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公路学报专刊

公路学报专刊

发布时间:

公路学报专刊

你好,经查证《中国公路学报》ISSN:1001-7372 CN:61-1313/U 属于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和EI期刊,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杂志,不过你投稿的难度也大,祝你好运。

中国公路学报是EI收录,可以说是中国交通行业比较顶级的期刊,对于评职称绰绰有余了,投稿要求较高,录用难度很大。评职称的论文不需要这么顶尖的期刊(除非是评高级职称),建议投一般核心期刊就足够了

(1)2001年,《中国公路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成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2)2004-2012年8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中国公路学报》综合排名分别为第1位是中国公路交通领域惟一获此殊荣的学术期刊。《中国公路学报》入选2011年度排名前300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3)在1999年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4)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5)在200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期刊审读评比中,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

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项目与成本有关的特点、影响成本的因索以及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成本动态管理方法是关键所在。第三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具体方法和相关管理措施。重点介绍了三项成本控制方法:作业成本法、挣得值法和价值工程法。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沿海高速公路黄骅段某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描述了结合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和挣得值法实现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验证了成本动态管理的效果,并剖析了该项目中限制成本动态管理方法应用的诸多因素。第五部分是结论:一是在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中,成本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关键在于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三是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需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保障成本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和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四是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和易用性。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深入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针对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指出了成本动态管理的关键,完善了成本动态管理措施;三是全程剖析了大型民营企业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结合财务成本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成果,紧密结实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国公路学报专家复审

西交大学报2018-07-18 初投稿;2018-07-21 盲审;2018-10-29 修改,索要版权协议;2018-11-07 上传修改稿、邮寄版权协议,复审;2018-11-12终审;2018-11-13 录用待刊出。投稿作者单位是外校双非,整个审稿过程顺利,外审回来提了8个问题,一一回答。编辑发邮件觉得稿件很有特色。修改完后很开被录用。期间因为是有2个月的暑假,可能耽误点时间。总之该期刊很公平,只要写的有创新都会被录用,大家踊跃投稿吧!

