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论文里相关对比研究

论文里相关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里相关对比研究

1、对比法,也叫对比分析法或者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对比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与等效替代法相似。2、对比法,戏剧常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一般有三种对比:人物对比、场面对比、细节对比。

学位论文一般都要引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年审读硕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这方面有些共性的问题值得一谈。在文献综述中,可以根据文献涉及的主题、发表的时间、作者所在地区、和自己论文的关系等分类方法,对所拥有的文献进行分类描述,主要谈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自己对这些研究及成果的看法等。有些内容原本不属于文献综述的内容,如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近些年硕士研究生,特别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我也建议他们把本来也不多的理论基础放到文献综述里,等于是综述有关理论基础的文献。就我看到的论文中,这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看不出哪些是引用别人的资料,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做法)或对资料做了哪些处理。除了不注明出处外,不恰当的引用方法,将引用的资料作为自己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例如,作者准备写“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一种写法是把它作为文献综述,那就要看看别人在“原则”方面都有哪些说法,综合一下,或在分析后取一种自己认可的,作为自己论文使用的“原则”。另一种是提出一种通过自己教学实践得出的“原则”,那就要写自己是怎样得出的,与已有的原则有什么不同等等,这应该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无论哪一种写法,下面的引用资料的方法都是错误的:第X章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任长松提出了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第一条……第二条…………第十八条……引用这18条原则几乎占了7页纸,虽然写明18条原则的提出者,但仍属于不正当引用,因为这等于论文写作者将原作者的18条原则变成了自己论文的一部分。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学位论文在资料引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需要使用较多的已有研究成果,最好将文献综述和自己的研究过程分成两部分写作。(并不是所有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都需要文献综述,例如调查报告就不需要一定有文献综述部分)(2)引用的同一篇文献的资料不能过长。在有些规则下,引用超过30个字就需要用其他字体和不同段落区别开来,成页的应用更是不恰当。(3)注明出处。除了用双引号表明的引用(直接引用)要注明出处外,其他非直接引用的其他人观点和资料也需要注明出处。(4)文中的引文出处要和文后所列的参考书目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文中用到的资料才在文后的参考资料目录中出现。研究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训练(主要体现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理论和观点的创新并非易事,论文写作的基本教育研究能力训练实际是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更是如此,否则学位论文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到底父母对你啰嗦关心好还是对你不闻不问好?展开讨论。

对比分析类的论文,当然是要找出相关的正、反面的论据来做比较,才能够更好的达到你的效果

论文里相关研究概况

中国期刊网,搜索一下相关课题的综述 你直接上当然要钱了。不过你们学校图书馆肯定买了,在你们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里面找找,肯定有账号或者可以用的镜像站点的。

课题开题报告的研究现状也叫“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尚未解决,以便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背景和起点,有利于课题研究找到突破口和创新处。下面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研究”方面课题为例撰写的研究现状范文:(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结构图表阅读教学法”,打破传统教法的程式框框,一扫课堂沉闷空气,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澳大利亚的桑德斯的阅读讨论教学法认为,对阅读的控制权应该留给孩子们,允许孩子们自由地阅读讨论,老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新西兰的共同阅读欣赏教学法等,分别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些阅读理念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近代,我国产生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阅读教学理论。梁启超实用主义的阅读理论;蔡元培反对“注入式”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崭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局面。叶圣陶关于“养成读书习惯”的精辟论述,对我国现代语文教学影响至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更是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魏书生、钱梦龙、于漪、颜振遥等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所创造的风格独特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中国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产生了许多崭新的阅读理论。被誉为“新教育’理念发起人的朱永新教授在《阅读改变我们的一切》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的全新观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外阅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又使得课外阅读处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严峻的挑战。课题立项申请书撰写技巧 一文可供学习和参考。

课题研究现状也叫“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即简述或综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尚未解决,以便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背景和起点。也有利于自己课题找到突破口和创新处。如果说格式的话,基本上就是先分门别类地梳理一下相关研究及其成果,注意最好是条理化、分门别类,这本身就是一项研究。分类是最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然后对这些研究和成果进行评论,共同点、不同点、优点、缺点,然后做一个总结。大概就是如此。

在写论文时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众所周知,旅游业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旅游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加见闻,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随之也带动了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领各行业之先,国内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我国在旅游领域里面迈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服务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情况下,专家学者了解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很多的周刊杂志也发表了关于该选题的文章,现在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诸多可借鉴的成果,实际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国内现在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的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选择,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要跟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日趋合理化。

