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陆游诗词的爱国主题论文

陆游诗词的爱国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陆游诗词的爱国主题论文

《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诗人选用《江城子》词调写悼亡之作,恰如其分。《江城子》词调,凡是有韵脚的地方,皆为平声,三、五、七言间用、迭用‘这样音韵谐协而又起伏不平。从内容上看,所表达的正是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如上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苏轼在其后的一首与其胞弟子由久别相见的诗中曾有“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显然没有达到此种的意境。再如诗人化用“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填出“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与上阕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的长处,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这两首爱情诗,都一改作者原来豪放雄壮的诗风,转而写出了这两首婉约悲情、绯侧缠绵的诗,这两首都是诗人很难得的与其不一样诗风的几首诗。爱国诗《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示儿 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都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啊

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入蜀前后的变化 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对陶 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他幼时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 (《跋傅给事帖》)他因此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来的仕途中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但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南渡之初,正直的士大夫大多怀有抗金复国的理想。然而随着绍兴和议的签订,南宋小朝廷的投降路线渐占上风,很多士人渐趋消极。南宋最早在诗歌中高扬爱国主题的吕本中、陈与义等人晚年诗作的题材取向又转回到书斋生活和山水景物,便是这种态势在诗坛上的鲜明反映。陆游则与众不同,即使是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真不愧是南宋爱国诗人最杰出的代表。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陆游晚年回忆说他在“四十从戎驻南郑”时创作上发生了“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指诗歌题材的转变,因为陆游早期的诗歌内容已相当充实,而且忧国念时的主调已经确立,三十七八岁时就已写下《闻武均州报已复西州》、《送七兄赴扬州帅幕》等名篇。陆游所说的“诗家三昧”,是指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由于只有这种风格才与陆游建立奇功的宏伟抱负、爱国忧时的炽烈感情、不拘小节的狂放性格最相适应,也只有这种风格才最符合陆诗所以反映的时代的脉搏,所以陆游一旦找到这种适合于自己的风格之后,他的创作就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如清人赵翼所说:“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瓯北诗话》卷六)最能体现陆诗雄放风格的七古名篇如《金错刀行》、《胡无人》、《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关山月》、《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等都作于入蜀从军以后的十年间,说明陆游诗的主导风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间奠定的。正由于这个原因,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杭州的陆游 说起陆游,一般人都称之为“爱国主义诗人”,然而,这只是从文学角度评价的一个有失简单的结论。其实,陆游不仅仅是文学的,他更是思想的、人文的、政治的,乃至军事的,而这些又都与当时的我国首都——南宋京城杭州密切有关,所以,杭州对陆游来说,有着更特别与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杭州来说,南宋英杰应该是:武有岳飞,文有陆游。然由于种种原因,陆游在今天的杭州并未受到他应该受到的重视,陆游的思想与人文精神也未得到弘扬,因此,提出“杭州的陆游”,是一种以杭州的视角重新考察陆游的新视野,以便用丰富的史料揭示出陆游之于杭州的重要性,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陆游,进而让陆游在杭州得到应有的纪念地位,其文化成就与思想精神也能得到更好的研究与弘扬。可以说,研究杭州文史者,以及杭州市民,是不可不知陆游的,他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与国家与杭州紧密相连,他有关杭州的诗文,更是杭州历史的重要部分与宝贵的文化财富。