【摘 要】针对目前就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而言,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控制要点。【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一、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能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度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桥梁跨径,刚度大行车舒适等优点。桥梁施工控制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为了保证安全可靠的建好每座桥梁,施工控制将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每种体系的桥梁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均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中的每一阶段,结构内力和变形是可以预计的,同时可通过检测手段得到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力和变形,从而完全可以跟踪掌握施工进度和发展情况。同时施工控制也是桥梁营运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综合监测系统。 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序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流程:锚具及钢绞线检验合格→预应力梁底模安装→非预应力钢筋安装→按设计坐标及高程焊接波纹管定位支架→安装波纹管及排气管→安装锚垫板及螺旋筋→预应力工程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并养护→钢绞线下料编束→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拆除模板→张拉设备及仪表配套校验→安装锚板及夹片→安装千斤顶→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张拉质量检验→预应力孔道压浆→切除多余长度钢绞线→封堵锚具孔→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其中预应力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尽早进行,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张拉完毕,停10小时左右,观察预应力钢材和锚具稳定后,即可进行。 三、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影响因素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包括结构变形控制、结构应力控制和结构稳定性控制。线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节段的竖向挠度及其横向位移,保证成桥后的线形趋于设计线形;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龙时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并符合设计要求;桥梁的稳定性不仅包括桥梁的稳定计算,还包括施工各阶段结构构件的局部和整体稳定。 (一)预应力材料的质量控制 严把材料质量关,采用信誉好质量好的厂家产品。产品要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对到场材料进行检验,其强度、刚度、严密性及螺旋压接缝咬合牢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质量标准方可使用。加强对波纹管的保护减少对其损伤。减少电焊作业。在普通钢筋骨架成型后再铺设波纹管,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要避开波纹管,波纹管接头。用大一号规格的波纹管作套管,套管长20-30cm.管道接头在套管内要对口、居中。两端的环向缝隙用胶带封闭严密。 (二)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当块体拼装构件的竖缝采用砂浆接缝时,砂浆强度不低于15Mpa。对预留孔道应用通孔器或压气、压水等方法进行检查。端部预埋铁板与锚具和垫板接触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应清除干净。应采用先穿束的方法时用压气、压水较好。钢筋穿束前,螺丝端杆的丝扣部分应用水泥袋纸等包缠2-3层,并用细铁丝扎牢;钢丝束、钢绞线束、钢筋束等穿束前,将一端找齐平,顺序编号。对于较长束,应套上穿束器,由引线及牵引设备从另一端拉出。对于夹片式锚具,上好的夹片应齐平,在张拉前并用钢管捣实。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控制影响因素 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施工实际状态最大限度地与理想设计状态(线性和受力)相吻合。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全面了解可能使施工状态偏离理论设计状态的因素,以便施工实际有的放矢的有效控制。 (1)结构参数。结构参数是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结构材料弹性模量、材料容重、材料热膨胀系数、施工荷载和预应力或索力。 (2)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结构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3)施工监测。检测是桥梁施工监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检测包括应力检测、变形监测。因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在误差、所以,结构监测总是存在误差。 四、控制施工质量的要点 1.张拉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不低于C40级,张拉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执行。张拉采用双控,即应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 2.施工中如因千斤顶工具式夹片磨损造成夹持不紧,出现滑丝,处理方法为压力机立即回油,更换工具式夹片,检查锚具锥孔与夹片间是否有杂物,清除锚垫板喇叭口内混凝土重新张拉。如果仍有滑丝现象,则应对钢绞线、锚具进行重新检测,对千斤顶油压表进行重新标定,确保今后万无一失。 3.由于波纹管破损而漏浆,造成钢绞线与混凝土握裹,引起摩擦力过大。处理方法:反复多次张拉并持荷一段时间,以克服摩擦力过大的影响,预制T梁时应注意及时清孔。 4.由于孔道摩阻而使伸长量偏小,处理方法:在开始张拉时把钢绞线拉到,再回油至油压表读数为零,然后分级张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超张拉,这样得出的张拉伸长值满足设计要求。 5.张拉过程中随时观测梁的上拱度和梁体的侧向变形,避免梁体变形过大而产生裂纹,并及时观测各项数据,以便今后设计、施工时作参考,做到心中有数。 五、结束语 预应力张拉工艺是桥梁预应力构件施工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张拉应力及伸长量的控制,会直接影响预应力结构使用寿命,因此在预应力施工中,要充分做好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在张拉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一定要按技术规范操作,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效尧,朱新实.