近年来研究成果呈明显增势,各种学术论文、著作不断涌现,从公开发表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旅游、地理、历史和其他相关报刊、杂志(以学报为主)上刊登的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论文,这种类型的研究成果最多。

幼儿攀比相关研究论文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攀比心理消费政治论文篇二 幼儿攀比心理的疏导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得到很大提高,家长都希望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前 儿童 之间的攀比行为也随之越演越烈。攀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对幼儿之间的攀比心理我们要给予有效地疏导,促进之健康成长。 关键词 : 幼儿;攀比心理;疏导分析; 一、幼儿攀比心理根源 (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了滋生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吃饱穿暖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独生子女过的比别人差。尽量满足孩子的欲望,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为幼儿攀比心理滋生提供了条件。现在独生子女,都由父母和老人共同抚养。家人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幼儿养成刁蛮任性性格,滋生攀比心理。除了溺爱,有些家长经济虽不太宽裕,但怕自己的孩子被人瞧不起。超越经济条件满足孩子需求。 (三)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缓慢为攀比现象提供心理基础。幼儿具有强大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所以接受能力比较强,学习什么都比较强。但幼儿思维简单幼稚、缺乏自控能力,所以在学习知识学本领的时候,容易养成全盘皆收的习惯,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跟着学,而未能辨别是非,真善美,因此,这一时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攀比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常常被父母忽现。使得这一攀比现象越演越烈。 二、攀比心理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一)攀比不利于学前儿童的个体和心理的发展。当两个孩子在攀比的气氛下,一方被另一方比下去的时候,被比下去的这房很容易产生到自卑、失落、丢脸、生气、嫉妒等负面情绪。不仅损害身体健康,也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一旦有了负面情绪,就容易否定自己,甚至自暴自弃,使得幼儿难以一积极的心态面对事情,影响到个体的发展。 (二)不利于学前儿童正确价值观、金钱观的形成。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这类人群的智力、情感等都未有形成;社会阅历和 经验 都不足,容易被周边的环境所影响。倘若一直生活在不良环境之中,势必会影响到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养成。使得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受到直接的影响,易出现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的扭曲,对幼儿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解决幼儿攀比行为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家庭环境,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 1.适时引导。作为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放在哪个方面,从而引导孩子把攀比的对象从物质转移到 其它 方面,教孩子和小伙伴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 2.学会转移。消减孩子物质攀比欲的根本途径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适合他的 兴趣 爱好 ,转移孩子对物欲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外出运动,和孩子一起学习书法、绘画、舞蹈等,让孩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快乐世界”。孩子有了精神支柱,就会发觉盲目攀比、过分追求外表的东西是一件多么没有意义的事情,明白只有靠自己努力进取,让自己比别人更出色,才能赢得别人的眼球,也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3.以身作则。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如果父母羡慕奢华,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追求名牌为美,那么孩子当然就会上行下效了。要让孩子明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提高内在的品质比表面的东西重要得多,从而让孩子学会珍惜。孩子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就不会再热衷于攀比了。 4.说“不”,并坚持到底。攀比心态的形成与物欲膨胀有关。在周围小伙伴都是穿名牌衣服、用名牌产品的环境中,孩子很难抵住诱惑,也会向父母提出物质要求。此时,父母如果觉得孩子的要求不是他生活学习的正常需要,或者超出家庭经济能力范围时,要狠得下心予以坚决拒绝,千万不要抱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或者在孩子耍赖哭闹中屈服。 (二)改善班级氛围,教师做好支持者与引导者。 1.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例如:我们班的楠楠小朋友,平时很爱漂亮,经常穿名牌衣服,每次都会引来幼儿们羡慕的目光,大家也都学着她,叫爸妈买好看的衣服穿,这个影响十分深刻,我知道了这样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了她的父母,一方面让他父母少给她买漂亮衣服,一方面找楠楠谈话,我这样告诉她:“宝贝,其实你本来就是个大美女,所以穿什么衣服都是很漂亮的,楠楠听了可高兴了,回去就叫他的家长不要买好看衣服了。第二天,便把园服穿来,嘴巴里得意的说着:“马老师说了,我穿什么衣服都好看,园服也漂亮。”小朋友们听了,也都竞相模仿,很快这个攀比风气就被遏制下去了。可见,教师适时的鼓励,会给幼儿带来信心,并且能防止攀比风的盛行。 2.从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有一次,我听到我们班的乐乐和婷婷的谈话。乐乐说:“我家是开厂的,爸妈都很有钱。”婷婷说:“这有什么稀奇啊?我爸妈还开公司呢。而且有很多车呢!比你家可有钱多了!”听到了这样的话,我不动声色。在课堂上,我为小朋友们讲了一个 故事 《会攀比的呼噜猪》。这个故事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攀比的现象,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经过我的引导和讲解,大家能明白攀比带来的坏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幼儿走出攀比,改正缺点。 3.用合理的 方法 来处理攀比问题。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比如当有小朋友相互攀比时,教师应上前制止,并告诉幼儿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经过几次的教育,幼儿就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知道相互攀比是不对的,知错能改。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西娅·怀特罕.怎样对孩子说不[M].武汉出版社. [3]夏洛特·梅森.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与邻居攀比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在小孩子身上,因为孩子们不会隐藏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切都是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表达的。作为父母,他们应该引导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充分肯定,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不要比较,不要嫉妒,做自己,不能过于依赖别人的意见。

