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谨慎原则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谨慎原则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谨慎原则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这种事不要在网上做了,你是搞政策研究的吧。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如何应用谨慎性原则呢?

摘要:为了更好的处理各项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工作中需要遵守各项会计原则。而谨慎性原则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会计原则,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生产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制定的,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核算等各项会计问题上,针对不能确定的会计因素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努力将各种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本文在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定义和使用意义后,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企业会计管理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步,会计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无疑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却面临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投资者在处理会计事项中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更加重视了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以及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谨慎性原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重要原则,又被称为稳健性原则或者审慎原则。由于会计环境往往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也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风险和工作难度,企业在无法判断和确任外部风险和各项会计因素对会计计量的精确性时,最好要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健的会计方法来处理。因此,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会计信息不确定性时的一种处理方法,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在任何生产经营阶段,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内在和外在风险,针对企业不能确定的会计信息,及时采取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企业风险,运用合理得当的话,这对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

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企业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谨慎性原则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和倾向性,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和理解,在应用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谨慎性原则受主观意识较强而难以确量;二是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三是谨慎性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四是从事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谨慎性原则受主观意识较强而难以确量

当前,由于我国的价格市场机制以及资产信息等都不够完善和健全,同时,企业之间的实际经营状况也很难以确定,不能单从企业的会计信息报告中看出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因此,企业在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时的个人主观意识很强,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利益,避免夸大企业利润,然而,企业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也有可能高估了企业的资产价值,降低了企业风险,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些都与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及工作经验相关,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确认与计量。

(二)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使用当中与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可靠西性原则等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一是与可靠性原则相冲突。可靠性原则强调在会计核算时要注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更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做账依据;而谨慎性原则是要确认尚未发生的费用或者损失,因此,两者相互冲突;二是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客观性原则也强调要反应最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现状,而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很有可能忽略了尚未发生的利润,这与客观事实不一致,因此,两者相互冲突。

(三)谨慎性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及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都不完善,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调节企业的盈利利润,修改财务会计报告,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交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目的,过度使用谨慎性原则,从而操纵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一旦被修改,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些都不利于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四)从事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谨慎性原则要求对于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和费用,都要满足“合理核算”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标准,然而,在合理判断的过程中,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比较少,学历比较低,只能掌握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新制度中“可选择性”等敏感事项,他们往往难以掌握核算要求,缺乏职业判断能力;二是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有些会计人员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会违背职业道德,滥用会计政策,破坏企业的会计信息。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各项会计事务中,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三是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规范;四是避免过度谨慎。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倾向性等多种特征,因此,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完善:一是会计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各种新的会计管理制度和国家政策,及时了解会计核算管理规定等相关会计信息,同时要求掌握相关的法律、企业管理等多种知识,并积极向身边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系统的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做到实事求是、诚信为本,才能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二是提高职业判断意识。在会计工作中,在注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要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和思维习惯,变换工作思维方式转变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意识。

(二)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

在运用各项会计原则时,企业都应按照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冲突,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应该明确规定使用的条件和前提:首先要把客观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明确在其他会计原则无法使用或其他原则的使用不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时才能使用,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规范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仍不能满足各种会计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应该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例如,规范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和比例,明确职业判断标准,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等方式,来完善各项会计使用制度。

(四)避免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是比较抽象的一种规定,在使用中难免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对企业来讲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例如,有的企业会把谨慎性原则理解为“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潜在收入不能入账,而故意扩大了计提成本的费用标准和范围,因此,企业在应用中要避免过度谨慎。

通过以上对谨慎性原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好谨慎性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但如果过度谨慎的话,谨慎性原则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

因此,针对当前谨慎性原则在使用中存在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过度谨慎、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等局限性,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的控制和管理水平,提高对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认识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我国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有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1)

[2]赵鑫.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途径[J].新课程学习.2015(03)

[3]马千惠.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32)

[4]钟骏华,孙晓铮.论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

谈财务管理中谨慎性原则及应用 财务管理中谨慎原则也称稳健原则,是指在某一会计处理方法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时,要选择对净收益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乐观程度最小的那一种方案,即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态度,充分估计可能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和不计可能获取的收益,把风险和损失缩小到最小范围。具体而言,就是对于资产和收益确认倾向于“从缓认可”,计量上“宁低忽高”而对负债和费用在确认上遵循“从速认可”,计量上“宁足忽缺”的方法。对经营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的各种因素作出谨慎的反映和处理以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增强企业后劲。 一、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它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 总之,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中加以应用,应该说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也是证明我国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贯例接轨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对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我们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运用好谨慎性原则,为国家、社会和企业领导提供更为科学、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会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财务知识,掌握财会法规,把握好谨慎原则的适度问题,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我们的贡献。《谈财务管理中谨慎性原则及应用》来源于 内容太多了,还是你自己去看看吧.