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杨宗放.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向木生等.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控制技术.中国公路学报[J].2002.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十余项;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30篇被SCI和EI期刊检索,论文被引用达200余频次,出版学术专著一本,申请发明专利4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开发道路辅助设计/安全评价/驾驶仿真软件6款,并已在多条山区公路的设计实践中得到应用。担任《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徐进博士取得了以下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突破性进展。1.构建了“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虚拟行驶系统(RDVES),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针对既有道路、公路设计方案、新建道路的多种驾驶模式下的不同车型的行驶仿真试验,尤其适用于线形复杂的山区道路汽车行驶仿真,可以得到整车以及车辆各关键部件的行驶响应参量以及驾驶输入量(转向输入、油门制动输入、档位变化等),为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化衡量公路行驶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分析手段,同时可进行多种车型的极限行驶状态仿真试验,得到临界行驶条件。此项技术为道路设计质量分析、事故再现与机理分析、极限仿真、车辆安全运行管理、交通工程仿真提供了分析手段和技术支撑。此方面的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公路交通科技》《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期刊上。2. 提出了“在道路条件-驾驶输入-车辆行驶动力学-车辆运动学层面上协同分析驶离路面事故以及单车碰撞事故”的理念,用RDVES虚拟行驶系统进行事故的行驶过程重现,通过分析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车辆行驶响应和、驾驶输入量变化,研究道路条件参数与车辆运行稳定性和驾驶负荷之间的敏感性和相互关系,先后得到了侧向风事故、S型曲线车辆驶离路面事故、直道积水路面行车事故、隧道洞口车辆事故、弯道避让事故、弯坡组合路段大型车辆事故的力学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为降低山区公路单车事故的发生几率,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等期刊上。3. 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山区公路汽车运行参数采集和驾驶行为参数采集。包括单车(移动测试车)连续行驶采集和路外特征断面采集,获得了汽车行驶轨迹、行驶速度、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行驶姿态、转向输入、驾驶员心电/肌电等参数的连续变化特征和统计分布特征。根据以上参数,明确了设计速度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目前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性。基于海量的汽车运行参数和驾驶行为参数的海量实测数据,首次明确了我国山区公路的代表性驾驶行为模式,包括代表性方向控制模式(轨迹选择模式)和代表性速度控制模式,并研究了不同方向控制模式与速度控制模式之间的匹配性。此项研究为公路设计理论中驾驶行为假定的修正、计算系数的修正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等期刊上。4. 山区道路汽车横向加速度实测研究。获得了六车道(及以上)、四车道、二车道等3类公路上大型车、小型车的横向加速度分布以及特征分位值,总体上掌握了山区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首次建立了适用于我国道路条件的分公路类型、分车型的ay-R回归模型和ay-V回归模型,包括均值模型和极限值模型。而我国上一次大规模的相关调查研究是在2002年左右,而十年多来,我国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驾驶员构成、经济水平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申请人开展的此项研究能够准确反映出这些方面的变化对汽车横向加速度和驾驶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此项成果可以为运行速度建模、路面设计、平曲线超高以及曲线半径的极值设置提供计算依据。此项成果发表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5. 提出了“视窗”假设和“前视断面选点”的轨迹计算策略,首次建立了面向复杂山区公路(赛道)的汽车行驶轨迹决策模型;揭示了轨迹-速度之间的耦合机理,首次建立了基于前视轨迹曲率的山区复杂道路汽车行驶速度决策模型。进一步发展了驾驶员预瞄跟随理论,并填补了山区复杂道路驾驶行为决策领域的空白。所建立的轨迹-速度决策模型,与现有的“预瞄-跟随”模型组合,可形成“决策-预瞄-跟随”驾驶员模型,进一步完善了驾驶员模型结构体系,本项成果已经成功用于“人-车-路(环境)”仿真系统构建,为复杂道路的车辆行驶仿真提供目标轨迹和目标速度。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公路学报》等期刊上,并申请发明专利2项。6.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行驶轨迹-行驶速度”协同控制的山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成功解决了目前设计速度方法和运行速度方法的缺陷,更贴近山区公路的真实运行情况,在5条山区公路新建设计和改扩建设计项目中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该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道路设计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进步,即从设计速度方法→运行速度方法→多驾驶模式“轨迹-速度”协同控制方法的发展演进,为提升我国山区公路的运营安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此项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并出版学术专著一本。7.通过海量的道路实测数据,深入分析道路条件-驾驶行为-车辆动力学-车辆运动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首次建立了三维线形条件下的复杂道路重载车辆行驶速度解算模型体系,包括通道宽度影响模型、曲线转角影响模型、圆曲线速度模型、长直道速度模型、路面状态限制速度模型、纵向加速度(减速度)模型、重车爬坡模型、驾驶习惯修正模型等一系列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组,给出了复杂道路运行速度预测的完整方案。该项成果解决了目前预测重载车辆运行速度时需要针对平曲线路段和纵坡路段分别预测的局限,特点是能够快速解算,且具有足够的精度。由于能够计算出任意等级、任意复杂线形的山区公路的大型车行驶速度,该模型已经用于多条山区复杂道路的多车型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道路限速管理以及安保工程项目。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版)、TRB 93rd annual meeting上。

