了,这下可把我美坏了!我缠着爸爸给我找游戏玩。前几天我每天晚上都玩儿小游戏,慢慢地我就觉得没意思了。我又开始缠着爸爸教我上网。爸爸认真的教我使用百度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很快就学会了。当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我就在百度百科上用拼音输入法输上字,一点“进入词条”就可以找到我要的东西啦,我告诉爸爸,看来汉语拼音的用处真是挺大的。爸爸说“以后你就会知道越来越离不开汉语拼音了。”很快,我自己就能用拼音输入法在百度上找我喜欢的哆啦A梦、虹猫蓝兔七侠传这些动画片了。

爸爸每周都和姑姑在网上用QQ聊天,我羡慕极了,我又开始用拼音输入法打字和姑姑上网聊天,太有意思了!时间长了,我打字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原来找一个拼音字母我得在键盘上盯半天,现在闭上眼也知道每个字母在键盘什么位置了。我缠着爸爸给我申请了个QQ号,我终于有自己的QQ号了,我的昵称是虹猫2008。今年五一节那天,我上网时有个叫丁风风的大哥哥找我聊天,原来他是峰峰的,上小学五年级,他给我介绍了峰峰许多好玩的的地方,还欢迎我去峰峰玩呢!我也邀请他来邯郸玩,不知不觉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聊得很开心!后来,我又在QQ上认识了许多小朋友,可好玩了!

汉语拼音用处很大,快来学习吧!

从上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开始认识了一个个可爱的拼音朋友们。

“小马跑步ddd,爷爷拄拐fff,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伴随着这首儿歌,拼音闯进了我的生活中,影响着我的生活。记得一次语文考试,我早已胸有成竹了,前一天晚上我已作了充分的准备。

可当老师发下卷子后,我却皱起了眉头,原来第二题要给多音字加上拼音,并组词。不会吧?!这可是我昨天晚上不屑一顾的一部分,怎么会……我简直不敢再往后想,急得满头大汗。

没办法,我只好乱蒙着写了上去。到了发卷时,我懊悔万分,那一题整整被扣了2分,从此不敢再小瞧我的拼音小伙伴了。

现在是21世纪,家家户户都走向了富裕的生活,电视、电脑的出现更为普遍。尤其是电脑,听音乐、玩游戏、查资料、看新闻都轻而易举,方便极了,拼音在里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记得,一年级的一天,老师突然让我们回家查一些有关历史的资料,我回家一脸茫然地问妈妈。结果没想到妈妈头也不回得说:“你去查资料吧!”“什么资料?怎么查?”我好奇地问。

妈妈认真地说:“就是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呀!”什么,电脑还能查资料?我吃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刚打开网页,我的麻烦又来了,我哪学过打字?我一把抓住妈妈的衣服,拉到电脑桌前说:“妈妈,我不会打字。”

妈妈一听,“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她还以为我又多重要的事情呢!于是,妈妈就对我说:“老师较你把拼音组合起来可以变成字,你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吧!”果然,我打了进去,同一个读音的字全部出现在我面前,妈妈又教我如何选字,如何查找。不一会儿,我要的资料全部都出现在了屏幕上。

这都要归功于拼音。现在我还能用QQ与好友聊天呢!哦,对了!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就是关于汉语拼音闹出来的笑话:一个乡下的农民到了城里,早晨到了,他便去快餐店吃早饭,他因为字音咬不准,本来想对餐厅的服务员小姐说:“给我来一碗线面”,却说成了“给我来一碗‘性命’。”

结果可想而知服务员小姐被吓得面如土色,说不出一句话……听了我的经历,你也觉得汉语拼音对我们生活来讲非常重要了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汉语拼音,让汉语拼音伴我一路前行。