阿比朵尔相关研究论文

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阿比朵尔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由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一、新冠感染的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1)干扰素因为没有针对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效药,只能应用广谱抗病毒的药物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干扰素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以采取干扰素雾化吸入的方法,让药物直达病灶,能起到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2)阿比朵尔阿比朵尔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果患病早期应用这种药物,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3)奥司他韦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的特效药,它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处在早期,也可以酌情应用这种抗病毒的药物缓解病情。2.抗菌药物如果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肺部还合并着感染,也可以合理的应用一些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抗感染,缓解病情,比如头孢、阿莫西林等。二、新冠感染的呼吸支持治疗当新冠感染病情严重,出现肺实变时,会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采取呼吸支持疗法,改善缺氧的问题。可以通过无创机械通气,如果两个小时后病情没有改善,或患者对无创通气不能耐受,就可以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借助呼吸机维持生命;如果有创机械通气氧合改善也不是特别理想,还可以进行体外膜氧合治疗。三、新冠感染的激素治疗病情特别严重,已经出现了憋闷、呼吸困难的症状,或者在进行肺部CT检查时发现病情发展非常快,就可以短期、小剂量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也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

从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来看,阿比多尔和达芦那韦两款药物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表现出对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

油层对比与沉积微相研究论文

谭承军陈姝媚王梅玲赵立群

(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 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本文从对直井、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的显著区别入手,研究水平井地质设计最重要的几个设计参数:水平段垂深、水平段有效长度、储层非均质性对水平井地质设计的影响及其设计优化。根据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油藏7口水平井的地质设计优化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陆相地层散布有厚薄不等、形态各异的泥质或钙质夹层、隔层,尤其是当储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时。这时的油藏描述一定要满足水平井开发对油藏的要求;②储量有限的小规模油藏不宜过早上“规模性的水平井开发方案”;③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和软硬设施的相对滞后,将影响水平井相对于直井“开发优越性”的发挥。

关键词砂岩底水油藏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优化水平段垂深水平段长度

每一口钻井(不论是勘探井,还是开发井)要想达到钻井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其钻井地质设计的优劣是成功的基础。而开发水平井由于与直井有着诸多的不同,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其水平井地质设计就显得更为关键了。

对于塔河油田1号、2号区块,这种非均质性强的三叠系薄油层底水砂岩油藏而言,钻开发水平井,风险很大。因此,必须对每一口开发水平井进行认真的钻井地质设计,才能保证水平井水平段既要位于油层内储层物性较好层段,又要有足够大的避水高度和最优的水平段有效长度,以取得最好的开发效果。

1水平井与直井钻井地质设计的最显著区别

水平井是一种井斜角较大(一般大于83°),在目的层井段有水平或近似水平段的特殊定向井。其井眼轨迹一般来说分为三段: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严格讲,水平井、直井和斜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间没有截然界限:水平井和直井可以看成是斜井的两个极端。但即便是这样,由于三者在井身轨迹上的差异也造就了它们在钻井地质设计上的差别。以下是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中区别于直井的最为显著的5点:

(1)水平井的水平段方位及井位优选;

(2)水平段完钻层位、水平段垂深及避水厚度;

(3)水平段长度及有效水平段长度;

(4)水平段附近的储层非均质性;