会计工作中的谨慎性原则探析

由于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合理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的存在,企业内部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利用谨慎性原则达到调节利润以及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会计工作中的谨慎性原则探析,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市场主体的干预越来越有限,更多地将市场主动权交给企业,由此带来的风险和竞争因素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使得企业会计核算所处的环境也并不稳定,而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为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保持会计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在我国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依旧存在着问题及其自身的局限性,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会计工作;应用

引言

谨慎性原则又可以称为稳健性原则抑或称其为保守主义原则,它要求在不确定的会计环境因素下,由于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会或多或少受到这些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并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选择最具有保险性的会计估计方法,从而少估资产和收益、多估负债和损失。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有效防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虚假陈述的发生。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合理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的存在,企业内部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利用谨慎性原则达到调节利润以及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为其在会计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支撑。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主观判断性

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是企业在面临内外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有利于企业最为谨慎的信息反映。在这个时候,企业的相关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便会运用他自身的职业素质能力以及其做出的判断来进行反映。这种局限性容易导致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反映得并不准确,而相关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也会对其所反映的信息拿捏不准,从而对企业投资决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例如,存货在期末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成本是指企业购入存货或者自产的实际成本,而对于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需要相关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可变现净值的定义是指在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存货的估计的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售出时发生的相关税费。再比如,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对折现率以及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估计。

这些都需要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相关的经营做出估计,这种估计的主观性难免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准确性,企业能够利用这些主观性为其利润的调节创造有利的条件,可见这种做法无疑会损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

从另一方面讲,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界定,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达到企业财务状况指标的目的,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形成“失真”的局面,这不仅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滥用也损害了企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是不道德的行为表现。

例如,作为美国最大的保健公司南方保健公司在2003年被查出高达27亿美元的会计造价,虚构其利润,成为“第二大会计造价大王”。在对南方保健公司的造假案例分析中,发现其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忽视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利用该原则的主观性对其利润进行人为的调节。

(二)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相关规定中,赋予了企业一定的主观性,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企业内外部相关主体的决策。相比较那些较为硬性的规定而言,具有弹性的规定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而现阶段企业中普遍存在高素质的企业会计人员较为缺乏的状况。

一方面,由于对相关财务会计人才专业的培养面比较窄,使得他们掌握到的专业知识较为匮乏,不能够满足企业当前企业会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财务会计人员自身来讲,他们满足于自身现有的知识把握,觉得实践经验能够补充他们后续知识的缺乏,而不主动积极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的新规定和相关变化。

再者,对于企业自身来讲,除了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了解之外,高级管理人员并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现实状况,从而忽视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培训。

以上教育的缺乏会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失真情形,应当引起企业管理人的重视。

(三)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冲突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衡量具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在不同的方面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但是谨慎性原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对于客观性原则,它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相比之下,谨慎性原则要求,当企业可能发现尚未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时,企业应当对此进行记载和反映出来。

可见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存在着某方面的冲突。对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来说,谨慎性原则与它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与企业之间的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使得投资者能够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投资策略的分析,从而选择比较利于自己的投资的策略目标。

一致性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在不同的时期都能按照既定的财务会计信息衡量标准进行记载,这样与企业也有关的各个主体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的相关变化情况,从而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预测。

可见,虽然会计原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做出了不同角度的规范,但是真正要实现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需要将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行协调才能更加切合实际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完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措施

(一)削弱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主观色彩

企业的财务会计负责人以及内部的主管人员之所以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拥有谨慎性原则运用的主观判断性,是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自身更加具有主动性的相关规定。由于谨慎性原则没有要求一个既定的标准,才使得造假的案件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因此,要想削弱谨慎性原则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运用的主观性,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对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完善,使企业在进行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把握一定的度,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应当对相关的估计范围设定一定的范围,使企业的实际的工作中只能将其估计的结果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样不仅能够使得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合理性和客观性,也能够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能够具有可比性。

其次,应当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详细披露会计项目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情况,使得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的透明化,能够使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了解到企业最为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规划自身的投资决策。