1.今天,老师让我们搜集有关汉字的字谜.“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回教室.不一会儿,老师满面春风地来了.“今节课,我们来组织有关汉字的活动,谁准备了字谜?”老师和蔼地说.“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请张旅同学.” “同学们,有眼看不见,有心记不住.请问这是什么字?”张旅同学问道.同学们沉思了一会儿.“我知道!”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是死亡的亡!” “为什么?”同学们疑惑不解.“有眼看不见,不就是盲字吗?有心记不住,不就是忘字吗?‘盲’字和‘忘’字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个‘亡’字!” “太有趣了!” 汉子真是神奇、有趣!说起汉字,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砍柴时用力过猛,不小心甩掉斧子伤了旁人.伤者到衙门告状.那个人慌了,忙写了一份说明情况.内中写道:某日砍柴时用力过猛,用(甩)斧子伤人.“官府一看就定那人 的罪名了.由此看来,每个汉字,多一笔,少一划,含义完全不同.若是在经济合同里,真是一字千金,写错了,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每字每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趣妙横生的歇后语令我开怀大笑;妙语连珠的诗句使我心旷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长;铿锵有力的语句激励着我的斗志…… 只要我们多了解汉字,用心去体现,就能得到知识与财富!2.我与汉字的故事汉字,我天天和它打交道.它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与它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小时候我对汉字情有独钟,在画画后,我总会提笔在画上签上名儿.那时候的我,很小,只会写“大”、“小”、“人”等几个简单的字.我就在画的角上歪七扭八地写上“小大人”.有时记不住,就写成“大人小”,要么写成“人小大”.现在翻着看看,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幼儿园毕业时,我终于会写我的名字了.为了使我的画看上去更好看,我就把张鹤宁三个字平均分在画的四个角,我居然把鹤字左右分家写成两个字.当时,我并不觉得很可笑,还得意呢!上了小学后,我在作文中很可笑地把“公鸡”写成“分鸡”,把“母鸡”写成“每鸡”.老师看见了就会在我的作文本上画上几个红圈圈.虽然这些只是因马虎而出的错,但一直让我对汉字肃然起敬,让我觉得汉字是那么神奇,那么有趣,比那种拼音文字能表达出的东西更多更深.正是因为汉字的有趣,我也很爱写作文.我想从心底对汉字悄悄地说:“我很喜欢你!”在识字认字的过程中,我也与汉字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记得有一次,在奥运会期间,当电视屏幕上出现“自豪”两个大字时,我天真地指着它们对爸爸骄傲地说:“白象!”我还没反应过来,爸爸突然哈哈地大笑起来.原来那是“自豪”两个字.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有趣,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我之所以喜欢汉字,是因为它的变化,它的奇特,它的样子,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那样有趣、那样活泼,随时都能表达一种欢乐的心情.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因为,我们中国有一绝——那就是汉字.在汉字的陪伴下,我快活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我与汉字的故事.3.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不但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而且还是世界上最最古老的文字呢!我刚出生那年,爸爸妈妈就买了许多色彩鲜艳、图案生动活泼的画报让我认识汉字,和汉字做朋友.每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有汉字的地方,爸爸妈妈就会指着它们告诉我那上面的字怎么读;每次爸爸妈妈教我认字时我都会忘记,而爸爸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教我记住的方法.在我六岁那年我与汉字开始亲密接触了,妈妈送我去学硬笔书法,为读小学打好文字基础,也为了让我更快的多认识这伟大的汉字!开始读书了,我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了.渐渐的,我看的课外书也由浅到深,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贪婪的吸取着文字的魅力.我所写的文章会被老师在课堂上范读,博客里的文章偶尔也会印成铅字出现在报纸上.但是,由于年级的增高,作业量的增大,我的文字也越来越潦草,而不是家长所期望的字写得越来越好.爸爸妈妈有好多文学家、书法家的朋友,他们经常会犀利的指出我书写文字的优缺点.在他们真诚的点评和关爱中,我成长了.谢谢那些关心和指引过我的老师们、叔叔阿姨们,写字的道路上有你们的陪伴,我不孤单,我会更加努力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也是最难学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级语言.(韩文和日语也是的吧)韩文不是啊,韩文是拼音文字 中文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根据生活中事物的形象,创造出来的象形文字,他的优点在于没学过中文的人也可以根据字的样子而猜出字的意思.(哎,我这种人就很笨,猜不出来)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商朝.而现在的一些有研究的学士还可以解读它.到了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小篆,隶书,有兴趣或有一定学识得人都人可以认识许多.而到了南北朝时候的楷书,则是大家都可认识的了.埃及文字虽比我们早了2000多年,但现在却无人能解读古埃及的文字了.再就是现在广泛流行的英文,300年前沙翁的作品一般的本科生都是看不懂的.这首先就说明了中文的生命力和他远大的发展前景.(我挺) 中文的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思维面广阔.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 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为什么说汉语是"学少而知多"的语言?因为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由于汉语使用了‘声'因而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是1200个.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 美国有一份cox报告,内中例举了大量的对比,用以说明中国人不可能通过三、四十次的核实验取得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盗窃了美国技术.有人也称这次事件为李文何事件.如果那些美国人好好研究一下汉语和英语在思维上面的差异.就能够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三、四十次的核试所取得的进展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的进展相差无几. 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在英语中那就真是隔行如隔山,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 文化 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 教育 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最根本的环节,为我国的基础性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小学英语字母教学