(5)水平段A、B靶点的相对位置。

水平井的水平段方位及井位优选

水平井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像直井那样是个点或长度非常有限的线段,故在布井时,存在一个方位问题。这个方位的选定一般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①构造应力方向;②最大水平渗透率方向;③与其他已有直井或水平井的合理配置;④剖面上和平面上,储层物性最好的部位(在满足避水厚度要求的同时);⑤在其他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尽量平行构造等深线(或者A点相对于构造较高部位)。

水平段完钻层位、水平段垂深及避水厚度

对多油层砂岩底水油藏而言,有一个完钻层位问题。直井(开发井)一般完钻于最深油层的上部(探井或评价井可能钻穿所有油层);水平井则要求按“水平井开发方案针对目的层”完钻(该目的层也可能是最深一个油层)。

水平井要求在“钻井地质设计阶段”,钻前就得根据邻井资料研究、设计好该水平井的完井垂深。垂深一旦确定,水平井水平段的避水高度也就确定了;直井的完井深度(由于井斜度较小,一般把斜深当作垂深使用)并不意味着射孔完井深度,故直井最后的避水厚度可以等“该井完钻后”,由电测曲线解释的各种新信息来综合确定。

而且,两者在避水高度的确定及夹层的利用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表1)。

表1直井、水平井水平段避水高度及夹层利用方面的差异Table1The differences of avoiding water altitude and using intermediate layer of straight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s horizontal segment

水平段长度及水平段有效长度

由水平井油藏工程理论研究可知,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一般在300~500m为好。但在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情况下,水平段经常钻遇泥质或钙质夹层,这样,可根据MWD随钻电测资料,随时调整水平段的方位或水平段的长度(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以满足水平井产能设计需求。

水平段附近的储层非均质性

水平段附近的储层非均质性对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很大。故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钻前预测

在钻前,就必须根据临井资料做好微相划分、小层对比工作(尤其是夹层的划分与对比),做到钻前心里基本有数。

(2)做好随钻跟踪工作

进入造斜段后,应该加强随钻地质跟踪工作,随时根据MWD资料校对、调整钻前预测数据,使之更接近油层实际,即将中A靶前,一定要分清所钻遇泥岩是“目的层上部泥岩段的泥岩”,还是“目的层中的泥岩夹层”,以免“误顶”(错误判断目的层顶面);反之亦然,所钻砂岩也有可能是“目的层上部泥岩段中的砂岩透镜体”,而不是“砂岩目的层”。

(3)随时调整

一旦发现实钻结果与设计不符,应该立即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以指导生产。

水平段A、B靶点的相对位置

一般情况下,水平段的A端:

(1)放在油藏的高部位,海拔高度略大于或等于B端海拔;

(2)远离出水井(在水平段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宁可让B点靠近出水井);

(3)在地面上,远离地面障碍,尽量靠近临井以便于管理。

2水平井主要设计参数的设计

水平井垂深设计

由于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是永久性的,所以选择水平井水平段垂深就显得非常重要。利用底水油藏水平井“无因次临界产量公式”和三叠系底水油藏有关数据,计算出的结果是:底水油藏最佳避水程度(避水厚度/油层厚度)为(即水平段离底水的距离为油层厚度的88%)。

该油藏水平井数值模拟结果为:底水油藏最佳避水程度为~。

文献进一步指出:对于底水油藏而言,具体油藏开发地质条件参数无论怎么变,水平井水平段的避水程度几乎都是90%。

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油藏水平井水平段垂深设计时,避水程度原则上采用88%(由此损失的产能约10%)。

水平井水平段有效长度

水平井的产能只在一定范围内才与水平井水平段有效长度成正比,故在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油藏开发地质特征,优化水平段长度。

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油藏水平井水平段都采用筛管完井,考虑“水平段筛管相对粗糙程度”和油管尺寸,水平段最优长度为300~500m。

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油藏水平井水平段优化设计时,一般都在300~400m之间。

3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的跟踪调整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塔河油田1号、2号区块7口水平井的钻井地质跟踪研究发现:

(1)原构造图不太落实

由于受超深层低幅背斜地震分辨率较低的限制,原构造图精度有限,经开发井实钻资料证实,塔河油田1号、2号区块三叠系底水油藏构造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如2号区块三叠系上油组:构造东部等值线向高点收缩,TK203井所在高点消失,含油边界内收,含油面积由原来的减少至;AN1井南东-S56井、AN2井北西为一低洼,TK202H-AN1井间构造高点移至AN1井,含油面积图由椭圆状变为马蹄状。