其次,加强企业内外部的监督。企业应当将对财务会计信息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监督纳入到内部的审计监督当中,随时监督会计信息的质量。如果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不能达到相关的目标,应当建立企业外部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监督相比具有客观性,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综上,企业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对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谨慎性原则的把握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这需要他们的专业素质作为支撑,如果他们的相关专业素质较高,那么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关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越具有现实可能性。因此,如何提升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成为了现阶段的切实需求。从相关的培训、教育机构来讲,他们应当充实财务会计的授课内容,将那些较为前卫的财务会计知识纳入到授课当中,丰富授课的.主题和形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热情。

同时,在授课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任那些在财务会计领域较为领军的人物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这样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从财务会计人员自身来讲,应当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取实践阅读财务会计的新规定,对自身的实践工作进行思考,在学习中进步,将实践工作中认为不合适的经济业务处理和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沟通。从企业来讲,应当对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安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工作,并采取措施确保相关人员出席课程的培训中。

另外,企业还可以财务奖励的措施,对于那些积极主动学习的财务会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可见,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责任,相关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三)协调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企业采用保守主义的体现,多估计费用和损失,少估利润和收益,这对于国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收入的来源。因此,国家应当对企业对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运用进行协调。如果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与企业的投资者和企业的相关利益相关,应当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然而,会计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的实际发生的客观信息,也就是应当将客观性原则放在首位。而与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来比,企业应当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方法,并将谨慎性原则运用其中,在不同的时期继续运用,这样才能实现会计信息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结论

谨慎性原则从实施以来,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不管讨论的结果怎样,它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有些企业出于对自身目的考虑,不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精神”标准,从而滥用谨慎性原则达到提升企业利润以及粉饰企业财务报表的目的。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和相关的财务会计主管部门应当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规制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中的“度”的问题。综上所述,只有对反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才能使其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雁平.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

[2] 张丹丹,钟骏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3).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毕业论文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1、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研究2、论我国公司融资政策的问题3、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与方向4、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5、企业现金管理研究

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关键词: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制度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制度中的体现1.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下面举例说明。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2.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3.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4.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1.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但谨慎性原则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3)由于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状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所以对减值准备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4)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5)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四、我国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对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作性,如对不同方法下的计量比例设置一个上下限,应收账款的收回应用后进先出法,既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又可避免企业应用不正当手段粉饰报表,这样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其次,为了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差异。如各企业在会计政策范围内自行选定准备的计提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再次,逐步扩大谨慎性的运用范围,谨慎性原则在上市公司实施试点以后,应将其运用范围扩展到非上市公司,促使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最后,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规范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披露范围,增加公司运用谨慎性的透明度。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客户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另外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3.企业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应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跌价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扫除障碍。另外,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4.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改进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指标之间的联系,减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变“八项准备”入损益的做法,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集中反映计提的“八项准备”。5.鉴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缓解其冲突,首先,在12条会计原则中,应优先考虑客观性原则,谨慎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原则的优先顺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合理确定。其次,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充分披露其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他变动情况,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准确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最后,我们还要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6.就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而言,不应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潜力而忽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中对风险加以防范和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相对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言具有事后性。

柯西准则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柯西准则是实数完备性六大定理之一,它是极限论的基础。

在大于某个特定的项数n之后,任选两个项的绝对值总会小于一个数(该数值不确定,但恒大于零),则这个数列就是基本数列(收敛数列)。

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m>N,n > N时,且m≠n,有

我们把满足该条件的{x}称为柯西序列,那么上述定理可表述成:数列{x}收敛,当且仅当它是一个柯西序列。

柯西极限存在准则

柯西极限存在准则又叫柯西收敛原理,给出了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柯西极限存在准则,又称柯西收敛准则,是用来判断某个式子是否收敛的充要条件(不限于数列),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数列

(2)数项级数

(3)函数

(4)反常积分

(5)函数列和函数项级数

每个方面都对应一个柯西准则,因此下文将按照不同的方面对准则进行说明。

柯西准则是数列或者函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一般用于证明函数或数列收敛。如果不能够轻易的知道数列或者函数收敛到某个值的话,用柯西准则会比较好证明其收敛。

柯西中值定理

这都不会???丢人!百度一下全都有了

克莱姆法则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这是克莱姆法则最简单的证明方式,就我所知.但是一般的教材会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先讲行列式,再讲矩阵,所以......(如果看不懂,学了矩阵后再来看就好了.) 仅就理论结构上而言,先讲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法,再讲线性空间,然后讲矩阵,最后讲行列式是最好的.这种讲法比较抽象,因为一上来就讲线性空间,初学者不好入门,而且也不是历史发展的顺序.但是却是最清晰的理论框架. 为什么要研究行列式,就是为了判断方阵是否可逆!(当然,行列式最初被发明出来不是为了这个目的.) 克莱姆法则在理论上很有用,但是在应用中的作用几乎等于0.没有人会用克莱姆法则去解线性方程组(简单的2维方程组可以用克莱姆法则解). 最后,至于你所问到的为什么克莱姆法则可以解线性方程组.因为这个鬼东西被证明了啊!你还想怎样?