英语字母是构成英语词汇的基本元素。学好英文字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对学生以后 学习英语 的书写、发音、拼读和记忆单词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为了提高英语“入门教育”的质量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字母读音教学

我校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在之前对字母的读音有所接触,所以在字母的读音教学中,我先用两三节课的时间教学所有的字母,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积累。再强化突破个别“难点”字母教学,受方言的影响,难免存在着将汉语拼音的读音与英文字母的读音混淆的现象,如:Ee与拼音中的“e”、G/J、F/H、L/Q、R/V等学生不易读准。因此老师把握重难点,想方设法达到教学目的:

1.在教字母时,老师要耐心做好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的口型及变化,领会发音要领。

2.指导学生听老师和录音的范读。并放慢速度让学生模仿跟读。

3.充分利用课堂运用多样化的 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训练。除齐读、分组读外,还要特别注意个别读,如顺着座位挨个快速接力读。对性格内向不敢开口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发音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怕”,启发他们敢于开口读,不怕读错,有错再改,不学“哑巴英语”。同时,老师也要有意识的不只按顺序抽认读,以避免顺序出现时会认,单独出现或不是顺序出现时就不会认。

二、字母书写教学

把英文字母写得正确、规范、漂亮,对于学好英语也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对初学的小学生必须注重英文字母书写的指导:

首先,在教授新字母时,利用卡片或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占哪几格,笔顺笔画,是否顶格,倾斜度,间隔等。接着,老师带领,叫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跟着教师的笔顺用手指同步书空模仿,一边报笔划,使每个学生对笔顺和笔划有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描红,逐步过渡到临摹抄写。

其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应起表率作用,板书、批改,要一丝不苟。通过对字母在四线三格里所占位置的归类,让学生掌握字母格式。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能在没有“四线三格”的白纸上也能正确地写出字母。

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字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认真学习并“乐此不疲”。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字母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

1.歌谣带领,如学生十分熟悉的“字母歌”利用多媒体或CD生动形象的来帮助记忆字母表。

2.游戏激趣

(1)“What'smissing?”游戏:学了几个字母以后,把字母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然后抽去其中的一张或几张,让学生寻找:“What'smissing?”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识记的效果就会很好。

(2)“左邻右舍”游戏:学生准备好已经学过的字母卡片,教师出示一个字母,让学生找出它的左邻右舍,请找到的几个学生快速把字母拿到讲台上站在相应的位置上,其余的学生一起认读这几个字母。

(3)“Makeletters”游戏: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示不同的字母,或让学生用小木棍或细绳拼出不同字母的形状。

3.多媒体吸引:合理利用生动形象的电脑课件。教师在字母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有用资源,寻求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教授字母。

四、结合字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结合字母与日常生活,“学以致用”。老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了解哪些地方有字母出现及其含义,布置成家庭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例如:在家电上学生了解到on(开)、off(关);在商场里表示服装尺码的字母L(大号)、M(中号)、S(小号)、XL(加大号);在马路街道上可以停车的标志P;高楼中F1(2、3、4??????)表示一(二、三、四??????)楼。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学生注意到了m(米)、km(千米)、kg(千克)、S(秒);铅笔上有HB或2B(铅笔的硬度和黑色深浅)等等。也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缩写词,如:Mr.是先生;表第一;CCTV是中央电视台;字母V表示胜利;医院透视用X光;评价等级用A、B、C、D等。这些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学习字母少了单调枯燥乏味。

五、 总结

经常开展一些课堂朗读,背诵,听写小竞赛也是很有必要的: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对表现好的孩子予以表扬奖励,很能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字母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新而有实效的 教学方法 ,使学生轻松、积极、快乐地学好字母,为以后的 英语学习 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许多一年级小学生不会读拼音,那么老师可以亲自进行舌根高抬,抵住软腭,憋住气流,然后突然放松,舌根送气进行教拼音。以下是我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设计范文一:单韵母

汉语拼音中,共有六个单韵母:ā,o,e,i,u,ü发音响亮而长。

1、单韵母(啊)

发音要领:嘴自然张大,舌头前伸,位置低,发“啊”音。

记忆方法:圆拖尾巴ɑ,ɑ,ɑ,

四声读法:ā啊(平直),á啊(什么?)ǎ啊(怎么了?)à啊(原来如此!)