【论陆游爱 国诗】 汉语言文学 张思荣 指导老师 阙真[内容摘要] 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报国理想,寻找报国道路的一生,也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一生。陆游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文以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为立足点,坚持知人论世、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探讨陆游的爱国诗,以求达到丰富陆游诗歌学术意义的目的。[关键词] 陆游;爱国诗;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学术意义[正文]一.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钦宗靖康元年冬(1126年)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徽、钦二帝被俘,葬送了北宋一百多年的江山。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陆游少儿时代跟随父亲辗转逃难,饱经战乱,耳闻目睹的是有志之士的慷慨陈辞,金人兵马的肆意践踏,人民流离失所,山河支离破碎。国破家亡的耻辱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就是在这种充满爱国思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中成长的,他全身的血液中无不奔腾着爱国主义的细胞。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陆游所处的时代,金兵侵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容忍的。雪耻御辱,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报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人民的爱国思想。这种思想出现后,必然要反映到当时的文学作品来。于是,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代替了酣歌醉舞与柔糜香艳的诗歌情调。陆游 就是这类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独特的格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幼年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受到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熏陶。他长大成人后,在政治上受到了种种挫折,考试中受到奸相秦桧迫害,一直到38岁那年,朝廷才赐给他一个进士出身。后来,他在临安担任一些小官职。这期间,他了解民情,关心、热爱人民,从实际生活中吸取了不少爱国主义营养。他46岁时,入蜀,担任许州通判,沿途凭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遗迹,特别是屈原、杜甫诗歌中那种同情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更为陆游所景仰,并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后来,他入川陕宣抚使王炎的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到过西北的军事前线,了解到沦陷区人民怀念祖国,殷切盼望南宋军队前来收复失地,重新投入祖国的怀抱。这些经历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在《观大散观有感》一诗里,表现了他的亲身感受。陆游54岁时,离蜀东归。东归后,曾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处做过地方官,又因开仓赈济灾民,被以“擅权”的罪名罢职。他66岁退居山阴,过着近20年的清贫生活,写了许多闲淡的诗篇,但他笔下的草木山水,梦昔抚今,都寓意着爱国爱民的深情。[参考文献][1].赵翼撰,霍松林,胡主佑校定。欧北诗话(卷6)。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2].喻朝刚﹒中国古典作家丛书·陆游卷。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3]郭兴良、周建忠主编,褚斌杰主审。中国古代文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4].疾风,陆放翁诗词选(前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5].蔡镇楚,中国诗话珍本丛书。瓶水斋诗话(清,舒位撰)卷,北京图文馆出版社。2004年版。

陆游爱国为主题论文开头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一、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陆游的再次娶亲他的婉儿肝肠寸断,第二年唐父便安排女儿出嫁,嫁给当时一个名声显赫的文人—赵士程,唐婉当时入目的应当是满目刺眼红色吧,刺得两行清泪顺颊而下……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陆游故游沈园,走在沈园的幽深小径上,回想着当年与唐婉在一起的时光,低眉信步一抬头,眼前的分明是唐婉,唐婉和赵士程来沈园游玩,唐婉正在给赵士程斟酒,那露出的纤纤细手,拨动了放翁的思绪。是啊,唐婉早在十年之前的泪眸中就不属于他了……只是那一刹那,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二人眼中所包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万千心绪只留下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北宋的时候,有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少年时的陆游就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多年过去了,陆游老了,病魔总是缠着他,使陆游常年卧床不起。病魔的折磨并没有击退陆游的爱国之心,反而使陆游的爱国情感更为强烈。可是祖国一天不统一,陆游就一天比一天更渴望统一。这加重了陆游的病情。一天,陆游觉得自己已时日无多了。但他还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心里一想,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晚上,陆游早躺在床上。在油灯的微照下,陆游费力地坐了起来。他又想到了祖国,热泪又一次流下。他拿出笔纸,准备写下遗嘱。他心想:“人死去了本来就万事皆空,但我悲伤的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令我感觉到心在隐隐作痛。我一定要叮嘱儿子,在南朝的军队北定中原的日子,拜祭我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啊!”于是,陆游便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在中国古代史的漫长岁月中,尽管陆游一直是一位深受人们关注的重要人物,但人们对他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文学作品上,从而忽略了陆游爱国情怀表达极为丰富,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图对陆游的爱国情怀作较全面的探索,这也是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作为论文的出发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陆游爱国思想,分析陆游诗章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意蕴,解读他在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下虽无法实现光复国土的伟人抱负却始终抱有心系祖国安危、民族复兴的高尚情怀。为后人对陆游爱国思想及表达情怀有着更深入了解,尝试从陆游爱国思想情怀得到启示。通过对它的研究,更进一步突出了陆游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借鉴