中国公路学报期刊模板

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项目与成本有关的特点、影响成本的因索以及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成本动态管理方法是关键所在。第三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具体方法和相关管理措施。重点介绍了三项成本控制方法:作业成本法、挣得值法和价值工程法。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沿海高速公路黄骅段某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描述了结合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和挣得值法实现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验证了成本动态管理的效果,并剖析了该项目中限制成本动态管理方法应用的诸多因素。第五部分是结论:一是在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中,成本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关键在于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三是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需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保障成本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和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四是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和易用性。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深入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针对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指出了成本动态管理的关键,完善了成本动态管理措施;三是全程剖析了大型民营企业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结合财务成本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成果,紧密结实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于1975年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综合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同时也是“公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南公路科技情报网网刊”。 《公路工程》专门刊载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

2.公路

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3.公路与汽运

;交通安全与控制;交通信息工程;道路工程;桥隧工程;公路工程机械;工程管理。 《公路与汽运》为首届(2006年)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4.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创刊于1988年,系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公路交通行业最权威的学术性刊物,自创刊以来,一直走在公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公路学报》已成为公路交通领域的名牌期刊,优秀的科...

5.公路交通科技

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最重要、最权威的学术期刊。 本刊目前为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公路交通行业唯一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公路交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

土木工程,rccse中文oa核心期刊

《中国公路学报》(ISSN 1001-7372)是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录的期刊,也就是常说的EI期刊。题主问的JA期刊,其中JA指的是Journal Artical,也就是期刊文章的意思。与之相对应的是CA,Conference Artical,也就是会议期刊的意思。而《中国公路学报》是美国EI检索期刊,因此也是国际期刊,而且是JA,不是CA。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ISSN 1001-7372)是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录的期刊,也就是常说的EI期刊。题主问的JA期刊,其中JA指的是Journal Artical,也就是期刊文章的意思。与之相对应的是CA,Conference Artical,也就是会议期刊的意思。而《中国公路学报》是美国EI检索期刊,因此也是国际期刊,而且是JA,不是CA。

需要发刊的话,私信我,给您满意的答复

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项目与成本有关的特点、影响成本的因索以及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成本动态管理方法是关键所在。第三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具体方法和相关管理措施。重点介绍了三项成本控制方法:作业成本法、挣得值法和价值工程法。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沿海高速公路黄骅段某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描述了结合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和挣得值法实现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验证了成本动态管理的效果,并剖析了该项目中限制成本动态管理方法应用的诸多因素。第五部分是结论:一是在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中,成本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关键在于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三是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需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保障成本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和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四是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和易用性。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深入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针对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指出了成本动态管理的关键,完善了成本动态管理措施;三是全程剖析了大型民营企业实行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结合财务成本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先进技术成果,紧密结实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土木工程,rccse中文oa核心期刊