2、单韵母o(喔)窝

发音要领:嘴张开,嘴唇要圆,舌面后部抬起。发“喔”音。

记忆方法:嘴巴拢圆o,o,o,

四声读法:ō(噢!)ó(哦?)ǒ(嚄)ò(哦!)wō窝wówǒɑ我wò卧

3、单韵母ē(鹅)

发音要领:双唇咧开,舌头向后缩,舌根后部抬起。发“鹅”的一声。ē

记忆方法:扁扁嘴吧e,e,e,或一横半圆e,e,e,

四声读法:ē(阿谀)é(鹅)ě(恶心)è(饿)

4、单韵母i(衣)

发音要领:口微开,唇扁平,舌面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发“衣”音。

记忆方法:一根蜡烛i,i,i,

四声读法:ī(衣)í(谊)ǐ(以)ì(意)

5、单韵母u(屋)

发音要领:双唇突出,拢圆成小孔,舌面后部抬高。发“乌”音。

记忆方法:一间屋子u,u,u,

四声读法:ū(屋)ú(无)ǔ(五)ù(物)

6、单韵母ǖ(迂)

发音要领: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扁圆,自然突出,舌面前部抬高。发“迂”或“鱼”音。

记忆方法:u加两点就读ǖ或小鱼吐泡ǖǖǖ

四声读法:ǖ(迂)ǘ(于)ǚ(雨)ü(玉)

___关于四种声调的标号与发声:

单韵母有了音标就可以读出四种声调。

有四声是汉语的特点,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而动听。

__调号的发声:有两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四声的发声。

其一是: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其二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以上既是是调号的发声,又好似调号的形状。

__标调号的方法:调号都是标在韵母上。单韵母标号的口诀:

单韵母,头戴帽,四顶帽子四个调,i字戴帽要去点,读准声调呱呱叫。

这就是说,一定要按调号发音,再就是i上若标有调号,i头上的点就去掉不要。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设计范文二:声母

声母共有23个,发音特点是又轻又短。

本课学习8个声母b,p,m,f,d,t,n,l,

1、声母b(拨)

发音要领:闭上嘴唇,阻碍气流,再突然张开双唇,让气流出来。

记忆方法:像个6字b,b,b,或手指拨钟b,b,b,

2、声母p(泼)

发音要领:双唇闭拢,阻碍气流,再突然张开双唇,气流用力喷出来。

记忆方法:右上圆圈p,p,p,

3、声母m(摸)

发音要领:双唇闭拢,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再张开口。

记忆方法:两个门洞m,m,m,

4、声母f(佛)

发音要领:上齿靠近下唇,让气流从小缝中挤出,摩擦出声。

记忆方法:伞柄朝上f,f,f,或老人拐棍f,f,f,

5、声母d(得)

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上牙床阻气,然后舌尖突然放开。

记忆方法:6字反写d,d,d或马儿奔跑d,d,d(声音)

6、声母t(特)

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上牙床阻气,然后舌尖突然放开,气流较强,

记忆方法:伞柄朝下t,t,t

7、声母n(讷,呢)

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上牙床,然后放开舌尖,让气流从鼻腔中流出。

记忆方法:一个门洞n,n,n,或城门打开n,n,n,

8、声母l(勒)

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上牙床阻气,舌尖先向后滑,再突然放开,让气流从舌两边出来。

记忆方法:1根棍子l,l,l

___如何拼音:

声母和韵母拼在一起,加上音调,成为一个音节,表示一个汉字的音。

韵母本身有的也可以成为一个音节。如ā啊、ō喔、é鹅。

声母本身不能读出四声,也不能成为音节。韵母可以读出四声,音节也可以读出四声。

一个音节中,声母在前,韵母在后,一口气地连续读出一个字音,叫做拼音。拼音时声母要读得轻短,韵母要读得响亮,并直接读出调号来。没有标调号的,就读轻声。

如声母b和单韵母ɑ可以在一起,拼成bā八bá拔bǎ把bà爸ba吧。

声母m和单韵母ɑ可以在一起,拼成mā妈má麻mǎ马mà骂ma吗

__拼音口诀: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___直呼音节法:

就是读音节的时候,不经过拼读的过程,而直呼出这个音节的音。要做到直呼,就要求我么们读每一个音节时,先看清楚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四声),然后快速直接读出一个音来。如nǔlì是两个音节,可以直呼出两个音节的音“努力”。每一个音节,都可以直呼出这个音节的音。如bā八mā妈。