又如三叠系中油组:TK202H、AN1井南的构造西高点向东南移至TK201H及S56井东南一线,构造顶部变宽缓,西北部等值线向外略有延伸。TK202H为背斜相对低洼处。AN2井东北的构造东高点幅度减小,东部等值线向高点略有收缩。含油面积略有增加(从增至)。

(2)储层非均质性更趋复杂化

3个油组均存在严重的储层非均质性,层内分布不等数目泥质、钙质或泥质-钙质夹层,横向上夹层分布相当复杂。

设计调整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1)先修编构造图

新钻的水平开发井,若有导眼,根据导眼实钻油组各界线顶底深度数据,修编原构造图,并与邻井对比;若无导眼,钻进进入关键阶段(造斜后、靶点前后)后,及时收集实钻砂泥岩段顶底深度,与邻井资料重新进行小层对比,及时修编构造图,为钻井地质设计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精度更高的基本图件。

塔河油田1号区块下油组构造图改动较大的有4次;塔河油田2号区块上、中油组构造图改动较大的有2次。

(2)在小层对比的基础上,做井间泥质夹层分布图

根据新钻水平开发井的导眼或(和)造斜段所揭示的泥、钙质夹层和层厚,结合已有的相邻直井数据,运用沉积微相约束,进一步深入解释井间的夹层分布状况和连通情况。随钻指导水平井的钻进过程和井身轨迹,尤其是在水平段的钻进过程中的井身轨迹调整。

井位调整

6口水平井在钻井地质设计提交后,随钻跟踪过程中共计调整8次(表2)。井位调整原因如下:

表2塔河油田1号、2号区块三叠系底水油藏水平井跟踪调整井次Table2The number of trace and adjustment for bottom water reservoir horizon well of Triassic in Tahe oilfield(、2)

(1)有“邻井后续资料”和“本井随钻资料”证实构造形态有变,在设计原则不变的情形下,井位挪向油层较厚处。

(2)随后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设计井有更好的水平段方位时,及时调整水平井水平段方位。

上述两种情况几乎各占总调整次数的50%。

垂深调整

6口水平井在随钻跟踪过程中,共计调整10次(表2)。水平段垂深调整原因如下:

(1)有“邻井后续资料”和“本井随钻资料”证实构造形态有变,导致目的层顶面垂深变化和油层有效厚度的变化。在垂深设计原则不变的情形下,按比例调整垂深。

(2)随钻资料表明,原设计水平段所在油层剖面位置为泥质夹层,水平段被迫上移(在避水高度无法降低时)或下移(有足够的避水厚度,或水平段上部的储层物性太差时) (此时的设计参数可能并不最优)。

水平段长度调整

6口水平井在随钻跟踪过程中,共计调整2次(表2)。水平段长度调整原因如下:

随钻资料表明,原设计水平段所在油层剖面位置为泥质夹层,而水平段无法上下移动时,只能考虑加长水平段设计长度,以满足最优水平段有效长度的油藏工程设计。

4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的优化

(1)在油层较厚处布井,水平段位于油水界面之上油层厚度的88%左右,若在钻井过程中发现油层厚度减薄(构造原因),在确保水平井水平段不出油层顶面的前提下,尽量上移水平段,以增加避水厚度。

(2)尽量在构造高部位布井,塔河1号、2号油田的水平井均布在油层厚度大于15m以上的高部位。每完钻一口水平井就及时修编构造图,再根据新图设计下口水平井钻井轨迹,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早期水平井水平段设计长度为360m。水平井投产后,根据开发效果与直井开发动态的对比和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新认识,发现水平段中存在不同长度的泥质夹层,实际水平段的有效长度往往达不到设计长度,之后的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就设计为400m,并在实际生产中灵活掌握。

如TK201H井,原设计水平段长度为360m,钻井中水平段钻遇泥质夹层259m,因而水平段加长至443m(油层有效长度仅184m)。

5结论与建议

几点认识

(1)油藏描述要满足水平井开发对油藏的需求、

构造不太落实,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不足都将影响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的精度:既不能利用它来指导水平井井位、水平段方位的优选,也不能确保钻出(或满足设计要求)达到油藏工程目的的水平段,还有可能造成水平井“建井周期”的延长、“成井质量”的下降和后期“开发效果”的不理想。

(2)小规模油藏不宜采用“规模性的水平井开发方案”