中国公路学报编委

魏武,女,1955年出生,医学博士.赴美留学归国人员.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省政协常委.长治市政协副主席.长治医学院临床一系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附属和平医院院长.血液内科主任。兼任山西省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从医26年,主要从事血液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深入研究,开展了白血病MICM分型.大剂量化疗.生物免疫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新技术新项目,血液科于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编撰教材.著作12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任院长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医院工作全面发展,200,年以优异成绩再次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先后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十大女杰.省教学名师.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魏武,男,1970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学士:长沙交通学院机电工程系,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1988年9月--1992年6月;(2)硕士: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系, 汽车运用工程专业,1994年9月--97年6月;(3)博士:华中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1997年9月--2000年12月;(4)博士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1年1月--2002年12月;(5)博士后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智能系统研究所,从事研究员工作 2003年3月--2004年3月。(1)1992年9月起,长沙交通学院机电工程系(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担负教学、科研工作。(2)2006年起,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智能控制、智能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智能交通系统机电工程,汽车技术,汽车运用工程魏武博士已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被世界三大检索收入的论文为33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19篇,ISTP收录11篇。博士论文标题为《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博士后出站报告标题为《城市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方法研究》。2002年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其译作《Network+网络管理员全息教程》。提出了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论文包括:[1] WeiWu, Jean Bosco Mbede, Huang Xinhan and Zhang Yi. Neuro-fuzzy and Model-basedMotion Control among Dynamic Obstacles for Mobile Robot. 中国科学 F辑, pp14 -30, (1), 2003(SCI 和EI检索).[2] WuWEI, Jean Bosco MBEDE, and Qisen ZHANG. Fuzzy Sensor-Based Motion Control amongDynamic Obstacles for Intelligent Rigid-Link Electrically Driven ArmManipulator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s Systems (Kluwer), Vol. 30(1),2001. pp 49-71.(SCI 和EI检索)[3] JeanBosco Mbede, Wu Wei, Qisen Zhang. Fuzzy an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MotionControl among Dynamic Obstracles for Robot Manipulators. Journal of Intelligentand Robotics Systems (Kluwer), Vol. 30(2), 2001, pp 155-177. (SCI 和EI检索)[4] WeiWu, Jean Bosco Mbede, and Huang Xinhan. Fuzzy and Robust Control System ofIntelligent RLED Arm Manipulators for Dynamic Obstacles, Control Theory andApplications, 18(6), 2001 . (EI检索)[5] WuWei, Qisen Zhang, Jean Bosco Mbede, and Xinhan Huang. Research on Path Planningfor Mobile Robot Among Dynamic Obstacles, Joint 9th IFSA World Congress and20th NAFIP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Vancouver, Canada, July 2001, Volume: 2,p763-767. (EI和ISTP检索)[6] WuWei, Sheng Zen, Xianyong Gan. Fuzzy and Neural Network Control System ofIntelligent RLED Arm Manipulators for Dynamic Obstacles, 2001 IEEE, The 10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Melbourne, Australia, Dec., 2001, (EI和ISTP检索)[7] WuWei , J. B. Mbede Yi Zhang. Neuro-fuzzy Motion Control for Mobile Robot. 2002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HI, USA, May 2002. (EI和ISTP检索)[8] WuWei , J. B. Mbede Yi Zhang. Neuro-fuzzy Motion Control for Mobile Robot. 2002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HI, USA, May 2002(EI和ISTP检索)[9] WeiWu, Zhang Yi. FL-FN-MOGA Base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Journal of System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13(2), 2003, P63-72. (EI检索)[10] WeiWu, Zhang Yi, Song Jingyan, Zhang Zuo. A method of traffic signal control basedon Fuzzy logic and Genetic Algorithms for multi-intersection.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Arizona, USA, Oct. 2001(EI和ISTP检索)[11] WuWei and Yi Zhang. FL-FN Base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2002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HI, USA, May 2002. (EI和ISTP检索)[12] WuWei, Mingjun Wang. Traffic Signal Control Using Fuzzy And Neural Network. The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Nov., 2001, Shanghai, China(EI和ISTP检索)[13] WeiWu, Huang Xinhan, Wang Min, and Song Yexin. An Automatic System of VehicleNumber-Plate Recognition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Journal of System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12(2), 2001, P63-72. (EI检索)[14] WuWei, Yuzhi Li, Mingjun Wang, Zhongxiang Huang. Research on number-platerecognition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Neural Networks for Signal Processing XI,2001.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Workshop, Washington ., USA, Oct. 2001,P529 –538(EI和ISTP检索)[15] WuWei, Qisen Zhang, and Mingjun Wang. A Method of Vehicle Classification UsingModels and Neural Networks, IEEE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miannual Vehicular Technology VTC2001 Spring Conference, Israel. May 2001, volume: 4, p3022-3026. (EI和ISTP检索)[16] 魏武、黄心汉、张起森、王敏. 一种基于垂直边界字符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中国公路学报,Vol. 13(4), 2000,P88~P90. (EI检索)[17] WeiWU, Zhang Yi, Zhang Zuo, and Song Jingy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using Fuzzylogic and MOGA. Journal of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检索)[18] WEIWu, HUANG Xinhan, WANG Min, and LI Wei. A Method of Road-Traffic ParameterDetection Using Optical Sensor. SPI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ors andControl Techniques, Wuhan P. R. China, June 2000, p469-472. (EI和ISTP检索)[19] WuWei, Mingjun Wang, Zhongxiang Huang. An automatic method of location fornumber-plate using color features. 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2001 on Image Processing, Thessaloniki, Greece Oct.,2001, P782-785. (EI和ISTP检索)[20] HuangXinhan, Wei Wu and Wang Min. Intelligent control of signal on urban roadintersection based on fuzzy and neur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2),.