每一个音节都可读出四声如pā趴pá爬pǎ(无此汉字)pà怕,fā发fá罚fǎ法fà髪,

dā搭dá答dǎ打dà大,tā他tǎ塔tà踏,nā那ná拿nǎ哪nà那,lā拉lá剌lǎ喇là辣

__练习直呼音节及四声:(四声凡无汉字读音的均未写入,如mū、fōfǒfò等)

bā八bá拔bǎ把bà爸,bī逼bí鼻bǐ笔bì毕,bū逋bú醭bǔ补bù不,

pō坡pó婆pǒ叵pò破,pī坯pí皮pǐ匹pì癖,pū铺pú葡pǔ普pù瀑,

mō摸mó磨mǒ抹mò墨,mú模mǔ母mù木,fó佛,fū夫fú浮fǔ抚fù父,

dē嘚dé德轻声de(的地得),dī滴dí敌dǐ抵dì地,dū都dú独dǔ堵dù度,tè特,

tī踢tí题tǐ体tì替,tū突tú途tǔ土tù兔,né哪(哪吒),nè讷ne呢,

nī妮ní泥nǐ你nì腻,nú奴nǔ努nù怒,nǚ女nǜ衄,lē肋(脦)lè乐,

lī哩lí离lǐ里lì力,lū撸lú炉lǔ鲁lù路,lǘ馿lǚ旅lǜ绿

练习用直呼音节法直呼下面12个词:

mùmǎ木马mùfá木筏mìmì秘密fādá发达fùmò覆没tǔdì土地

mǎdá马达fānù发怒nǔlì努力dìlǐ地理dǎbǎ打靶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设计范文三:声母

本课学习6个声母g,k,h,j,q,x,

1、声母ɡgɡɡɡɡɡ(哥)

发音要领:抬高舌根,顶住软腭,憋住气,然后突然放开,发音轻短。

记忆方法:6字反写ɡ,ɡ,ɡ,或9字带弯ɡ,ɡ,ɡ,

2、声母k(科)

发音要领:舌根高抬,抵住软腭,憋住气流,然后突然放松,舌根送气。

记忆方法:两只蝌蚪k,k,k,或一挺机枪k,k,k,

3、声母h(喝)

发音要领:抬高舌根,靠近软腭,留一道窄缝,让气流出来,摩擦出声。

记忆方法:一把椅子h,h,h,

4、声母j(鸡)

发音要领:舌尖抵下齿,舌面高抬抵住硬腭和齿龈,然后舌面放松送气。读“鸡”音

记忆方法:竖弯加点j,j,j,或小鸡啄米j,j,j,

5、声母q(七)

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下齿,舌面抬起抵住硬腭和齿龈,舌面放松的同时送气。发“七”音。

记忆方法:左上圆圈q,q,q,漂亮气球q,q,q,

6、声母x(西)

发音要领:舌面抬起靠近上颚和齿龈,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窄风中挤出去,摩擦出声,发“西”音。

记忆方法:一个大叉x,x,x,

练习声母和韵母相拼的直呼音节及四声:

gā旮gá尜gǎ嘎gà尴尬,hā哈há_hǎ哈达hà哈什蚂,gē哥gé隔gě葛gè个,

gū孤gúgǔ古gù故,kē科ké咳kě可kè刻,kū哭kúkǔ苦kù库,

hē喝hé和hěhè贺,hū呼hú胡hǔ虎hù户(未写汉字者,均无该汉字。)

__j,q,x,三个音不能和u相拼,j,q,x后面的u就都发ǖ(鱼)的音,

注意,ü在j,q,x,的后面,ü头上的两点都要去掉。

Jū居jú局jǔ举jù巨qū屈qú渠qǔ曲qù去xū须xú徐xǔ栩xù序

练习用直呼音节法读出16个音节:

gūmā姑妈kūle哭了hútú糊涂húli狐狸lǚkè旅客hémǎ河马dǎgǔ打鼓

___声母和韵母相拼叫二拼音,如果是三个部分相拼,叫三拼音。

这三个部分是什么呢?在普通话里。有一个介于声母与韵母之间的音,我们可以叫它介母。在拼音时我们把声母、介母(音)、韵母连同声调,快速读成一个音节,叫三拼音。

能做介母的一共有三个音i,u,ü。三拼音拼读时要做到声(母)轻、介快、韵母响。

如声母g介母u韵母ā连同第一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瓜”,西瓜的瓜。

再如声母h介母u韵母à连同第四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话”。

声母j介母i韵母ǎ,连同第三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假”。

一、与介母(介音)i相拼的有:a,ao,an,ang,ong即ia,iao,ian,iang,iong

①ia与d,l,j,q,x相拼,如jiā加jiá颊jiǎ甲jià价

qiā掐qiá拤qiǎ卡qià洽xiā虾xiá霞xiǎxià下

②iao、ian与b,p,m相拼,如biāo标piàn片miào妙

③iang与n,l,j,q,x相拼,如niáng娘liǎng两jiāng将qiáng强xiàng向

④iong与j,q,x,相拼,如jiǒng窘qióng穷xiōng凶等

三、介母(介音)u与ao,ai,an,ang相拼的有:即ua,uo,uai,uan,uang

①ua与g,k,h.,zh,ch,sh相拼:guā刮guǎ寡guà挂kuā夸huā花kuǎ垮kuà跨zhuā抓shuā刷

②uo与.相拼:duō多duó夺duǒ朵duò剁tuō托nuò糯luò落

guō锅guó国guǒ果guò过kuò扩huò或zuò做cuò错suǒ所zhuō桌chuò绰shuō说ruò若

③uai与g,k,h,zh,ch,sh相拼:guài怪kuài块huài坏zhuài拽chuai踹shuài帅

④uan与d,t,n,l,g,k,h,z,c,s,zh,ch,sh,r,相拼:duǎn短tuán团nuǎn暖luàn乱guān关

kuǎn款huán还zhuān专chuān川shuān栓ruǎn软

⑤uang与g,k,h,zh,ch,sh,相拼:guāng光kuáng狂huāng荒zhuāng装chuáng床shuāng双

四、介母ü与j,q,x相拼:juān捐juǎn卷juàn眷quān圈quán全quǎn犬quàn劝xuān宣xuán玄xuǎn选xuàn绚héhuā荷花kǔguā苦瓜luóbo萝卜huāduǒ花朵dàxiā大虾xīguā西瓜

___标调歌

①.老大是ɑ老二o,扁嘴e是第三位,a、o、e都没有,i、u标号在末尾。如duì对niú牛

②.一个音节一个调,只在韵母头上标,轻声上面不标调,i母标调点去掉。

③.jqxy真稀奇,从不和u(屋)在一起,u在其后就是ü(淤)。小ü小ü懂礼貌,见到jqx和y,脱帽敬个礼。

国外对汉语歇后语的研究论文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个特色.透过歇后语就能折射出许多有关汉民族的文化常识,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的学习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对歇后语及其类似俗语的学习也会相应提高。进而加深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了解。 1.进行“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面向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T作一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体现汉语词汇特有文化价值的“汉语国俗词语词典”还没有完成,产生这样局面的一个蕈要原因是,我们对外周学习者汉语学习词典的真正需求尚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在宏观上缺乏系统的考虑,微观上我们对这类学习词典的注释方法、编排体例乃至检索方式等都缺乏研究。 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部分.体现在词汇层面就是国俗语中。所谓围俗语因素.就是反映本民族文化特有的概念而在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也就是说,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汇。“现行HSK词汇等级大纲的编制以词的使用频度为原则.用使用频度来衡量词语的常用程度,以进行词筛选和确定的等级.加以语用标准、语义标准和语法标准的结合。”另外,揭示歇后语多用比喻辞格的方式,为这样的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这些也是在词典编纂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如能有这么一部综合的国俗语词典的话.将会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俗语的学习过程中减少很多困难。故进行这方面的词典编纂是相当必要的。而且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了。 2.从文化角度导入 一定意义一卜说,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占所依托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古今,源远流长。可以说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的喜爱,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力之一。“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至少可分为三类:语俗文化,语感文化,语境文化。作为民旅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化知识,如中国特有的称呼、姓氏、亲属之问的称谓等,即是这咀所说的语俗文化。”当然歇后语是属于语俗文化中的,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块文化举足轻藿的地位。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一般是以下几个环节:课堂语言输入,语言表达操练。语言规则吸收内化,语言技能,社会自然语占接触,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语言输入”这个环节,就需要有意的加入一些歇后语的认识.进而在语言表达操练中使学习者对这一语言想象进行掌握。歇后语主要有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方法构成.没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是对它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挑战性的。故对歇后语的学习.不应该放在汉语学习的前阶段,而应该是中后期。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文化在教学特别是中高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逐渐有了共识。“所谓文化导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将有关的文化因素直接引入相关的教材。大家都认识到,没有提供足够文化因素信息的教材,讲文化导入教学仍然是十分困难的;第二层意思是将有关的文化因素直接引入以语言技能运用为核心的语言训练体系。” 文化导入是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循环深入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语言运用得体性的必由之路。 3.在交际中学以致用 “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活动既包括语言交际活动.也包括非语言交际活动。语言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使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针对具体怎样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赵金铭前辈提出的六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们具体是: l、要注重训练学生对语言多样性的把握.也就是要训练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2、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和得体性表达.也就是大量的技能训练尤其是听读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语感并形成语言得体表达的能力: 3、要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性地理解和表达。也就是要以语篇为教学和操练的组织单位。训练学生自上而下地整体理解和表达意思: 4、要注重训练学生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就是训练学生把握限制性的、模拟真实的学习机会。促进学习中的学用平衡: 5、要注重训练学生对文化因素的兴趣和敏感.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训练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6、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把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作为专项内容贯穿到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际。 以上六个原则是针对于课堂上学习的.除此之外.第二语言学习者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留心日常生活中周围群众所使用的语言,利用起周围的语言资源来。因为歇后语更多的是出现在口语中,口语是学习习语的一个大宝库。言为心声,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际。这一说法本身就包含了和语占相关的心理、文化、社会方面的因素。所以,只有在交际中加强对歇后语的不断运用,才能使学习者对汉语这一语言习惯好好地掌握。 4.对比性学习相对的来说,对比性学习就不怎么适合于全部的歇后语教学。毕竟英、汉语(这里以汉英两种语言为例)分属不同的语占。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对应部分,比如用英语中的谚语或者意思恰到好处的习惯短语来理解汉语中意义与其相对的歇后语。这部分虽说较少。但还是存在的。比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ringing one’s own bell;猫哭耗子——假慈悲,to shed crocodile tears;鲁班门前耍大斧——不知高低。to teach one’s grandpa suck eggs;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on pins and needles;狗拿耗子——多管闲事.mind your own business;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keep silent as before 故在这几条教学措施中,对比性学习是适用范围相对较小的,但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有一席之地。