储量规模小(油层薄、含油面积小)的超深层底水油藏,若采用“规模性的水平井开发方案”开发,往往等不到构造落实、精细描述油藏,就得上水平井。在资源具有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有可能造成一次投入过大的同时,还得靠水平井信息完善或进一步进行油藏评价,若等到构造落实时,井网密度已经满足开发要求(目前塔河油田1号、2号区块采取的动态调整方法把这种可能性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3)生产、研究、管理的滞后,削弱了水平井相对于直井开发的优越性

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和软硬设置的不到位,使本企业的水平井开发费用(技术外协、设备租赁、随钻调整设计和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等),比同条件下成熟地区或企业打水平井所需的费用要高。如此就会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效益,甚至吃掉水平井开发优越于直井开发的全部效益,尤其是在构造、储层非均质性不太落实的情况下。

(4)储层非均质性特别严重时,不宜打平行于油层的水平井

我国油田储集体多数为陆相沉积,油层内或多或少散布着大大小小厚薄不等的夹层和隔层,尤其是两井间的夹层、隔层,往往很难认识到。油层中的夹层、隔层对直井的产能和采收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水平井的产能和采收率影响显著,这样的油层不适合打平行于油层的水平井(除非油层太薄的底水油藏,水平段轨迹难于调整)。

几点建议

水平井A、B点垂深及A、B点位置的优化设计

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建议水平井A点垂深抬高(水平段自A向B倾斜):

(1)油藏厚度足够大,不至于因为AB段的倾斜而使B点过早见水(因为通常情况下,由于A点的生产压差最大,A点一般首先见水;提高A点的目的是:在B点垂深不变的前提下,延长A点的底水突破时间,从而延长水平井的无水期)。

(2)在地面条件和水平井井网要求等允许的情况下,水平井尽量从构造高部位向低部位打,一则可以保证A点有足够的避水厚度;二则可以尽可能让A点远离边水(以避免高渗带边水突进)。

(3)在见水井附近布水平井时,尽可能让A点远离见水井。

水平井完井方式的优化设计

一般来讲,当水平井只横穿一个油层,仅有一种流体通过时,采用非选择完井方式(裸眼和砾石充填完井);但如果水平井开采的目的层具有非均质性、或为多油层油藏,具有底水和裂缝,为了便于油藏开发后期各种措施的顺利进行,可以采用选择性完井方式(如割缝衬管带管外封隔器或固井/射孔完井)完井。故建议今后在类似情况下,新打水平井有比例地尝试采用选择性完井方式完井。

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和描述要“动、静结合”“平、直结合”

(1)动、静结合

如夹层的层数和厚度由直井给出,并通过沉积微相、小层对比研究得出尽可能接近油层实际的全油藏的夹层分布特征;与此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既可验证,也可修改单井和油藏的夹层分布特征。

(2)平、直结合

若直井和水平井钻遇同一个夹层,那么直井给出层数和层厚(z轴),水平井则给出平面上的展布(x、y轴);根据沉积微相得出的“宽厚比”即可推出水平井揭示的是长轴还是短轴(虽不一定正确,但总比单靠“井距”来判断夹层的展布范围要好),然后进一步判定是否与邻井夹层相连。

况且,直井揭示的是储层纵向上的储层非均质性,水平井揭示的是水平方向上的储层非均质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客观的反映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这比直井间参数的插值要精确得多)。

参考文献

[1]万仁溥.中国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开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班景昌等译.水平井工艺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3]罗英俊等译.水平井开采技术译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4]范子菲.确定水平井水平段、垂直井射孔段最优位置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3)

[5]张义堂等.陆相沉积油层水平井水平段轨迹对产能及采收率影响的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2)

The Optimization of Geological Design for Drilling Horizontal Well of Triassic Oil Reservoir with Bottom Water in Tract of Tahe Oil Field

Tan ChengjunChen ShumeiWang MeilingZhao Liqun

(Academy of planning and designing,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Geology,ürümqi 830011)

Abstract:The auther, starting from correlation geological design of straight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 analyzed some improtant design parameters in studying on geological design for horizo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e geological design for horizontal well and it's optimization of design were controlled by vertical depth of horizontal segment (section),effective length of horizontal segment, influence of non-homogeneity of reservoir on geological design for horizontal well.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ation of geological design for 7 horizontal wells of Triassic oil poor with bottom water in Tahe oilfield,we ca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terrestrial bed is provided with vary in thickness,different morphological shaly or calcic intermediate and isolation layer,expecially when non-homogeneity of reservoir is being the case,reservoir description will do best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il pool by mean of the horizontal well;(2)it's no good being design large-scale horizontal well development scheme for limited reservoirs and small scale oil pool;(3)backwar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quality of personnel and treatment system of computer will decide the elaboration of the technology——horizontal well is better than straight well.