[21] WeiWu, Huang Xinhan and Wang Min. The Vehicle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asedon computer vision and neur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1),.[22] WuWei, Qisen Zhang, Jean Bosco Mbede, and Xinhan Huang. Path Planning for MobileRobot Among Dynamic Obstacles and Its 3D Simulation, EUROIMAGE 200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gmented, Virtual Environments and Three-DimensionalImaging, Mykonos, Greece, May, 2001.[23] WuWei, Jean Bosco Mbede, and Xinhan Huang. Fuzzy and Robust Motion Control amongDynamic Obstacles for Intelligent RLED Arm Manipulators,4th Asian Conference on Roboticsand its Applications, June 2001, Singapore.[24] WuWei, Yi Zhang. Traffic Signal Control Based on Agent and FL-MOGA. 10th ITSworld congress, USA,Aug. 2002.[25] WuWei, Yi Zhang, Jinyang Shong, Zuo Zhang. Traffic Signal Control in IntersectionUsing Fuzzy Logic Controller.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 Signal Processing (ICICS 2001), Oct., 2001, Singapore.[26] 魏武、张起森、王明俊、黄中祥. 基于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方法.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 2001,P123~P127.[27] WEIWu, WANG Mingjun. Fuzzy-Logic-Base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at Intersection. The4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2.[28] 魏武、张起森、王明俊、黄中祥. 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 中国运输工程学报. 1(2), 2001, P99~P102.[29] 魏武、张起森、黄心汉.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交通监控系统智能接口,长沙交通学院学报,Vol. 16(3), 2000,P72~P75.[30] 魏武、张起森、王明俊、黄中祥.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控制与决策2001年会,2001年5月.[31] WeiWu, Huang Xinhan, Wang Min and Zhang Qisen. A Method of vehicle speed detection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Journal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2), 2000. P117-122.[32] 魏武、张起森、王明俊、黄中祥. 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车牌识别方法,中国公路学报,Vol. 14 (1),2001,P104~P106.[33] 魏武、张起森、王明俊、黄中祥.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交通参数检测.信息与控制, (3), 2001,P257~P261.[34] 魏武、张起森、黄心汉.车牌识别的分布式结构处理方法研究,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Vol. 16(2), 2000,P77~P80..[35] WEIWu(魏武), ZHANGQisen(张起森), ZHENGJianlong(郑健龙), andHUANG Xinhan. A Method of Chinese Number-Plate Recognition using ColorFeatures.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ingapore,June 2000,p287-295.[36] WEIWu, WANG Mingjun. DETECTION OF VEHICLE SPEED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he 4th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2.[37] 魏武、郑健龙、张建仁等. Status Detecting ofVehicle /Pedestrian/ Driver and Assistant Driving & Vehicle IncidentProcessing. 第15届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年会,2002[38] JeanBosco MBEDE, Wu WEI, Xinhan HUANG, Min WANG. INTELLIGENT SYSTEM OF CHINESENUMBER-PLATE RECOGNITION. Revised for 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s.[39] WeiWu, Wang Mingjun. Research o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Based on IntelligenceTechniques. The IEE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Systems Shanghai, China, October 12-15, 2003[40] WeiWu, Wang Collection Based on Networks and it’s Key Techniques in China. The IEE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hanghai, China, October12-15, 2003[41] WeiWu, Wang Mingjun. DETECTION OF VEHICLE SPEED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2003 IEEE IN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CHINELEARNING,October12-15, 2003[42] HONG-YUANFU Wei Wu, A Method of Vehicle Classification Using. 2003 IEEE IN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CHINELEARNING,October12-15, 2003(已录用)[43] 魏武、黄心汉、张起森、胡列格.高速公路“一卡通”收费系统研究,系统工程, Vol. 18 (1).2000,P55~P59.[44] 魏武、黄心汉、张亚平.我国未来交通量观测站的系统设计,中南公路工程,Vol. 25 (1),2000,P57~P59.[45] 魏武、黄心汉、张起森.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TC)及其应用前景,中南公路工程,Vol. 24 (4), 1999,P48~P50.[46] 魏武、王明俊.GPS 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国外公路, Vol. 18 (6),1998,P28~P30.[47] 魏武等.Network+网络管理员全息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译著,已出版)[48] 魏武等. 机器人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著,待出版)(1)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优秀博士奖。(2)国际IEEE控制系统、汽车技术、信号处理、系统人和控制系统、机器人和自动化协会会员。(3)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2002年)

颜东煌教授,曾任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院长,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第二学术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部首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南省和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公路学会桥梁与隧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国际桥协(IABSE)会员,中国公路学报、中外公路、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颜东煌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得交通部第二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励基金”青年教师奖,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2006年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全国师德标兵”称号。颜东煌教授1982年于湖南大学路桥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于湖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去英国、日本、法国、南非和美国等国进行学术访问。

魏武,女,1955年出生,医学博士.赴美留学归国人员.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省政协常委.长治市政协副主席.长治医学院临床一系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附属和平医院院长.血液内科主任。兼任山西省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从医26年,主要从事血液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深入研究,开展了白血病MICM分型.大剂量化疗.生物免疫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新技术新项目,血液科于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编撰教材.著作12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任院长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医院工作全面发展,200,年以优异成绩再次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先后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十大女杰.省教学名师.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哈哈,你找那个呀!!

  • 索引序列
  • 公路学报专刊
  • 中国公路学报专家复审
  • 中国公路学报期刊模板
  • 《中国公路学报》
  • 中国公路学报编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