本文是由论文工作室上传的: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歇后语一直是一种很特殊的形式。作为熟语的一部分,歇后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语言运用的重要部分。但是关于歇后语的定义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究竟其属于固定短语还是固定句式,受到很多人的争论。同时,歇后语的起源和历史渊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现代汉语;歇后语;定义;起源;分类;作用

一、歇后语的定义

曹炜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曾对谚语和歇后语的归属做过专门说明,归纳出谚语和歇后语在形式上同惯用语和成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惯用语和成语是固定短语,经常被人们作为词汇单位来运用,是词的等价物:而谚语和歇后语则是固定的句子,经常被人们作为现成句子来引用,不是词的等价物”。他列举了《言语词典》中的谚语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歇后语和谚语“作为词汇处理是匪夷所思的”。但是,通过列举歇后语的不同使用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歇后语事实上还是应该归为词汇一类的。试举出如下例子:

土改那年,有福老汉娶过了老婆,喜上加喜,两年后生个胖小子,取名叫栓栓。当时,他已三十八岁。十八亩地里一苗谷,儿子成了心肝。(张发、秦榛《有福老汉》)

“咳,真是没法子!”李能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既是这么说,也只好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了。”(魏巍《东方》)

光有嗓子,不入弦,还不是猴儿拿虱子,瞎掰?(老舍《方珍珠》)

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么说,窗条子是故意钉成那样的?”(齐平《看守日记》)

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个人让他说的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浩然《艳阳天》)

从以上的例子很明显可以看出,只有第一段文字中,歇后语独立成句,而后面四段文字中歇后语皆充当了句子成分,分别是充当谓语、宾语、定于、补语。由此可见一斑;歇后语虽然可以独立成句,但在句子中还是多数充当句子成分的。根据它的语法作用,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歇后语是语言中固定的材料单位,所以它的语法上的功能可以相当于一个词,也就是说,歇后语还是应该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属于词汇单位。

弄清楚了歇后语的归属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歇后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一个部分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这个比喻是构成它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的依据。它主要是借用形象的比喻唤起人们的思绪,引导人们去联想,与后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顺理成章的表达本意。因此,它的选材十分广泛,多种多样,有时,有物,由当代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想象的,但都十分鲜明、形象,富有情趣。而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则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义所在,这是对歇后语的点题。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省去,根据表意的需要来定。那么,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归纳歇后语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凡是歇后语,后半部分才是重点,也就是说,前一部分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后一部分;而后一部分既然是从前有部分引申出来的,自然就含有对前一部分的注释作用。所以,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成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歇后语下一个定义:歇后语是汉语中由含有引注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熟语。

二、历史溯源

“歇后(语)”一词,始见于唐代,是指一种歇后体诗。《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力”,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力”。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唐代李涛有《答弟妇歇后语》云:“惭无窦建,愧作梁山。”诗中以“窦建”代德,以“梁山”代伯,表达“惭无德,愧作伯”的意思。到了宋代,歇后语就不仅指称诗体,也可以指称以“友于”代“兄弟”这样的藏词现象了。