1. 克莱姆法则的重要理论价值:研究了方程组的系数与方程组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关系;2.应用克莱姆法则判断具有N个方程、N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1)当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时,则方程组有解,且具有唯一的解;(2)如果方程组无解或者有两个不同的解,那么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必定等于零;3.克莱姆法则的局限性:(1)当方程组的方程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不一致时,或者当方程组系数的行列式等于零时,克莱姆法则失效。(2)运算量较大,求解一个N阶线性方程组要计算N+1个N阶行列式。

特克拉默法则是一种经济学原理,它指出,对于一个采取某一行动的个体来说,其期望的收益应该与其实际的收益一致。换句话说,个体应该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不是他们的他人利益。

关于保持谨慎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谨慎(拼音:jǐn shèn),是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指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谷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朝廷大臣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 丁玲 《母亲》一:“他也不禁有一阵凄凉之感,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谨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倾向。持有此种态度的人,会对事物做整体的、细节性的考虑,小心评估利弊得失,并且反复思量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所造成的结果,他(她)们经常是深思熟虑的,注重长期、实质的结果,远超过短期、表面的利益。谨慎往往给我们带来利益,是做人的优秀品质,但是如果过于谨慎,则引起问题如丧失机会。1、谨慎是优秀的品质它的意义在于:1、很多职业需要这种素质,缺少这种修养必然引起问题。例如:“一招出错,满盘皆输”;银行业稍不谨慎就会账目错乱;警察稍不谨慎就会出现错案;医生稍不谨慎就会出现人命。2、生活中需要这种素质。吃鱼不谨慎会扎刺,签合同不谨慎会丢钱,交友不谨慎会掉入深渊,过马路不谨慎健康受损……3、谨慎常常带来利益:“谨慎使得万年船”,“多一份谨慎,少一份损失”……2、怎样才能做到“谨慎”呢?(1)、做事三思后行,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深入、仔细思考问题,反复核实,查找资料,咨询专家,确实无误再进行。(2)、放下利益,放松心态。(3)、必须考虑后果。(4)、急则无智,不要急忙处理事情。(5)、如果可能引起问题,要申请领导指示,否则推迟进行。(6)、怎样谨慎讲话:多多观察生活,看看别人是怎样说话的;说话前想一想啊,没事模拟一下某个场景,然后思考一下其中所用的话。3、过于谨慎,则引起问题:谨慎过度转而变为怯懦、畏首畏脚、战战兢兢;“穷死胆小的”说明很大一部分穷人就是过于谨慎..勇敢,为气魄,为胆量,勇敢过度变为鲁莽有余。没有了勇敢,则不再有谨慎。勇敢是谨慎的生命!我们做事应该胆大心细。

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关键词: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制度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制度中的体现1.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下面举例说明。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2.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3.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4.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1.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但谨慎性原则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3)由于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状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所以对减值准备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4)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5)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四、我国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对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作性,如对不同方法下的计量比例设置一个上下限,应收账款的收回应用后进先出法,既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又可避免企业应用不正当手段粉饰报表,这样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其次,为了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差异。如各企业在会计政策范围内自行选定准备的计提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再次,逐步扩大谨慎性的运用范围,谨慎性原则在上市公司实施试点以后,应将其运用范围扩展到非上市公司,促使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最后,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规范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披露范围,增加公司运用谨慎性的透明度。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客户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另外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3.企业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应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跌价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扫除障碍。另外,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4.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改进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指标之间的联系,减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变“八项准备”入损益的做法,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集中反映计提的“八项准备”。5.鉴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缓解其冲突,首先,在12条会计原则中,应优先考虑客观性原则,谨慎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原则的优先顺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合理确定。其次,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充分披露其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他变动情况,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准确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最后,我们还要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6.就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而言,不应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潜力而忽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中对风险加以防范和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相对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言具有事后性。

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欢迎查看。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谨慎性原则是一种国际会计惯例,在我国会计业务中广泛运用,可以及时处理坏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因技术进步给企业造成的无形损失。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完善及建议