关于陆游的爱国题材的毕业论文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一、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陆游的再次娶亲他的婉儿肝肠寸断,第二年唐父便安排女儿出嫁,嫁给当时一个名声显赫的文人—赵士程,唐婉当时入目的应当是满目刺眼红色吧,刺得两行清泪顺颊而下……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陆游故游沈园,走在沈园的幽深小径上,回想着当年与唐婉在一起的时光,低眉信步一抬头,眼前的分明是唐婉,唐婉和赵士程来沈园游玩,唐婉正在给赵士程斟酒,那露出的纤纤细手,拨动了放翁的思绪。是啊,唐婉早在十年之前的泪眸中就不属于他了……只是那一刹那,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二人眼中所包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万千心绪只留下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爱国篇围绕(示儿)写、爱情就是和唐婉的事了

《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诗人选用《江城子》词调写悼亡之作,恰如其分。《江城子》词调,凡是有韵脚的地方,皆为平声,三、五、七言间用、迭用‘这样音韵谐协而又起伏不平。从内容上看,所表达的正是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如上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苏轼在其后的一首与其胞弟子由久别相见的诗中曾有“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显然没有达到此种的意境。再如诗人化用“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填出“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与上阕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的长处,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这两首爱情诗,都一改作者原来豪放雄壮的诗风,转而写出了这两首婉约悲情、绯侧缠绵的诗,这两首都是诗人很难得的与其不一样诗风的几首诗。爱国诗《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金军麾南,宋史那年,空守半壁河山;笙歌临安,烟雨江畔,不思黄沙戈断。当南宋统治者夜夜笙歌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卧病在床,却说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金军逼近中原,南宋却无人出战,有一个人,他振臂高呼:“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当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战火仍未停止,他在临死时对儿子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人的名字叫陆游,他为中华民族奋斗了一生,让我们今天来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爱国心!

爱国主题的古代诗歌论文

爱国情怀的古今诗文如下:

1、《示儿》宋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死亡离原知万事空,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父亲。

2、《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只有山河依旧,长安沦陷国家破碎,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3、《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4、《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爱国情怀的古今诗文如下所示:

1、出塞

徐锡麟〔清代〕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2、扬子江

文天祥 〔宋代〕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

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3、自题小像

鲁迅〔近现代〕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

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4、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歌颂祖国、爱国诗沁园春•祖国颂九州翔游,北国冰城,南海碧滔。看昆仑出世,峰高岭峭;黄河澄清,林欢木笑。舰旗猎猎,铁骨铮铮,享太平盛世乐逍遥。是宏图,赖中华儿女,齐力打造。巨龙腾飞有日,立世界民族领风骚。铸华夏魂魄,自主创造;强国经济,稳固可靠。和谐社会,青春笑傲,正义公平行大道。纲领举,真社会主义,风景独好!念奴娇•红旗颂红日燃血,浸透那、杆杆战旗猎猎。旗下铮铮铁骨聚,中华优秀儿女。斧头镰刀,大刀长矛,推翻三座山。中国人立,一片崭新天地。工农民主政权,人民当家了,意气风发。战天斗地、共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前辈先人,殷切期盼, 民族屹天地。红色江山,共和指引前进。三、水调歌头•英雄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华振兴大任,铭刻在心底。不怕艰难险阻,除弊兴邦功立,社会转型期。握好方向盘,服务为人民。强国资,兴民主,行法治。 万众一心凝聚,共产党员先。高举马列大旗,发展本国主义,浩浩红旗举。先辈应无恙,喜惊世界殊。四、菩萨蛮•人民颂工农兵学商士官,俱是神州主人翁。民族兴大业,万众齐踊跃。国有经济强,人民齐保障,江山共永固,尧舜满街巷。五、采桑子•路独辟蹊径阳关道,错嗟惆怅,错嗟惆怅,转弯未见有坦途。沉舟侧畔千帆过,又见春光,又见春光,鼓声阵阵旗引航。六、破阵子•归航日行千里说慢,扯下大旗赶路。一弯浅水向前冲,船体划损伤无数。最伤是深处。巨轮深喜大海,浅弯安可容身?碧波万顷踏浪来,汽笛一声冲霄汉。万众齐声赞!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满江红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陆游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入蜀前后的变化 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对陶 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他幼时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 (《跋傅给事帖》)他因此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来的仕途中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但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南渡之初,正直的士大夫大多怀有抗金复国的理想。然而随着绍兴和议的签订,南宋小朝廷的投降路线渐占上风,很多士人渐趋消极。南宋最早在诗歌中高扬爱国主题的吕本中、陈与义等人晚年诗作的题材取向又转回到书斋生活和山水景物,便是这种态势在诗坛上的鲜明反映。陆游则与众不同,即使是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真不愧是南宋爱国诗人最杰出的代表。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陆游晚年回忆说他在“四十从戎驻南郑”时创作上发生了“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指诗歌题材的转变,因为陆游早期的诗歌内容已相当充实,而且忧国念时的主调已经确立,三十七八岁时就已写下《闻武均州报已复西州》、《送七兄赴扬州帅幕》等名篇。陆游所说的“诗家三昧”,是指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由于只有这种风格才与陆游建立奇功的宏伟抱负、爱国忧时的炽烈感情、不拘小节的狂放性格最相适应,也只有这种风格才最符合陆诗所以反映的时代的脉搏,所以陆游一旦找到这种适合于自己的风格之后,他的创作就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如清人赵翼所说:“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瓯北诗话》卷六)最能体现陆诗雄放风格的七古名篇如《金错刀行》、《胡无人》、《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关山月》、《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等都作于入蜀从军以后的十年间,说明陆游诗的主导风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间奠定的。正由于这个原因,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杭州的陆游 说起陆游,一般人都称之为“爱国主义诗人”,然而,这只是从文学角度评价的一个有失简单的结论。其实,陆游不仅仅是文学的,他更是思想的、人文的、政治的,乃至军事的,而这些又都与当时的我国首都——南宋京城杭州密切有关,所以,杭州对陆游来说,有着更特别与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杭州来说,南宋英杰应该是:武有岳飞,文有陆游。然由于种种原因,陆游在今天的杭州并未受到他应该受到的重视,陆游的思想与人文精神也未得到弘扬,因此,提出“杭州的陆游”,是一种以杭州的视角重新考察陆游的新视野,以便用丰富的史料揭示出陆游之于杭州的重要性,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陆游,进而让陆游在杭州得到应有的纪念地位,其文化成就与思想精神也能得到更好的研究与弘扬。可以说,研究杭州文史者,以及杭州市民,是不可不知陆游的,他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与国家与杭州紧密相连,他有关杭州的诗文,更是杭州历史的重要部分与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中国古代史的漫长岁月中,尽管陆游一直是一位深受人们关注的重要人物,但人们对他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文学作品上,从而忽略了陆游爱国情怀表达极为丰富,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图对陆游的爱国情怀作较全面的探索,这也是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作为论文的出发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陆游爱国思想,分析陆游诗章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意蕴,解读他在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下虽无法实现光复国土的伟人抱负却始终抱有心系祖国安危、民族复兴的高尚情怀。为后人对陆游爱国思想及表达情怀有着更深入了解,尝试从陆游爱国思想情怀得到启示。通过对它的研究,更进一步突出了陆游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借鉴

金军麾南,宋史那年,空守半壁河山;笙歌临安,烟雨江畔,不思黄沙戈断。当南宋统治者夜夜笙歌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卧病在床,却说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金军逼近中原,南宋却无人出战,有一个人,他振臂高呼:“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当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战火仍未停止,他在临死时对儿子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人的名字叫陆游,他为中华民族奋斗了一生,让我们今天来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爱国心!

  • 索引序列
  • 陆游诗词的爱国主题论文
  • 陆游爱国为主题论文开头
  • 关于陆游的爱国题材的毕业论文
  • 爱国主题的古代诗歌论文
  • 陆游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