Key words:sandstone oil reservoir with bottom waterhorizontal welldrilling geological design optimizationvertical depth of horizontal segmentlength of horizontal segment

V。油层的广义是指数集成内含有油气的岩层,在地质上又把它进一步划分为单油层,隔层,夹层,油层组,油砂体。他的沉积单位是V。

在油层对比中,沉积单元是污垢。

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在长8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以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最为发育,其次为水下分支间湾沉积,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砂体不发育。

(一)岩石学特征

1.颜色

通过岩心观察,研究区长8砂岩以浅灰色、灰色和灰褐色为主,泥岩多为灰黑色(图4-4)和黑色,反映其沉积时的潮湿气候条件,整体表现为水下还原条件的暗色特征。

2.岩石类型

岩石类型与特征是岩石生成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反映。岩心观察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有以下几种岩石类型。

含泥砾砂岩:具有块状层理,岩石以砂质颗粒为主,含有大小不等的泥砾与泥质条带成分,代表高能沉积环境,主要见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底部(图4-5)。

图4-4 灰黑色泥岩

细砂岩:主要为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与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分选较好,磨圆中等,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等,代表中低能沉积环境,常见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微相中(图4-6)。

图4-5 含泥砾砂岩Z359井

图4-6 深灰色细砂岩Z359井

粉砂质泥岩:具有水平层理和重力变形层理,常见植物碎片,为低能环境产物,多见于河道侧翼沉积中。

炭质泥岩:当沉积区水体较浅或短时间出露地表时,植物大量繁盛,埋藏成岩后,炭质含量高的形成薄煤层,泥质含量高的形成暗色泥岩(图4-7)。

图4-7 深黑色炭质泥岩Z218井

3.沉积构造

碎屑岩中的沉积构造,特别是物理成因的原生沉积构造,最能反映沉积物形成过程中水动力条件,加之它们在成岩阶段所受影响又较小,所以一直被视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相的重要标志。它们可提供沉积介质的性质和能量强弱的判断依据,成为判别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钻井岩心观察,研究区长8油层组发育有各种类型层理。在砂体较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微相中普遍见到的是各种交错层理、块状层理和平行层理。河道侧翼微相沉积以水平层理最多,其次是沙纹层理等层理。

(1)层理构造

平行层理:较发育,常呈薄层状产出。其形成是在高流态状态下,沉积物在河床的平坦床沙形态上迁移而形成的,因沙质物质在平坦床沙表面滚动而形成剥离线理,因此,平行层理反映的水动力条件是水浅流急(图4-8)。

水平层理:主要发育于前三角洲、分流河道边部沉积的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中,形成于比较安静的水体,为低能环境下的悬浮物质沉积而成。

块状层理:反映了沉积物的快速堆积,主要见于细砂岩,厚度一般为20cm左右,最厚可达以上。反映了水动力较强、沉积物供应较充分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时期(图4-9)。

图4-8 砂岩中的平行层理Z218井

图4-9 砂岩中的块状层理Z92井

交错层理:为一系列内部纹层与主要层理面斜交所组成的沉积单位,为沉积介质能量条件比较强的沉积环境的产物。研究区的交错层理主要为沙纹交错层理和楔状交错层理(图4-10)。

揉皱变形层理:为准同生变形构造,沉积物在重力作用或差异压实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大多形成在河道侧翼或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的坝端部位(图4-11)。

图4-10 砂岩中的小型交错层理Z359井

图4-11 砂岩中的揉皱变形层理Z359井

(2)层面构造

层面构造主要表现为底面冲刷构造,冲刷面构造是高流态下产生的一种层面构造。水动力条件突发性地由弱变强过程,流经尚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时对下伏沉积物侵蚀冲刷,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底面。冲刷面上的岩石粒度明显粗于下部,或含有来自下伏层的泥砾(图4-12)。冲刷面通常发育在水动力条件强、弱变化频繁的、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的沉积环境中。

4.古生物特征

在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植物化石较丰富(图4-13)。

图4-12 砂岩中的冲刷面Z359井

图4-13 泥岩中的植物化石Z218井

(二)沉积微相特征

在取心井岩心观察基础上,识别出研究区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和远砂坝微相(图4-14)。

图4-14 Z218井沉积微相单井相图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最为发育的骨架砂体相,表现为典型的正韵律沉积序列,主要以砂和粉砂为主,泥质较少,砂岩中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