前言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的决策风险也越来越大,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然而,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确运用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正文

一、 谨慎性原则概述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其含义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时,会计人员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应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要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刘凤委,伍中信,2007:《关于会计谨慎性问题的理论探讨》,《财会通讯》,第2期。]。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他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是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随意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告留下了空间。因此,探讨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如何审时度势不无裨益。

(二)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和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收益留有余地,在其尚未实现前予以保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合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要求体现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中。

(三)谨慎性原则的依据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实行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引用,其根本依据是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各种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中的不确定性。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首先,源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不确定性。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本身就是一种假设,虽然这是必要并且合理的,但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例如货币计量假设,其隐含了币值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但是实际是不可能达到的。其次,在会计实务中也有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的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须做些假定。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四)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现代会计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是由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计算构成的,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预见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选择特定的一个数值,如果是单纯的预见计算,从理论上来说就要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少,为此应选取中值。然而,会计只要以持续经营假定为前提,在与利润分配的联系中就必须选择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这种选择标准就是一种谨慎原则。在预见计算中采用谨慎原则时,预见计算带来的利润过小表达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谋求表达过小的利润。只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谨慎性原则就必然有一席之地。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谨慎性原则应用中,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商品和股权没有价格信息,很难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也很难认定。会计人员难以把握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难度较大,而且确认计量的准确性也难以验证。谨慎性原则实际操作中容易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而导致偏差。另外,由于会计准则未对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和操作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比性。

(二)税法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税法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如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在计算所得税所得额时,超过3%以上的坏账准备金应调整所得税额,这就导致企业当期账面利润因准备金的提取而减少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并直接增大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这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企业因选择谨慎性原则而导致利润虚减,例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用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税所得中扣减,这就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人员误用和滥用谨慎性原则

作为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只有两者都具备才能保证企业在这外在客观经济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稳健地发展。首先,会计这个职业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的,时刻关注会计法规和准则的变动,能够正确掌握会计核算的要求。目前,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有1,000多万人,不能保证每位会计人员能够良好的主动接受继续教育,所以如果会计人员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就更不用说良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了。那么,就很可能出现会计人员过度运用谨慎性原则,造成对收入不确认,而大量计提成本费用:或者是对于一些需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事项,如折现率的选用,会计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只会通过主观臆断,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三、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增加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在我国会计规范中,比如存货的后进先出法以及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也有不足,比如对于存货、固定资产等相关资产没有足够明确的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如果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那么据此核算的`可变现净值就难以确定,这就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操作利润留下了漏洞。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需要明确资产减值的确定标准以及计提比例,以便于会计人员有章可循,降低主观臆断的几率,同时增强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二)完善市场机制和税收政策

首先,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加强完善市场机制和市场效能,使得商品市场经济的秩序更加规范,营造公平竞争的外在客观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水平,公正透明地为资本需求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应逐步把谨慎性原则运用到非上市公司,有利于类型各异的企业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使得信息使用者更加高效地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其次,应该使国家税收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契合,缩小差距。税务人员、专业会计人员、企业所有者能够换位思考,互相沟通,最终达到双赢。例如,对资产减值准备纳税的问题方面,企业可以将计提的减值准备报税务部门备案,能够在税前列支部分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资减值准备,这样既可以避免企业操纵利润,计提秘密准备,又没有打消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有利于最终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在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完全遵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做出决策,而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同样需要在一定的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过硬的职业判断能力,作出的判断与企业实际情况会有很大的出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周期性的培训,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财务知识和企业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变动,不断加强后期教育,同时会计人员除了不断更新自己的财务知识外,自身要积极主动地经常了解有关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信息,来增强对极其不稳定的客观经济环境的预测分析能力。

四、结论

目前,在客观经济环境不稳定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谨慎性原则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可小视。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下,恰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有效避免经营风险,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最终作出正确地决策,使得企业能够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税收政策、加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将不断被克服,并成为企业的一种必要的经营意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祥耀等. 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63.

[2] 孟宪宏,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会计之友,2010.(20),61-62

[3] 安梅,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代经贸,2010(7),223-224

[4] 赫岩,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对策,财改金融,2010(25),45

[5] 魏民强,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坝代商业,2010(13),242

[6] 杨静,谨慎性原则运用中的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88-90

  • 索引序列
  • 谨慎原则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毕业论文
  • 柯西准则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 克莱姆法则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 关于保持谨慎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