根据温端政先生考证,今天这种词汇学意义上的歇后语,金元时期已为当时的杂剧所大量采用,因此,“歇后语在金元时代既已那样盛行,那它在唐宋时代已大量存在,是肯定无疑的”。与此相应的是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宋代王君玉的《杂纂续》、宋代苏东坡的《杂纂二续》邓著作种豆记录了当时很多流行的歇后语,例如:

不相称:病医人 瘦人相扑 屠家念经(《义山杂纂》)

自做得:木匠带枷 铁匠披锁(《杂纂续》)

说不得:哑子做梦 贼被狗咬(《杂纂二续》)

这些口语中流传的歇后语在这些著作中出现并未被叫做“歇后语”,而当时被称作为“歇后语”的又不是这种语言现象。可见当代的歇后语与古代的“歇后语”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现代歇后语的来源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五年发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一篇题为《歇后语》的文章说:“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作者认为“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隐喻之后”接着“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像“豆腐刀――两面光”,就变成了歇后语。所以,他说“歇后语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现有自注格谚语,然后产生歇后语”。这种说法有它的正确性,在歇后语没有专门的名称之前,一向被视为谚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它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发展形式”。但是把它说成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形式”却不妥当。因为“自注格谚语”,就是前后两个部分存在引注关系的“谚语”,及我们现在说的谚语。说法不同,指的却是同一种语言现象,怎么能说哪个产生在前,哪个产生在后,哪个是由哪个发展而来的呢? 也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及所谓的歇后诗体和纯语言游戏的歇后语。但是很明显,这个说法受了“歇后语”这个名称的影响:既然他们名称相同,就自然有内在的继承关系。这是把复杂的语言关系简单化了。所谓“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是以成语为基础构成的,其特点是原来必须是一个为当时读书人所共同熟悉的几部古书中的成语,必须把原来成语后的一两个字歇去,在用前面写出来的部分代替歇去的部分,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歇后语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上文说到过,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引注关系,后一部分并不“歇”去,也不能都“歇”去。所以根本不能证明这两种语言现象的继承关系。

清代的翟灏在《通俗编》中人为歇后语是“上句借引他语,下句申释本意”的风人诗体的遗风:所谓风人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解释道:“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例如“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等我,这些风人体和后来的歇后语是很接近的。因此,由“比兴引喻”的传统不断向两个方面发展,在书面上形成风人体,而在口语中形成歇后语,这是符合语言实际发展的。当然,再歇后语的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其它语言现象诸如古代歇后语、瘐辞、隐语、谜语等的影响。这样,在由比兴引喻逐渐发展到现代歇后语,而以古代歇后语的称谓来指称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就成了我们今天说的“歇后语”。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一般可以分为比喻和谐音双关两种类型。

比喻类的歇后语,常常是借助前一部分提出的事物的某种形象特点,生动地反应一种情况或形象地说明一种事理。这在歇后语中占了多数,例如:

铁公鸡――一毛不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芝麻开花――节节高。

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一般使用了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利用音同或音近,暗示出本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高。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海里的水――到哪儿哪咸(嫌)。

四、歇后语的作用

歇后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作用,即其充当的结构,这在前文中歇后语的定义里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种是其修辞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其一,使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歇后语具有口语化、通俗化、亲切感人的特点,所以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巧妙运用歇后语,可以使得口语得到有效加工,形成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语言形式。其二,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这一点是因为,歇后语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者取材于丰富逗趣的神话假象,读者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事或幻想,有无穷的回味之感。其三,运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其四,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的形象化。因为歇后语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是比喻的形式,它的基本途径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因而可以使得自己的描述十分具体可感。其五,运用歇后语可以引人揣测,发人深思。其六,运用歇后语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五、结语

这篇文章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的内涵、起源、分类、作用做了大致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词汇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1383 鸡的歇后语 师文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2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8 /2 《《醒世姻缘传》歇后语释例 》(路恩春 杜爱英)文章仅以书中出现的部分歇后语为例,在对其分类基础上进行简单诠释;以仅说出前段表面意思,隐去后段实际含义和前后两段同时出现为依据进行分类,同时第一部分又根据隐去的是词或句分为"词缩脚语"和"句缩脚语". ******《物理教学探讨 》2004 /22 /12 《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中的物理知识举隅》(濮玉春 盛宇)

关于歇后语的研究报告是一种风趣、俏皮的语句,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它由前半截做比喻,后半截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

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 索引序列
  • 关于汉语歇后语论文范文资料
  • 汉语歇后语认知研究论文范文
  • 关于对外汉语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汉语拼音论文范文资料
  • 国外对汉语歇后语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