水下分流河道垂向上表现为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底部具冲刷面,常发育含泥砾砂岩,向上为中厚层状细砂岩,夹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构造常发育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和各种交错层理,可含泥砾等的明显滞留沉积现象,电阻率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常呈钟形和箱形,可见变形构造等。测井相特征,钟形反映了典型向上变细的垂向系列,箱形尤其是厚层状箱形多反映沉积河道砂体叠覆。

2.河口砂坝微相

河口砂坝位于水下分流河口的前端,是河水携带的载荷在河口附近的湖区快速卸载的产物。受高速堆积作用引起的前缘堆积坡度减小和湖水变浅,以及河流延伸入湖的距离增加影响,河口砂坝常受到向湖泊方向延伸的后期水下分流河道冲刷截切或改造而保存不完整。河口砂坝沉积主要以向上变粗的反粒序砂质沉积为特征,与下伏泥岩、粉砂质泥岩呈渐变关系,底部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中具沙纹层理,向上粉细砂岩具水平波状纹层,至顶部可见中小型交错层理,构成反旋回。砂体粒度比水下分流河道砂略细,且分选性好,砂体的结构及成分成熟度均较高,粒度概率曲线表现为三段或者四段,河口砂坝电测曲线表现为漏斗状。

在研究区河口砂坝常与水下分流河道共生,共同组合成良好的储集体。在组合砂体的不同位置,砂体的内部结构可以有明显的变化。平面上,这些砂坝砂体多分布于河口两侧或倾向于沿岸展布。纵剖面上多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下部。表现为后期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冲刷改造前期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叠置在其上共同组合成一个曲线特征表现为一个由细—粗—细的旋回。横剖面上,河口砂坝可以与水下分流河道成渐变的接触关系。

3.分流间湾微相

在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的地区发育分流间湾微相。分流间湾内水动力环境平静,水体较浅,常暴露地表,受季节性影响大。沉积物以悬浮物,即深褐色泥岩和浅灰色泥岩沉积为主,含少量的粉砂或细砂。发育水平层理,局部可见植物残屑、碳质泥岩和煤线。电测曲线为微齿化或平滑的曲线。

4.远砂坝

远砂坝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连片分布的砂体,形成于波浪作用较强的沉积环境。先期形成的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被波浪改造,发生横向迁移并连接为成片形成的砂体。其特点是分选较好,岩性主要由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

研究层位长81砂组又可以细分为3个单层,自下而上命名为长 ,长 和长 单层。

(三)沉积微相研究

在层位划分的基础上对岩性进行了统计,结合以上分析,以测井相和砂地比为依据,并参考砂体分布特征绘制微相平面图。

1.长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长 沉积期,研究区有西南物源体系和西部辫状河三角洲物源体系物源供给,砂体发育,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岩性以灰褐色,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细砂岩为主,由下而上粒度变细,为正旋回沉积特征,砂体厚度,砂地比为,发育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和各种中、小型交错层理;粉细砂岩中常见波状层理和砂纹层理。水下分流河道呈南西-北东方向条带状展布,多次交汇及分叉,叠加连片,河道宽一般在;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发育分流间湾,可见碳质泥岩(图4-15)。

图4-15 长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2.长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长 沉积期,砂体较长 沉积期有所发育,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岩性以灰褐色、浅灰色细粒砂岩为主,河道底部发育冲刷面和泥砾,由下而上粒度变细,为正旋回沉积特征,砂体厚度,砂地比为,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和各种中、小型交错层理;粉细砂岩中常见波状层理和沙纹层理。水下分流河道叠加连片,河道宽一般在;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发育水下分流间湾,可见碳质泥岩和植物茎秆(图4-16)。

图4-16 长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3.长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长 沉积期,为三角洲沉积砂体的重要建设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研究区发育北东方向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岩性以灰褐色、深灰色细粒砂岩为主,河道底部发育冲刷面和泥砾,由下而上粒度变细,为正旋回沉积特征,砂体厚度,砂地比为,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和各种中、小型交错层理,粉细砂岩中常见波状层理和沙纹层理。水下分流河道叠加,河道较宽,河道宽一般在;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发育水下分流间湾,大量可见碳质泥岩和植物茎秆(图4-17)。

  • 索引序列
  • 论文里相关对比研究
  • 论文里相关研究概况
  • 幼儿攀比相关研究论文
  • 阿比朵尔相关研究论文
  • 油层对比与沉积微相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